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不能人云亦云,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写教案能使教师如临真实得教学情境,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

1、 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用处多,本领大。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写并理解6个新词。

3、 进一步学习读句子,体会作者怎样准确运用词语。

4、 能用不光还有写一句话,能用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为开头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知课文内容;教学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这些问题,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简要地回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学生自学、检查。

1、自学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形;读通课文。

2、检查:读准生字字音;分析难写易错字:幕、局;接读课文,正音。

四、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学课文,思考:小方进城为什么找不到舅舅?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读第2自然段第1、2句。

城里变化真大,课文是怎么写的?(宽阔的马路、车流不断、绿树成荫、一片新楼房。)

车流指什么?为什么说车流不断?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多的情形。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车辆多?(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穿梭似的。)

3、请用什么地方变化真作为开头说几句话。

4、齐读1、2小节。

五、 完成作业 。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教学课文第311自然段,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

一、 齐读1、2自然段。

二、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学课文,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公安局的办公室)。

2、分角色朗读第37自然段。

民警叔叔向小方了解了舅舅的哪些情况?(长什么样子、名字、年龄。)为什么要了解这些情况?

3、轻声读第8、9自然段。

它能帮你找到舅舅!它指什么?

计算机是怎样帮小方找到舅舅的?民警叔叔啪啪啪地按了起来,输入了要查找的有关信息和命令。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个个头像和一行行字,说明计算机里储存了全市的人口资料,包括照片、住址等情况。

三、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第3题⑵,体会好奇一词用得好在哪里。

3、 小方为什么说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

读民警叔叔说的话。它不光能找人,还有好多用处呢!不光可以换成什么词?说明电子计算机的本领还有很多。

说说电子计算机还有哪些本领。请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4、 以电子计算机的本领真大为开头说几句话,完成作业 。

四、作业 。

课后练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乐,师讲述。

板书:乞巧

2.师边写边提示(两个第三声的字连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再读一遍。)

3.生齐读。

4.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的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品读涵咏、渐入古诗意境

(一)初读古诗

?一读】———读准确

1.录音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评价。

?二读】———读节奏。

1.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

2.师生合作读。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们自己读读这句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2.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意思是不是也相同呢?

那么请大家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默读这句话,你一定能猜出它们的意思。谁来说?

3.指导朗读: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4.全班齐读

5.师引读

(三)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1.(课件放大两颗星)看碧霄啊看碧霄,……

看碧霄啊看碧霄,那夜空里仿佛出现了?

2.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

3.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

4.引导朗读:今天他们相会了,你一定会为他们而感到……?那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诗。

5.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6.两行诗连起来读。

7.指导朗读,扩展阅读。

(四)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师:这个民间故事就这样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牵牛织女渡河桥”,地上的人们呢?(出示这两行诗)

2.课件打出:资料袋的内容

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智巧

3.(课件出示九孔针图)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师:你们知道吗?在乞巧节上女孩们到底穿了多少条红丝?

师:从“几万条”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女孩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

5.(出示图)师:你们看,历朝历代的人们还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乞巧的活动,让我们走进家家户户的乞巧节。

6.师: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读诗句,想想,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师:是呀!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乞巧节.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诗,我们分小组比赛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滋有味?

8.师指着图:这些古代的女孩子们到底在向天上的织女乞求什么呢?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

(课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学生说)。

9.读一读民间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

10.交流: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师板书:幸福

小结:是啊,对幸福的向往那是历朝历代人们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永恒的情感,于是七夕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

三、咏叹经典

1.小结引读。

2.师:这就是经典,它历经了千百年,至今还在我们耳边悠悠回荡?生起立配乐朗诵一遍。

3.总结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乞、巧)

五、余音缭绕

(出示课件:星空)

古代的民间传说犹如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作业:同学们回去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乞巧

智巧

幸福

课后反思: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乐学,爱学,学得轻松愉悦。

一、抓重点词突破难点

在教学第一句古诗是主要是抓住重点词突破难点。“七夕今宵看碧霄”这句诗只要把握“宵”和“霄”的意思,整句诗的理解就没有了障碍。我安排学生先观察这两个字。让学生从音、形这两方面区别这两个字,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把这两个字放回诗句中,默读体会意思,真正达到望文生义。而“碧霄”一词部分学生又比较陌生,我就借助课件演示“碧霄图”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词义。通过观赏碧霄图把学生带到古诗的意境中,融入七夕节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七夕、乞巧节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节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经典动听的故事讲述,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诗歌中。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学时,我先从介绍牛郎织女星把学生带入牛郎织女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明白七夕节的由来,知道牛郎织女为何要渡河桥?,理解“渡河桥”一词。让抽象陌生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为下文的学习作下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融入牛郎织女这种浓浓的情意中。让学生真正体会牛郎织女相聚的不容易,为他们的相见而感到高兴、幸福。而这时再指导朗读,也已水到渠成。

三、拓展升华熟读成诵

这首古诗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明白少女们向织女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但对学生而言这即是重点又是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让学生抓住“几万条”、“尽”等词,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出少女们这种追求幸福,乞取智巧的强烈愿望。又通过拓展训练: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织女乞求什么呢?这样一来,学生浅显易懂,兴致又高,学习氛围浓。“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作为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悟,特别是在创设情境后的入情入境地读。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如:指名读,男女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到全班齐读,老师引读,最后到深情诵读。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使课堂上书声琅琅。

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民间故事读读,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提高性目标:

4、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刘翔的坚持不懈、自信,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认识约翰逊、刘翔。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正确读准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2、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怎么翻越的?远方的大山是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借助书后拼音,先读准以下生词读音: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有朝一日

(2)读课文3遍,不认识的看书后生字表或查词典,力争正确流利,组内分自然段练读,准备朗读竞赛。

(3)查字典,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在书中标注好解释。

(4)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3、交流反馈

(1)指名2-3个后进生读生词,根据情况正音。集体读。

(2)小组竞赛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挑选4组分别朗读1—5,6-11自然段)集体评议,宣布优胜小组,并加分。

(3)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纠正。

4、当初就是以前,谁能用上这个词造个正确、连贯的句子?

在你取得成功或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怎样祝贺?用上这个词造个句子。

自己造个句子,如果有困难就选择刚才同学们造的的一个句子写在语文书上。

(四)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竞赛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指导,为学生的自学铺设阶梯。

版块二:

(一)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用规定的句式说出课题的含义。

2、根据时间顺序,了解刘翔翻越大山的进程。

(三)教学过程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能谈谈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吗?

(指名2名后进生和2名中等生回答)

用上2-3句话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谁会说?(指名2名中等生和1名优等生回答)

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引导。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刘翔超越约翰逊的经过的?(时间顺序)

3、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时间与约翰逊的距离我的发现

刚练跨栏

第一次碰面

第一次并肩赛跑

过招次数越来越多

国际田联大奖赛

4、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有困难互相商量商量。

5、集体交流

(1)教师归纳与约翰逊的距离: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根据这样的阶段,谁能给课文分段?交流(指名1名中等生回答)集体分好段。

(2)通过这样的时间表、这样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刘翔是在一次次的拼搏中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即使一开始失败,可他并没有放弃,他靠的是他的坚持不懈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刘翔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四)教学意图

抓住文章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阅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发现文本含义,感受人物形象。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硬笔习字册

补充习题1、2、3题

选作题:

读读《我是刘翔》,真实了解刘翔成为“跨栏王”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

(一)教学内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刘翔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人物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完成表格,我们知道刘翔是靠什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信乐观)

2、课文3——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刘翔翻越大山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刘翔心理活动的3处语段,联系上文先想想:他问什么会这样想?从他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翔?然后带着你的发现,入情入境的读好这三句话。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画的句子,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

4、集体交流

(1)先说说画的什么句子

出示:①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②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③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2)联系上文想想他什么会这样想?

▲约翰逊在当初是刘翔眼中遥不可及的大山,根本不可能翻越。

再看这句,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

(没有信心,有怀疑、有憧憬、萌发了愿望、有一种渴望)

带着你的收获读好这一句。

▲从到,刘翔和约翰逊竞赛了多少回?每一次什么结果?

(摔倒——10次没有一次超越——打败)面对一次次的挫败,此时的胜利是否来的太意外?太突然?一个迷糊写出了此时刘翔的心情,什么心情?(不敢相信怀疑)

带着这样的心情,谁来读好这一句。

▲约翰逊向他祝贺,此时刘翔才发觉是真的。

读读这句,你读出了刘翔怎样的心情?(欣喜激动)

带着这份欣喜与激动再读这句。

回看全文,当初——无数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无数次失败——如今终于战胜对手,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刘翔,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你还会想到什么?还会对自己说什么?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自己试着写一段心理:

那一刻我不禁想到一次次与他竞争较量的过程——

那一刻我手举五星红旗奔跑在赛道上,兴奋不已——

那一刻——

6、此时此刻的我们,目睹刘翔成功的瞬间,我们心中怎不感慨万千

拿起你们的笔,写写此刻你们心中的感想吧!如果你能用上冒号,句子不少于2句,就更好了!

学生写话

有感情地朗读所写的句子,发现语病及时修改,也可以补充润色。

组内交流所写的句子,评出秀的,全班交流。

7、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句子。

8、教师小结:

梦想从起飞到跨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刘翔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大山,靠的就是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挑战自我、永不言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做一个强者,勇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设计意图

紧扣文本中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上挂下联深入读懂文本深层次的内容,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心情,进而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评比读后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会写,更能写好读后感。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补充习题

修改写话抄在家作本上。

选做题:收集励志格言(坚持理想自信)并读读积累。

继续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约翰逊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坚持不懈勇于挑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5篇

幼三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7篇

幼三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优质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动物儿歌教案6篇

幼三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6篇

幼三下册语文教学计划通用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