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读过有意义的书籍后,都是会写读后感记录的,读后感是我们针对书籍内容进行分析后写下的书面文体,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笑对困难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笑对困难读后感篇1
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实现方法比问题多的一些解决途径,或许还不是很成熟,可是至少能够做到一步一步稳健的改善自我原先工作方法的不足之处:
(一)善于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经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程序。作为一个好的员工,首先要利用自我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连问题都找不到,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然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也就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仅有正确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进行了正确分析,才能根据工作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将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二)解决问题学会精益求精。对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有时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待一个新问题不要急于去解决,应当经过不一样的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思考的方法,其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分析问题的侧面不一样,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用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力求到达梦想的效果。
(三)当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也不能完全固步自封,从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情景看,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对待一个问题,在进行正确分析的情景下,以创新的思维去研究问题,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利于社会或者单位的发展,那么解决问题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好。
对我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以热爱企业,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我的事业更加用心去做。心态放好,能够很好促进提高工作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有了原动力工作起来可便有了活力。其次,要主动学习,勤练内功,不断多方吸收营养,实现强身壮体,弥补以前的营养不良综合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当然更要珍惜时间,进取工作,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忙积累不少工作经验和精神财富。
掩卷反思,颇有感悟:一个人如果不想虚度此生,期望能够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进取主动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想,以后要努力思考出更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将自我的本事发挥到位,不辜负公司和领导给我的这次工作实践机会,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对我自身真正的负责。)
笑对困难读后感篇2
"先做再说!"、"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立即做!"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不论是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奉行这两条规则的大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书强调的是找方法,但更需要强烈的主动性和高度的执行力才能够谈得上"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其实,书中所写的一些事例都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事例,都是很实在、平实的例子。所引用到的一些名人名言也都是常见的,但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总是觉得好像此书就是针对我和我身边的人量身定做的。从书中的各章的标题来看,很简单,不找借口、不怕应对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把问题变为机会。看起来,都很简单,如果简单对照一下,可能会认为,这些标题上所提到的问题,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做过啊,甚至看到的有些事例就好像是在说自我。回过头来思量一下,我们是不是始终坚持将上述的相关精神做为我们行事的标准呢?亦或仅仅只是偶尔为之呢?人是有情绪的,我自认为全部按照作者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我是有必须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逐渐地向这个标准靠拢,我们离成功也便近了。
将自我放到书中,反过来再将书中的对象放到我的工作中,反复体会,不断思考,我得出一些体会:
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没看此书前,就自我的心态而言,我会努力去挑战遇见的问题,但当压力太大时我也许会妥协,会用一些借口来搪塞自我,我尽力了,成不成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好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有句话"先别说难,先问自我有没有竭尽全力,有没有跌倒了,掸掸灰就爬起来的勇气".不找借口回避,对于想在工作中拼搏的人能否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仅有不会办事的人。一个善于思考并拥有坚韧心态的人,必须能够驾驭自我的生活和工作这两条大船,成功航行到彼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常常为自我犯下的过失寻找各种借口,上班迟到,会说出好几个理由,工作上和同事没沟通好,会埋怨同事不够配合,领导下达的任务没完成,会说我尽力了但事情受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法完成。当养成一种习惯,会刻意找借口来回避没完成任务的原因,我们的意志会消沉,企业会变得没有生气,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不能及时解决,从小的方面制约了自我的发展,大的方面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是靠人的力量来推动的,只要我们"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人不怕遇到困难的问题,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战胜了一个困难,这种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变成你成功的资本。
经过读这本书,让我好好回顾了自我的这几年工作过程。企业在发展,给我带来很多机遇。努力尽力工作才有可能有机遇。因为在努力工作、因为进取主动、因为善于思考,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才能胜任自我的岗位。心态很重要——我认为自我是欢乐的工作着,在工作中体会着"欢乐的味道".在此刻的工作环境中,我随时留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对污水运行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与科室班组的沟通,与平行部门的交流都让我受益菲浅。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自我以前没预料到的困难问题出现了,我努力过,但有时候看见任务没有及时完成和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领导善意的批评有时让我觉得自我是否本事有问题,觉得自我努力的工作,工作量不少,却得不到理解与承认,甚至有时有了逃避问题的心态,但内心深处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告诉我,不行,我必须坚持到底,坚持就能胜利,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往往坚持一次,最终的胜利就属于我。经过阅读了这本《方法总比问题多》,书中很多实例人物经过他们努力工作,聪明的思考,坚韧的工作深深感化了我,他们成长的经历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做任何事情不找借口,只找完成的方法,这是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工作中坚持这样的工作心态,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人要
越挫越勇,把需要解决的困难变成成功的铺路石。《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道辩证题,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会因自我的阅历领会其真意,而消沉悲观不求上进的人再读也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我们所经历的人生中,都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痛苦困难往往令我们记忆忧新,幸福欢乐稍纵即逝。人作为高级动物的,最大的特点是会动脑筋,在进化过程中,所以有别于其它动物,不外乎是我们人类比它们更快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人们正是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中成长并成功的。从精神层面讲《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种人的心态,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体现。
笑对困难读后感篇3
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感觉人人都很忙碌,每一天急急忙忙地上班,急急忙忙地说话、急急忙忙地做事,可最终一盘算,却发现自我并没有做成几件像样的事情。我们往往以"忙"作为自我努力的漂亮外衣,却没有想到,这种忙,只能是"穷忙""瞎忙",没有给自我和单位带来多大的效益。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最大的目标,光有一个崇高的理念和梦想是不够的,还应当格外重视如何实现梦想的方法。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方法学家吴甘霖的新著《方法总比问题多》,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该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许多情景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职责、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可是,一个一流的员工,总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要找借口要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该书不仅仅强化了员工不要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忙大家应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
工作中,当自我应对问题时,是选择放弃还是竭尽全力?我们经常听到"尽力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尽力"只是借口,替"不可能"找借口。我们之所以说事情"不可能",仅仅是由于我们把自我捆绑住了。当我们把"不可能"改为"怎样才能"时,原先难以想象的奇迹或许就会出现。世界上没有"天大的问题",仅有不够努力造成的遗憾。勇敢地去尝试,别害怕拒绝,哪怕仅有百分之一的期望,也值得你去试一试。许多历经挫折而最终成功的人,感受"熬不下去"的时候比任何人都要多。可是,他们总能树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并坚持到底。人成长和竹子一样,往往也是"一节一节成长",每一节都要经过痛苦的针扎。这种痛苦的经历对智者而言是一种"福音",仅有真正应对才是真正地成长!
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杰出的人,不会害怕和躲避问题。相反,他不仅仅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把一个个危机变为机会。"方法总比问题多",最高境界的方法,不只是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而是把问题、危机转化为机会的方法!每个障碍都是激发坚定决心的力量,悲痛也好,愤怒也好,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好的做法是自强自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我的实力,再多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该书除了教我们如何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一个起码的道理: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仅有不会办事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简便自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终到达自我的目的。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烦杂的问题。应对问题,有人养成了夸大其辞的习惯,肆意放纵自我的牢骚和不满;有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的习惯,用进取的心态来应对所处的困境,使自我能够健康成长。有了良好的心态,在对待问题时,就会多一份沉着与冷静。我们要相信,任何问题都有方法解决。方法不在于难易或多少,如同在才华和智慧不相上下的人群中,只要你拥有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成功便更大程度的属于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抛开任何的借口,仅有这样,你才会进取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我们应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常常会有放弃的念头,此时记得你选择怎样做,往往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当你咬紧牙挺过去之后,你就会更加有信心的应对生活,如果你养成了抛弃借口的习惯,困难就必须会向你低头。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只可是应对问题,有人养成了夸大其辞的习惯,肆意放纵自我的牢骚和不满;有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的习惯,用进取的心态来应对所处的困境,使自我和其所在的组织得以健康成长。《方法总比问题多》更多的是告诉员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时想来,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爱。唯有热爱,才会用心,才会专心。
读了《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也总结了不少,成功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进取主动的想办法解决,没有为自我找逃避困难的借口;绝不轻言放弃,哪怕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是在百折不挠的努力之后,困难最终会被征服;敢想敢做,脑子里产生了好的想法之后,立即展开行动,让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现实;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为,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注重方法,为自我的发展取得捷径,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成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笑对困难读后感篇4
1、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我们需要找的只是通往成功的方法。回顾孩童的时候我们为了能够考取高分,拿到奖状,我们都会努力的去背课文,去写作业,去找规律……最终到达自我的考试目标,同时也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赞扬。然而此刻的我们呢在职场中的我们不免听到我忘记了;我刚有事所以没有做;我已经很认真了可是还是做不好;我比较笨所以没别人那么快……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自我没做好事情找借口。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那么我们的头脑中仅有“想尽一切办法”,事后头脑中仅有“这是我的职责”。不管条件再困难,我们也会创造条件,期望再渺茫,也能找出许多解决方法。
2、如果这条路的确不适合自我,就立即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古罗马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的寓言给我很深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在职场中钻“钻牛角尖”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干涸。如果我们深陷“钻牛角尖”,抱着一个想法便会走进死胡同,将个人的能量扼杀在瓶颈中。每个人的工作中都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换个角度研究问题,重新操作。这样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敢于思考,化难为易。让营销人员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当时我还以为是我看错了哦,细看还真没有啊,这个在常人来看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不是有病的,和尚没有头发跟本用不了梳子啊,你让我们卖给他们那不是等于找骂吗可是在三位营销人员售出的梳子来看,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他们凭借自我进取主动的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进取主动的去思考,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想。俗话说得好:“善于思考的人,能够让难事变得简单,让大事变得微小,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心态,恢复了我们的信心”。相反,不敢思考的人遇到困难往往畏缩不前,成了遭人嘲笑的职场懦夫。
4、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够看到有些人很勤奋可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那些轻简便松工作的人的高埃以前我也很不解这是为什么呢直到此刻才明白,原先是他们选择的偏差。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我决定的,事业的成败也完全由自我决定的。当我们作出一个崭新、认真且坚定不移的决定时,你的人生在那一刻便会发生改变。这个决定末必会帮你立刻解决问题,但它能带来无穷的信心与欢乐。
笑对困难读后感篇5
多接触一点崇高,我们就多一点拒绝诱惑的力量,减少一些堕落的机会。
——题记
最早接触的路遥的作品,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那时我上高三。读这本书之前对路遥其人其书并无半点了解,只是一位同学大力向我推荐此书,好像错过就是终生遗憾一般,就借来一看,谁知竟欲罢不能,手不释卷茶饭不思挑灯夜战一宿未眠把此书看完。虽头晕眼花,饥渴难耐,却感觉精神焕然一新,充满力量,如受过一场洗礼一般,心中涌动着一种被崇高的人性感染后的激情。在高三那段日子里,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有一种直视并战胜困难的勇气。
今年,我教的这一届学生正处在初三这个人生重要的关口,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不少同学对此有畏难心理。为了让他们能多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能给他们精神上“补点钙”,我利用几个早读和自习给学生读了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原本还担心学生对此类对他们而言显得有些“过时”的文章不感兴趣,但在我读完第一章后,我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不少学生一下课就围着我,追问后面的情节。经典的作品注定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所感动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通过它它塑造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给人以精神力量。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六十年代,出身贫寒的少年。贫穷,是他最大的敌人。家中身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自顾不暇,连一粒米也不能给他,在别的同学下午放学后去吃饭休息的时候,饥饿迫使他只能走向荒野,捡一些野菜野果为食。即使这样,对命运也从不抱怨,更没有自暴自弃,甘于堕落。我想,对于这样一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少年,从庄稼地里偷点东西吃我们也都可以善意的谅解吧,但出于自尊,出于对人性的坚守,他宁愿饿死,也没有做一次让自己良心受到谴责的事。他在饥寒交迫中奋发,在其它同学酣睡时,他却在一个破砖窑里苦读,并在期末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当他遇上一对逃荒的可怜母子时,他毫不犹豫把自己的食物全部给了他们,甚至当同学为了帮他,故意让他在没人的地方拾到钱和粮票时,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他又都交给了老师。可以想象,对于每晚只有一碗稀饭喝,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他,金钱和食物的诱惑有多大;难以想象,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从他身上,我在思想上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在灵魂上,一次次地得到洗礼。我都触摸到了这个崇高的心灵,并深深地为之感动。
面对困难和诱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人性的高贵与否也在这个选择中得到显现。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我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对崇高的追求,对人性的坚守。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几句千古名言,正是对这种追求和坚守最好的诠释。当然,直视困难,战胜困难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逃避了,退缩了,堕落了。但凡是最终战胜困难与诱惑的人,无不在精神上感到一种成功的愉悦和对生命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这种成功的愉悦感的大小和你经历过的痛苦恰成正比。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以他的尊严对抗着沉重的苦难,他没有倒下去,痛苦反而成了他性格的催化剂,让他更加坚强,弗兰克说得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以崇高的人性把自己从苦难中救赎出来,而他在苦难中对崇高的坚守将给一代代的人以永远的激励和精神滋养。
笑对困难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