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会写教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要会写的一种重要材料,对于课堂进度的掌控有很大的帮助,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
教具和学具:
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
语言上:非常精炼、句式比较短小、富有形象性。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完全融入于富有形象性的语言之中。
结构上:一般句式比较整齐,但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长、短句混用。诗的结构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比较类似。如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结构等。
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诗人的写作目的完全融入了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中。所以,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要弄懂诗句中具体形象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情感表达上:有的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通过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来表达。
音律上:朗朗上口,有一定的韵脚,但有的诗歌的韵脚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参考: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注:必须是经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后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提示:重点在于词句的理解,这也是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前提。
教学参考: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对对诗中重点诗句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四、指导朗读
按照上面的规则,让学生自己感悟读法并交流,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也要进行范读。
五、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吗?
教学预设与参考:结合第二题作答,本诗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关键是调动学生去分析,说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思路
估计学生们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目的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这样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诗与学课文的方法是相通的——从内容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定要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读,这来自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感情又要通过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语音的强弱、语音的停顿等来表现。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习作二》
课后作业:练习有感情、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中华少年》
板书设计: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记忆字母顺序,为学习查字典打基础。
2、读一读,比一比,连一连,感受汉字的奇妙,丰富语言的积累。
3、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
4、读成语故事,感受读书的乐趣。
5、通过读词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春天到了,周围有了哪些变化。
6、通过为画面涂色,在木板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积累语言;研究发现春天到了,周围有了哪些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乐园,里面有许多游览区,我们一块去快乐地游玩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我们先到“我来试试”这个板块去看看。
二、帮“字朋友”找“兄弟”
1、出示8张生字卡,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
2、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开火车读。
3、在这8个字中有四对兄弟,你能找到它们吗?自己找找吧!
4、指名上台找一找,把找的字“兄弟”摆在一起。
5、同桌讨论,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
6、全班交流。
7、老师小结:汉字是非常有趣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这四组字的字形的异同,真是了不起!
8、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三、我会连,我会读
1、出示四季的图片,创设情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
4、自主连线,连好后自由读一读。同桌互查互读。
5、四季真美呀!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读一读吧!
四、我会读,我会想
1、学习第一组句子。
(1)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3)指名读句子,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4)自己先练一练,然后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5)指名读句子。读后说说喜欢的原因。
(6)老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了喜欢的原因。第一句的意思简洁明了;第二句的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组句子。
五、读一读,想一想。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好几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开卷有益》。
2、自由读故事,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尼知道了什么?
3、读成语故事比赛,评选“朗读明星”。
4、小组合作交流:你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把你读书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5、全班交流。
6、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有更多好的读书方法,读更多好的书!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中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到了,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我的作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给予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完成作品。
3、提供展示空间。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分享快乐。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难点
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重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难点)
一、回忆游览的经历,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旅游吗?有没有哪次游览让你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
1.课前,大家都完成了预作卡。谁来结合预作卡说一说你平时喜欢游览什么,哪次游览令你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展示两名学生的预作卡)
2.再次回忆选定游览地点。
(1)补充喜欢游览的内容。
看了其他同学喜欢游览的地方,你有没有想到自己还喜欢游览什么呢?请补充到你的表格里。
(2)选取印象深刻的、特别开心的一次游览。思考:这个地方有几处景点?所有的景点都要写出来吗?
点拨:某个地方的景点不必都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即可。
二、写清楚游览的过程,表现出高兴的心情
1.回忆是怎么游览的。
(1)整体想一想。
写的时候要注意从众多游玩的地方中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想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读者读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体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情况,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气情况,和谁游览,游览的过程是怎样的,印象特别深刻、特别开心的是什么。
(2)确定游踪,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整体构思了怎么游览,现在还要确定游览的顺序,回顾一下游览时的表现和心情。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帮助自己梳理游览路线。(出示表格)
2.突出重点,刻画特点。
(1)在你的游览过程中,哪个是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点?(学生自由交流)
(2)印象深刻的景物应重点写,怎样才能把重点景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新体会。)
(3)写一写。
请选择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游览,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写明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提示:按游览的顺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学生写游览过程,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清楚特点。(难点)
2.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交流评改
1.出示2~3名学生的草稿,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意见。出示评价要点:
(1)有没有按游览的顺序写?
(2)有没有写清楚重点景物的特点?
2.出示文段,精准指导。
(1)出示例文《颐和园》第4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一读。讨论:这一段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哪些词用得特别准确?(“像一面镜子”“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
(2)出示学生例文片段。
泥泞的小道旁种着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柏树,好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宝石山。树林中时不时传来小鸟悦耳的歌声,飘来泥土清新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风儿吹过树梢,树叶在枝头舞蹈,发出沙沙的声音。
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鸟、树叶当作人来写,十分形象。
小结:描写印象深的景物,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
(3)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孔隙的窄、小?
要点:抓住自己的感受写清景物特点。
(4)出示学生习作中加入感受的典型片段,予以点评。
二、针对共性问题,相机指导
1.解决共性问题。
教师巡视,发现玩的过程、高兴时的表现没写具体是学生的共性问题。
(1)(出示学生描写游玩深圳欢乐谷的习作片段)轻声读一读,你们发现这个同学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发现这个同学没把玩的过程写具体,高兴的心情也表现得不够强烈。)
(2)提修改建议。
预设:可以写怎么游览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还可以写写游览时同伴或其他游客的表现。
(3)集体讨论后完善。
2.拓展阅读,悟得写法。
(1)教师创文,激发兴趣。出示《莲花山公园》片段:
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莲花山公园。一下车,我们就进入莲花山公园,很快就开始爬山了。爬到半山腰,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了。还好刚才遇到了一群正在发扇子的小朋友,他们给了我们两把扇子,可是我们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终于爬到了山顶,我们参观了邓小平爷爷的遗物后,又来到了山顶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一尊非常高大的邓小平雕塑,我们连忙把雕塑拍了下来作为纪念,还拍了好几张莲花山公园的风景呢。
点拨:“开始爬山”“爬到半山腰”“爬到了山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条理清晰。
(2)名家文段,拓展提升。
出示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一读。讨论:这一段描绘了七月天山哪些美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点拨:印象深的景物重点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写清景物的特点。
3.完善习作。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各自修改。
教学反思
一、作文的材料从生活中来。教学时,我借助文本,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回忆,拓宽思维。然后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方式等角度,给学生创造充分自我表达的空间。
二、通过教师的创文和习作例文,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促进学生从会说到会写,从会写到写好的过程。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篇4
尊严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 学习时间:2课时
六、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 自学生字新词。
2、 质疑问难。
3、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 课堂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分角色读。
六、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课后反思: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看图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和今天,产生学习兴趣。
2、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词句,初步感知课文。
3、识写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词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2、播音机及课文录音。3、小黑板板书生字。
学生准备:1、字典和词典等一般工具书。2、收集有关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请大家观看几幅图片。
投影: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有关图片
你认识这座瀑布吗?板书:塞特凯达斯瀑布
可是,你知道吗?1986年九月,巴西总统为它主持了葬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特殊的葬礼
二、倾听录音,初步感知。(2分钟)
请打开课本,边默看课文,边倾听播音。要听清楚字音和停顿,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自读课文,理解词句。(5分钟)
课文叙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辉煌的历史和枯竭的命运,令人深省。
大家都想读好课文吧,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懂句意。
可以轻声读课文,也可以默读。遇到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句,联系上下文以及文后的生字表及习题,独立自主思考;依然不懂,再查找工具书或请教邻座同学,乃至询问老师。教师边巡视,边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15分钟)
1 、指名认读生字,读后评议,纠正读音后,齐读两遍。
2、指名认读生词(课后习题3),读后评议,纠正读音后,齐读两遍。
3、指名认读课文各自然段段,在学生认读困难之处,教者适当范读,领读。读后评议,表扬为主,激发学习热情。
教者及时板书:易读错的多音字和组词;辨析形近字,强调不同的部件。例如:
瀑pù哀āi悼dào慕号hào
破pò衰shuāi掉diào幕háo
4、齐读课文一遍。
五、交流疑惑,深入理解(5分钟)
1、请学生自由提问,大家来解答。
2、教师补充提问,大家来解答。
以上的问答,应包含以下几个难懂字词:滔滔不绝、汛期、不辞而别、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慕名而来
六、识写字词,布置作业(10分钟)
最后我们来识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1、学生描红生字。
2、黑板出示:殊、葬、帘、竭、测、旬、授、傲、号
指名说说:识写有困难的字。
“葬”,上下是“艹”,中间一个“死”。下面的“艹”,左竖变为竖撇。
“傲”,中间分为为两部,“?”和“刀”变体。
以上的内容,先由学生讲解,教者补充讲解,并板演描红。
3、学生临写生字、生词
4、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好习字册中的字词句。
语文四单元下册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