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经历,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人,感人的事迹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平凡人,发现他们不平凡的付出与奉献,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少年事迹材料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少年事迹材料篇1
姓名:杨学兴
性别:男
所属地区: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
简介:杨学兴,男,现年14岁,家住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东风村三组,现为曾家中学20xx级4班学生。家中有爷爷,爸爸和他三人,母亲在他5岁时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爷爷现年71岁,患高血压,在几年前的意外中,身体受重伤还有些残疾,不能正常行动。爸爸因长年劳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为了一家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
?孝心故事】
(一)在家勤快懂事,为家分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母亲去世的早,他从小就知道爸爸爷爷的身体不好,家境贫困很懂事,上小学时,他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做饭、洗衣服、喂鸡、喂猪等等。上中学以后,由于离学校很远,是住校生,回家的机会少了,他只能在节假日帮助家里分担家务,由于他家住的地方离公路很远,每周放学回去时,通常下车后他还要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回到家,放下书包他就背着背篓上山打猪草,背柴,回来之后还要自己亲自去做饭,尽管做的饭菜味道不怎么好,但能让爷爷吃到热的饭菜他心里很欣慰。每次放假在家,他劈柴、做饭、打猪草、放牛等等总是忙个不停。除了帮爷爷做家务事外,还要帮爷爷下地干活,挖地、播种、除草、挖土豆、收包谷等等,他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为爷爷残疾,父亲常年在外,所以挖、背、挑等重活就只有靠他做了。
(二)在学校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他深知家境贫寒,读书不易,于是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初中两年中,他将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分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虽然没有多少天资上的优势,但他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以勤补拙。刚进入中学时,他不怎么适应初中的生活,成绩一直起伏不定,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勤学苦练,不断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断努力,成绩终于稳定下来。现在学起来比较轻松了,上课能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还经常主动找老师讲解难题。从进校到现在,一直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还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有班级荣誉感,为班级争光,为老师添彩,做老师的小助手,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三)尊敬长辈,孝敬感人
由于爷爷残疾,行动不便,他非常疼爱爷爷,,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爷爷。晚上,帮爷爷擦身、洗脚,吃饭时帮爷爷盛饭奉菜,他总是将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为爷爷买吃的。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回家,爷爷在努力行走,看到孙子回来,想上前,但是由于脚有残疾,一不小心摔到了地上,一下子晕倒了,不省人事,这把他吓坏了,可当时,周围没有人,没办法求救。本想打电话给村医生,可医生去很远的地方出诊了,没办法赶回来施救。在万般无奈之下,他急中生智,背起爷爷,踉踉跄跄的向山下走去,用了五六个小时,才将爷爷送到医院救治,由于他及时将爷爷送到医院救治,危难时刻挽救了爷爷的生命。
他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个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干部;在社会他是个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公益活动的好少年。经学校研究决定,推荐该生为“广元市孝心少年”。
少年事迹材料篇2
xx,今年12岁,眉山洪雅县将军小学六年级一班学习委员。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出走的不幸。不幸的经历让她养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生活简朴、衣着朴素美好品德。
她自立自强。作为一名失去父母,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山村孩子,xx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欢乐,而是养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美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她每天要跟着爷爷、奶奶一同去地里劳动,帮着喂鸡、喂猪、烧火做饭……不管家里的事有多少,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尽力帮着做,从不在爷爷、奶奶面前流露出不满。因为她的勤劳善良、努力懂事,残缺的家庭也充满了温馨与希望。她的这些表现让我想起了她在一次作文中写的一句话“感激遗弃我的人,你们让我学会了独立……”她写的这句话在让人感到心酸的同时更让人感到欣慰――的确,她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年少的她正在学会独立。
xx不仅生活勤俭,在学习上也勤奋刻苦,她勤俭节约。家庭条件的特殊让xx得勤俭节约,她从来不跟别人比吃比穿。虽然穿的衣服旧点,但她总是让自己一身干干净净;虽然学习用品比别人的花样少了点,但她总是特别懂得珍惜。在平时生活中,她也并不因为自己物资的贫困而羡慕别人。有一次,她接受好心人的资助后,对老师说:“我也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后我也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的一言一行让人感受到她是一个没被贫困生活压垮的孩子。
她勤奋学习。xx同学以前在村小读书,见识比较少,来到中心校后,学校丰富的课外书让她大开眼界,她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经过五年级上期一学期的学习,从没学过英语的她一下子考了九十多分,超过了许多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她在学习上的勤奋让她进步很快,一年下来她就进步到了领先位置。她还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让他们和她一同进步。
少年事迹材料篇3
李波:功山镇初级中学226班学生。他自理自立、吃苦耐劳、沉稳朴实;他刻苦努力,成绩不断上升,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他尽力替父母分担家务,还承担着照顾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和年幼妹妹的责任。在父亲不幸去世后,他没有被压垮,反而更加坚毅,更加努力的帮母亲操持家务,挑起家庭重担。
在寻甸县功山镇初级中学,有一位毫不起眼的同学。说他毫不起眼,实在是太准确了:和班上以及校内那些自诩为或被誉为“帅哥”的男同学相比,他相貌平平、衣着普通、言谈举止淡而无味,甚至可以说是腼腆拘束,根本没有那些“帅哥”衣着光鲜、言行潇洒的“范儿”;他学习成绩勉强算是中等偏上,上课也只是一副温吞样,既不积极主动提问,也不会违反课堂秩序……总之,他既不像学习成绩优异那些同学,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也不会像学习成绩低下那些同学,会受到老师们的催促;更不会像经常“惹事”那些同学,会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看管”。他就是班级以至学校里最普通的那类人,最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忘记”的那类人。
可是,这个从入学就丝毫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学生,这个毫不起眼的男孩,却逐渐打动了老师和同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尊敬、感动。
这个毫不起眼却越来越让大家感动佩服的同学,就是功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226班的李波。
1998年9月,李波出生在功山镇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处于喀斯特地形的滇东北山区,多石少水,土地狭窄贫瘠,交通不便,经济收入低下,村民家庭普遍贫困,李波的家庭更是这个贫困村中的典型贫困户。李波的父亲李柱友是家中的长子,既要负担年老多病父母的生活,还要养育儿子李波和女儿李燕,也要指导和帮助尚未成家的弟弟妹妹。可以说,李波的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
由于家庭贫困,李波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和沉稳朴实、坚韧不屈的性格。李波从小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同龄的小伙伴们还整天在父母怀里撒娇哭闹时,李波就在许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
上小学后,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对父母辛劳的感动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由于农活很多,李波就在课余时间协助父母下地干活、上山放牛,打猪食割马草;从山上或地里回家,李波又帮助父母洗菜做饭,照管妹妹。他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单独负责煮好全家人的饭。李波的爷爷奶奶年纪很大了,身体不好,李波在周末回家或假期里,为爷爷奶奶添饭夹菜、打水洗脚、披衣烫药。李波对同龄的小伙伴关怀备至,虽然他不善言谈,但和小伙伴的关系很融洽,对村中的父老乡亲,李波恭谨谦和,经常主动帮忙,左邻右舍的人说起李波,都说他“懂事”、“听话”,“很有本事”,“当得个大人”。
由于家庭贫困,土木结构的房屋破旧不堪,李波的父亲就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打算多积攒一点钱重新建盖新房。由于长期辛苦劳累,李波的父亲不幸在20xx年12月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这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李波的爷爷奶奶和母亲一想起这事就忍不住哭泣,但李波总是当面劝慰爷爷奶奶和母亲,说自己一定会好好读书,撑起这个家。这个坚毅的男孩子,当着大人不流眼泪,可是,一想起父亲,他也会在半夜偷偷起来,躲在院子的角落里悄悄哭泣。面对父亲不幸去世的惨痛事实,李波没有被压垮,没有丝毫消沉,他反而更加坚毅,更加努力地帮助母亲操持家务,更加努力地学习。他劝慰母亲说,现在国家政策好,自己读初中、妹妹读小学都免书学费,国家还有生活补助费,将来读高中读大学还能申请救助和贷款,所以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叫母亲不要担心。
由于从小养成了坚毅不屈的性格,李波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不服输的性格。家庭贫困,农活繁杂,加之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李波的学习几乎得不到家庭辅导,学习基础薄弱。小学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但靠着一股不服输、不屈从于命运的劲头,李波不断刻苦努力学习。在学校里,同学们课余时间嬉笑玩耍,李波却利用每一个课余时间坚持复习预习;课堂上,他的表现看似木讷沉闷,实际上,他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他波澜不惊的表现后面,却有着一颗对知识无比渴望的心。
由于刻苦学习,李波的成绩不断上升,每次学期末检测,他的成绩都会上升30个名次左右,他从初中入学时的中下等成绩,到七年级结束时的中等,到八年级上学期,他已经上升到了班级和年级前列。特别是语文方面,他不善言辞,入学时语文成绩不好,作文更是写不好,而经过努力,他的语文成绩已经在班上名列前茅,甚至还写出了优秀的作文,发表在学校校刊上。父亲去世后,李波更是把丧父的悲痛化为学习的动力,他在德智体方面的进步,越来越大。
李波虽然是毫不起眼的,但他坚毅奋发的性格,又是那么的不平凡!我们相信,这个小男子汉,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取得成功!我们为他祝福!
少年事迹材料篇4
兰芳,女,20xx年5月生,20xx年荣获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学生”称号,20xx年12月被授予“厦门市自立自强美德少年提名奖”,20xx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现就读于厦门市云顶学校七年四班。
兰芳, 20xx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xx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xx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少年事迹材料篇5
__同学积极上进,锐意进取,从不骄傲,从不放松对知识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每次都按时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考试中各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余时间,他会到图书馆里看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书本,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他相信多学一点知识,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此外,他还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到操场去跑步。因为他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
在学期的一开始他就踊跃的参加了班级的班干部竞选,并成功的当选为班级的值日班长。从高一到现在,出于对班级的热爱和负责,他一直都努力的做好他的工作,并配合班主任和班长把班级工作做的有条不紊。除了班级工作以外,他还在高一的时候参加了学生会,在担任干事期间,他都是很努力的去工作,学生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完成了学生会部门的招新活动。尽管他会时不时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俗话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他在各种事件中不断总结,锻炼,成长,把每一次错误都当作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让他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让他更加成熟,经验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班级的工作充实了他的生活,让他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平凡同样孕育着伟大,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与进步紧密相连时,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在生活方面,他乐观开朗,阳光自信,懂得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人,和同学之间能融洽的相处。从中他得到了很多,也愿意把自己的劳动分享给别人,于是他主动参加了各项活动。比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给孤儿捐献一些小物品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人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还使他更自信,更敢于勇往直前。
在__年_月_日,下午五点左右,他放学回家的路上路过__镇__村。在村头的位置,突然听到呼救声,他心头一紧,赶紧循着声音跑过去,看见一名老奶奶,老奶奶焦急地告诉他,他的老伴捕鱼时不慎掉入水中,由于水面是结冰的,他的老伴不能上岸。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很害怕,因为他并没有救溺水人员经验,但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他没有退缩的理由。他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想起在学校学过的救援知识后,立马做出反应,跑到附近村民家里借来梯子。在沿途中,他还告诉了附近的村民,请求他们的帮助,因为他知道,仅凭他一个学生的力量,是不足以将溺水人员救出来的。在借到梯子后,他迅速跑到河边,由于溺水人员离岸边较远。他没有盲目的下水救援,在确定情况后,他向赶来的大人说明情况,并把梯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也小心。
两个大人拿着梯子进入冰面,他知道跟他们进去只是给他们添麻烦,所以他留在了岸边。拨打“___”电话求救,并准确的说明了位置。过了不久,有李家村的村民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岸边,有些情绪激动的村民不顾一切想下水救人。他及时的阻止,向他们说明情况,以免不必要的意外再次产生,并不断的安抚溺水人员家人的情绪。
等到岸边人们的思维彻底冷静下来,他开始分析现在的情况,由于溺水者还没有任何消息,岸边人的情绪也会慢慢的再次不理智,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进入冰面。但他没有盲目的进入,他把梯子横放在冰面上,身体趴在梯子上,用手一点一点的滑行。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他只能看着之前下水人的脚印来前进,而且在茫茫的冰面上,他没法确定方向。他极度害怕,但并没有因此退缩,因为这里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他终于找到了溺水人员,把身下的梯子顺着冰面划给他。这时他的脚踩在冰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他的脑中一片空白。终于他回到了岸上,把溺水者没事的消息告诉岸上的村民们,他们都很高兴。看着这样的画面他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然后他穿上救人时匆匆扔下的外套,背起书包回家。
两个星期后,溺水人员的家人找到了他,并向他表示感谢。他对家属特地来感谢他的行为感到意外。这不仅是多了一次经历,更使他会更加乐于帮助他人。
他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评选为__年度__好人榜,__年“感动__”年度人物, __年__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__年__市最美中学生标兵。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也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轰轰烈烈的,流光溢彩的。但青春都是美丽的,只有用心浇铸,才能发出绚丽的光彩,高中的日子如流水一样悄然地离去,划过他的指尖,也划过他的青春年华,他时刻相信脚比路长,无论远方有多远,只要他们不停追逐,就一定能寻到。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今更靠近阳光!
少年事迹材料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