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的观后感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的理解和认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写下了一篇观后感,表达了对导演的赞赏和故事的感动,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舞者的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舞者的观后感6篇

舞者的观后感篇1

影片讲述一名叫莎曼的女人为给儿子治疗眼疾从捷克来到美国,辛苦赚钱,但房东比尔却想把她的钱占为己有,被逼无奈杀死比尔,最后因不愿把给儿子治病的钱为自己申诉,而被绞刑而死。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洞悉导演对两种制度的态度。莎曼及其儿子的遗传疾病,不正像捷克那社会的无药可治吗。来美国可以治疗但美国社会就是乐土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她付出的不只是辛苦,金钱还有她的生命。金钱至上,律师可以为钱颠倒黑白,看似公正的法律却无视弱者等等。看似美好的美国家庭--比尔一家,却隐藏着各种危机。妻子无休止花钱,并以此为荣,而丈夫继承的遗产早已花光,他们面临举债,被银行收房的危险,但比尔却依然让她大把花钱。他爱她,好像就是应该让她挥霍。

人性的脆弱虚伪在比尔一家展示的淋漓尽致。首先是,比尔一家对莎曼一家最多的是展示他们的富足和身为富人应有的同情心,莎曼在他们家做客时的对话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者,有一天比尔告诉莎曼她已没钱难以承受其妻子的挥霍,他痛苦难当,怕他妻子知道他没钱后会不爱他。莎曼出于同情,告诉了她的一个秘密,她一直都在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病而自己的眼快盲了。当比尔知道后他做的不是努力赚钱,而是向莎曼借钱。影片虽没描述比尔打算借钱的思想过程,但我们可以想象,他一直把莎曼当做可怜人而且她还是一个有孩子的女人,莎曼拒绝后他的慌张和口不择言充分说明了他人性复杂虚伪的一面。最后比尔偷了莎曼的钱,在他们为钱争执时,手枪走火打中了比尔德腿,比尔看似羞愧难当,要求莎曼杀死他否则就别想拿回钱。事实是怎样,比尔设了个局让他妻子认为莎曼勾引他又头他的钱,,又让莎曼打死他这样在他死后也可以让妻子继续挥霍,自己继续做个好丈夫。即使死,也要虚伪,对比尔的刻画不可谓不深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他有深深地同情。他不能在黑暗中舞蹈,他没有精神胜利之法。通过比尔,我们也不难知道其妻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他的家庭如何了。这种虚伪,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其实,大部分的人生就那么几件事,但就是这几件事交叉后情况就复杂了,人生便有了百味。莎曼是个简单的.女人,只想给儿子只好疾病,她喜欢跳舞,她有一个好朋友。为了给儿子做手术,他拼命工作,工作中杰夫爱上了她,,但为了儿子,为了节省不多的时间,她只能拒绝,爱与不爱交织。自身的缺陷(眼睛快瞎了)对舞的喜爱,工作生活的压力,又让她只能在想象中歌舞。比尔的突然插入,为儿治病的信念,又让她选择了死亡。简单的组合却酿出了悲剧。

人活着,是要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或信仰来支撑的,当它破灭时,人便会陷入疯狂。比尔选择了死亡,他目标的破碎也让莎曼的破碎莎曼也选择了死。

在这种选择中,比尔是有路可退的,但他的虚伪隔绝了退路。莎曼却无路可退她已无法赚更多的钱,她的儿子要在十三岁之前做手术,她要为了沉默是金的约定。一切的退路都已隔绝。

在平时,她都可以用心中那歌舞来缓解,,及时生活再,累压力再大,她还有舞,有这片可以给人慰藉的世外桃源。影片中她只有一两次是因为内心的欢喜而舞蹈的,但更多的是有压力而引发的。

在影片中,每当敲击声-机器声火车声-响起时,她心中都会有一段歌舞。她喜欢歌舞,她甚至在医院署儿子名字时都用的洛--一个有名的踢踏舞者。由她的心中之舞,我们可以联想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全面的否定取笑这种方法是不恰当的,阿q用这种方法固然可怜可恨,但莎曼却是用来暂避缓解压了这未尝不是个好方法。比尔有的话我想就不会选择死亡了。生活中有谁能一往无前,勇敢无畏的不断挑战生活。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是各种事物交杂产生的各种情绪。黑暗中亦即在俗世杂乱中拥有自己的一片空间,这里有本性,也可以更美好。

舞者的观后感篇2

?黑暗中的舞者》,一听就是一种黑暗的世界,让人感到黑暗的窒息。也许会有人认为在无尽的黑夜里等待虚幻的黎明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但这就是人类关于生命的执着和立于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种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与最温柔的情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那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母爱。

女主角莎蔓的坚强的女性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家族的遗传,莎蔓的眼疾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失明。但是她毫无怨言,有条不紊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暗地里为儿子攒钱,自己无时无刻把手里剩下的钱藏起来,只为儿子的眼睛能够好起来,彻底地摆脱眼疾。当艰苦的日子来临的时候,她的脸上总是呈现出一种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么的平凡啊!她能够安然的面对周围的一切。

母爱是伟大的!我们从小时候开始就在享受着这份伟大的母爱,但是我们有时候会把妈妈的嘱咐当成是刺耳的唠叨声,有时候会把妈妈的责骂当成是妈妈对我们不好……熟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啊!只是我们还理解得不够透彻而已……母爱像一股清凉的风,在你有烦恼时,它会轻轻地抚慰着你的心;母爱像一颗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开心时,它会让你得到应有的甜蜜;母爱像一个美丽的笑脸,在你遇到困难时,它会激励着你,让你勇往直前……

莎蔓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影片中莎蔓一直纯真地活在自己臆造的音乐剧世界里,在那里她是踢踏舞大师的女儿,裙裾飞扬,歌声欢畅。在音乐剧的奇妙世界里她忘却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劳顿、失业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监狱中的孤寂、临刑前的恐惧,在音乐中她化解了一切现实中的磨难,享受着自己的理想世界。甚至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莎蔓套着绳索被绑在绞刑支架上时,当知道儿子手术成功时她摆脱恐惧再一次高歌:“我从不孤单,这不是最后一首歌……”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生命如风飘逝。同时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将上绞刑台时,在完成给儿子治病的夙愿之后,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捍卫死去的比尔的尊严。

舞者的观后感篇3

有人说这是一部描绘母爱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揭露美国社会阴暗面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压抑、沉郁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天真、单纯的电影。当我呆呆地望着女主角在我面前香消玉殒,电影落下帷幕时,我的眼角是湿润的,我所感触到的不仅仅是电影,亦或是艺术这么简单,而是让我不禁感叹我们与灵魂究竟距离有多远。

塞尔玛的悲剧只是大千世界,只是渺渺苍生中悲剧的一个代表,她是一个突出的、强烈的代表,但她只是一个代表而已。世界上有太多的悲剧,有太多的苦闷,有太多的压抑,有太多的黑暗,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的灵魂在哪?我特别注意电影中的音乐意象,塞尔玛是一个迷恋舞蹈,迷恋音乐的人,那么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换一种方式来解读这部电影,我们不禁会发现,塞尔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人类灵魂的代表,她是那么单纯、愉悦、渴望幸福、拥有爱,但周遭的社会可以说是显示的缩影,周遭的人们可以说是目前人类的一种缩影,他们给了这样一种灵魂什么样的待遇,对她做了什么?世界上有太多的虚伪,有太多的自私,有太多的黑暗,这些都是对真、善、美的阻碍。人应该是幸福的,灵魂应该是纯净的,但人偏偏想极力融入社会,从中去获取幸福,却在未知的某天发现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人们极力的想丰富自己的灵魂,却会在未知的某天发现自己离灵魂越来越远。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终究该静静地看一看这尘烟浮悬的社会,当剥离开世俗功利等等外层包裹的皮囊后,我们才会发现我们最初的灵魂,透明的、澄澈的、闪着微微迷人的光泽的。当然我知道世界远不会如此纯净,如此简单,如此美好。因为完美不仅不存在,其实完美本身也是一种残缺、一种不完美不是么?电影中的塞尔玛只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治好眼睛,她别无所求,也没有招惹别人,但她太过于单纯地相信了比尔,相信了灵魂外的躯壳。塞尔玛是充满爱的灵魂的象征,是单纯的可爱的灵魂的象征,却最终在现实的逼迫、欺骗、背叛等等中灰飞烟灭。

电影中提及她不喜欢美好的终结,这实际也是一种灵魂的象征,灵魂的美好是永恒的,是不会结束的,是流延不止的。在她临终前,她那曲未完之歌,那种美好永在之感,令人心碎。大家或许认为这是对美好的扼杀吧,诚然如此,但同时也正应了塞尔玛之前所希望美好永不结束之词,她的歌声尚未结束便香消玉殒,使得美好没有到达其尾声,这便是永恒啊。我并不是很喜欢二十世纪的很多文学家对于死亡的追寻,但在这部影片中,我有种感觉,塞尔玛的生命终结从某种角度上印证了永恒的存在,是的,永恒是存在的,灵魂是永恒的,美好是本质的,只是我们在俗世上走了这么多年后,距离灵魂到底有多远了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舞者的观后感篇4

这天我们又看了一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我先说一下我的感想吧。透过连续几次看电影,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才发现自我每次看的电视都好单调无味,没有什么个性的感想和启发。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应看一下对自我有好处、有感触的那些电影,我当然也不能再沉迷于什么偶像剧了,因为这个档次不一样,不能让自我更加的成熟。

?黑暗中的舞者》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母爱的伟大,一位坚强的母亲为了自我心爱的儿子,宁愿自我失去生命也不愿意让亲爱的孩子和自我一样失去光明。一位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工资经营着自我的生活,拼命的积攒钱,为的就是给自我的孩子治病—治眼睛。因为这篇电影的主人翁耶莎蔓自我的视力就很差,基本上看不见,生下来的孩子当然遗传了自我的病因,所以极力挣钱,藏钱,为的就是自我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她还是安详坦然的应对生活。直到有一天,当自我发现自我的钱被比尔偷走的时候,那时她的心凉了一下截,那但是她的命根子。她不顾一切的去要回自我的钱,尽管比尔的妻子说话难听,说她勾引自我的丈夫,但她还是跑上楼去找比尔要回自我的钱,但是比尔为了自我的利益极力抢住钱,莎蔓忍无可忍,无奈之下用枪杀死了比尔。

在被绞刑的法庭上,莎蔓一点也不害怕,怕的是自我的孩子不能够完成手术。即使到了最后关头,她也没有说出真相,没有真正的为自我辩护。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吊死了。但她还是很害怕,一向哭,应对死亡时,她也会因害怕哭得一塌糊涂,哭得异常丑陋。当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儿子的眼科手术为代价时,她还是固执地让人绞死了。当听到自我的孩子完成手术时,她毅然唱起了她最爱的音乐。

比尔和他的妻子无比狠毒,用语言伤人,用卑鄙的手段抢夺别人的钱财,这种可耻的行为,试问谁能够忍受,但是善良的莎蔓死到临头还是维护了比尔的尊严,因为“承诺是金”,这当然就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这篇电影确实感触很多,为这位死去的母亲不值,心里痛恨,痛恨那些卑鄙的小人夺取了她宝贵的生命,心里惋惜。回想到自我的母亲,每年也是拼命的工作,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自我的儿女吗?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一向惹自我的父母亲悲哀,一向让他们担心,我们要明白“天下父母心”,在这大好青春的年华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道不就应体谅一下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要人为父母,更因该能够体会到这种情绪。

在那里我祝愿所有的父母亲身体健康,你们辛苦了。

舞者的观后感篇5

昨日发生了一件个性具有戏剧性的事情,那就是我居然在国际盲人节里看了电影《黑暗中的舞者》。

了解我的人都明白我并不是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太艺术的电影。这次去看这部电影大概缘于我在前一个博客里写过的一篇同名为《黑暗中的舞者》的文章吧。(再次申明:绝对不是受了电影的影响,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

能够说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我唯一无法具体说出观后感的影片,因为这之间夹杂着我太多矛盾的感情,有敬佩、有怜悯、有愤怒、也有感动……也许芳的形容比较贴切,那就是这绝对是一部让你看时思绪几近崩溃,看后情绪又十分郁闷的电影。

对于女主角,我确实有太多的不理解。不理解她为何能够如此坚强地生活、如此乐观地应对自我将瞎的事实但却不能勇敢地在法庭上为自我的无辜做出最后的声辩。或许这之中体现了她的善良,她的朋友义气和她的从容淡定以及许许多多的作为一个女性而言难得的优秀品质。但是我却还是忍不住想要骂她一句“真的好傻!”她的傻在于她在别人用极其卑鄙的手段和阴险的计谋伤害了她之后,却依然那么执着地要为那个卑鄙小人去保守一个会致她自我于死地的秘密。

对于女主角,我也确实有太多的感动。感动她对于音乐对于舞蹈的执着追求,感动她应对无望人生的坚强乐观,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作为母亲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和伟大!

我常常在想,这个世上或许只有一种爱的力量是最为强大和永恒的,那就是母爱。母亲们总是不求所报地为自我的子女争取他们的幸福。我也常常在想,这个世上又有多少子女是能够真正体会到母亲对他们的那份深沉的爱的呢?如果体会到了,那为何子女回报给父母的爱总远比不上母亲所给予她孩子的爱呢?觉得这或许是因为母亲大多不会用语言告诉她的孩子她的爱,这一句“我爱你我可爱的孩子”似乎成了母亲永远难于逾越的鸿沟。这一沟让木讷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来自妈妈最深切的爱。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既然爱,那就要勇敢地说出口。

这也正是《黑暗中的舞者》与好莱坞片厂式的豪华歌舞片的本质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一区别,本片显得格外让人揪心。看第二遍时,我哭了,第一次带泪看完一部歌舞片。

影片的导演冯.提尔正是电影“十诫”的创始人,而这部影片正是他的实践之作。影片在形式上严格遵守“十诫”提出的要求,使用手提摄像机、彩色、现代环境、无滤镜、非类型电影等等,在拍摄歌舞场面时,冯提尔使用了上百架摄影机,在保证演员表演一气呵成的前提下,为后期剪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一切都成为《黑暗中的舞者》从众多歌舞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影片一反歌舞片传统,将镜头对准了下层中的下层——一位来自捷克的美国移民单身妈妈,影片中人物面临的困境几乎是无法通过情节的推进来解决的——遗传性的视力丧失;导致影片结果的是好莱坞歌舞片中潜在但从来也不肯明确表现出来的东西——金钱。歌舞主要出现在人物的意识范畴,成为主人公精神生活的最主要内容,塞尔玛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率动,这也正是她生命的率动。在此,已经不是我们在看歌舞片,是我们一起同塞尔玛一起接受歌舞片代给我们的影响。

不管评论家怎么说,也不管导演冯.提尔是如何的叛离好莱坞,我仍感到了冯.提尔在精神上对欢乐的歌舞片的认同,因为塞尔玛站在绞架上的那一刻,鼓舞她的仍然是音乐,是音乐一次次鼓励她站起来。你可以说片厂时期的歌舞片是在粉饰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必须承认,类似于《绿野仙踪》这样的影片在大萧条时期为美国人送上的是温暖,实际上是它们鼓舞了很多人。与其说《黑暗中的舞者》是对片厂歌舞片的反讽,不如说是对理性化人性泯灭的失望。不是“粉饰”毁掉了塞尔玛,而是金钱毁掉了她和她的梦。所以,看到这不影片时,我想到的不是为什么歌舞片这么的不现实,而是为什么生活不能像歌舞片那样。

影片中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塞尔玛在女看守的帮助与鼓励下唱着“一百零七步”走到了绞刑台上,与好莱坞最大的区别时,伴着这首完全由数字和节奏组成的音乐,塞尔玛走向的是死亡,而不是成功。这种一反观众习惯的做法将整部影片推向了最悲伤高潮。或许,我们下意识地会像塞尔玛曾经做过地那样,离开电影院,当然,我们离开不是希望电影中的生活继续进行下去,而是希望时间在那一刻中止,中止在歌舞当中……然而,我没有离开,虽然这是一首死亡哀音,但它仍然是一种率动,率动有时可以带来欢乐,有时可以增加勇气,虽然在这里我们无法认同情节的走向,却能够认同塞尔玛突然鼓起的勇气。

影片在塞尔玛的歌声中结束,我不想去形容那是一首怎样的个,因为它尚未完成,现实生硬的截断了理想,截断了美好的结局。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确切的说,是一个美丽的生命在最富有生命力的时候戛然而止,被冰冷的时代截断,被整个国家机器截断(错误在于一个警察,而杀死塞尔玛的也是法律)。

他们说那是最后一首歌

你看,他们不知道我们

那只是最后一首歌

我们能否让它继续……

然而,塞尔玛最终没有唱完……

舞者的观后感篇6

?黑暗中的舞者》从片子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众不一样,即以一卷长达3分钟的白色画布为开始,慢慢地画布中有细微斑点跃然其上,长号声恰到好处地响起,悠悠声让人更加莫名,也让人觉得有点心慌,因为不明白这样的开头将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当观众还在想像这镜头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色彩开始缓缓变化了,从一片白茫茫上萌发的点点绿意,到变形的眼镜,到路边飘落的黄叶……它的变化一刻不停,即使我们没有发现。

影片中,音乐部分几乎是由主人公用自我的歌声来完成的,这样一部音乐片不一样于大多数的音乐歌舞片,它没有漂亮的演员面孔,没有抒情的音乐旋律,更别谈豪华的场面和美轮美奂的舞蹈。它只是主人公一个人在尽情地歌唱,唱黑暗的世界中自我小小的卑微的幻想,唱自我终将埋葬在黑暗的世界里。主人公只是一个人在尽情地歌唱,尽可能地完成生命的绝唱。在她眼中,世界同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中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中起舞,在无情的断头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正像它的电影海报中向人们诉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的阴影里,她凭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主人公左躲右闪着每一天的不幸,但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出现奇迹,黑暗的世界最终埋没了她倔强的身姿。影片最后,主人公即使在被判绞刑的法庭上,也没有说出事实的真相为自我辩护,她依旧信守与比尔共同许下的“沉默是金”的诺言。在完成给儿子治病的夙愿之后,塞尔玛选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卫死去的比尔的尊严。可应对死亡时,她也会因害怕哭得一塌糊涂,哭得异常丑陋。当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儿子的眼科手术为代价时,她还是固执地让人绞死了。让人难过的是当纯真与粗鄙的生活遭遇时,总是个性容易破碎。

是啊,从开头到结束,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预知。公平与无知肆无忌惮无所不在,却又理所当然。画面在变,如同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计划中的与预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与扭转乾坤的,不关痛痒的与生死攸关的……都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不管你理解还是拒绝,欢迎还是规避,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可能存在期望和失望。

那既是这样,就尽情地不要有所顾忌地舞动吧,在黑暗中舞动自我的灵魂。

舞者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大龙猫的观后感通用6篇

电影猫的观后感参考6篇

俞敏洪的演讲观后感6篇

鼹鼠的故事的读后感6篇

小水的除夕的读后感6篇

钓鱼的启示的读后感精选6篇

钓鱼的启示的读后感模板6篇

关于《夏洛的网》的读后感6篇

大象的耳朵的读后感6篇

海的女孩的读后感6篇

舞者的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