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我们的活动方案时,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以确保活动的成功举办,工作总结通常包括对项目进展、挑战、成功和失败的描述,以及对解决方案的讨论, ,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音乐活动方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1
一、设计思路: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我借助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在幼儿已经熟悉“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前提下,倾听音乐,通过辨别、表演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更好的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从而使孩子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操作材料来表现音乐。
2、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并懂得骄傲必败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龟兔赛跑乐曲、动画课件、图谱、操作材料。
2、知识准备:熟悉“龟兔赛跑”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听“快乐曲”进活动室。
①、儿拍肩踏步进场,说一说对乐曲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曲子由慢到块,越来越快)。
②、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快、越来越慢。
2、听分段音乐。
①、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欢快、跳跃)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②、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3、完整欣赏音乐。
①、第一遍,边听边表演。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谁在干什么,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②、第二遍,看动画课件,感受音乐故事。
老师把这个音乐做成了一个动画片,你们想看吗?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认真看,然后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提问:谁和谁在干什么?结果兔子为什么输,乌龟为什么会赢?你要向谁学习呢?
③、幼儿看图谱,感受音乐故事。
④、教师与幼儿共同用色块做简单图谱。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色块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听到谁的音乐,摆出相应的色块。
⑤、幼儿操作,边听音乐边用操作材料表现音乐。
4、幼儿表演音乐故事“龟兔赛跑”。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注:本次活动曾参加郑州市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2
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音乐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 小鹿 小松鼠 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 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 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 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 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 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2) 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 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建议:
本活动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欣赏音乐 第二次音乐游戏配器。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⒈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⒊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⒌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⒈美丽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微风一吹,嫩嫩的柳枝会怎么样呢?(随风摆动)
⒉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当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动起来。
二、学唱歌曲
⒈欣赏歌曲
师:柳树可真美啊,听我来唱一唱美丽的柳树。仔细听听,歌曲里唱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⒉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演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
(3)在图谱上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请你看着图谱再听我来唱一唱。(师指图演唱)
(4)幼儿随老师看着图谱念歌词。
⒊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1、2遍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3)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4)你最喜欢唱那几句?(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
⒈第一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同时跟着音乐旋律用“啦”或“呣”来哼唱,从第五句开始全体合唱。(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分声部合唱)
⒉学习第二种合唱方法
第一声部的幼儿唱歌词,第二声部的幼儿在第1~4句的句末伴唱“啦啦啦”,第五句全体合唱。(先师幼合作,再幼幼合作,教师可通过指挥来帮助幼儿合唱)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和aba结构,尝试用小鸭赶路和看花等相应的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2.欣赏b段音乐,学习划分b段乐句,并用点数花朵为花朵照相等动作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自由表演时能保持自己和同伴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拥挤不碰撞,体验表演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制作鸭妈妈和小鸭子的`胸饰挂牌
活动过程:
1.欣赏b段音乐,扮演角色,引出课题。
⑴ 师:“鸭宝宝们,秋天到了,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妈妈带你们一起去看菊展好吗?”
“看菊展一定要带上照相机拍照留念,你们喜欢拍照吗?拍照的时候你们喜欢摆什么样的造型呢?”
⑵ 鼓励幼儿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动作。
⑶ 组织幼儿欣赏b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悠扬的旋律美。
⑷ 和花儿照相游戏:花儿很美,我们小鸭子也很美,请大家听音乐和四朵花儿一起照相,感受和表现b段乐句的起、止及过程。(每个乐句,前面两小节朝不同方向点数四下表示找到四朵花儿,后两小节摆出和花儿照相的造型。语言提示:“一二三四,准备~咔嚓”。)
⑸ 再次欣赏b段音乐,反复练习表演动作。
2.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的欢快情绪。
⑴ 请幼儿欣赏a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好像小鸭子们在干什么?”
⑵教师描述情景:小鸭子起床了,伸伸懒腰,摆摆尾巴,跟着妈妈急急忙忙去看花展,它们走过田野游过小河,心里真高兴啊!
3.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并用动作表现乐曲。
⑴ 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
师:“什么时候音乐听起来是小鸭子在赶路?什么时候听起来在看花拍照?”“看好花展,小鸭子们干什么去了呢?”
⑵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表演。教师提示:
前奏:小鸭睡觉、起床、整理羽毛
a段:小鸭走路、游泳
b段;:小鸭找花摆造型拍照
a段:小鸭走路、游泳、回家休息。
4.活动结束,激发再欣赏再表演得兴趣。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5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6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树立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制定麻东中心小学音乐活动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将音乐文化作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才华技艺的机会,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办出具有特色的音乐活动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8日~6月1日
三、人员安排
负责人:xx
成员:xx各班班主任
摄像:xx
宣传:xx(横幅2块、站牌2块)
四、器材
音响、电子琴、多功能收录机等
五、活动安排
1、5月28日启动仪式:宣布活动周开始。(负责人:xx)
2、5月28日~5月30日组织评选实施阶段:
(1)下午第三节课各班班主任组织开展唱红歌、儿歌活动,学生个人才艺展示(负责人:一、四xx,二、三吴天乐,五、六xx)。
(2)各班推选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校“十佳小才子(女)”的评选活动。同时上报校“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名单。(负责人:xx)
3、6月1日成果展示阶段:(负责人:xx、xx)
6月1日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表彰“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小才子(女)”并进行才艺展示。
六、活动总结
写音乐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能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动准备:
歌曲:《快乐的小青蛙》、荷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乐旋律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此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玩玩跳跳欣赏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乐。)
2.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一环节让幼儿跟着乐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个别幼儿进行肢体动作示范,并用舞蹈语汇鼓励幼儿夸张大胆地表现。指导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个别幼儿"形似"的动作,并引发集体模仿。)
3.伴随乐曲,教师模仿天鹅的动作,引导幼儿欣赏感知。
二、欣赏感受,想象表达
1.播放小青蛙的叫声,教师以天鹅的口吻做东张西望状并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未了7"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快乐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引发幼儿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结合歌曲中青蛙叫声的节奏,引导幼儿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说、做做青蛙的开心事。(这一环节的难点是帮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说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虫儿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气真正好",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
播放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请幼儿讲讲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说什么。(此环节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欣赏并讲述歌词内容。教师可结合幼儿讲述的内容,即兴地将歌词内容唱出来并进行表演,一方面进行小结,另一方面也给幼儿创造第二次欣赏的机会。并鼓励幼儿和小青蛙伴随录像和歌曲音乐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动
玩音乐游戏"好朋友",学习按照节奏做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引发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的兴趣。
写音乐活动方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