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评价和感悟,能够帮助其他读者了解书籍的价值和影响力,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更富有思想深度的读后感,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篇1

老子教导我们要寡欲,谓之:“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有了贪念;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所以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在生活起居、待人处事上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这种“寡欲”,在我看来,就是淡泊。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诚然!尘世间的名利二字不知困惑了几多英雄,在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诸侯纷争,巧取攫掠,割地称雄,无所不用其极,难怪老子发出呼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可叹天下由来轻两臂,但在重利面前,又有几人能看得开呢?一不小心,不少人就踏入了金钱的陷阱,再回头,却已是百年身。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利益,企业可以漠视法律,漠视生命,漠视肩上的责任;也是为了利益,监管的官员们可以放纵企业的行为,甚至成了企业头上的“第二片天”;亦是因为利益,身为报刊媒体,不敢在报道中指出是哪个企业的毒奶粉,却以“某企业”来代替,更遑论给读者一个明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的确飞速发展,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我们更需要一种淡泊的心态去泰然处之。老子甚至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但淡泊不代表不求进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份子,在淡泊名利的同时,我们更需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代儒生尚有此宏愿,我们青年一代又怎可落于人后。或许,在这当中,我们会遇上挫折,会四处碰壁,甚至一切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无所获,但南华真人说过“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只要有着心灵上的富足,暂时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那被贬至巴山蜀水凄凉之地的刘禹锡在与朋友会面时也还吟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清净淡泊、坦荡无邪的心态!

让我们怀着一颗淡泊的心,放下不必要的身外之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篇2

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的思想。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中来,就是自然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思想异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之道。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可以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篇3

我个人而言是很喜欢和崇尚中国古代的智慧的。有的时候有种感觉就是现在的人没有古代先辈们的一半聪明,这样的话会觉得有点厚古薄今,但是我个人就是这样觉得的。

所以我以前还买了一本是关于《大学》的一本书,里面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方面的道理。但这些书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看着容易理解,以前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出来的意思,现在需要大费篇章来诠释其中的的道理,我有的时候真的有点搞不懂我们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把那么言简意赅的文言文给丢弃掉老发展所谓的白话文。

确实这样,起初看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的地方难以理解,对于我们而言习惯了白话文,再让我们看有文言文的部分的书确实有些为难。开头就提到了很多道家、佛家、庄子等等。有些时候会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似得。作为90后的我们。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了解的太少太少,看书也看看小说等等类似的口水书。

从这本书里我又恍然大悟了许多,不经感叹古人的聪明,我们经过好久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好智慧也好其实古人早就已经总结出来的了。我们现在看的好多书籍都只是把古人的智慧翻译出来,再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我就想为什么不直接让我们直接学习他们的智慧呢。

我觉得就我们这个年纪而言,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真的是差极了。懂得太多,就是懂了不该懂的。对于这方面的书,暂且不说古文学方面的书,就连现当代的书或者散文都难得看,对这些书而言一点都不感冒,可以说完全没有兴趣而言。

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多多学习老子等等古代的文学的话,吸取前人的智慧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还会这样吗?中国的还会这么失败吗?还至于为要背诵文言文而死记硬背,对它产生厌恶感,到了大学之后恨不得把以前的文言文书给烧掉,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现在的人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等到读了大学之后摸都不会摸一下下这类的书。搞不懂。

所以读《老子的智慧》这类的书,从林语堂先生眼中来了解老子的智慧。不经会感叹我们为什么这么晚才接触到的。为什么把这么好的东西丢弃掉呢,应该说懂得人接触的人太少太少了,真的。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读这本书,我不能说我懂了许多许多,但是对我个人而言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篇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种生活的哲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在现实中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启示。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就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与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我们平常如果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为了得到好评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个好人,行不言之教,对每一个人都会是同一心境,如春风淋浴,会善待周围所有,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他总是那么亲切的对你好,大家都说她好,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时习之”就是要时时刻刻加以练习和温习,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拼上三年两载的工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也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为:温、良、恭、俭、让。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识,我想,这大概也是孔子学识渊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个人才能够站在道德的立场,真心对待他人。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实,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乐,关键在于心态,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被人知,悄无声息的被埋没了,埋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这些担心都有些多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正紧要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还教会我一项道理,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仅要对专业要精通,对其他领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会经常发生,只有将功名利禄看淡看开,才能“事去而心随空”

?论语》,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贤之书。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相关文章:

雷雨的读后感800字8篇

读边城的800字读后感8篇

创业史的读后感800字6篇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800字6篇

窦娥冤的读后感800字8篇

岛的读后感800字7篇

读活着的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

草房子的读后感800字8篇

读活着的读后感800字8篇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8篇

老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