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一)认识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
(二)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列。
(三)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图片:鸡、鸭、鹅、鹌鹑。
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透明玻璃碗4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只鸭蛋,请幼儿观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蛋。
(二)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种蛋,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发现蛋宝宝的特点。
1.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从蛋的大小、颜色来比较不同。
2.请幼儿将蛋宝宝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排队。
3.猜猜它们是谁的蛋,请幼儿将蛋宝宝与禽类图片一一对应。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轻、有的蛋重;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蛋是浅蓝色的;还有的蛋带有斑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也不一样。
(四)看看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鸡蛋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引发幼儿想要打开蛋看看里面是什么。
2.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倒进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比较脆、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和蛋黄。
(五)有营养的蛋。让幼儿知道蛋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和蛋壳工艺品。
(二)教师(或请食堂工作人员)将蛋煎熟,请幼儿品尝。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 认识伞的材料与防水性能的关系。
2、 学习比较观察物体的差异。
活动准备:
各种材质的伞(布、纸、塑料、油纸);普通纸、玻璃纸、蜡纸、塑料布、一般吸水布、无纺布;细铁丝、白胶;水(水箱);伞的`观察记录示例(参见整合课本p117)。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水直接淋在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请幼儿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水是不是跑掉了?”
2、每个人都观察之后,和幼儿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并记录下来。想一想为什么?
3、把伞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请幼儿观察,哪一把伞最容易干?哪一把最不容易干?多久才会干,并记录下来。
4、如果我们用其它的材料做伞呢?如:玻璃纸、蜡纸……请幼儿摸摸这些材料。
5、用铁丝围成圆形,再将上述材料粘在铁丝外,做成伞面。
6、如前面的实验方式,将水淋在各种伞面上(注意每把伞的时间和方式要相同),看看各种伞的状况,并请幼儿记录下来。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 教师出示水盆,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
2. 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提问:你们能看见玩具吗?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师启发幼儿说说水的颜色和透明性。)
3. 教师出示一盆有颜色的水,轻轻地将玩具放进去,请幼儿观察。提问:这一盆水怎样?和我们平时见的水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看看玩具放在里面会怎样?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玩具呢?
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二、进行玩水游戏、感知水无味、会流动的特点。
1. 运水游戏,感知水会流动的。请小朋友选用一个喜欢的运水工具,然后用它把水盆里的水盛进桶里。
2. 幼儿相互交流水的感受盆里的水都运到桶里了吗?你是怎么运的?你发现水会流动吗?
3. 请你闻一闻桶里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路
4. 教师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而且没有味道,还会流动呢。
三、户外游戏,看谁的水射的远。
请幼儿一人拿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当小水枪,挤一挤瓶子,看谁的水射得运。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毛线柔软的特性及其多样性,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意将毛线变形,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准备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2、瓶盖、土豆、泡沫、橡皮泥、积木、瓶子等材料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里面装了什么呢?幼儿猜:(好吃的东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这么多,你们想知道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吗?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指名幼儿摸口袋)二、了解毛线用途:
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毛线像什么?毛线有什么用?教师总结:
三、玩一玩、变一变1、今天张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教师将毛线弯曲成“s”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孩子回答。毛线好玩吗?幼儿答(好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好玩的毛线,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毛线,教师观察指导。(孩子把毛线变成了o形、s形、w形、小鸟的形状、花的形状、蝌蚪的形状、草的形状、各种数字的形状等)3、教师总结:你们的小手真厉害,能够变出这么多的东西来。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毛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毛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毛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橡皮泥、积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瓶子、盒子等,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毛线站起来。
4、幼儿分组尝试操作,让毛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画一画:
1、线宝宝除了摆造型,还会跳舞呢!我们请它在纸上跳个舞好吗?
2、教师捏住线宝宝的头,放到水彩颜料里浸湿,然后在纸上拖行或抖动。
3、请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产生绘画的欲望。
4、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展示作品,请幼儿说说线宝宝是怎样跳舞的。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蚂蚁的特征。
2、图片:蚂蚁4。
【活动过程】
一、蚂蚁图片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是谁呀?(蚂蚁)
你们知道蚂蚁在干什么吗?
2、启发幼儿大胆想像,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课件演示:蚂蚁的特征
1、小朋友想知道蚂蚁是怎样长大的`吗?
(让幼儿互相议议)
2、观看课件演示,了解蚂蚁的生长过程。
卵——蛹——幼虫——蚂蚁
三、探究的问题: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1、幼儿讨论
(1)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2)蚂蚁没有触角可以吗?
2、教师讲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1)蚂蚁的触角比盲人的竹竿还灵。
(2)这对触角有两种功能:
一种是触觉作用,通过触角接触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硬度,
以及前进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况。
另一种是嗅觉作用,通过闻味进行识别。
原来,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和腿上的腺体里,
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
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
3、帮助幼儿记忆
(1)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家了。
(2)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吃的。
4、游戏:蚂蚁找食物。
幼儿戴上触角的头饰扮演蚂蚁,从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
用触角告知同伴去搬运粮食。
小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