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进步,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学做饼干,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种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凸凹不平花纹的小玩具等)、几何图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圆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朴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
2、吃过不同形状的饼干。
3、学习儿歌《饼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朗诵儿歌《饼干》。
二、学习制作不同形状的饼干。
1、小朋友朗诵得很好,你们喜欢吃饼干吗?(喜欢);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圆、方、三角、椭圆)老师逐一出示食物饼干;我们吃过的饼干上有没有花纹呢?(有)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饼干,好吗?(好)2、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b、把团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d、用几何图形模具将橡皮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饼干,将边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3、小朋友自己来学做饼干......。(放一点音乐)4、请小朋友把做好的饼干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三、评讲幼儿作品:
a、从颜色上看:多漂亮的饼干呀!有红色、绿色、蓝色.......;
b、从形状上看:这些饼干多美呀!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
c、从数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饼干,真棒!
四、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它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
教学反思
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他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多多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激发他们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准备一些小动物的模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2
活动要求:
1、在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吃吃,感受学习和说话的乐趣。
3、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饼干,盆子人手一个。
白纸一张,纸上有各种图形饼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饼干,引出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出示饼干)看,是什么?(饼干)
2、这些饼干是怎么样的?
(二)说说自己的图形饼干
1、将椅子下的装有图形饼干的盆子轻轻拿出,看看。
2、教师示范。
哇,我的饼干是圆形的,上面有一些花纹,真漂亮!
3、你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说说)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饼干。
教师与刚才没有发言的幼儿交流。
(三)饼干变样了
1、教师示范咬掉一口,变成了弯弯的月亮。
2、幼儿操作。
咬一口,看看会变成什么?
3、说说变成了什么?
(四)有趣的饼干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特别的饼干,请把椅子下的信封拿出来。
2、示范讲解:
老师的饼干竟然是一只小熊,它还对我咪咪笑呢!
3、你们的饼干是怎么样的?
(五)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饼干。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能够根据形状配对(重点)
2.能积极动手操作,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难点)
3.体会与好朋友互赠饼干,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的饼干若干
2.果酱、炼乳、花生酱等容易按颜色辨认的酱料,小勺、托盘
3.小厨师的服装、帽子
4.夹心饼干的ppt课件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观察、感知饼干的不同形状
1.导入:“小厨师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饼干王国,请你们仔细观察,饼干都有什么形状?”
2.引导幼儿观察饼干的形状,闻一闻饼干的味道。
3.交流讨论:“饼干王国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他们的味道一样吗?”
4.小结:饼干有很多种,他们的形状,味道都不一样。
二、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根据形状配对,尝试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
1.出示夹心饼干图片,提问:“这是什么饼干,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和口味的酱料。
3.小结:夹心饼干是由两块相同形状的饼干,中间抹上一层美味的酱料制作而成的。
4.引导幼儿给饼干找好朋友。师:我这里有一些饼干,可是他们找不到好朋友了,请小厨师们帮帮他吧。
5.教师示范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师:“小厨师们真能干,都帮饼干找到了他们的好朋友,接下来请你们仔细看。”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重点引导幼儿把酱料抹均匀。
儿歌:两个好朋友,抹点甜蜜蜜,酱料抹均匀,脸蛋贴脸蛋,永远不分开。
6.幼儿制作好朋友夹心饼干,教师巡回指导。
7.欣赏并品尝自己的制作的“好朋友”夹心饼干,感受饼干吃到嘴里的感觉,提醒幼儿园吃完饼干后要及时漱口,保护牙齿。
三、再次制作,与好朋友分享
1.请幼儿多做几个好朋友夹心饼干。
2.将做好的饼干和好朋友互赠品尝。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选材,以饼干这一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的食品为,以欣赏、制作、品尝“好朋友”夹心饼干为主线,力争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小厨师参观饼干王田”的游戏情境,从认识不同形状的饼干,到了解夹心饼干的做法,再到尝试亲手制作、品尝夹心饼干,做到环环相扣,给幼儿以完整的经验认知。不管是提问交流还是动手操作环节,我都及时的给幼儿以回应,适时的提出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我进行重点指导,对于能力强一些的孩子,我鼓励他们多做几个,送给现场的老师和好朋友,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整个过程,幼儿都充满了探索和参与的欲望,不足之处在于,我的语言还不够简练,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加强对幼儿学习特点的观察,不断改进研究教学方法,争取组织好每一次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4
活动名称:笑脸饼干
活动目标:知道笑脸能带给别人快乐,并愿意带给别人快乐。能运用团、压、捏的方法制作笑脸饼干,并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笑脸饼干图片、橡皮泥、豆子、花生、葡萄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跟我们一起上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谈话让孩子知道通过笑脸可以传递开心的心情,萌发孩子带给别人快乐的愿望。
“我想永远都看到宝宝们的笑脸,那我就可以永远都这么开心了,宝宝们,愿意把你们的笑脸借给我吗?”
“借了这么多的笑脸了,那现在我要开始变魔术了,变变变,笑脸都跑到哪里去了?对,笑脸都跑到饼干上去了,变成笑脸饼干了,你们喜欢吃饼干吗?为什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饼干啊?”
二、制作饼干
1、橡皮泥准备好了,说说怎样做成饼干?幼儿交流制作饼干的方法,请一个幼儿示范。
2、教师总结方法并念儿歌带幼儿自然练习:“饼干饼干圆圆,饼干饼干甜甜,团一团,压一压,我们的饼干做好了!”
3、请幼儿用橡皮泥制作饼干。教师指导并讲评幼儿制作的情况。
三、学做笑脸
1、讨论笑脸饼干上应该有什么?交流怎样制作笑脸饼干?
2、出示花生、豆子、葡萄干等材料,请幼儿制作笑脸饼干。
3、幼儿制作笑脸饼干,教师巡回指导。
四、互相观看作品并讲评。
1、请幼儿相互观看作品交流。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老师给与适当点评。
2、讨论最想把笑脸传给谁,带幼儿一起传递笑脸,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5
活动内容:
语常活动《吃饼干》
活动目标:
1.在吃吃玩玩中巩固对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认识。
2.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在做夹心饼干中感受自己动手做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饼干、夹心饼干、果酱或花生酱、小勺、小碟子、擦手毛巾、操作盘、幼儿已洗好手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饼干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好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啊?(饼干)
2.这些饼干真好玩,它们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师拿饼干让幼儿认识图形。
3.老师在你们的桌上准备了一些饼干,请每位幼儿挑选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与伙伴说说它是什么形的,并且尝尝它是什么味的?再来告诉老师或同伴,好吗?
二、认识夹心饼干
1.瞧,我这里有块饼干,跟你们刚吃的有点不一样,它叫什么名字呢?(好朋友夹心饼干)
2.为什么要叫好朋友夹心饼干呢?(打开看看)
一块圆圆的饼干,一层夹心,再一块圆圆的饼干,2个好朋友手拉手。
3.咦,这里还有一块夹心饼干,跟刚才的一样吗?两层和三层比较,夹心比较。
三、做做夹心饼干
我们也来做做好朋友夹心饼干吧!
1.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讲讲,师根据幼儿说的做夹心饼干)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的夹心,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挑你喜欢的来做夹心饼干。
3.幼儿挑选喜欢的饼干去涂抹果酱,要求每人做二块。
四、分享
1.你做了什么味的夹心饼干呢?
2.再做一块给谁吃呢?(一块给自己,另一块给你的好朋友或父母)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篇6
计算区:给小动物喂饼干
材料:三个小动物的脑袋如:小兔,小猫;小熊把它们贴在小鞋盒上在他们的嘴上分别割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剪许多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饼干”
玩法:三角形的嘴只能喂三角形的“饼干”。。。。。。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幼儿园小班送饼干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