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看完作品后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在平时空暇时间,大家一定经常观看影片,并且从中收获不少感想,为此需要写好一篇观后感了,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天道》电视剧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1
电视剧中最常听到的是文化属性这个词,我想作者写这部剧的深层含义就是为了让观众和读者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属性。重新的站在彻底的角度来思考很多我们常人观念中的思考方式的电影。
丁元英的思想是自由的,但是他这种超乎自然平常的、有点冷漠的思想,给他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适合与一般人的亲密关系。在这个传统文化很重的社会,丁元英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成见,同时,他对世界对他人的友好却没有得到一般人的认同。他的“法即倒,道法自然,如来”的佛道思想,交叉结合了现代的科学理论,佛家思想,道教思想。同时,他看透世事是依靠自己掌握的自然法则,依靠法则办事。
比如在电视剧的中心音响公司来实现王庙村的脱贫之前,用了很多的生活细节来展示丁元英这个角色。在其父亲得了脑血栓之后,居然问医生的问题是如何让父亲死,其在与母亲讨论养儿防老的这个观念上,也是表达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观点。在前面的剧情中说了,丁元英是一个超越常人思维,对传统中国文化有着极大成见的人。或许是人家的思想摆脱了文化属性的束缚,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自由。
本电视剧的核心是格律诗公司的创造及其为王庙村脱贫的事件,实现扶贫的关键是杀富济贫,就是使用市场的杠杆在音响市场找龙头公司口中分一杯羹。充分利用了国内发展不完全的农村合作形式的工作坊的特点。在企业人的眼中看来,这是国内市场的不健全造成的。这也是印证了一句话硬币永远有两个面,有正面的必定会有负面,有优点必定会有缺点。
同时,格律诗和乐圣之间的官司风波中的三人急忙退股权的行为,说明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电视剧直接斥责了很多人的法律观念,认为法律一定会尊重事实,保障正当人的合法权益,其实,法律就是一个工具,保证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之间的运作。
最后从刘冰的遭遇来看,贪欲吞没了他,现在社会上不是很多贪欲满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反思自己,最后被自己的欲望给吞噬。是一个很为可怕的结局。
很是惊叹十年之前的电视剧,其中蕴含的观念也更为开放。真的很难相信这十年前的电视剧比现在的更为开放。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2
一直甚少看电视剧。有朋友推荐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天道》,说值得一看。这个名字起得极大,初看之下,让人想起那个成语:替天行道。
或许导演、编剧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的确是有这个意思的。因为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丁元英是个很特别的人。可以说,他游走在俗世边缘。一开始,他用德国人的资金和自己的头脑,和德国人一起来中国股市捞钱。后来,他退出了私募基金的公司,而因此被冻结了个人的全部分红。他委托助理通肖亚文过古城的刑警芮小丹,在古城租了一套房子,从此过上了深居浅出的生活。他挣钱却不恋钱,有口饭吃就满足了。
这个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所以,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情节都是不浪漫的,故事都是讲不下去的,电视剧也是没法儿演的。连那个最浪漫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也不能免俗,更何况,芮小丹,美丽,大方,敢作敢为,敢爱敢恨。被这样的女子爱上,怕是哪个男人都拒绝不了的吧。如丁元英一般,一直排斥女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汉子,也拒绝不了芮小丹如此这般的绕指柔。
有了爱情,就有了故事。把一个贫瘠的王庙村变富裕的神话,也不过是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两人相爱后,芮小丹说:“古城是留不住你的,我也没有奢望天长地久,你给我留个念想,让我知道,你曾经这样爱过我。”丁元英有这番理论: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于是,他不愿意违背这个情字,于是去导演了一场杀富济贫的戏。
不得不承认,在丁元英的身上,我们看到自己隐藏最深的.梦想。“可以活着,却又在生活之外”,丁元英最初从德国回来,在古城安家的时候,便是这种状态。只保证自己的生活必需,与世隔绝。无须应付人情,无须假装世故,无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无须看那些温情的无情的绝情的脸。他以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活着——只为自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剧中说:“他和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个极品混混”。在我看来,他是个智者,他的一切作为,不过是做着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说着我们想说但说不出来的道理,验证着我们常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那句话:以出世之心入世。他有着达观的生死态度。
面对父亲的要成为植物人病况,他选择让父亲尊严的死,而不是痛苦的活,观后感《如是观——天道观后感》。这一点,一般人绝难做到。我们都希望亲近的人活着,长命百岁。但我们都忽略了病痛对一个人的折磨——在这里,我只能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份,来揣测一下被病痛折磨的人的心理。
虽然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就决定了我们的死,但是大多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还是充满了恐惧和不甘。可我也看到很多饱受活着折磨的病人,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对身体的折磨,还要承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心理的折磨。在这里,我们无法评说哪种折磨更摧残人,但在这双重折磨下,人活着应该是生不如死吧。就算没有心理的折磨,仅从身体上来讲,不能自理,吃饭、穿衣、翻身、大小便都得靠别人,这又是一件多么无奈和痛苦的事。我常羡慕那些无疾而终的人,觉得那应是人生最大的恩惠。若真有一天面对死亡,我希望,我能够在金钱上、精神上不拖累我的亲人,有尊严的死去。
面对芮小丹的死,他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由,丫头,不简单呢。芮小丹死,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却伤心至呕血。他这个“从骨子里害怕女人”的男人,没有抵挡住芮小丹的爱恋,他感叹: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芮小丹临死前打来电话,他没有说一句话,致使不能参加她的追悼会。他没有争辩,因为,他对芮小丹的爱“不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理解就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
谁不希望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但常人在厮守的过程中,却往往被那些平淡而琐碎的错误拉远了距离。在丁元英与芮小丹交往的过程中,因为芮小丹的工作性质,其实很多的时候是聚少离多。他们都留给对方足够的空间,用想念和浓浓的关爱来淡化这种“平淡而琐碎”的错误。他们是精神上高度的契合,是一种纯粹的、深刻的、单纯的爱。因为互相吸引,所以彼此相爱。不需要任何形式来证明,不需要别人的理解,爱了,就彼此珍惜,离开也没有遗憾。当枪口对着丁元英时,他用从容镇定表露出了对芮小丹深刻的爱:小丹已经先我一步,我随后而去无缺无憾!不需要什么言语,大爱无言!
至于贯穿全剧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原谅我的才疏学浅,我无法表述对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的理解。智玄大师说:“进则净土,退则凡尘,这一步之遥难如登天”。丁元英说:“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远在凡尘,离净土非一步之遥。而丁元英,或许是一步净土,一步凡尘,用净土之禅意点化凡尘,用凡尘之灵性参悟净土。
这个电视剧由王志文演丁元英,当真是导演独具慧眼。在当今的男演员中,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把丁元英的淡然、孤僻、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为大家。剧中刻画的几个女性形象都很精彩,敢爱敢恨的芮小丹、大气豪爽的欧阳雪、有胆有识的肖亚文,反衬出了叶晓明、刘冰等男人的渺小和自私。
人性本是如此,善恶皆在自心。一个24集的电视剧,不是我三言两语所能说完的。还是用智玄大师的谒语结束此文吧: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3
?天道》,没有能够如此打动我的视觉形式,《血色浪漫》不行,《士兵突击》不行,那都是匠作。《天道》不同,他有魂。连里面的音乐,天国的女儿,都让我震颤,我在听,那震颤触及了心灵的深处。如同做爱高潮迭起时,从尾骨发起的电流,瞬间贯穿整个脊椎,直达头顶。那种电流在头顶汇集,积聚,终于达到顶点,一束蓝色的光芒从百会穴喷射而出直达苍穹,那耀眼的光芒布满天空,覆盖大地。我这苍白的语言无法予以描述,苍白。
感受美,感受灵魂,是一种能力。
我在劝说自己平静,甚至放下了手中的青瓷酒杯,抵御杯中红色浆液的诱惑。平静。
这样的触动和激动让我难以抑制内心表达的欲望。我和小男说,王志文演的角色大多跟我心理相同,思想一样,就连他以前演的黑冰等等里面反面角色都骨子里和我一样。。我渴望象丁元英一样,一个人,一个城市,一台音箱,一套茶具,一屋子书,每日凉皮、夹馍和冰峰就可以了。特别渴望,一年可以,几个月也可以,心里完全放松。这,才是能让我有些着迷的玩意。
这样的东西是有灵魂。一种形式的美,只有具备了灵魂才能沁人心肺,无论是音乐,美术,故事,只有有灵魂的,才有美,有打动人的能力。那种灵魂,才是艺术的核心。而面对这种美,需要有能力去感受,去通过内在的自我使之最大化,从而生华。这是个体能够控制的。而这种个体的生华也有不同的种类,无优劣之分。有些内敛,有的放纵。不由得不想起年少时看《悲剧的诞生》时虽然看不懂,但就是能够感受到那种对自由的追求,那种超越性的人生。我的主体对形式客体的升华如同尼采的酒神精神或是日神精神,随他便了,洒脱,狂放……在洒脱和狂放中挥洒人作为人的本性。
继续看下去,突然剧中的丁元英说出了“魂”,“雄性的魂”,再次触动。雄性和电视剧、电影一样,都是一种形式,需要魂来承托,这些形式无一不是在魂的基础上升华。冥冥之中有种超越个体主宰的东西,叫天命。如同刚刚对魂的阐述,他在这一集说出这个字就是宿命。这就是沟通,这就是我期望的沟通。沟通未必是用嘴说的,可以用心感受。
我想我是具备这样的灵魂,或者至少,我是期望在人生中不断地寻找这种雄性本身的灵魂。什么叫匠人,什么叫大师。匠人做到顶儿就是个手艺人,没灵魂。大师,有灵魂,境界上去了,拈花一笑。大众,永远是落后的。永远是把大师和匠人在匠人的技术层级去比较,所以社会的评价就摇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于无声处听惊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旦大师憋过了劲,横空出世,又有一帮傻逼跟着吹捧,其实他们并没看懂。
而对于想超越这个境界的人,千万别在乎短时期,甚至一定长的时期内大众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不在乎。想起纳兰容若的那句“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年少时为此而兴奋,现在,无所谓,不开就不开,已经追求过了叹什么叹。想流芳百世,想大众认可,找不自在。这让我想起来某个牛逼的人说的“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大众永远是愚昧的。其实不是不在乎,是不值得在乎,评价体系不一样。
而对于个体,关键在于不燥,稳得住。这是我现在面对的东西。我在把握。根本不需要浮躁,七八成都把握住了,现在剩那两三成,也不急,慢慢来呗。享受这个过程。
我围绕在呼唤中,如同莫言笔下的肉孩儿,被肉们呼唤。身边,那青瓷,那梅洛红,那玻璃杯和玻璃杯里的清茶,甚至盘中的鸭脖、鸭胗,那白瓷花瓶中盛开的百合,瞬间都有了生命。我听到呼唤,来吃我,来嗅我,来喝我,来看我吧!你强悍的生命和灵魂让我们的存在有了意义,被这样的灵魂升华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享受这种表达的欲望和自由,享受这种冲动。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4
夜很深了,在一个好朋友的介绍下,现在“终于”看完了24集的《天道》电视剧,用“终于”是想说明一下,不是《天道》不好看,如果不好看,按我的生活习惯现在早就在梦里畅游了,我是想说自己好多年很少看电视,更别说是看电视剧了,但《天道》有吸引人的地方,让我看完了,而且内心不平静,想写点东西,顺手写下了观后感。
?天道》是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在剧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将三种宗教结合一体的观点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更是哲学,精神的本源。
用女主人公小丹的话解释的话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还有一句偏注“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呢?实,就是客观;事,就是情况;求,就是发掘;是,就是规律。也就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探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规律,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这么的实在。
这是我从这部电视剧得到的知识,甚至是秘诀。
我说了,最大的是感受到了差距,精神世界的差距。男主人公丁元英是一个对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皆精通的全才,最令我佩服的是他血液中的哲学思想,包括的宗教的认识,对文化内在属性的分析,对政治立场的判定,对经济形势的把握,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种哲学思想的存在,可以让他对国民经济的情侣表有准确的预测,让他对商业决定有全局的规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对金钱和名利看淡,甚至是能杀人于无形,或者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永不失身的境地而将一切人都成为手中的棋子而随意操控。
但真正让我佩服的确是对人生的态度,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生活,也包括爱情。就像亚文评价他的一样,他用一种包容的眼光居高临下的看待一切世俗的问题。这就是觉悟。能做到这点很难,但那会有内心的一种平安。
当我羡慕他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我又感到了悲哀。当他得知了小丹的死讯后,因为他爱小丹,所以他伤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丫头不简单呀”。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5
电视剧《天道》演绎了1995年丁元英(男主角)在柏林解散私募基金,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与年轻女警官芮小丹(女主角)结识。芮小丹被丁元英的个性和才华吸引,心生爱慕,两人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礼物,丁元英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各色人等在同一文化属性下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性的故事。
该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其剧情基本上沿袭了小说人物命运的脉络,故事情节张驰有度,剧中人物性格特色鲜明,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是一部可看性比较强的电视剧。
?天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文化属性思考。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剧中透过丁元英的视角对文化属性的思考和解读,非常有深度,也比较耐人寻味。从这句话可以(百味书屋网)看出,丁元英看到了文化属性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影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道观念的藩篱,成了他画地为牢的囚笼,他到古城隐居,他认为佛法“可悟不可修”,以及他对人和事的算计,无一不是这个影响在他身上的映射。
丁元英长年在德国留学及工作的经历,让他具有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即竞争意识,竞争的结果是强者胜。而丁元英作为一个强者,他参透了文化密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这让他具备了在股市巧取豪夺的能力,也有了力量去左右和影响他人的命运。这形成了他的强势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征服和掠夺,于是他不遵守世间法则,利用文化密码在法律真空地带对中国股市进行屠杀性掠取;为了送给女友一份神话礼物,利用法律漏洞和农民急于脱贫的心态,设一个具有杀伐之气的扶贫局,把多人都网在其中;算准了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考验人性,而最终导致林雨锋、刘冰的自杀。这也是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是人”的原因。
丁元英喜欢谈经论道,但更像是坐而论道,他自认掌握了文化属性,却没有抓到文化之魂,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传统文化之魂,推动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这个魂便是效法天地,唯道是从,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剧中丁元英、林楚风二人到五台山探访高僧时,丁元英谈到了对佛法的认识,他说“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他的一句“可悟不可修”就可以看出他的境界,他的认知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不愿在行上约束自己。正是因为他不愿在行上下功夫,所以形成了他不管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地方都爱钻空子,喜欢走捷径,爱冒风险的行为模式。剧中五台山寺庙的平台上,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这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精明和算计。
丁元英似乎看透一切,包容一切,高高在上地看着众生在红尘俗世挣扎浮游,他把自己看作救世主,却不是真正的救世主,他的行为不含悲心,无关救赎。他在王庙村扶贫,不考虑整体和长远,不关心村人的命运,不关心扶贫的结果,甚至不关心王庙村的后续发展,他只关心文化属性与得救之道的讨论,因为这才是他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他想游离于文化之外,却不能全身而退,他做私募,做扶贫,包括与芮小丹的爱情,最后的结局都是为社会所不容,讨来一片骂声。剧中借用芮小丹审理王明阳的对话,与其说是为王明阳找灵魂归宿感,不如说这也是丁元英这种带有灵魂负罪感的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隐居,恰好是一种寻求避世求解脱的心理。剧中林楚风借用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来评价丁元英,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正好说明丁元英的认知不落地,不究竟,所以他的灵魂无所皈依,其人生注定是飘浮不定的。
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足够的悟性,他以“觉者”自居,但他既不能把握“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一天道规律,也没有超越文化中惟命是从的价值判断体系,很明显,他不是真正的“觉者”。智玄大师说他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佛与魔的一念之差。丁元英掌握的文化密码就象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社会。但丁元英却把它当作掌控他人的武器,他在王庙村设扶贫局,算定了格律诗公司的发展,算定了乐圣公司的命运,但当格律诗公司面临被起诉困境,叶晓明等人对他心生疑虑之时,他故意不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告诉他们,其真实的意图就是考验他们的忠诚和信任程度。最终三人因为忠诚和信任度不够强而离开公司,只有自始至终对他深信不疑欧阳雪成了最后的受益者。在这个扶贫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丁元英骨子里是喜欢唯命是从的人。他的强势思维让他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摆布他人的命运,让人敬而远之,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以“觉者”自居的丁元英必然是孤独的。
?天道》能引人以思考,这思考是对文化属性的深入探求与认知,更是在掌握文化密码之后的选择,是启迪人以觉悟造福人类和社会,还是让它成为私有武器而任意杀伐?看罢电视,我想每个人的心中自会有一个答案。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篇6
之前看了手机,知道了那个沉着、冷静的中年男人原来叫王志文,(当然之前也在不少电视剧和电影中看见过他的身影,只不过我这个人不算个追星族,不怎么特意去记住那些演员的名字的)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他的作品,由于个人比较向往比较有深度的片子,又看见《天道》在豆瓣的五星评价忒多,也就看了看。
看完之后,还是不是很了解这天道具体指的是什么玩意儿,只能说太玄了。说一下整体感受吧,对于导演想拍、敢拍这么玄、这么有深度又不合人情世故的精神表示敬佩,但是导演和编剧明显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驾驭这么玄的一部片子,在我看了前4集,我就大概了解了这部片子的几个硬伤:情节拖沓,仅举一例:某一集倒茶这个细节大概就拍了15秒钟,受不了,太慢了;全剧格调由幽伤到忧伤,音乐背景太多了,显得有点装;过多的旁白,淡化了故事性,也显示出了导演的功底不够;朋友(韩楚风和王志文)之间在一起聊得的确不是人话,而是说道,表达天道的形式过于生意了;音乐被神化或者妖魔化了;左小青爱上王志文显得有点跳跃了;第四集,左小青请发烧友、王志文和几个文化人吃饭,饭后欧阳雪的刁难有点说不过去,这算个什么事儿啊,买单的该是左小青才对吧,找错买单对象啦,而且王志文还忒喜欢找嘴就来,要多少钱没问题,要发财也没问题,太不拿钱当钱了,走得就是和偶像剧里面的那些公子爷一样的路线。至于结局,有点儿扯淡,是不是因为左小青达不到王志文那种天道水平,这两人永远在一起会降低王志文的高度而非得搞这么一个事故呢,是不是注定了王志文就必须孤独终老呢!还有那个林雨峰和刘冰的结局都有点扯,人家犯了哪条纪律了,还非得落下死这么个下场,想想都气……
再浅谈一下其它感受:神化或者鬼化了王志文也就是搞个人崇拜主义,这与天道精神肯定是不合的;如果王志文的行事方式与作风是天道之举的话,我觉得这天道也不算个什么东西,要是人人都按照里面王志文的那种生存方式活着的话,这个世界也就冷冰冰的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再有可爱之处了。人情世故也好,虚伪客套也罢,其实也就是这个社会机器运行时的润滑剂,润滑剂多了,机器会掉链子;没有了润滑剂,机器可能很快就报废了。所以,我觉着天道不适合社会大众,充其量也就适合社会精英和喜欢哲学的人罢了,我们还是安心做一个老百姓,只要多一分理性就好。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钢琴馆观后感6篇
★ 感动五观后感6篇
★ 十八代观后感6篇
★ 孝女绳观后感6篇
★ 毒战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