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项目和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通过书写教案,教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1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2)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矛盾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该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教材告诉学生: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必须添上小括号。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第2题汇集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顺序。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了算式的结果。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学生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诉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察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题的第(2)小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试着列综合算式。

教材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依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第(1)小题是把3本笔记本的钱和1个书包的钱相加,第(2)小题是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想想做做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列综合算式不会有多大困难。

(2)逐渐学会。

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与前面教学的内容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求总和与求剩余,还有求相差数(贵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综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时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先想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的习惯。如例题里两个小卡通与学生的对话,讲的就是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列综合算式时的依据。

(3)学习思辨。

第34页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买书包后剩下的钱,再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除以笔记本的单价。在算式50-205里,有减法也有除法,应该先算205。为了先算这个算式里的减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号。这里就有对算式50-205进行思辨的活动,在算式里添上括号是思辨的结果。类似第35页第5题要先算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对算式384128进行思辨,就知道应该为128加上括号。对列出的综合算式进行思辨,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能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正确解决。

第36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这道题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再次体会减法的性质。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教学本单元后,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统一规定。

另外,教材里还有部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锻炼思维。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体会条件信息里的联系是多向的。如第38页第10题里,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每4袋装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个)乒乓球;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一共有800个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装8005=160(袋)。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当求得一盒装20个乒乓球后,就可以通过80020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当求得一共装160袋后,就可以通过1604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对用不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控制,不要频繁地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要允许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达到这个要求。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2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

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预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认识12个生字。

2、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山村的宁静美丽。

教学重点:

识字、感悟朗读。

课前准备:

生字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许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3、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古时候有位诗人也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十分喜爱,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古诗)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生字线内的十二个生字宝宝在古诗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检查:(1)游戏摘果子。对数字。

(2)朗读古诗。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

我也忍不住想念一念,欢迎吗?

2、小朋友可以亲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试看。

3、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4、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指导朗读整首诗。

四、小结,课后延伸。

1、今天大家跟着许老师来到了一个十分优雅宁静的小山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那你能不能用你灵巧的双手画一画这美丽的地方?

2、布置作业:(1)给古诗配一幅插图。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些生字宝宝。

(让学生选择其一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二.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点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 、 ”和3个偏旁“山、木、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 、 ”和3个偏旁“山、木、 ”。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六)、练习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 江 ( 河 ) ( 清 )

唱 响 ( ) ( )

树 ( ) ( ) ( )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篇6

1教学目标

在“数学乐园”的游学活动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序数和基数。图形和位置。使学生体验到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有关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对游戏、实践充满兴趣,根据年龄特征,将所学知识藏于活动、游戏中,学生兴趣高,真正在玩中学。

3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学乐园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游戏,愿意吗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全景图。

这是数学里最有意思的棋,你们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要先知道什么

2、说明游戏规则。

我赢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题,答对了才能停在那里,答错了可要后退一格哟!

3、师生示范游戏。

明白了吗想玩吗4、分左右组竞赛开始玩游戏。

活动??

复习0~20数的认识

①(出示数字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②6﹣4﹦2

③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⑥电梯中的号码12表示什么

⑦大于4小于10的数有哪些

⑧16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⑨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⑩10﹣5﹣5﹦0

活动二

送信游戏

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下面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活动三

数数

其实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看,今天,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很多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我们以前过的数的'认识的知识,有哪些的呢(用贴花瓣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知识点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2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下知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百以内、甚至更大的数,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数学乐园的花朵会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7篇

一年级教案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6篇

数学一年级下北师大版教案6篇

年级人教版工作计划6篇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6篇

一年级下数学北师大版教案6篇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6篇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