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对于很多工作者来说都不是难事,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糖的音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糖的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学习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教学准备: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注意句子和呼吸)。两首乐曲:一首歌曲的伴奏,一首活泼的乐曲。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1)喊嗓:嘿、哈!
(2)半音模进:我的小娃娃。提醒幼儿正确的呼吸。
2、复习歌词
(1)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歌词朗诵配乐。指导语:"请小朋友听两首乐曲,选择一首为诗歌朗诵配乐。"
(一首为活泼欢快的旋律,一首为歌曲的旋律。)
(3)随音乐朗诵歌词。
3、学习歌曲。
(1)先倾听伴奏音乐。
(2)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唱出。
(4)教师范唱,引导幼儿从欣赏入手感受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你听了之后什么感觉?"(感动、优美、思念)
(5)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a、第一段前半部分有几个附点音符?进行节奏训练。
b、指导语:"风儿问过誰?"(重点学唱第9、第11小节休止符与弱起拍处,可用比较倾听的方法。)
c、指导语:"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4、练唱歌曲
(1)分小组练习演唱,其它幼儿倾听。
(2)可以用师幼对唱形式练习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最后一句合唱)
糖的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听《步步高》
2、听唱《步步高,新春到》
3、拓展: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
2、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该曲。
3、欣赏更多的广东音乐。
教学重点:能听辨出广东音乐中常用的几种乐器。
教学难点:在听熟乐曲的基础上,跟着音乐边划拍子边哼唱歌谱。
教具准备:录音、钢琴、高胡、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高胡)
2、谁能来试着演奏这件乐器。
3、高胡有别于二胡。高胡的声音更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称粤胡。你可知道“粤”是我国哪个省的简称。(广东)
4、介绍其它乐器。秦琴、扬琴(出示图片)
5、有一位广东的作曲家吕文成,创作了很多用以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赏析结合
1、这音乐情绪如何。
2、你能用一个“lv”字来跟着模唱,感受此曲的欢快吗?
3、播放《步步高,新春到》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2)能否用线条或色彩来记录你听到的音乐。
(3)导学生跟琴摸唱。
(4)完整哼唱该曲。
4、再听《步步高,新春到》,为歌曲配上声势动作,划拍子。
三、拓展
1、广东音乐的特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2、听其它作品如:《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等。
糖的音乐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平时活动中喜欢爬,根据这个特点结合本阶段的进度,开展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幼儿四肢协调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活动目的:
1、练习手脚着地爬行。
2、培养幼儿四肢协调动作。
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小鱼画片与幼儿人数相等分放在两个筐里。垫子、横拉的长绳一条。
2、活动前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合适,鞋带是否系好,并适当为他们脱去一点衣服。
三、活动过程:
幼儿站成4路纵队。
1、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小猫晒鱼》,老师当猫妈妈,小朋友当小猫。现在请小猫跟妈妈做准备运动。
摇摇头、跳一跳、耸耸肩、跳一跳、弯弯腰、跳一跳、蹲一蹲、扭一扭、跳一跳、转一转、跳一跳。
2、听口令活动身体各部分。
3、学习爬的基本动作。教师讲解示范爬的动作,幼儿练习。
4、基本部分:
今天猫妈妈捕了许多的鱼,我想请小猫宝宝帮妈妈晒鱼,你们愿意吗?
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两队,每队第一名从起点线用手脚着地爬行以后,起立,跑至筐处拿起一条鱼挂在绳子上后跑回再爬过垫子,然后站起来用手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第二个幼儿接着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余下依次类推。哪一队先晒完鱼为胜。
规则:每只猫只能晒一条鱼。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小结游戏情况。
5、游戏再来一遍。再次小结游戏情况。
四、结束部分:
做放松运动。《小猫小猫你别吵》
教师请猫宝宝把晒好的鱼干拿回家吃。游戏结束。
反思:
我班幼儿学习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学得很认真。但在上这节课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就是在讲解示范中讲解得不够清楚,没有亲自示范游戏玩法,使幼儿在刚做游戏时不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糖的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能创编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体验表现袋鼠妈妈的动作和表情的乐趣。
活动准备
袋鼠妈妈头饰、大口袋、布绒袋鼠玩具、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播放器。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谁来了吗?你们知道袋鼠妈妈要去哪儿吗?袋鼠妈妈是怎么样上学的呢?我们听听袋鼠妈妈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绒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欣赏。
提问:袋鼠妈妈是怎么上学的?她的书包是什么样的?藏在哪儿?书包里有什么?
(2)让幼儿知道"哎嗨"是表示惊讶的语气。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表现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袋鼠妈妈跳跃上学,打开书包以及发现是个小宝宝时惊讶的样子。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现动作。
4、表演结束后,让幼儿接受"小袋鼠"的亲吻,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获得鼓励的满足。
糖的音乐教案篇5
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加游戏。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一个音乐盒、小动物头饰若干。
过程:
一、听听故事
1、有一天,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得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
2、教师出示音乐盒,拨动发条,发出好听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二、玩玩游戏
1、挑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儿可以做自己所拿头饰动物的动作,当听到老师说:“天黑了”。就把头饰拉下来,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师播放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向前走,请幼儿听声音的来源跟随着“小仙女”前进,寻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乐停下来,幼儿摘下头饰高兴地欢呼“谢谢小仙女”。
5、重复游戏3—4次,熟悉规则后,可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手持音乐盒的小仙女。
教学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乐盒》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戏方式,因为我班孩子人数太多,因此我设计了多个角色,如大树、小动物、河流、小石头,孩子们在活动时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喜欢动的孩子和喜欢静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释放,参与到其中。
通过这次感官训练,我发现游戏化、情景化的表演确实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喜欢演绎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声像。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糖的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 音乐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