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教案还应包括对教学环境的描述,如教室布置等,为了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前做好详细的教案,以降低课堂风险,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让幼儿知道“春节”是农历新年,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
活动准备:
1、布置新年的环境。民间乐曲《喜洋洋》等录音带。
2、搜集各种有关“年”的材料丰富活动区
3、请家长配合,带幼儿一起购买年货,观察节日期间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播放民间乐曲《喜洋洋》,启发幼儿随意自由舞蹈,感受欢乐的情绪。
2、请幼儿说说周围环境的变化。
(评改:告诉幼儿元旦是公历新年,我国还有一个农历新年叫 春节。)
3、听故事《年的故事》
4、师生讨论:我国人民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老师小节:我国人民过春节的习俗有:全家团圆、吃水饺、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玩龙等
5、让幼儿说说自己和家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6、教师总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结束部分:
提出要求:燃放鞭炮、焰火和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鼓励幼儿春节时学做“小主人”,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走亲访友要有礼貌。
教后记:
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体验了节日的快乐,知道了“春节”是农历新年,了解了春节的一些习俗。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要过年了,孩子嘴里只是念叨着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对我们很多民间传统的习俗还不了解,为了让孩子了解东北传统过年的风俗习惯,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传统的.过年习俗。
2、学会唱手指儿歌《过大年》。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夜晚,过年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年夜包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与吉利。
2、能清楚、流利的唱儿歌《过大年》并会手指操。
活动准备
春联、福字、年画、灯笼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给孩子讲民间故事《年兽的传说》导入“年”,让孩子对年有一个简单的理解,知道为什么熬年守夜,为什么燃放爆竹。
基本环节:出示春联、福字、年画、灯笼,讲解过年不只是穿新衣,戴新帽。从过年帖春联,福字倒着帖,到燃放爆竹、包饺子、除夕守夜、给老辈拜年会有压岁钱等,把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一一讲解给孩子听。
教给孩子儿歌《过大年》并学会手指操。
结束环节:拜年都有压岁钱,压岁钱怎样用?
让孩子自由发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的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习俗。
2、愿意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表达的自己想法,能口齿清楚的说出一句新年祝福语。
3、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活动准备:
1、小贴卡若干个
2、自制鞭炮、贺卡、红包、福字。
3、新年送祝福视频
音乐:《鞭炮声》《喜洋洋》
活动过程:
1、欣赏短片《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啪啪啪、过年啦!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新年的时候要做什么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表达》
老师:那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
(1)刚才的短片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里面的人们是怎样说新年祝福语的呀!
(3)提问:谁知道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祝福语吗?
3、师幼互动
老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年的礼物,都藏在这个盒子里面,谁愿意来对李老师说一句新年祝福语我就请他从盒子里选一个礼物,谁愿意来?《老师分别请4名幼儿将礼物取出来并做解释:新年卡片、福字、鞭炮、红包》新年卡片:哇!这个是新年卡片、是老师写给小朋友的新年祝福语。祝小朋友天天开心,健康快乐的成长!福字:这个是什么呀!贴在哪里他!鞭炮:谁想来放鞭炮?红包:这个里面装的什么呀?
4、新年送祝福。
(1)老师:今天不仅是李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礼物礼物,今天我们的这么多的老师都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礼物,那就请小朋友去给老师送上一句祝福语,老师就把礼物送给你咯!拿到礼物要说什么?《谢谢》
(2)播放歌曲新年快乐开始送祝福,大家一起唱《新年快乐》结束活动。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2.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3.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过年的欢乐。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新年的活动。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纸、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过年的习俗和由来。
我们过新年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3.教师提问:“那人们过新年时为什么要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赏故事《年兽来了》。
(1)年兽最怕什么呢?
(2)年兽最怕三种东西: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兽,常用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见面时,还彼此说“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组过新年,感受过年的欢乐。
“过年真开心,你们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课件)那我们就挑选你喜欢的方式来过年吧。”
第一组:互相拜年。
第二组:包饺子。
第三组:剪窗花。
第四组:拼年画。
三、结束活动,分享过年的喜悦。
过完年,我们小朋友就长大了一岁,那我们就不但要团结同伴,还要尊敬父母和老师,孝敬老人。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关于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学生假期拍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谈话:
同学们,寒假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语文生活实践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拍照,很多同学都完成得不错,都按要求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里,下面我们来展示大家拍摄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
那么,根据我们上节课读课文了解的情况,你能说说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
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这节课我们班三个学习小组继续深入的品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
(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根据导学案分小组自学课文
1、明确学习任务。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
三、汇报学习成果
(一)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能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
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4、生读:(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5、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我们再读读-----
6、男女比赛读、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男女赛读,师评价。大家一起来读。
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师范读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
师: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
(二)第二学习小组汇报
1、这个小队的代表汇报他们队喜欢的段落是除夕后,并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小队一起朗诵除夕全段。
2、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
3、生交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4、师引导过度: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5、师播放爆竹声和喜庆的画面课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诗?你似乎看到什么场景?
生交流:看到人们放鞭炮、欢庆、品尝美味、玩游戏的场景
6、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读中体会,师引,生接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有三个环节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乐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情境中;
第二,古诗连接与校本课程“古诗文”结合,使背诵的古诗和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对语言的积累;
第三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想像场景结合自身的体验拉近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那份热闹与喜庆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
(三)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下面请第三学习小组的队员来介绍介绍。
1、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
2、师引导: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对不对?
3、生交流,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
4、师评价:你们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
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
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
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3、深化,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诵: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写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习作。
2、春节花絮:编春节的传说习俗。
3、精彩再现:摘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
4、节日集锦:调查我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提升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创造思维拓展积累搭设了阶梯。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春节社会领域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