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的教案精选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准备好教案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信任,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诗《草》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草》的教案精选5篇

古诗《草》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草》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弊灾餮岜究紊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彼鸭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贝蠹一辜堑谩洞合》吗?

2逼涫担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鼻氪蠹易远潦句,注意读准字音。

4背樯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苯岷献⑹停说说“迟日”的意思。

2笨纯挝牟逋迹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保理解“融”、“暖”的意思。

4毙∽樘致“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背檠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庇懈星榈厮卸痢毒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习《春日》

1毖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苯淌悴“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狈肿榛惚ㄑ习情况。

4北纫槐龋看谁读得好。

5蹦鼙乘懈檬坠攀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古诗《草》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

古诗《草》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山行》

共几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 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

3. 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资源

1. 古人咏叹秋天的诗: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预习设计

1. 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 读准生字:径、霜;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4. 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5. 收集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5分钟)

1.按老师指定的诗题背诵古诗分组进行赛诗,相互进行背诵,积累古诗

2.说说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5分钟)

●预习作业1

1.齐读诗题

2.简单了解杜牧和他一些作品

●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2.展示交流。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20分钟)

1. 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习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在小组内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自主学习

3.交流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4.理解诗句

先自由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同桌交流

个别说,集体评议

5.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练习朗读和背诵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教师出题或学生之间分组出题,练习背诵,积累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向学生简介“李杜”和“小李杜”。

●预习作业2

1.指名朗读诗歌

2.选择两个学生展示交流。

默写:径、霜。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

1.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2.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3.任务驱动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6.理解句子: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7.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8.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9.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10.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11.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作业

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描红。

2.《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收集描写秋天的诗句,背一背。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资源

1. 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2. 李贺为怀才不遇而愁,写下了《马》,

3. 陆游为国家战乱而愁,写下了《示儿》给自己的孩子。

4. 闻一多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愁,写下了《七子之歌》。

5. 这些是文学作品,还有没有别的呢?

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古怪,她愁了就爱哭,她愁了还去葬花

7. 康熙愁了就去微服私访。

8. 姜太公愁了就去钓鱼,有个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他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为了散心消愁。

9. 画家朱耷愁了就画画,他画的画也带着愁意,他画了呆滞的小鸟,萧条的村庄。

10. 凡高愁了画过《向日葵》。

11. 德国有个皇后叫德拉库尔 ,她为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愁,叫了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明了镜子。

12. 爱因斯坦愁的时候睡不着觉,他想,如果人以光的速度奔跑,结果会怎么样,后来就发明了狭义相对论。

13. 李白愁了就喝酒作诗。

预习设计

1. 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 读准生字,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4. 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5. 收集两首抒发使人发愁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5分钟)

1.个别、分组、集体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5分钟)

●预习作业1

交流张继的故事。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2.展示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枫桥夜泊》(18分钟)

1.自由读诗句。

2.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习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用“——”划出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3.自主学习

4.交流:

圈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5.有感情朗读

自由读,读出个性美。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齐读

6.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诗中写到了月亮,它写到月落,说明月亮从升起,现在已经在慢慢落下去了。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月亮一落,天地间变黑了,就吓醒了树上的乌鸦。从诗中看到当时外面有着厚厚的霜,说明时间已经是深秋了。诗中还写道了钟声、渔火、江边的枫树。)

7.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交流个别说,集体评议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诗歌的内容,展开交流

第四板块:总结(2分钟)

1.齐读古诗

2.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背诵《山行》。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板书课题。

过渡: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2.介绍作者:

讲述张继落榜小故事。

●预习作业2

1.指名朗读诗歌

2.选择两个学生展示交流。

默写:泊、愁、苏、城、寺、钟。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枫桥夜泊》

1.出示古诗,轻声读诗句。

读题释义

泊:停靠

2.任务驱动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6.交流展示:

(1)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一副图?

这首诗28个字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描绘了一副非常清幽的情景,令人神往。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读出它独特的美。

7.其实,老师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情吸引了老师,那么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

说说他为什么要愁?

8.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

9.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10.同学们,假如真有时空隧道,假如时间真能倒流,你想对这位失意的张继说些什么?

11.同学们,张继愁的时候就写诗,你平时愁了都干些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12.补充阅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第四板块:总结

因为这首小诗,使原先不起眼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胜,每年除夕夜有许多人都去听钟声,还有许多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远涉重洋来寒山寺,那儿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张继的铜像,传说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看一看那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首诗,读出张继的愁!

作业

设计

★ 1、 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描红。

2、背诵课文。3、默写古诗,积累记忆。

★ ★《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古诗《草》的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古诗《草》的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科学树与草教案优质7篇

草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

三年级科学树与草教案8篇

古诗的活动方案7篇

古诗的心得体会8篇

古诗文的读后感7篇

草管员的述职报告7篇

韩寒的草读后感7篇

中国兔子德国的草读后感7篇

古诗比赛活动方案5篇

古诗《草》的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