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动力,应该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只有明确好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们的教学任务才会顺利展开,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总体思路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__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文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完成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工夫安排:
1、一轮结束:2月底。
2、二轮工夫:3月初4月20日左右。
3、三轮工夫:4月下旬5月底。
4、自由复习:6月1日考试前。
三、详细模式:
1、二轮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相结合,每一个专题又系统的知识直接归纳,一套训练题,一至两套试题(所选复习资料试题量偏少),不定期进行综合测试。即做到三个一:一个专题、一套训练、一套测试(最少)。
2、三轮复习以单科综合训练和文综综合训练相结合,重在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养成,心理素养的培养,削减非智力因素的错误和失分,培养良好健康的应考心理。
3、考前个别诊断辅导,针对个别成绩好,答题有小瑕疵,心理不稳定的学生在考前适时进行辅导,以心理辅导为主,过程中进行知识提醒。
4、考前总动员,集中进行考试解题方法指导。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篇4
根据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地理原理的考察。从“细处入手,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自然、人文两大类下包含众多知识点;另外,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实践知识储备等原因,认为“地理学习枯燥、无从下手没有思路”,是限制教学的主导因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根本原则。因此,高三上半学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地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平时的教学中,一是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一、工作思路
1、重视知识的探索、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是先辈们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结晶。由于教材的高度概,而缺乏衔接,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要各自为阵。如20_年高考37题的4小题,考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古代区域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农业与商贸的发展”,并结合地图提供的信息,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3、重视时政热点,教学中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应“能力考查”的高考要求。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因此,平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与时政热点相一致),设计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的训练材料(习题)。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加强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_年高考37题的3、4小题,就是立意于“国家经济发展动向”为主线。
4、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培养良好的考试心里。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结合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让学生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自我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同时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注意难、易结合;知识与实践结合;要求既要检测学生的掌握水平,又要考出学生自信,避免学生“因考怕考”的考试综合症。
二、教学安排
在高二年已完成《世界地理》复习工作基础上。高三上半学期(包括暑假期间)大致21周共126个学时(每周以6节课计算),扣除放假和讲评练习、试题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大约90学时。基本安排每周“4课2讲评”或“5课1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必修Ⅰ》——大致用时30+11(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地图与地球用时8+4;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用时8+2;第三单元——地球的水体用时4+2;(大致暑假上课结束);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用时6+2;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用时4+1。
2、《必修Ⅱ》——大致用时30+10(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4+1);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4+2);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6+2);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6+2);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4+2);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1).大致为11月底完成。
3、《中国地理》——大致用时10+4(讲评)。自然地理部分约6+2;人文地理部分约4+2。
4、《必修Ⅲ》——大致用时19+10(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1);第二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运用(1+1);第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4+2)。大致为20__1年结束,20__年度伊始仅不足一个月的上课时间,合计约18课时;第四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4+1);第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3),第五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4+2)。课时不足(预计第五单元无课时复习)留于下学期初。
5、选修3——《旅游地理》(需要6+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需要8+3)。
下学期初至第一次兰州市一诊(约3月中旬),合计约26课时,基本上可完成第一轮复习工作,如果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开始文科综合的训练,课时将会更加紧张,历时将要适当进行调整。既要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复习有效率;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篇5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19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19届高考圆满成功。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2019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高三复习的内容不是讲教材重新在讲一遍,而是经过整合后的一个全面的复习方案。复习方案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高考考试的对初、高中必修和选修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四大部分进行。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科知识能够体现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是易于形成学科系统的知识,对分析地理问题能够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便于理解学科知识间的关系。对于高三阶段的复习来讲,知道如何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去落实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的要求。
三、教学计划安排表: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分工协作,整合地理知识。
4、注重高考信息,注重研究考纲。
高三地理教师教学计划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