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对书本的感受通过读后感记录下来,为了将读后感写完善,我们需要对原文理解透彻,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

近来看了《苏菲的世界》,这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的一本书。未看时,我就听同事说起这书,说是讲哲学的,有点难看下去。一听“哲学”二字,我的头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无聊透了。但这次由于开展名著推荐阅读,几本书在班级间相互轮换,《苏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级首轮分到要阅读的书。推荐给学生看,做老师的岂能置身书外?于是我翻开扉页,仅仅看了这书的概述和几位大家的评点,我就知道我错了,同时也为结缘此书而庆幸。

看《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形而上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如“苏格拉底”这一篇章中,提到了如下的几句话: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只有自己内心真正明白的才算是智慧”

“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

读着先哲的真知灼见,我深深感觉到哲学就是教会人们辩证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得更好的一门学问。

读完这本书,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及理论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西方哲学史已经变成一条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静静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见底。

?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条闪烁着生命智慧灵光的河流,我们也许未能在这条河流中畅游或深潜,但我们一定能领略到它的潋滟波光。它会启迪我们的智慧,教会我们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说我们真该好好读读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你一定会为她着迷哦!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3

宇宙就像魔术师变出来的兔子,人类是毛皮深处的微生物,哲学家们努力顺着细毛往上爬,想要看清魔术师的模样。

“世界从何而来?”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打破了苏菲安静稳定的生活,一件接一件的怪事,令这个14岁的女孩被迫卷入了一场哲学与真理的洪流。翻开这本书,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苏菲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即将过15岁生日的女孩,她收到了来自一个神秘人物关于哲学的信,从此开启了她的哲学课程。在她的世界里,渐渐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万物由细小的分子构成,苏格底拉,索拉图,耶稣等等的哲学理论,以及诡辩学派的预言。这一切的一切,使苏菲很快地得到成长,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世界。

她认识了那个给她寄信的人——艾伯特,也认识了一只聪明可爱的狗狗——汉密士。她的好奇心让她发现了很多很多秘密,这也让艾伯特对她刮目相看。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从苏格拉底讲到达尔文,从古代雅典讲到讲到启蒙运动......哲学的种种在我们面前平铺开来,一览无遗。

无趣的哲学知识被作者强硬地塞进了一本书里,同时,作者以海军教官和他的女儿席徳为线索贯穿全文各个地方,设置悬念,引人迫切地想读下去,明白真相。

但是,伴随着这一切的便是一封封寄给席徳的信。这一封封信不断被苏菲收到,同时,她也发现了许多关于席徳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席徳是谁?除了那些烧脑的哲学问题,苏菲还困扰在这些奇怪的事情里。

在一次次和艾伯特的交流里,她知道了这些事情都是来自一个海军教官。海军教官将这些信寄给自己即将过15岁生日的女儿——席徳,而那些物品则是席徳不小心弄丢的东西。渐渐的,苏菲发现自己的周围包围了关于席徳的事情,甚至有人还会冲她喊席徳的名字。

“他就是上帝。”

艾伯特对苏菲这样的解释,让她更加焦虑。时间越发紧迫,情节越来越激烈。苏菲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世界不过是海军教官送给席徳的一本书里世界而已。

苏菲完全可以留下来继续过她的安逸生活,但她想知道真相。她背离了亲人,朋友,勇敢地与艾伯特逃离了这个世界,向着真理靠近。在他们的世界,万物由席徳的父亲操控,他就是那个世界的神。而现在,他们已经脱离了那个世界,回到了现实。

这本书的作者,将生硬的哲学知识硬塞进一本书里,并利用寄给席徳的那一封封信连接全文,全篇展现一种悬疑风,吊着读者的胃口,让读者不愿看哲学知识,却又想知道事情的发展而不得不跟着苏菲学一遍。

艾伯特曾说过,也许席徳也是一本书里的一个人物。这句话是一个隐藏的亮点,在苏菲的世界里,海军教官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神,但在席徳的世界里,他只是一个普通,在他们的世界里也有一个上帝一个神,而那个上帝在另外的世界里不过是个普通人。万物包含万物,世界包含世界。而哲学与真理正像那些世界外的世界,等待着勇敢的人类去探索。

同样的,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不曾接触过的知识,了解到哲学的涵义。更能够坚信一点:哲学需要不断地探索,只要永不放弃,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4

寒假前爸爸在网上帮我定了一本书,名叫《苏菲的世界》,但是我一直没读,寒假到了,爸爸规定让我读一本书,我从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我觉得不读这本书,有点对不起它,于是我就开始读这本书了。

?苏菲的世界》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遇到的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我。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为苏菲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小说。直至到《柏客莱》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

读苏菲的世界让我受益非浅。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5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就是这两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吸引着我往下阅读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6

哲学一直是我谈之色变,闻之避之的,总觉得太深奥、太枯燥晦涩又比较“无用”,所以除了上学时接触的那点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道那么一丁点王阳明、柏拉图,基本属于“哲学盲”。但阅读《苏菲的世界》,可谓给我补上了很好的一次哲学入门课。

这本书最与众不同的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体裁上算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鉴于对哲学著作的敬畏之心,阅读之前先百度搜索了简介及相关资料,有评论说:“该书是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这更坚定了我认真读完的决心。

遗憾的是,一开始还是读的有些懵,一直朦朦胧胧,不清不楚的感觉。可以说是开始跟随叙事者坚持每月一本书悦读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无从理清思路,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有所认知、触动和感悟,好像真正陷入了阅读的瓶颈期,尤其是在听完周六线上书吧董艳老师的精彩分享之后,那种巨大的差距感让我更加焦虑,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爽利,也是这篇读后感一直拖到现在的原因。但我知道,我们要想真正读有所获,必须跳出阅读的舒适区,接受新的挑战。今天,尽管还是懵懵懂懂的读完全书,尽管感悟还是不系统不条理,但我想,收获还是蛮多的,有必要撷取一点呈现出来,以觞读者,顺便完成读后感的作业。

本书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很多哲学思想理论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在第一章“你是谁”一节中,涉及到苏菲自我认知、思考活着的意义时,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起十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人都是要死的》,快速翻找,竟然找到了当时手写的长长的读后感,再次捧读那些触动人心的文字,感觉好熟悉,好亲切!

生与死,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哲学问题一直很困扰人们。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永生是一种幸福,但书中的主人公雷蒙.福斯卡正是因为有了不死的生命才永远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因为他的不朽而饱尝了太多的战争、流血、屠杀,看到了太多的衰老、死亡、腐朽;也正因为他的永生才使他一切的奋斗和贡献都失去了意义,甚至变得毫无价值……的确如此,试想,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能清楚的意识到人终将死去,那么无论是勇敢的横渡湖泊还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才会让人钦佩,因为那是在冒着生命危险,那是一种牺牲奉献的壮美!倘若你根本不会失去生命或者根本意识不到人终将死亡,即使你一样的慷慨大度,勇敢无畏的奉献和付出,但相对于你永生的生命来说,这些牺牲、付出又算得了什么?难怪作者在书中说:“永生就是一种天罚!”“人可以征服饥荒,可以征服瘟疫,人可以征服自己吗?”这样振聋发聩的叩问真的震撼人心!估计人若能征服自己,那么福斯卡也应该绝不会喝下长生不老药了!

?人都是要死的》一书中卡利埃的一句“您是谁?”让福斯卡感到一种早已忘却的灼痛,正是这一最简单又最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使他原有的生命又在他周围形成!当然也带给他无尽的思索和探问:生与死意味着什么?一个永生的人连胆怯的权利都没有,一个永远不会死去的人,无论经历过多少、收获多少,相对于无终止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只飞虫、一朵水花、一只蚂蚁,仅此而已!真的,没有人能和时间故弄玄虚,阻止他继续流转,没有人能跨越生死界限,没有人能穷尽自然的奥秘,更没有人能获得永生,因为你获得永生的同时也永远的远离了人类,已经孤独的死去!

正如《苏菲的世界》中,一开始的苏菲被“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但她也清楚的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她才坚定的认为:“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也才开始在神秘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的探寻“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才开始一点点的明白:“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变化发展的”,“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体存在于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当然,毫无疑问的,我也跟随苏菲,跟随神秘老师虽懵懂但也收获颇丰的开始触到了许多哲学的根须,多了许多探问和思索。

正如有人说:《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原来,哲学可以这样读!感谢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我想,既然已经打开了一扇窗,一定会有更多的哲学之光照进来。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7

苏菲,她追求哲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她在艾伯特的指点下,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甚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这何尝不是在给我上哲学课啊!可是,也正是因为我对哲学的无知,使我感到书中那些句子是那么艰涩难懂,我真想“逃学”,但我又不禁被那种神秘感所吸引。一篇篇摸索着看下来,我竟越看越入迷。就这样,《苏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边书。读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也进入了苏菲的世界……

“咦?这不是艾伯特的小木屋吗?”我坐着小船,来到小木屋门前。“吱——”门开了,乔斯坦.贾德先生竟从门里走了出来,“进来坐坐吧。”他对我的到来似乎丝毫不感到惊讶。“尊敬的乔斯坦.贾德先生,您好,《苏菲的世界》写得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地面上,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乔斯坦.贾德先生往上推了推眼镜,微笑着说,“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这本书却截然不同。我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极不寻常的信开始,苏菲每天都会充满好奇地等待着艾伯特写来的信。‘信里会说些什么?’不仅是苏菲,连读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回想着刚才的画面,轻轻抚摸着这本书,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我在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我想只有这样,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来说才更好理解哲学吧。”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显得更加精神,“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我陶醉其中,许多事物的影子从我眼前闪过,我依稀辨认出,雅典的高城,巴特农神殿,酒神剧院……

渐渐地,我的眼里幻化出一只小白兔,我痴痴地想着,我到底是细毛顶端的生物,还是深入兔子皮毛的生物呢?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

绿色的世界教案7篇

笔的世界美术教案7篇

骆驼祥子1至3章读后感500字6篇

骆驼祥子第1至3章读后感最新5篇

骆驼祥子第1至3章读后感模板5篇

骆驼祥子第1至3章读后感6篇

假如给我3天光明读后感400字6篇

物理3-1工作计划优秀7篇

假如给我3天光明读后感500字8篇

科学里的故事读后感优秀7篇

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