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阅读心得优质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心得也是提高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机会,读书后的心得和感悟,记得要写进读后感,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分享,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语的阅读心得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的阅读心得优质5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篇1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许,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后果的直接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无数围绕“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会有一个帝王真的允许哪个宗教来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会有哪个人怀着神圣的心情认真去探讨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出现像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中国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经世致用的哲学。“子不语”所表达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实质则是漠不关心,以致所有“怪力乱神”在最初就驱逐出了研讨的范围,也使得在后世这种实用主义的风气经年不绝。

论语的阅读心得篇2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个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的智慧,更加坚定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学习精神,激励我一直奋力前进。

人生一世,或志于仕,或志于士,或志于市,或无大志,快乐自在,平凡而真实,了过一生。如何为人,为君,为官,为师,为父,为子?无论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立身于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应对解决?通过学习,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懂得了如何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贤教导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就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会精神疲倦一无所得。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过改过,遇事善于思考,“不怨天,不忧人”,不盲从,不懈怠,切勿“道听而途说”,学会明辨是非,时刻保持一颗淡定平静的心,沉着应对。

二是学会了当下行动。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总在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空想是没有用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时刻警醒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会离梦想进一步,只想不做,将一无所成。抓住现在,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逐步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从而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是明白了尊德守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礼,“礼之用,和为贵”。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要明礼,知礼,守礼,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这样才能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心灵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四是坚定了诚信待人。

子曰:“民无信不立。”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能无畏地面对世界,大多数人都会信赖他,并取得长久不衰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真诚待人的人,才能行得通,立身于世。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心存敬畏,不自欺,不欺人,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五是涵养了仁义道德。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具有强大力量,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有些人追求金钱,有些人追求道德。有些人死后如过眼烟云,转眼即失,有些人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虽死犹生。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时刻把政治品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放在首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胸怀仁爱之心,将仁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私奉献,利益社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依道而行,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改掉不好的习惯,化掉自己的脾气,清除心中的怨气,尊德守礼,敬天爱人,孝悌诚信,成己达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论语的阅读心得篇3

原以为上《论语》课定会比之前的课轻松一些,没想到老师给同学们一个下马威。课上我努力想听懂,却发现很难。课后, 又认真听了陈赟老师的录音,总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无耐要想消化其中的全部内容,已不是听几遍能解决的问题。然而, 就我能够听到的信息, 我感觉已非常有收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句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话,在千百年的流传中,特别是近一百年全盘西化的进程中,现代人眼中孔子和他说过的话已经被以讹传讹,偏离了甚至失去了它本来想要传达的意思。如今在书院得以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的欣慰,骄傲和自豪。

被纠正的观点之一:孔子分享的是自己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生命感悟, 并不是每个人或大部分人到了那个年龄,孔子所说的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便会自然而然发生。如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现实生活的事实确是三十不立, 四十越来越惑的情形到处可见。唯有把学习作为生命的必需, 才会为生命进入到不同阶段提供了可能。陈老师说学习是那样自然,就像呼吸,就像吃饭, 这也是《论语》开篇是《学而》的缘故。

被纠正的观点之二:孔子何以和佛教的释迦摩尼相提并论。 在我看来,孔子相比于释迦摩尼和耶稣更加真实, 因为真实, 便不会有像神那样崇高和伟大。在其他地方都有主流的教派,唯中国没有。因为宗教代表着信仰, 人没有信仰是可怕的。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孔子没有被供在殿堂里被大家膜拜。

孔子通过言传身教,他的一举一动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 他分享的是,经过他的弟子“体证”,得以流传下来的“有德之言”。 这和其他各种教派只针对教徒说教是不一样的,孔子面向的是所有人,所有处在不同精神层级的人。 这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地方。

被纠正的观点之三:作为普通人,可能这一辈子都永远达不到六十和七十的境界。陈赟老师说,到了五十是一个界限, 君子之学从十五到五十。六十和七十已是圣人的境界。这是我之前从未了解到的,也是让我豁然开朗的地方。作为人都有其生物性,君子依旧在人的范畴内,无法逾越人的生物性的可能。 但是在圣人阶段,这种局限会被突破, 达到与上天圆融的境地。这还没完,到了七十,孔子却说即便是圣人还是要回到人的本分, 遵守大地的法则。这是儒家虽不作为宗教, 但高于其他宗教的地方。

德里达的话:最终我们都要学会生活,学会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什么比这种智慧更有必要了。 陈老师说, 学会生活,而非知识和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充实地生活,学习充实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学会生活, 就是学会做人。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论语的阅读心得篇4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图文并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

书中还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就是说学习要勤奋,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奋努力+方法+讲究=。也是说明勤奋是学习的首要因素,勤奋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要要勤奋学习。说得多好啊,我也要以这句话为我的座右铭,陪伴我今后的学习之路。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

论语的阅读心得篇5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学问,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称之为人呢?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语的阅读心得优质5篇相关文章:

个人阅读心得体会优质7篇

论语读书心得5篇

《家》阅读心得体会优质6篇

亲子共阅读心得体会优质6篇

西游记阅读心得优质6篇

我阅读心得体会优质6篇

论语读书心得优秀5篇

观论语心得体会5篇

读书<论语>心得体会5篇

关于《阅读》的作文优质7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