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使我们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效果,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不跟陌生人走,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
(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布置两个场景,分别为“幼儿园”“花园小区”
[活动过程]
一、营造情景,真情体验。
(一)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真情讲述,故事导入。在“幼儿园” 场景中,XX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人来接,这时来了个陌生人,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吗?(引出课题)
2、互动表演,真实流露。请幼儿参与,教师扮“陌生人”与幼儿对话,引诱幼儿跟随“陌生人”走。
(二)社区里的陌生人
1、转换场景,扩展感知。教师在“花园小区” 场景中,再次讲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楼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又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带走小朋友了吗?
2、利用资源,真情表演。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对话,陌生人拿出礼物哄骗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
二、经验分析,情感升华
小结幼儿的表现:向幼儿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3、“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三、游戏巩固,行为强化。
1、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随着音乐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么办的?(集体表演)
2、表演后,继续在小路上走,自然结束。
(点评:此次安全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自始至终在精心设置的生动、真实情景中让幼儿体验学习,幼儿真情投入、积极动脑、踊跃表演,使情感、认知最终落实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这是幼儿安全的最终归宿。整个活动具有“重学习兴趣、重真实情景体验、重行为培养”三大特点,尤其公开教学中利用班级幼儿对听课男领导的陌生来表演“陌生人”,既充分利用了课堂资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乃巧妙之处。在看似简单的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3
活动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4岁小班幼儿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父母依赖性强,缺少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遇到陌生人的诱惑,比较容易跟着走。因此,我围绕“不跟陌生人走”这一开展了此次教学活动。通过情景表演,亲身体验,幼儿习得“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和经验,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没有亲人在时,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1.开始部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游戏,教师借故离开,引出情景体验。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李老师忘记带光盘了,你们等一会儿,我去拿。
2.基本部分:
(1)初次情景体验,引发思考
①情景体验:教师借故离开教室,让一位伙房阿姨扮演陌生人出场。
陌生人:我是李老师的朋友,我带你们出去玩。我这里有好多好吃的和玩具,你们想不想走?想要好吃的和好玩的.小朋友排队跟我走吧。
②教师在外观察幼儿,当幼儿即将离开教室与陌生人走时,马上出现。陌生人随即离开。
师:孩子们,你们要去哪里?和谁去呀?你们认识那个阿姨吗?阿姨跟你们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陌生人”。
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通过观看两段课件视频和做游戏,建构经验。
①观看第一段视频。
教师提问:电视中的大姐姐遇到陌生人给好吃的、好玩的玩具时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一学大姐姐说的话和做的动作。帮助幼儿梳理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
②游戏:教师扮演陌生人给孩子们玩具和糖,看看孩子们是怎样做的。
③观看第二段视频
教师提问:电视中的小姐姐和小哥哥遇到陌生人给糖,谁做的对。
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经验。
(3)再次体验情景,提升经验。
①情景体验,教师再次借故离开教室,陌生人出场。教师在外观察幼儿的反应。
②教师适时出现,给予提醒、指导。
③活动结束,感受安全
师:小朋友真棒呀,你们知道了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是最安全的。现在李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外面玩吧。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孩子们排队出去玩。
活动反思
传统的安全,都是以教师说教为主,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有效。依据《指南》和《纲要》精神及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去体验,去思考,灵动生成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安全的意义。
本活动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我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切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本活动是以体验的形式帮助幼儿建构经验。我为幼儿先后创设了两次情景体验,呈现出幼儿从不会到学会的一个经验建构过程。让幼儿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学习。小班幼儿的特点之一是直觉行动思维,两次体验环节正顺应了这一特点。小班幼儿还喜欢模仿。我通过让幼儿观看两段视频后,模仿如何拒绝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2)小华是怎么说的?
3、情境练习: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景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他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来想一想:某某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我妈妈来接我吧。)
情景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巧克力,我带你去玩吧。”
教师提示:
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3、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5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儿歌《小兔子乖乖》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下好吗?
同学们唱得真好,通过这首歌你知道兔妈妈回来了,该如何办?大灰狼敲门,又该如何办?
不仅是大灰狼来了不开门,其它不认识的人来了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不给陌生人开门”。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树立居家安全意识。
二、民主导学
(一)1、请同学们看图画故事。
星期天强强一个人在家,听到敲门声,赶快跑过去。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你想象一下,接着往下讲。(组内讲)
2、在我国就发生过许多小朋友独自一人在家时,给陌生人开门后发生的事情。
老师讲故事。
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现象迷惑,因为一些坏人总会用一些具有诱惑的条件或是装出一些可怜状来搏得你的同情,让你认为他们是好人。
独自在家不开门。
3、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情况时别的小朋友该采取哪些应对方法?连一连。
(二)
1、小朋友,你爸爸约了我来买保险啊!小朋友可以直接说,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吗?有一些小朋友不小心泄露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的事,给了坏人可乘之机。看下面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为小朋友想想办法。看谁们的办法多,又合理。组长负责整理,一会儿汇报。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同学们的'办法真好,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聪明对待狼外婆”。
4、我们来看看金点子是如何说的。
(三)坏人的手段可是非常狡滑的,也有一些人通过一些不正确的途径知道了你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想确定一下你家是否有人,所以会打电话,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你会如何接电话呢?正确接电话。
(四)接电话知道了千万不要向人透露自己是独自在家,那么打电话报警求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拔打哪个号码合适呢!
110
要讲清楚自己的家庭详细地址,以及发生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三、导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不跟陌生人走,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春望教案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