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可以提供对作品的独特解读和分析,让观众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欣赏,有了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影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国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国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班看了一部特殊的电影,叫做《怦然心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外国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这使我们班许多同学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可是老师坚持要让我们看,我们也只好看了。
电影的主人公叫做布莱斯,还有一个女孩叫做珠莉,这部电影是按照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讲述的,以自己的看法来理解这件事情。开始布莱斯搬到了珠莉所居住的小区里,她非常乐意的来帮布莱斯搬东西,可是布莱斯却不怎么情愿,找了个借口跑开了,珠莉连忙跑过去,拉住他的手,他害羞的躲到了妈妈的身后,可是,珠莉并没有放弃,她只认为布莱斯只是害羞而已,而且想要帮他改正,于是珠莉重上小学开始就一直纠缠着布莱斯,这让他每天生活在苦恼之中,他假装和别的女同学亲近,而且在她面前,他这样做无非是想摆脱她,可是这个秘密被那个女同学知道了,并不和他来往,珠莉又开始纠缠他了。这可让他伤透了脑筋。
直到有一次,他看见珠莉坐在一棵树上,不肯下来,但是伐木工人必须要砍掉这棵树,珠莉哭着让布莱斯上来,可是他却无情的走开了。之后,珠莉就一直闷闷不乐,也没和布莱斯说话。过了几天,她的爸爸开导了她,让她不再伤心,她也渐渐好转起来,并且又和布莱斯开始了来往,因为她家的鸡下了很多蛋,所以她送了一些鸡蛋给布莱斯家,但是他们一家认为那鸡蛋有细菌,原因就是因为她家的院子太乱了,可是他们可曾知道,珠莉家的房子并不是他们的,他们也不用整理,并且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叔叔,他们将钱全都花在了他的身上。布莱斯的家人让他将蛋送回去,可是他不想和珠莉再有接触,他悄悄的将蛋倒进垃圾桶里,但是珠莉每次都来送蛋,他也只好每次都将蛋倒进垃圾桶里,纸终究包不住火,珠莉终于知道了这件事,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和布莱斯接触,这让布莱斯萌生愧意,并且对珠莉有了爱慕之心。
在一次叫做“蓝球男生”的活动下,布莱斯成为了20位蓝球男生中的一个,这20名学生可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这个活动是以一种拍卖的模式进行的,学校将20名男生拍卖,出价最高的可以和其中一位男生共进午餐,布莱斯很希望珠莉能够出价买下他,这样他就能和珠莉共进午餐了,可是她却买下了别人,终于,在和别的女生吃午餐时,布莱斯,一把抓住珠莉,正要吻她,珠莉马上就跑开了,一直跑回家,不管布莱斯怎样道歉都没。最后布莱斯在珠莉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珠莉才和他和好。
这部电影告诉我,要正确的面对青春期,这是很正常的事,也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我猜这也是老师想要和我们说的吧!
美国观后感篇2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结尾处,那精准而冰冷的、代替所有工人的机器人。
我想,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和美国的工人,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所处文明的巨大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生存下去的问题。
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人悲观地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冲突;也有人乐观的说,这正可以发挥互补的优势,相互借鉴,实现共赢。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从设立玻璃工厂开始,一直到工厂实现盈利,中美工人共同相处、合作、为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差异是如何弥合的。或者说,他们最终在这样的差异中,是如何做到彼此理解并相互尊重的。
因为如果这样演绎,或许,这部纪录片就失去了它那可贵的真实。
在美国数十年来“去制造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配置。仅仅在中国,就有许多美国企业雇佣了数不清中国工人。苹果手机,沃尔玛超市,通用汽车等等。在资本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美国国内,则因为种种缺乏竞争力的因素,从而陷入了制造业的危机。
于是,各种曾经繁荣的工业地带,就成了企业避之不及的“铁锈带”。在影片中的俄亥俄州的代顿市,我们看到,失去制造业岗位的,大多是美国的中年人,他们难以实现人生的转型。同中国老工业基地相似的是,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这片萧条而荒芜的土地。而中国福耀的到来,在拓展陌生市场的同时,也企图与特朗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相结合,这听起来颇为怪异,甚至滑稽。
差异是明显的,甚至是无法妥协的。在中国企业极为重视的效率与奉献精神方面,美国工人和美国法律成了某种障碍。而令企业避之不及的工会,也成了美国工人抗拒中国管理模式的中坚力量。这些有些上了年纪的,身材发福的美国工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为了国内亲人而奋斗的年轻的中国工人所完成的工作量。而企业对工人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和他们毫无怨言的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也使得美国工人在惊叹的同时,产生了抵触情绪。
显然,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理想工作。在巨大的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中,美国人,更倾向于将福耀变成一家遵守美国法律认同美国文化的公司,而不是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努力向中国同事的那种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精神靠拢。
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尽管中美双方为了不同的目的,尽量要令玻璃工厂在陌生的土地上存在下去,并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成功。但,直到影片结尾前,这样的差异,都没有得到最终的弥合。也许,正如结尾的字幕所表达的那样,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下,来自世界上最辽阔大洋两岸的人们,会最终找到一条彼此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合作之路吧。
曹总也在反思,制造业究竟给自己,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当然有辉煌的财富和地位,但在无休止的资本滚动下,是无法修复的环境,是不可复生的往昔的宁静和安详。制造业让贫穷的中国农民工,过上了富足和有尊严的生活,也让他们承受着压力和过劳。在资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新的世界秩序中,曹总的企业甚至在挽救着素不相识的美国工人失业的困境。尽管有着文化的差异,但同为人类中美工人,他们依然是制造业的维持者和受益者。但,影片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的危机,机器不再有国别的区别和文化的差异,而且永不疲惫,永不反抗。然而,在冰冷的技术和冷酷的资本相结合的未来,制造业留给人类的岗位,究竟还剩多少?技术,将使一切不含创造力的劳动变得更为廉价和可替代,到了那时,人类的生存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美国观后感篇3
电影《美国队长》主要讲述了神盾局——美国防御基地出现了内奸,他们计谋杀害神盾局局长。在街上行刺的时候,局长中枪经抢救无效生亡。
局长在临死之前交给了罗杰斯一张u盘。里面装着二战时期的重要机密。罗杰斯是当时美国队长,他还是现场的目击证人,所以理所当然的遭到了通缉和追杀。
局长被刺杀后,神盾局便被“九头蛇”的黑暗组织接管了。他们企图发明航空母舰,用来炸毁世界上的各个重要基地。
罗杰斯在逃难途中遇到了“黑寡妇”和退役的战友“鹰眼”。在他们的帮助下,罗杰斯又进入了神盾局——他想捣毁“九头蛇”的计划。“九头蛇”抓住了罗杰斯的好朋友巴斯,并对他进行了洗脑。还把巴斯的手臂金属化,然后把他用来对付罗杰斯。“黑寡妇”获得了三张芯片,只要把它与母舰的芯片对调,母舰就会攻击自己而自爆。
危急关头,罗杰斯和巴斯打了起来。以此同时“黑寡妇”已经将两张芯片兑换了。母舰炸毁,巴斯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时罗杰斯向巴斯伸出了援助之手,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救下了巴斯。成功的阻止了“九头蛇”的破坏计划。
电影中最感动人的就是罗杰斯救巴斯的情节。那时的巴斯已经被洗脑成了罗杰斯的敌人,但是罗杰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救他!那是何等的胸怀啊!
罗杰斯是一个非常有风度修养和责任感的英雄人物。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遇见向巴斯一样的朋友我会向罗杰斯一样去拯救他吗?
人生,不仅要帮助你的朋友,亲人,还要义无反顾的去帮助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仇人!这是一种职业的道德,也是做人的胸怀!
美国观后感篇4
周日陪爹看了部老片,名字是如雷贯耳早有耳闻,再加上爹老人家介绍说这部片子大大激发了美国年轻人的参军热情,于是看到片头黑底白字的topgun时还有点小激动,甚至有点拍下来发朋友圈的冲动,幸好。。。这美国年轻人也太容易被鼓动了
也许是期待过高吧。
片子开头便是桀骜不驯的男主小阿汤在战斗中英勇羞辱敌机,顺便解救了遇实战大崩溃的常年第一同志。第一同志崩溃得太早太彻底,作为一个没有良心的观众我深刻感觉到无法入戏,这才开头啊喂,是不是有点浮夸。接着便是典型美式的热血教官出场,男主因为违规被骂得狗血淋头,然而因为第一同志崩溃甩膀子不干了,千年老二得以进入神秘而神圣的组织topgun。理所当然的作为新人被精英中的精英挑衅了几把,接着,,,就开始,,,专心的把妹了。。。所以为什么海报上是一个阿汤加一个妹子不是一个阿汤加一个灰机或者一个教官或者几个战友呢,因为一直在把妹啊。。。这是误导我们美国年轻人啊,不是加入空军就能把到明眸皓齿的女教官啊喂。接着搭档在事故中丧生,小汤汤开始迷茫,几乎放弃。这时曾是父亲战友的教官开始灌鸡汤了,回忆杀一杀,小阿汤重振旗鼓上了战场,当后备。友军遇险,敌军嚣张,汤说我不行,热泪一滚,血攒足了,刷刷刷干掉敌机,英雄凯旋,当然要抱得美人归。
汤哥帅颜有目共睹,不过看到这么青涩的脸庞还是愣了一下。声音也是音调较高的boytune,挺有趣的,毕竟硬汉标配低磁嗓。这部片子的角色我还挺喜欢的,更吸引我的是演员选的超级赞。主角maverick,阿汤哥饰演的独行侠,年轻好胜敢拼敢追,再加上小小的个子和细细的声音,就是个各种不服的愣头青。goose呆鹅,这个真的太棒了,有点笨笨的但是老实可靠还带点笑点的朋友,主角标配,有点老气又有点幽默的两撇胡子,太符合呆鹅的形象,再加上妻儿满堂,牺牲时妥妥的承包泪点。其他精英中的精英,一溜儿身强力壮的美国大汉,其中有一段大兵们在艳阳下打排球的镜头,好像与剧情无关,艾玛全是慢镜头啊,二头肌啊腹肌啊各种肌啊,汗淋淋啊湿哒哒啊,油亮亮啊红彤彤啊,内什么,你确定你吸引的年轻人们是因为光荣和使命加入海军的吗。还有作为一部征兵宣传片,国家都给你出力了喂,导演同志,飞行场面不要太乱好吗。背景音乐不要太少好吗,一首开始听还有点意思,艾玛是耳熟的,反反复复就没意思了好吗。
有个有趣的地方,maverick飞行服背后贴了四面旗,美国国旗、联合国国旗、日本国旗和晴天白日旗。并不懂。
今天早上看待不明觉厉的帖子分析韩国在亚洲的地位,提到祖国大流氓在伊拉克叙利亚战争史两边卖军火,还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其中就有米格23什么什么的,下午就在电影里看到米格28,虽然我并不认得,但还是觉得亲切,知识量少就是好啊喂哈哈哈哈哈。之前看黑塔利亚时也有荷哥两边卖军火,还觉得搞笑,现在想起来,自己还是太天真。
总之,虽然不知道这部片子经典在哪里,不过它成功的集合了偶像片、爱情片和励志片,也是不容易。毕竟30年前的片子,按现在观众的刁钻口味吐槽也是不厚道,不会看第二遍,但是还行啦,和家人一起看还是挺开心的。不过不会推荐朋友看(谁会要你看这种老片子啊喂喂喂),给他们将剧情应该也会吐很多槽的吧。
美国观后感篇5
这是一个看完让人倍感悲伤的纪录片,我们感伤的不再是一厂一地的兴衰,而是人类的命运走向。这应该是最后一场血汗工厂和快乐(福利)工厂的竞争了,因为掘墓“人”已经诞生,那就是机器人及ai。
改开以前,我们在吃大锅饭,典型工作场景是:一人拧螺丝,一人递扳手,一人端茶杯,其它人围着看,那时的美国工人在我们眼中那可是高技能、高效率、高敬业的象征,有那么几个美国工人来安装调试设备都能引起大家的惊叹。没想到40年过去了,我们成了基建狂魔、制造业狂魔,美国工人却发了富,成了低效、低敬业度的典型,我们成功地扳回一城。而且片尾字幕显示2015年建立的福耀美国代顿工厂在3年后的2018年盈利了,我们成功地输出了技术、理念和效率,改造了一部分美国工人老爷,这也是了不得的成就。但在片尾的一幕中,一个美国福耀中方高管在陪同曹总参观时,不能地指点工厂,说这里可以减两人,那里可以减两人,在机械手的威逼下,资方谈到减两个人的口气就像是在扔两个麻袋的垃圾,真让人好生悲凉。
片子总体来说还算公允,既能正视美国制造业的老迈和落后,也能揭示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美国工人高头大马,腰粗脖子粗手指也粗,动作缓慢,生产效率远低于福耀福清本部的中方员工,可他们住着带可以养马,可以手枪试射的大庭院的宅子,骑着哈雷摩托,而福清的中国工人住着宿舍,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美国工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人人生而平等,中国工人也不是天生劳碌命,他们不是工作狂魔,虽然在喊口号,在鼓掌打气,给人激情四射的感觉,可她们还是在镜头前也承认了上班很辛苦,长时间没法和家人团聚的思念!
美国工人也是可以很强大的,二战时的他们,包括很多家庭妇女临时上阵的女工,在下饺子般生产航母和战斗机时爆发出的惊人效率,直接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他们开始快乐工作了,边聊天边干活,药药切克闹,可惜烟花易冷好景不长,更有忍耐力的中日韩工人崛起了,美国工人要么跟上,要么出局,这就是他们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后果。
血汗工厂是要不得的,福利工厂是活不成的。问题就出在贪:工人贪就大搞工会,要待遇,要尊严,要快乐,可就是工作效率上不去,最后活活把工厂搞垮了,片中美国工人喊口号曰美国汽车工会uaw使他们强大,这是表象,垮台是迟早的;资本家贪就不断地压榨工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不停地扩大生产规模,四处建厂,追求垄断。可惜,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一条道也走不通了。
现在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凡是可以标准化的,可以编程的作业都可以由机器人从事,再勤劳拼命的人类也不是机器人的对手,血汗工厂和福利工厂这对冤家终于可以携手消失了,崛起的将会是智能工厂,机器人干活,机器人维修,机器人设计制造机器人。那时的普通劳力将毫无价值,根本不会有人来剥削了。这是一条多么黯淡的人类前景。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很难想象脱离了广大弱势人群的,成天和机器人打交道的高级人类会产生真正有温度的幸福感!
美国观后感篇6
迈克尔,一个出生在贫穷人家的孩子,他的家就在毒瘾圈子不远的地方,他的周围到处是堕落而又无助的人,每当他的妈妈做“坏事”的时候,就会让迈克尔闭上眼睛,做完坏事后,数1,2,3让迈克尔睁开眼睛,并告诉迈克尔明天依旧美好。在肮脏而又嘈杂的环境里,充满了黑暗与暴力,一个大个子男孩像货物一样从一家运到另一家,他停驻的居所里的人都在假装对他好,最终都放弃了他。
一个这样背景的孩子,如果他变坏,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他依旧不愿意成为那个坏人,他慢慢地自闭,沉默。电影中你会看到一个偌大的身材经常出现在冰冷的夜里,只为能够免费洗自己的仅有的1—2件衣裳或者寻找可以吃的食物和睡觉的地方。他不断地被学校以各种理由开除,你会想这big man完蛋了。他的人生已经被判了死刑。
可不曾想过,他愿意将看球台上的吃剩的垃圾袋拾起,他愿意将别人施舍过他的被子整理好之后离开……出生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可迈克尔做到了,最终他为了保护领养家的弟弟而用手挡在了前面,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在赛场上打败了对手,他甚至为了家人而选择了密西西比大学。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我家人上学的地方”。一个从小没有得到爱的人,当他得到了爱,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这份爱。
在变好与变坏之间,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你选择了什么,就会成就什么?
美国观后感篇7
黑人孩子迈克自小生活艰难,父亲在他出生一周就不知去向(这样不负责任的人是不是应该取消生育权),母亲吸毒,酗酒成性,生活在黑人聚居区的贫民窟里,按说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他破茧而出,做任何改变。
他很幸运具有运动天赋,一次偶然机会在路上遇到陶西女士,看他孤苦无依收留了他,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进入大学,并在橄榄球方面成为明星。
陶西一家人都很了不起,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陶西,寒风萧瑟的晚上遇到只穿短裤的迈克,没有像丈夫一样打个招呼擦身而过,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带到家中,给予吃住,就此一住好几年,成为一家人。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克服种族歧视,克服安全隐患,甚至第二天早上陶西夫妻俩都不知道,迈克会不会偷东西。但仍做出收留的决定,我想没几个人会为恻隐之心对陌生人冒这样的风险吧。
迈克是个天生的橄榄球运动员,智商有点低,让我想起《绿里奇迹》的黑人男主角,都有着能力超群,人畜无害的特点,强壮,能干,温驯是好多电影黑人正面人物的标签吧。
迈克很幸运,遇到陶西,按我们说法是他的恩人,也是贵人,而且给予他足够的尊重。陶西的闺女,儿子也和迈克成为了好朋友(最喜欢陶西小儿子)。迈克由此走上一条未来可期的光明大路。没有像他的邻居,朋友一样,虽然有运动天分,却无人指引,管教,打架斗殴,二十几岁就死于非命。
美国观后感篇8
我的心像攥紧的拳头一样收在了一起,为他的悲惨遭遇而痛心难过。幸亏安妮一家收养了他,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予了他无私的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耀了他那颗孤独无助的心,给他带来了生的希望。最后,在安妮的帮助和他自身的努力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成了一名橄榄球球星,从此大名鼎鼎,破茧成蝶,让他的人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浓浓的爱意。迈克尔刚入学时目不识丁,是老师耐心地讲解和博大的胸怀使他一点一点地开始进步;他在球场上遭人欺凌,是教练冲到裁判面前理论,为迈克尔争取到公平公正;校长不让他上学,是肖恩力荐让他入了学,并给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这一切的一切都为迈克尔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他的人生之路更加广阔。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弱点。迈克尔长得又高又壮,这难道是他的错吗?不,恰恰相反,壮实挺拔的身躯为他提供了一般人所不能拥有的运动天赋。正如一句话所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所以,我们要正视弱点,直面人生,用自身的能力去改变弱点。
这部影片中安妮收留迈克尔的那一幕令我久久难忘。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迈克尔身穿一身单薄的衣服,瑟瑟地行走在街头,正巧被路过的安妮看见,得知迈克尔毫无目的地后,她二话不说让迈克尔上车,并将他带回家。她为什么要帮助迈克尔呢?我想是因为蕴含在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促使她无微不至地呵护迈克尔吧!
?弱点》这部影片中温情中含诙谐,励志中含幽默,值得我们去品味很久很久。它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美国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守望课观后感8篇
★ 守诚信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