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书上内容的理解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写的读后感也肯定不一样,为了将自身读后的感想记录,我们都要认真写好读后感,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葵花田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葵花田读后感篇1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意思当然可想而知,它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险阻,但只要你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去解决,相信你能看到胜利的彩虹,胜利的微笑!然而,这种“先苦后甜”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大家常常是享受派的,我好像也是的。但是妈妈说过,如果你现在整天只知道享受,那么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失去克服困难的斗志,因为以后的享受已经被提前透支了,也失去了和逆境抗争的勇气。甜和苦是相对的,只有那些经历过真正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的甜。中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青铜葵花》就让我懂得了,凡事都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才能获得幸福。这本书的二位小主人公是来自城市的女孩葵花和乡村的男孩青铜。干校的葵花爸爸带着葵花来到了大麦地,但葵花爸爸却不幸落水身亡了,贫苦的青铜一家收养了她。后来他们又经历了可怕的蝗灾,但是经过他们的齐心合力克服苦难,最后终于挺了过来,重新获得了粮食。和青铜葵花相比,我感觉自己真的太幸福了,我不需要去卖芦花鞋挣学费,也不需要在南瓜灯下写作业,更不需要为吃饭发愁。我们每天衣食无忧,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和同学们快乐地游戏无忧无虑地享受自己的童年。和青铜葵花相比,我感觉自己真的太缺乏克服困难的斗志了,青铜葵花面对各种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正是我缺少的,无论学习和生活中,只要遇到了一丁点儿困难,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爸爸妈妈寻求帮助,从没有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我看完《青铜葵花》,心里满是感动,我为他们纯纯的亲情而感动,为他们经受的苦难而感动。
葵花田读后感篇2
初次结识《青铜葵花》,我就被它那动人的书名深深吸引。《青铜葵花》?那是怎样一个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这本书,走进了主人公的生活。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却又反映了人间最纯净的亲情与友情。故事从“干校”里的女孩葵花开始,又从葵花结束。城里的人来乡村务农,一位喜欢葵花的男子带着他的女儿葵花来到了乡村。一次偶然的相遇,葵花认识了放鸭的嘎鱼和哑巴男孩儿青铜。一葵花的爸爸为了他画的葵花,不慎溺水而死。至此,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好心的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后,一家人和睦地生活。时间长了,葵花必须告别美丽的乡村,回城里去了,她依依不舍地与青铜一家告别,踏上了回城的路……
故事写美,令人心痛,却打动人心的美。那不是生硬的名词,却反映了人的美好品质;故事写爱,一尘不染的爱,它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装点,却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人最独特的情感;故事写难,令人步履维艰的难。可是,在困难的背后,却有一户人家坚强的决心。
青铜和葵花经过几番磨难,勇敢地向前冲去。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中逐渐成长,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也许他们心中有位勇士做榜样;他们不怕吃苦,也许他们头顶有颗明星照耀着。
可是,面对他们的坚强,我却感到不知所措。比起他们所承受的一切,我们遇到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家中,我们是皇帝、是王后,那些“下人”们“伺候”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青铜为了卖掉所有的芦花鞋,双脚冻得通红。葵花为了省钱,眼睁睁看着别的同学手捧心爱的照片,自己却无能为力。在学校,我们遇到困难,根本不会去努力钻研,生怕动脑筋费力气。葵花为了不让家人失望,半夜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青铜为了识字,在葵花写作业时偷偷地去学。
美丽与快乐,经过痛苦的磨砺才换了来,这让他们百倍珍惜。我不记得到底有多少伟人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青铜和葵花将被我烙在心里。我坚信,青铜和葵花,将是那美丽的大麦地上,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葵花田读后感篇3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这本书的内容真心打动了我。
乡村男孩青铜因为5岁的一场高烧,成了哑巴。一次机缘巧合,城市女孩葵花和青铜成立好朋友,他们俩的关系如同亲兄妹一般。青铜虽然不能说话,但是青铜无时无刻都在用他的行动去关心葵花。为了让葵花上学,一直想上学的青铜放弃了;为了让葵花写作,青铜捉来了萤火虫。但在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城市,这对青铜来说就是苦难。
作者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到了痛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麦地遇到蝗虫灾的那段。青铜一家在经历了虫灾后,家里的最后一粒米也吃光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在灾难面前低头,而是努力想要在田野间找到食物,度过难关。而我呢?总是坐享其成,等着父母帮我做饭,等着父母帮我收拾书包。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十分娇嫩。
每天晚上当我完成功课时,时间已经很晚了。这是妈妈总是对我一挥手,说:“不早了,快去洗洗睡吧。”当我洗完澡回到房间,躺进温暖的被窝,桌上的台灯依然亮着。我透过被子的缝隙望着妈妈,她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累,帮我收拾书包,整理房间。每一个母亲都是那么伟大,她们几乎为我们分担了所有的负担,但这也使我们的生活过于安逸。
只有让我们经历多一点的苦难,才能让我们知道生活的不易,才能让我们获得成功!
葵花田读后感篇4
《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先生笔下的力作。这本书我百读不厌,是因为什么它吸引了我?是因为书中青铜葵花一家人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是他们面对磨难永不畏惧的精神,而磨难之中又总能感觉到一种大爱,大爱之中又能体会到一种幸福。
书中讲述了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男孩青铜。由于葵花父亲之死,使得葵花加入了青铜的一家,青铜一家人与葵花相亲相爱,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可是葵花最终还是走了,留给青铜无限的痛苦……
这本书都是围绕“痛苦”一词来写的。“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诚然,一个人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他哪会知道下田耕种的辛苦!现在的所有生活安逸的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般被父母呵护却还是常常报怨,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幸福。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安逸的环境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幸福?原来,只有现在经历挫折,经历苦难,才能更加体会到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来自己社会的爱,今后才能干大事,才能超越自我,才能开成真正的“祖国的花朵”,才能实现最终的'幸福。
真如作者所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相信:经历的苦难越多,付出汗水越多,得到的爱也越多,于是得到的幸福也越多。
葵花田读后感篇5
?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与一个城市女孩葵花的感人故事。一次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女孩葵花,和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长大,乐观、从容地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灾难。而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让她回到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尽头,遥望女孩所在的地方。
他们为了彼此,为了家人,承担了许多本来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痛苦与压力。青铜为了葵花,放弃了拥有知识的机会;葵花为了青铜,没有参加学校举行的拍卖活动。葵花长大了,城里的人来接走她。青铜原本不能说话,但思念使他重新开口,那声“葵花”,惊天动地,让人泪如泉涌!
相比他们的坚强,我显得十分懦弱。我小时候随外婆生活,外婆手巧,常常做些精致的工艺品出来。我看着外婆用心地一点一点地做出的工艺品,十分心动,就想让外婆教我一些做工艺品的技巧。外婆教我绣花,她每做一步,我就紧跟着做一步。绣着绣着,我的目光就从绣布上转移到了一只蝴蝶上,一不小心,针扎到手指了。我“哗”的一声,大哭起来,喊着说:“呜……外婆,我不想学了,这太难了。”接着,又哭了起来。外婆安慰我,说:“孙女啊,我让你绣的只是区区一株小花,将来学成了,还会绣更复杂的。如果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怎么坚持下去呢?只有经历过挫折,才会变得更坚强。”听了外婆的一番话,我立刻把泪水收回去,点了点头,继续绣起花来……
以后,我做什么事,都会坚持下去,遇到挫折,勇敢地面对,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快乐。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在生活中,我们要与挫折作斗争,在不断地磨练中,才能茁壮成长!
葵花田读后感篇6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的小说。他的语言是那样的简洁直白,可有时候,正是这种质朴,使我的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青铜的懂事,葵花的善良,兄妹俩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一起经历的种种困难,每一次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有多少次因心疼他们而潸然泪下,多少次因他们的勇敢顽强而破涕为笑……
我坐在阳台上,心满意足地合上书,青铜和葵花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今时今日,面对这个丑陋不堪的世界,也许,就只有在乡下的大麦地中那一串又一串银铃一般的笑声,才会让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醇厚与自然。
相对两人,我更喜欢的,还是哥哥青铜。妹妹葵花与他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是他对葵花的关心真的是到了极致,甚至不惜一切,只是希望让这个城里妹妹过的幸福。青铜虽然是个哑巴,但他比任何人都要有爱心,他懂得奉献,在和葵花的那一段日子里,他也很快乐。事实证明,奉献,是幸福的源头。再反观我们,我们真的会心甘情愿地无私奉献吗?别人问路时你会不遗余力地为他指路吗?也许你会推脱赶时间,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会有“他人之事,与我无关”的想法。我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中心,永远只会为自己着想,永远认为自已是对的。其实并不是这样,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幸福自己,我们一定要学会奉献。巴金爷爷说过,我们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多,让我感觉到生命的意义,使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对我的作用很大。我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有源头的,而幸福的源头,它的名字叫做奉献。
葵花田读后感篇7
?青铜葵花》是一本小说。在大家的推荐下,我也到书店买了一本。看完后,故事起起伏伏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青铜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除此作品外,曹文轩还有许多著名作品,比如:《草房子》《细米》《红瓦》等等。
这本书的故事主角是哑巴青铜和妹妹葵花。小时候的青铜并不是哑巴,反而是一个说话很流利的男孩。在一天深夜,大麦地附近的芦荡着了火,火势蔓延到了大麦地。火很大,而又很亮。夜晚的天空被火光照亮了,好像一只只红色的野兽覆盖了夜晚的天空。无奈之下,青铜一家只有开始了逃亡。这场灾难过后,青铜先是发了五天高烧。等体温恢复后,青铜就变成了一个哑巴,真是可怜。
葵花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原来生活幸福的葵花突然在一天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她的父亲本是一名雕塑家,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一个作品,就是用青铜雕成的葵花。作品名字就叫“青铜葵花”。
故事里有一处令人感动的情节。结尾的时候,青铜在葵花离开后。站在河边大喊了一声“葵花!”这段不知道惊讶了多少人,要知道,青铜可是个哑巴啊!
罗曼·罗兰说过:我们应当致力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我觉得《青铜葵花》要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葵花田读后感篇8
前些日子,我读了《青铜葵花》,从主人公青铜和葵花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苦,又感受到了一种爱。
这本书讲的是发生在青铜一家和葵花身上的故事。青铜,一个由于一场火灾而成为哑巴却又充满智慧的男孩;葵花,是一个孤儿却又是个热爱学习的女孩,两个人由于一个巧合成为一家人。于是,便有了苦和爱的故事。
这本书写了苦,苦得不得不为了葵花上学而编芦花鞋让青铜去卖;不得不使葵花在月光下写作业;不得不吃芦根度日;又不得不使奶奶卖掉首饰买粮食。可又写了爱,因为爱,青铜想办法让葵花上学;因为爱,葵花自己决定不照相,为家里省些钱;因为爱,青铜不看马戏而让葵花站在他肩上看;因为爱,青铜为妹妹做了一串冰项链;又因为爱,青铜为葵花捉野鸭……每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都为其感动。
我又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在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汶川捐钱、捐物。甚至在大地震发生时,也有着那感人的大爱。
这份爱其中有一份叫做母爱。被挖出的人中有有一个人的怀里有一位还在睡着的婴儿。人们估计,那是一位母亲,在她怀里的婴儿是她的孩子,大地震时,被压在下面的她知道出不去了,怕孩子被压到,把孩子抱在怀里弯腰跪着蹲下,压了十几个小时后,她知道自己坚持不住了,在被挖到前死了。挖出她时她脖子的骨头已经碎了,腿压得铁青,她的身体虽然早已冰凉,可婴儿还活着。正是伟大的母爱让她这么做,才使婴儿安全的活了下来。《青铜葵花》中的青铜一家和葵花正是心中有了爱,才会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才会让青铜喊出了“葵花”两个字。
苦难是人世间所避免不了的,但在苦难中,也会产爱的火花!
葵花田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