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提早起草的教学文书,回顾好过往的教学之后,才能将教案制定得更有价值,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小种子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
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
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
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2
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2、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3、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小结: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评价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纸板。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看桌上有什么?
幼:蚕豆、黄豆、红豆。
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
幼:黄豆、蚕豆。
师:排队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师:红豆有几颗?(幼:十颗),黄豆有几颗?(幼:十颗),蚕豆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
幼儿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b: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c: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师: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
幼:种子标记,线。
师:这三条线怎么样?
幼: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
(3)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幼a:一样。
幼b:不一样。
(4)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
(5)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6)讲述操作结果。
幼a:不一样多。
幼b:红豆用得最多。
(7)蚕豆最少。
(8)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9)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
提问a: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b: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幼: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过小桥。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独木桥从起点处脚跟
(3)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师生游戏)
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小,你们用的多呢?(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幼儿脚小,用的步子多)
(4)游戏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去完过小桥的游戏吧!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标记为种子分类,知道队伍的长短和种子的大小有关。
2、 活动中能自己探索寻找答案,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图谱
2、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看看,桌上有什么?
(2)小种子齐心协力造了间三层小楼,你猜猜第一层谁住?住几颗?
(3)第二、三层呢?住了几颗?
(4)教师小结
二、玩“分家家”的游戏
第一次操作:
看看从那里起排队?
从红旗处开始排,一个跟着一个,整整齐齐的排在线上。
你来讲讲有什么新发现?谁地队伍长,谁的队伍短?
讨论: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因为花生最大,所以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队伍不长也不短;红豆最小,所以队伍最短。
第二次操作:
房间太大了,变小一点。
请你猜猜如果在一样大的房间里来队,哪个种子用的多?哪个种子变的小?
请你自己动作操作,寻找答案。
活动结束:
脚跟对脚尖,一起从起点走到终点,看看谁用的步子多?谁用的步子少?为什么?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目标:
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c蚕豆呢?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大班小种子教案篇6
生成背景:
在种子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大的种子占的地面大,小的种子占的地面小,
他们来告诉我:“老师,这么大的种子,都放不下了,小的倒是放得下的。”这里蕴涵着数
量守恒的数学概念,于是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蚕豆种子的数量守恒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作记录。
2、探索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队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红豆、黄豆各10颗)
2、排队卡片人手一张。
3、道具钢丝一条。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1、这里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 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种子,排队长短不一样。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操作记录:要求每颗种子要挨紧,小心洒落地面。
3、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排列队伍不一样长。
4、师生: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实录:在这个环节中,我选取了蚕豆、花生和黄豆这三种大小差异很大的种子,认为
靠紧排列后蚕豆排列的队伍一定是最长,花生其次,黄豆最后,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
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蚕豆竖着排队,把花生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花
生排的队比蚕豆长。讲评的时候,我故意把这个现象拿出来,引发孩子讨论,发现原来排
列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队伍的长短。因此,承认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也是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设疑:请幼儿猜测如果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他们用的数量会
不会一样多?
2、幼儿操作记录。
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4、师生:队伍一样长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四)游戏:排队
请部分幼儿上来排队,每排数量一样多,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数量相同,排队长短
也不一样。
实录:由给种子排队到自己来排队,把教学拉回了生活,这里,没有用一点教具,
就运用孩子的身体,就能发挥孩子多的优势,而不把它当作一种弊端来看。
(五)电脑游戏:哪种种子多、少、一样多
1、个别猜测。
2、集体猜测。
反思:把幼儿又拉回到抽象的虚拟世界中,故意了排队的干扰因素,如大小、间
距、位置后,幼儿的数量守恒概念又要混淆了,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这与平时老师
渗透得不多或者幼儿自己的经验有关,因此课后还要多引导和发现。
活动延伸:
1、利用更多的材料体验物体大小、排列疏密与队列长短的关系。
2、到户外游戏:用脚步(脚尖顶着脚跟走)测量相同路段的线哪种路线最长。(有直线、斜线、曲线等),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种子排队
大班小种子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大班刮画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