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创新性学习任务,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3的加法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3的加法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美丽的云南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是那里的三个旅游景点。(幻灯出示课本p22的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师:(结合幻灯片)同学们,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昆明到丽江的路程517千米”,行吗?好,那大理应该画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人,这时园内有多少个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3、不计算,猜猜247-181的差是多少。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3的加法教案篇2
师:在小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1: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2: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3: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生4:表示为(+5)+(+3)=+8(教师板书)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③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6: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教师板)(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上面这组问题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下面内容):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
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订正。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师板书(+8)+(+6)=+14]
②下降14cm。 [教师板书(-8)+(-6)=-14]
③下降2cm。 [教师板书(+6)+(-8)=-2]
④上升2cm。 [教师板书(-6)+(+8)=+2]
⑤回到原水位线。 [教师板书(+8)+(-8)=0]
⑥在原水位下线下8cm。 [教师板书(-8)+0=-8]
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小组1:我们这一小组同学发现了正数加正数结果是正数,负数加负数结果是负数,也就是说: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
小组2:我们发现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最前面加数的符号一样。
师:这一小组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小组3:不正确。因为(+6)+(-8)=-2,(-6)+(+8)=+2,结果和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一样。应改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决定于加数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小组4:这句话也不对,如(+3)+(-5)=-2中,和的符号是负的,但+3比-5大,应改为: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一样。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5:我们这一小组有不同意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还有一种可能是相反数的情况,结果为0与每个的数的符号都不一样。
师:观察仔细,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发现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问题,结果除了
符号部分外,另一部分称为结果的什么?
众生:结果的绝对值
师:结果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又有何关系呢?
小组5: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师:请同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小组6: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7:不对,异号两数相加应分两种情况。⑴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⑵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小学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小组8: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相等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点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
1、通过回顾已具备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达到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3的加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
展示,并集体订正。新课标第??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18-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2毖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3的加法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过程。
2、通过两项和三项加法练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视图能力,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若干。
2、幼儿用书第32页,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朋友,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玩得梦,想不想知道?我梦到动物王国的一家商场要开业了,门前贴了一张海报:开业这天向顾客发放赠券,顾客可用赠券领取不同数量的礼品。”
(出示图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卡)
“小动物们听说这个好消息都早早的赶来了,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
(出示贝贝羊、胖胖猪和嘟嘟牛)
二、布题
1、“它们都挤到前边看海报,到底这些礼券可以换什么礼品呢,让我们一一看吧”
(在表格中展示玉米教具)
“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看一看每张赠券分别可以兑换多少个玉米?”
红色赠券可以换多找个玉米?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点数并记录。
黄色、蓝色赠券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把数字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红色:3黄色:2蓝色:4)
2、“嘟嘟牛得到了一张红色和一张蓝色礼券,它问我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请小朋友帮忙来算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红色礼券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蓝色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在下面的括号中把他们写出来。”
请幼儿操作,并用数记录下来。把它们合起来就是嘟嘟牛可以得到的玉米教师写出加法算式3+2=5.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及时给与肯定。
教师讲述:问一共有多少个我们就可以用一道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算式:3+2=5
3、“贝贝羊也领到了礼券(出示黄色和红色礼券)它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呢?请小朋友来算一下,它们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不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你能不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请幼儿操作并尝试写出加法算式,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完成。请幼儿读出这个算式。
加法算式:3+4=7
4、“胖胖猪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它得道了三张礼券,(教师出示三张礼券)
它可以换多少个玉米?
请小朋友帮他算一算,每张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你把数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尝试写出连加算式。
请幼儿说出不同的算法。
教师:连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再用另一个数和这个得数相加”加法算式:2+3+4=9
三、练习
小动物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聪明,宝宝兔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原来宝宝兔到这家商场购买了许多胡萝卜,他想装进这四个不同颜色的箱子里面。
教师讲述要求:(读题目并演示)每个箱子要按表格中的数量来装,并做好记录,红色箱子装3个,我们就在下面的表格中写数字3,其他三个箱子分别装多少个也要帮他记录下来。然后帮他算出下面这些箱子中一共装了多少个胡萝卜?
教师边说边演示一道算式:5+4=9
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将作品展示出来。
四、教师
请幼儿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进行积极肯定的讲评。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不错,帮助小动物解决了大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加法来计算,只要你认真计算,算得准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每个小朋友小朋友都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快乐。
3的加法教案篇5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备注:
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3的加法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