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育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育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美育课心得体会篇1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美育课心得体会篇2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和审美。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平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平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国歌〉〉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课心得体会篇3

一、取得的经验

1、重视艺术,注重美术课堂教学,艺术重普及,学有特长。

学校对艺术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方案,领导深入艺术课堂指导艺术工作,明确提高了工作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正规化,课外活动制度化,形成了以美树德、以美树体、以美树智的大艺术观和良好的艺术氛围。加强音美教师素质提高和培养,改善艺术的办学条件。我校在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购置音美教学设备,并配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浓郁的艺术氛围。为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体验美,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空间,营造出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校园这个艺术殿堂中尽情地感受美、享用美、创造美。

1)选派专职人员担任艺术课教学,开全课程,保证质量。

2)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组织开展课外艺术班活动,发挥教师特长,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

3)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艺术活动,如“庆六一歌咏比赛”、元旦文艺联欢、“庆国庆师生书画展”等,丰富了学生的文艺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文艺才能。

2、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艺术活动,特别是在它走出课堂以后,往往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学校加大了领导和管理力度,制定了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举行文艺汇演、书画比赛,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们艺术才华得以展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涌现出一大批艺术骨干苗子和优秀的艺术人才,并经常参加镇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锻炼了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创造能力、欣赏能力。这些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知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组织开展好美术兴趣小组活动。

近年来,美术教学组织开展了美术课外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本小组不仅集中学习个种美术知识,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锻炼美术能力的课外活动,如教授他们如何画墙体画,制作高品质的黑板报等。集中活动时,地点主要是学校三楼美术教室。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取得优异的成果。

其次,我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每个人制定了学习目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又能从美术兴趣小组这里找到快乐,也能学到知识。

二、活动开展的得与失

美术小组的成立,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了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但由于学生家庭困难,小组的开展很难要求学生购买绘画用品,兴趣小组整体的效果受到影响,但学生能从中学到真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三、不足之处

1、艺术活动的开展还有待加强,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增加摄影、手工等各具特色的比赛项目。

2、各具美术学具不够齐全。

四、努力方向

1、新校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活动室不足的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是艺术成为学校素质的亮点。

3、配齐各类美术教学用具,保质保量的开足课程,开好课程。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美育课心得体会篇4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课心得体会篇5

#星光教学在头条#今天分享的图书,是丰子恺的《美的情绪——西洋画派十二讲》

丰子恺漫画作品

在我原有认知的丰子恺,他是中国漫画创始人,我有他一整套的《护生画级》,我很喜欢丰子恺的漫画,读他的画,会感觉到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在我们身边,它给人以生活的希望和情趣。他笔下尤其以儿童题材的漫画居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这些生活中琐屑的事物,通常为人所忽视,但经由丰子恺的笔触呈现出来,加上简短的文字,让我们对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也能一一玩味与省思。丰子恺的漫画很多是从画古诗词意境开始的,我摘录了一段对他的评价:“把最耐人寻味的景象凝固了,定格下来;国画的笔调,百态的人生,干净的构图,简洁的线条间境界全出,意境旷远。给人以细细的、长久的回味,有着典雅的意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美的情绪——西洋绘画十二讲》丰子恺著

这样的东西方不同的画风,以及书的前后环衬中的介绍,让还没开始读这本书就让我对丰子恺的原有认知产生了冲突,看来我了解的丰子恺是片面的,由此我打算重新认识丰子恺,先从他的经历开始。

我们看到他早年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时,就是接受音乐、绘画和文学的系统学习,1921年又东渡到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所以造就丰子恺多才多艺的综合素养。在大学任教时发表各类著作,就是因为老师的身份,为了教学他专研并编写了相关的书籍,就如叶圣陶评价:“子恺兄为普及音乐绘画等艺术知识写了不少文章,编了好几本书,使一代的知识青年,连我这个中年人也包括在内,受到了这些方面很好的启蒙。”也就是在书的后环衬上的四本书包括今天谈到的《美的情绪》,是北京日报出版社根据开明书店经典版重新编辑的《丰子恺艺术四书》

接下来言归正传,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书的编排和设计

拿到这本书时,粗粗翻阅就被其中有插图所吸引,这也是这本书区别其他美术史论类书的一个特点,不会让密密麻麻的文字压倒使你不敢阅读。其次,条理清晰,目录中,各章节排列清晰简明,一目了然;文章中会有一些总结帮助读者整理思路。

二、阅读方法的体会

(一)从时代文化背景中看艺术画派的更迭变化

丰子恺回答什么是画派一事:……绘画是以时代精神与文化为背景的,是以时代的人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的表现,是画家的思想、人格的表现。……艺术为人的心的表现,当然更加与背景有深切的关系。……说画派必须从时代文化说起。

我很赞同丰子恺的这个观点,在《艺术批评与艺术》中也提到,理解艺术家作品需要将艺术家作品放回产生创作冲动思想的源泉中去。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一件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理解一位艺术家的意图是需要相关背景知识的。所以要把握好画派就要把美术融入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去理解。就如同蜘蛛织网,这个将画派之外的部分结网,使之成为完整。

?美的情绪——西洋画派十二讲》中,丰子恺罗列了十二个画派:写实派、拉斐尔前派,新浪漫派、印象派、点彩派(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派、表现派、达达派。丰子恺不先谈流派,而是线从近世纪的三个大变迁中让我们对艺术思潮有个总的感知,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十八世纪末的法兰西大革命——十九世纪的科学昌明。本书主要讨论的现代画派是处于十九世纪科学昌明之后。

◎梳理历史发展: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时代文化背景,我把丰子恺说的近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大致梳理了一遍。

欧洲历史发展时间轴

黑暗的中世纪

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基督教会。

1.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用圣经教义禁锢人民的思想。政治极端黑暗处于教权和王权双重统治下的欧洲人,思想上受到宗教的控制,肉体上遭受王权的剥削。老百姓的生产劳作除了要向国家交税,还要养活教会。

2.战争不断:因为种族矛盾,他们之间相互征伐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

3.对异教徒的迫害:教会和政权互相勾结,打压反抗势力。

4.瘟疫流行:由于宗教限制科学研究,导致欧洲科技极端落后,医学极不发达,欧洲沉浸在蒙昧和黑暗中。

文艺复兴时期

正所谓黎明前的黑暗,这个黎明就是文艺复兴的到来,“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是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于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人物,艺术、文学,随着文艺复兴的传播先后传播到了欧洲大地,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更引发了大航海时代。

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19世纪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各种自然科学学科皆逐渐成形,在艺术上,上世纪流行的古典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後来受到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刺激,欧洲又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希望透过绘画等方式捕捉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与人物,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为著名。

◎现代画派的发展契机

随着历史发展的变迁,人们在各个时期从个人、现实、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推翻与解放,从没有自我到自我觉醒,再到沉醉自我,继而到冷静地观察自我与客观自然现实的关系。以科学昌明为最大的时机,现代画派以科学的态度,偏重自然和客观。至此,现代各个画派相继诞生。

◎ 教学的启示

新课标中就指出,欣赏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随着时间的流变,地域的更移,文化被赋予不同的色彩,美术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带着深深时代烙印,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领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如需要了解该艺术作品所处时间节点,并思考时间节点前后的文化思潮对作品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了解艺术作品所处时间节点的其他领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都可以让我们对作品有一个宏观方面的把控。由此会在脑海中形成对艺术作品的资源库、信息源。

(未完待续)

美育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课教案精选5篇

舞蹈课舞蹈教案精选5篇

体育说课教案模板精选5篇

2023年开学第1课作文精选5篇

班会课演讲稿精选5篇

钢琴课老师工作总结精选5篇

心理健康课工作计划精选5篇

大班安全课工作计划精选5篇

小学信息课教学计划精选5篇

小学教师说课活动方案精选5篇

美育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