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发现,提前写教案能减少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通过准备教案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以确保教学方向,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剪手工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剪手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剪刀制作具有浮雕效果的立体鱼,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范例一幅(用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制作好一条浮雕效果的鱼宝宝),ppt、各色的橡皮泥,泥工板,剪刀、蓝色卡纸、工具、篓子等材料,分组摆放在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鱼的多样性,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形状、色彩以及身上的花纹等。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小鱼)
2、那你们都见过哪些鱼?你能说一说这些鱼长的什么样的吗?
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鱼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ppt)教师小结
4、你们发现这条鱼宝宝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身上的鱼鳞很漂亮,你们猜猜是怎样做出来的?
5、教师示范怎样用剪刀剪出鱼鳞。
二、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橡皮泥,告诉幼儿:“今天,我也来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变出一条与课件中一模一样的'鱼宝宝)(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三、教师示范制作鱼选择一块橡皮泥捏软→把泥一分二,一份做鱼的身体,另一份分成大小不一的四份份,分别做鱼的尾鳍、背鳍、腹鳍和鱼眼睛→做鱼的身体时先把泥搓成椭圆形,再压扁→分别装上尾鳍、背鳍、腹鳍和鱼眼睛→用剪刀在鱼身体上一排一排剪出鱼鳞→再在尾鳍、背鳍、腹鳍刻上条纹→一条鱼就好了,再添上水泡、小草等。
四、幼儿制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橡皮泥、剪刀、工具、泥工板。你可以制作与老师不一样的鱼,比比谁的鱼最漂亮,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师生共同进行评析,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并评出好作品。
剪手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回忆并生动描述动画片中老鼠的形象,体验生动的造型和色彩所带来的美感。
2、在欣赏的基础上,利用手工进行剪贴创作老鼠形象。
3、发展幼儿小肌肉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剪刀、黑色勾线笔、双面胶、圆形手工纸
活动过程:
1、播放动画片,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老鼠的不同姿态和表情。
师:老鼠在娶亲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做的?你能用动作表现吗?
欣赏手工作品,集体讨论制作老鼠的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
首先,将圆形的卡纸剪成扇形。(如图)
2、先用勾线笔在扇形的顶端涂上黑色。
3、将扇形的两条边用双面胶粘好这样小老鼠的身体就做好了。
在一张白纸上用勾线笔画上眼睛
并剪贴在老鼠的头部(如图),在用彩色纸剪下半圆形的耳朵和长长的尾巴分别贴好。
在用彩色纸剪下半圆形的耳朵和长长的尾巴分别贴好。
这样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就做好了。
剪手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后再用撕的方法撕蜡光纸的技能。
2、用小长条粘贴鞭炮,学习安排合理的粘贴位置。
3、发展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纸工操作纸
浆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们听到过鞭炮声吗?那你们见过鞭炮吗?鞭炮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说)
小结:鞭炮通常是一串串的,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像小朋友站队一样,一个一个排的非常整齐,只要一点火在最下面的那颗鞭炮,它们就会一个跟一个地发出响声。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一起来做一串鞭炮好吗?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操作方法
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是怎样来做成一串鞭炮的,先把这纸上的一个一个的鞭炮小心的撕下来,来部撕好了后,再用你的手指粘一点浆糊,涂在鞭炮的背后,叫这颗沾好了浆糊的鞭炮去排队吧,它应该排在哪里呢?应该一个跟着一个往下面排,这样一个一个的鞭炮排好了队,长长的一串鞭炮就做好了,你们也很想来试试了吗?
2、发放材料
请小朋友把纸一份一份地传下去,就可以开始撕了,撕完了老师就会给你拿浆糊。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恰当的位置放置鞭炮,并且让画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点评作品,表扬画面整洁的小朋友,并针对出现问题作出纠正。
小百科: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剪手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树皮制作毛毛虫造型;
2、加强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对毛毛虫的外部特征的认识和了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树皮、回形针,彩纸。
重点:
感受用树皮制作毛毛虫的乐趣,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的另一种用途。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来了毛毛虫到我们小二班做客,你们欢迎毛毛虫吗?
2、出示毛毛虫,瞧!毛毛虫们来了。大家拍手欢迎!
3、今天我们来做小蜗牛。
二、幼儿观察,讲解、制作。
1、师提问:这些蜗牛好看吗?它们是用什么变成的呀?幼儿仔细观看,树皮怎么会变成好看的`毛毛虫?
2、教师帮助没有找到答案的小朋友揭开谜团:先用剪刀将一片树皮的头部剪下,并分成两半,再用剪下的尾部卷成蜗牛的身体,最后再用回形针将它们固定住。
3、请幼儿进入区域角,用树皮制作好看的树叶蜗牛,教师在旁指导。
三、教师讲评,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简单讲评幼儿表现。将完成的作品和幼儿一起放置到展览橱上展览。
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操作场地,结束。
剪手工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剪手工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 手工花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