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发人深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对书中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读过一本书后,我总是忍不住要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让思绪得到释放,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百八读后感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百八读后感篇1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我选择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升入大学,我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乎,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素质能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持之以恒地付出应有的努力。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倘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试问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可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之剧增,事业和婚姻家庭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音符。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静的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家庭和睦于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百八读后感篇2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了简爱的悲惨的身世及在教会学校渡过的八年,后来,开始不满足单调的生活,决定开始走出去做家庭老师。第二部分是她在做家庭老师期间,她的爱情开始萌芽,她获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后,在结婚的当天,又给她浇了冷水。当得知她深爱的罗切斯特还有一个被关起来的疯人妻子后,她毅然选择了离去。这期间,她讨厌的舅妈去世,然而随着她的成熟,她选择了原谅她。第三部分写的是她离开罗切斯特后,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又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即使他已经是个残废人了。
在整个文章中,简爱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上却是十足的丰富。对舅妈不公平的反抗,与罗切斯特之间似乎不平等的爱情,拒绝表哥的强迫结婚。其实,在这些事情当中都反应出了女主人公精神的独立。
在她准备离开学校准备开始新生活时的思想斗争,我真的非常喜欢。在文章中她写道:“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由做了一个祷告。这祷告似乎被驱散,融入了微风之中。我放弃了祷告,设想了一个更谦卑的祈求,祈求变化,祈求刺激;我需要什么呢?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
她是一个内心渴望自由,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人。当然她也受到了她内心的指引,并马上行动。其实,这样的性格也感染到了我,因为自己是一个不善于作决定的人。喜欢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当然,最后的结果就由别人负责。在我的生活里,我有人可以依赖,而对于简爱来说,没有帮助,其实也是促进她独立的一个因素。所以,在生活中,多为自己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全部的责任,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在她的爱情经历中,更加刻画了她是一个敢于选择,并且为选择负责的人。在当时世俗的观点看来,一个家庭老师与一个地位比她高的主人谈爱情,简直是痴人说梦。而在这个过程中,她敢于与主人平等地对话,而不是选择事事顺从。当罗切斯特骗她,他将会和另一女人结婚时,她毅然选择离开,她告诉他,我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可以行使自己的`意志离开你。后来,当他们决定结婚时,在婚礼衣服的选择上,男主人公的大男子主义使然,想要简爱服从他的选择,但是简爱却不会冒昧地去穿他选择的衣服。在爱情面前,她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整个过程中,她没有忘记自己,抛弃自己。当婚礼出现意外而不能继续进行时,她选择了离开,虽然心里很痛,很怕她心爱的人出现意外,但是,她仍旧没有忘记,文章中写道:“我关心我自己,愈是孤单,愈是没有朋友,愈是无助,那我就愈是自尊。我会遵守上帝创造,由人批准的法规,我会坚持我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发疯时服从的准则。法规和准则不光是为了没有诱惑的时刻,而是针对现在这样,肉体和和灵魂起来抗拒它的严厉和苛刻的时候。它的严厉也是不可破坏的,要是出于我个人的方便而加以违背,那它们还有什么价值?”
她敢于去追求她的爱情,她也在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即使心里很痛苦,但是,她也去直面这些痛苦,并且继续坚强地活下去。当他的救命恩人,也就是后来才知道是他的表哥的约翰向她要求做他的妻子时,她表示了的拒绝(当然也有很多内心的挣扎),因为她的内心仍然深爱着罗切斯特,她不是爱他的财产,而是爱他这个人本身。所以,在后来罗切斯特几乎残疾的情况下,她仍然选择与他结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吧。
?简爱》是一本宣告女性独立的书。更多的地强调精神的独立。而在当今社会女性独立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好事。然而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是与人合作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中,更多地是要求合作,就像最后简爱与罗切斯特那样,互相掺扶地幸福地渡过每一天的生活,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
生活就是磨炼,人生一定会经历痛苦。期望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不管未来的人生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我有选择坚强生活的权利。
百八读后感篇3
每当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每当雄壮的国歌轻轻回荡,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些誓死为国的革命战士来。
今天,在红旗飞扬的校园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认识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这就是《灯光》中的主人公——郝副营长。
课文讲的是作者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来到豫皖苏的我军部队,在围歼战打响之前,作者看到负责突围的郝副营长正借着微弱的火光看一幅插图——一个孩子在电灯下看书的插图。看到这幅图的郝副营长,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中。
夜晚,战斗开始了,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这一仗,战士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可是郝副营长却因为火光暴露了自己,被机枪打中了,牺牲了自己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
一天,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看到广场闪烁的灯光,回想起了这段往事。
郝副营长的精神很让我感动。他为了大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力量让他有这么大的决心?是那幅插图,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中国繁荣兴旺的憧憬。郝副营长为了让别人,让更多的孩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世界里,他毅然举起了那把火。
他的一次努力,让中国人民更早地过上了好日子,而他却没有能见见耀眼的灯光,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在灯光下幸福地学习。他用火把为突击队员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他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照亮的却是整个中国革命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就是由这样的千万盏灯组成的。一个人倒下了,便有千万个人向前冲,有许多人正值青春年少就牺牲了,还有许多人,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点亮的这一排排灯,却被永远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离不开这些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这堂课让我知道,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战士们的希望。
百八读后感篇4
记得读《简爱》时,当时也只是粗浅的看了一点,只是觉得简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人,而如今真是常读常新。
简是一个贫穷低微、长相平平、性格倔强、感情丰富,而且多才多艺的人。她会绘画、弹钢琴,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与别人对话时,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从不多说。
简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而她在绝望中振作,沉沦中重生。这是一个小女孩人格的力量。她离开了姨妈,在慈善学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伦,一个放弃现实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壮美,默默的离开了简。简的失友之痛,加上罗可赫斯特的诋毁,简倔强不屈,用她一张平凡的脸面对一切。简长大了。
作为一个家庭教师,罗切斯特来到了桑菲尔德,在某个下午,简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风衣,在路边遇到了罗切斯特,相见时,像罗切斯特说的那样,是简的魔力,把他的马摔倒了,罗切斯特在简的身边摔倒。于是简的.严肃、自重、认真、自强,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个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声:“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像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哪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而正要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强使她绝然离开了他,最后得知罗切斯特为救跳楼的妻子,双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来到他身边。
简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可能这就是简人格的写照,也是我喜欢简的原因,罗切斯特也曾说过这可能就是简的特殊之处。我曾经看到有一个人写道:看完了《简爱》,让我对简爱这么个人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百八读后感篇5
初读《匆匆》,合上书时,总有一种哀愁的感觉弥漫着全身,让人想为此掉泪却又落不下一滴泪。
其实,世界上最快而最慢,最久而最短,最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当我们为一个又一个抽象而无聊的问题而伤脑筋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那“哒哒”的秒针已经走过了一圈又一圈?――没错,这就是时间的无情,可你有没想过你已经拥有了时间,只不过你对时间的等待置之不理,以至于她在那一分一秒中从你身边飘过,消失在日子的大海里罢了。
总是哀叹命运不公的人儿啊,何曾站起身子来做些什么!我们总是抱怨着:她的旋律是多么的匆匆,甚至连停下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没有!
是啊,“在千门万户里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匆匆罢了,只有徘徊罢了”,人不能就这么活着,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模样!宇宙浩瀚,人生短暂,倘若再浪费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人生岂不白走了一趟?!有人在临死之前说后悔没有珍惜时间,人类是高等动物,不能到临死前才觉悟!
冬天枯萎的杨柳在来年枝条又已满身翠绿,待到窗外的丁香又要开时,你还认为你拥有时间吗?
百八读后感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