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读后感800字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很多人看完书籍之后都会有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是值得肯定的,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安娜读后感8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安娜读后感800字8篇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1

波丽安娜?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可怜的小女孩,她和我们差不多打,但却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姐妹,失去了亲人。

波丽姨妈让波丽安娜睡在那个又闷又热的小阁楼丽,不去车站接她,让她一天到晚的学习,更让人觉得可怜的是如果不在晚饭铃响时准时吃饭就只能吃牛奶和面包。

波丽安娜却很快就从悲痛中找到了欢乐的理由,她自我爬树,在镇上与孤儿吉米玩。她脸上有许多雀斑,而她却乐观的说:“我很高兴不是天花,那可比雀斑更难看。”

之后,波丽安娜上学了,这下她更高兴了,她为所有的事高兴。可没多久,一场杯具上演了,10月的最终一天,波丽安娜让学时,一辆汽车飞奔而来,撞在了波丽安娜身上,她的腿被撞断了,过了很长时间她的神志才清醒过来,医生却说她不能走路了,永远不能了。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波丽安娜能走路了,但她却说了一句让人不可思议的话:“我很高兴曾一度失去双腿,否则的话,你永远永远都不可能明白,拥有一双健壮的腿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想波丽安娜一样,乐观应对。这就像“塞翁失马”,一件看似不好的事,也许就是一件冷人羡慕的幸运事。让我们一齐来寻找欢乐的理由吧!让我们为所有的事高兴吧!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2

列夫托尔斯基的《安娜阿卡列尼娜》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通过对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的悲剧,她在不断挣扎之后走的极端的路线,作者渲染的丰富的感情色彩都让人感受到深刻压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对故事主人公的怜悯与惋惜。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绝望深刻体现了安娜的懦弱无助,她一直都在劝慰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但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愧疚使她深陷矛盾与罪恶之中,她在经过无助的痛苦挣扎于煎熬之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找寻心灵的真谛。我想当它的灵魂脱离身体俯视她的一生时会不会悔恨,她所放弃一切追求的爱情被粉碎,她想以死来抗拒当时的社会,在那个俄国新旧交替的历史时代,关于家庭的悲剧层出不穷,她的反抗与对真爱的执着是否能够引起人们对真理性的思考真的值得怀疑。

电影场景里这场爱情悲剧的结尾是安娜身着一袭与沃伦斯基初次见面时所穿的黑色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卧轨,结束了自己绝望的爱情与生命,也结束了一直以来的痛苦与煎熬,她独自一人承担了这段为道德和社会所不齿的爱情的后果,在这场吉蒂。卡列宁,沃伦斯基等多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安娜无疑是可怜的,她选择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的苦果,然而这场以死亡结尾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功塑造了那个时期很多像安娜一样的妇女的形象,这种背叛家庭,抛弃儿女,却又担心儿子会被人看不起的女人,至今为止也会被世人所厌恶与摒弃吧,但是柔软的安娜仍然没有妥协,她决定让死亡来作为她最后的坚持,不管世人能不能理解,她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感情,不在这纷乱痛苦的世间沉浮煎熬,是她自己一手造就了自己的悲剧,不过猜想安娜也从不后悔,尽管从始至终她都是孤独的,对她来说清醒的孤独并不可怕,浑浊的美好的假象才令人窒息,所以她承受了悲惨的宿命,走过了孤独的命运。

世界的伦理纲常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所谓的真理正义与道德,这些与安娜都没有关系了,爱恨情仇也离她远去,让一切画上句号吧,谁也不要再打扰她的安静。而我们,我们仍然要努力地在这个世界上正直道德地生活下去,让悲剧止步于故事里。

爱情固然美好,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爱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爱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起。

不过,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爱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现在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现在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爱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因为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人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人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要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这本书通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革命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乡下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在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却仍与家庭教师相爱,与他的妻子杜丽闹翻。而赶去莫斯科为哥嫂调节的安娜,却在车站认识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渥伦斯基。于是,这个纠结的故事就这样华丽丽的开始了。

话说当时,杜杜丽的妹妹吉提正暗恋渥伦斯基,可渥伦同学却无心娶她。十分不巧,爱着吉提的列文从乡下赶来,在舞会上向吉提求婚,却被当场拒绝。在同一场舞会上,渥伦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顾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来安娜已经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也觉得渥伦同学有点一根经,所以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别把我当空气。本来吧,这事到这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可是当时艰辛谁人知?没想到安娜和渥伦斯基,一个里应,一个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儿来……天理难容,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最后,安娜卧轨自杀了卡列宁参加了她的葬礼,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与土耳其作战,但求一死。哎,要我说,他早干嘛去了?

哎,回想当时看书时,我可没少骂渥伦斯基和安娜,爱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们所谓的爱情是虚无飘渺的,无论如何总不应该冲开家庭的底线。虽然说当时卡列宁与安娜岁数相差甚大,但他宽容可是少见的,他总在为安娜着想,对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后有了悔改之心而求他原谅,他便原谅了她,这样的胸襟一百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啊!从安娜的种。种来看,安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会为自己考虑更别说顾全大局的人,不理解道德为何物的可怜人,也正是因为她自己,才一手造就了这场悲剧……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3

从《波丽安娜》一书中,我们认识了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波丽安娜,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那里的人们带来欢乐。因为她总能发现事物完美的一面,总能让自我坚持乐观的态度。

?波丽安娜长大了》是《波丽安娜》的续集,这本书中波丽安娜来到了波士顿,住在富有的卡露夫人家里。卡露夫人虽然富有,可是她不欢乐。因为她失去了亲爱的杰米·肯特,整天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貌。但卡露夫人在波丽安娜生活态度的感染下,渐渐的改变了自我的生活方式,不在沉迷于自我的痛苦之中,最终,她走出了心中的阴影,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故事最终,卡露夫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而乐于助人的波丽安娜也为自我找到了完美的归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波丽安娜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小女孩,但却成为了欢乐的化身。他的“魔力”在于:他总能在不幸中发现欢乐。的确,每人都有不幸的时候,比如我: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粗心而考到了不梦想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悲痛,可读到波丽安娜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把坏事变成好事之后,我转念一想:这不是给我以后考试的教训吗于是我一改刚刚垂头丧气的样貌,认真吸取这次考试给我的经验,争取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让自我坚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如果你不开心、有烦恼。那就看看波丽安娜的故事,玩玩她的“欢乐游戏”吧!你必须有所收获的!总之这本书很适合做课外读物,如果你也为之心动,那就快买来看看吧!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4

今日,我读完了《波丽安娜》。这本书赐予了我欢乐,也让我在遇到生活困境和挫折时,勇敢的应对。

波丽安娜是一个十分苦命的小姑娘,她十一岁,父母就都去世了,并且没有给她遗留下一分钱,唯一的亲人就是重来没有结过婚的老姨妈——脸上从来不带半点笑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姑娘,竟然创造出了奇迹:她把从没有微笑过的姨妈逗笑了!再糟糕的境遇,再倒霉的运气,总能真心诚意的看出好的一面,自我给自我宽心,自我吧自我逗笑,并且把欢乐带给别人。这,就是波丽安娜的独特之处,塞翁之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波丽安娜是无师自通。最终,严酷的环境没有压到她,反而是她用热情和欢乐感染了那些行尸走肉般的成年人,改变了他们,波丽安娜很宽容,应对没人喜欢的斯诺太太,脾气暴躁的彭德莱登,都微笑着问好,让他们心中的小鸟中心飞上了蓝天翱翔。

波丽安娜有一句名言:假如你愿意去找事物好的一面,你就能找到——ifyoulookforthegood,youwillfindit.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波丽安娜的心灵是那么的善良、美丽,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有改变世界的本事和想法,我们大家应当发现这种伟大的力量,并去改变世界上不好的东西,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5

所谓“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为了更好的理解《安娜·卡列尼娜》,所以特意去看了同名电影,然而,从头到尾,她们的感情都给我带来一种压抑的心境,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她们的感情。

书中的介绍是,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卡列尼娜和伏伦斯基之间感情婚姻的感情纠葛,展现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述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书中所涉及的资料很广,在文中难以一一概括,所以我单独谈谈他们的感情。

书中描述到: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女性,她的杯具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影视作品中,我看到的安娜没有遇到伏伦斯基之前,是一个家庭和谐,地位显赫的上流女性,她拥有她的孩子,丈夫卡列宁是一个官场达人,活跃于政界高层。安娜与伏伦斯基相遇是安娜卡列尼娜去为哥嫂调节关系的时候在车上认识的,当时的伏伦斯基是个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的强壮男子,他的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包括了安娜嫂子的妹妹吉提,可是伏伦斯基只是与她调情,并不想和她结婚。首遇安娜,伏伦斯基变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所以跟随安娜的脚步,出此刻安娜出席的许多舞会大献殷勤,从而逐步俘获了安娜的心。

书中是褒扬安娜的,对她的敢爱敢于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我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并不为她们的感情所动容。感觉她们的恋爱是不见得光的,是不负职责的行为。即使不是在那个年代,放置到现代社会,他们也会遭受到世人异样的眼光。最近国内的汪峰和章子怡之间的感情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世人们的评价很低,几乎是一种鄙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有些人说,感情是自由的,人们要忠于自我的真实感受。可是去追求感情时候,是否承担了该有的职责。汪峰已经有了自我的家庭和孩子,而孩子那么年幼。章子怡前期也和撒贝宁有恋爱关系。在今年,汪峰突然宣布和妻子离婚,不知情的我也没有什么看法。而之后明白是因为章子怡的出现而果断的离婚,抛妻弃子,这不是当代的陈世美吗!感情的自由,不是想分手就分手,自我是大胆去爱了,可是有没有研究到他人的感受,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不幸与遗憾。

安娜是一个有夫之妇,而伏伦斯基的出现,我觉得是一个小三在干扰他人的生活。虽然说卡列宁缺乏情调,不懂感情,可是在电影中卡列宁始终包容安娜,在那个社会,他明白安娜的出轨是一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必须是困难重重的。卡列宁对安娜说自我没有一点错误,他的宽容以往使伏伦斯基陷入苦恼,一度想放弃对于安娜的感情。为了追求感情,安娜抛弃了自我的家庭,虽然想念儿子,可是却选择离开。安娜的感情并不能走远,偷来的感情总会有累了的一天。伏伦斯基开始追求安娜的时候是狂热的,不顾世人的眼光,而得到安娜的时候,却开始研究到自我的地位与面子了。伏伦斯基拥有帅气的容颜,他没有矜持,而是和其他贵族女性调情,到达自身内心的满足。他总是不顾后果的,伤害到的是喜欢他的女子们。是伏伦斯基给她们许多幻想与痛苦绝望,朝秦暮楚的。书中批判卡列宁虚伪,而伏伦斯基不是伪君子吗?在世人的谴责下,伏伦斯基开始畏惧了,安娜能够为了他放弃一切,而他不能。他累了,他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一次吵架,伏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我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我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

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伏伦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终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我无望的感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终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对于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感情,我始终无法送上祝福。因为感情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不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而不顾后果,那种结果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杯具。爱一个人需要研究对方的家庭以及将来的生活,敢于爱,但也不要过分自私。如果没有伏伦斯基的出现,安娜会一向陪伴这卡列宁到老,并且他的儿子谢辽沙也会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一个完整的家庭。唉一个人并没有错,可是如果爱错了,不可是恋爱双方的杯具,也是自我家庭的不幸。“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不要爱错一个人而遗恨终身。当然,也期望一些人不要为了个人私欲而破坏其他人的家庭,小三的行为是可耻的,是令人深恶痛疾的。偷情者能够表现出自我的无比钟情,可是那也是一种矫情而已。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6

近日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前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地下室手记》。二位都是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可是我个人更喜欢陀氏,他的作品触及复杂而深奥的人性,他似乎更懂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纪德曾说,“能承担人性最大可能性者非陀氏莫属。”而托尔斯泰似乎囿于“上帝”“信仰”的圈子中,总想给人供给一种宗教上的救赎。例如,在《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的妹妹玛丽,《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妻子凯蒂,这两个人物似乎是托尔斯泰所钟爱的,她们是虔,最终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列文始终在追问人生活的终极意义,开始时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他的生活因为“无信仰而无所凭依”。小说结尾部分是以他最终拥抱上帝而结束的。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掩卷而思,久久挥不去安娜的影子。相对于《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我更喜欢安娜。娜塔莎很漂亮、单纯、善良,可是她嫁给皮埃尔后俨然一个庸俗家庭妇女,养育了一大堆孩子,体态臃肿、着装随意,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貌,唯皮埃尔之命是从。安娜与之大相径庭。

这部小说我在中学时读过,可是那时只是当一个凄美的感情故事来读,今日再读,读出很多况味。沙皇俄国的等级制度、社会的不公平、底层人的挣扎、上流社会的奢侈骄淫、等等。同时领略了俄国风光:广阔的田野、漫天大雪、桦树林……见识了俄国上流社会的打猎、赛马、舞会等场景。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仍然是安娜这个人物。托尔斯泰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她让我难以忘记。

她爱上渥伦斯基,是以她整个的生命去爱,她具备爱的活力。很多公爵、伯爵夫人(例如贝特茜)都有情人,有的不只一个、二个,可是为何她们能够一生平安,偏偏安娜以死告终?就是因为,别人把感情当游戏、当装饰、当炫耀的资本,而安娜却是真诚地去爱、去生活。

安娜正直、聪明、善良、高贵。她之所以厌恶丈夫卡列宁是因为她看出了他的真面孔。卡列宁对地位比他低的人趾高气扬,对同等地位的人心不在焉,对权贵们卑躬屈膝。在和渥伦斯基一齐生活期间,她阅读了很多书籍,既读小说,也读严肃作品。她经过书本和专业报纸研究渥伦斯基从事的种.种事业,渥伦斯基钦佩她广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经常向她请教农业和建筑方面的事情。安娜尝试写作,正着手写一本儿童读物。渥伦斯基有个英国驯马师,嗜酒如命,撇下一家人不管。安娜关心照顾他们,亲自辅导那些男孩学俄语,还把那家的女孩儿带回家作为养女抚养。人的高贵主要体此刻这两个方面:待人平等,蔑视权贵。《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司汤达着力刻画的这样的高贵的形象。安娜也是这样一个形象,她的灵魂是发光的。其实人是否高贵和物质财富无关。一个穷人能够造就一个很猥琐的灵魂,一个富人能够成就一个很高尚的灵魂。

安娜始终是那么美丽、高雅、真诚、率真、有教养。她身上有一种卓尔不群的东西,在沙皇俄国上流社会女性中,她宛若假宝石堆中的金刚砖,散发出璀璨光芒。

这么完美的女子,怎样就为情所困,最终香消玉殒了呢?托尔斯泰对她最终走向自杀的心理是一步步层层展开的,作者就如一个老道的心理医生,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抽丝剥茧般向读者展示了安娜内心的痛苦挣扎过程。她不能和渥伦斯基成为合法夫妻,于是她被莫斯科和彼得堡的社交圈弃若敝履。她整个的精神、情感世界里就仅有渥伦斯基。然而男人有一种追求自由的天性。渥伦斯基爱安娜,这毋庸置疑。不得不承认,安娜有自身致命的弱点,她过于自尊、过于敏感、过于依靠感情。琴弦绷到极限,一根手指就能把它压断。

安娜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啊!渥伦斯基失去安娜后生不如死,可是他没有弥补的机会了,仅有深深的自责和刀搅般的痛苦。不到两个个月,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就完全忘记扑在妹妹尸体上痛哭失声的样貌,开始与别人谈笑风生。这样的人情冷暖,令人心从悲起。渥伦斯基的母亲如此评论安娜的死,“她这种女人死得其所。连死的方式都那么卑鄙下贱”。她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看出心肠之恶毒。(托尔斯泰在叙事过程中很少对人物进行评判,他把评判的自由权利交给了读者。)

读完这部小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感情上,不要做任何人的奴隶。感情虽然完美,但并不是一个人全部。感情如花朵,需要适宜的土壤。没有土壤,感情之花迟早会凋零。而感情要想永远美丽,爱的双方必须要独立---精神上、情感上的独立至关重要。

读书的过程,就是引发思考的过程。而这过程就是培养思辨的过程。思考使人延迟下结论,伟大的作家从不轻易告诉读者这是对、那是错;人应当这样、不应当那样,而是激发读者进行思考,而思考活动才是人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在。康德曾说:“文学的目的是目的之外的目的。”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7

这个月,我又看完了一本十分趣味的书,《波丽安娜》。

波丽安娜虽然每一天都会露出阳光般的灿烂笑容,但她也是个可怜的人儿呢!父母全都英年早逝,无奈之下被送往从没见过面的姨妈的豪宅里。即使是这样,波丽安娜来到贝尔丁斯威尔镇后,并没有丢失她乐观的状态,反而一向在做着令她欢乐并且令别人欢乐的事情。

我最喜欢读这本书的第10章,“斯诺太太大吃一惊”。因为斯诺太太总是不喜欢别人给她带来的东西,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把斯诺太太点过的食品一齐给他带去呢?”果然,就在这一章里,我的想法与玻璃安娜的做法是一致的。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有那么一点点惊奇,因为我觉得我和波丽安娜有一点相似,比如当波丽安娜受到波丽姨妈的惩罚时,她就把这当做是一种奖赏。有一次,我总是不喜欢看妈妈个我买的名著作品,她一气之下,给我买了厚厚的一本书,并且规定我在一个月内把这本书读完,否则,就找一二不让我看书了。谁知,我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我还十分感激妈妈,因为妈妈给我买的这本书十分趣味,我很喜欢。

?波丽安娜》激励了我们小学生不能以遇到困难就退缩,应当勇于应对,乐观向上,克服困难。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欢乐就是这么容易!

安娜读后感800字篇8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毫无疑问,安娜很漂亮,满活力和活力,热心又善良。一出场的女神气质无疑虏获了所有人的好感。她漂亮,所以在社交场合独领风骚;她诱人,所以弗龙斯基对她一见倾心。可是她不够聪明,聪明的女人能够像穿花蝴蝶一般游刃有余,安娜卡列尼娜却随着她的感情心意去走。世上最不幸的事情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女人还那么贪心。

确实,安娜卡列尼娜是个贪心的女人。安娜迷恋弗龙斯基,于是不理会世俗舆论和他同居、出国;她又舍不得她的儿子廖秋沙,所以死活不肯离婚;她不愿离开以往令她变成众人焦点的社交圈,她一边像祥林嫂一样乞求朋友亲人的理解和宽恕,一边像个放荡的女人一样以自我的魅力勾引每一个来访的男人,包括基季的丈夫列文。她渴望把她想要的一切都抓在手中,一样都不能放,却不明白质量守恒的道理,没有人能够享尽一切好处,安娜不是千手观音。

在她身上,我看到一个空虚寂寞冷的俄国上层阶级贵族妇女,离开上层社会的社交和吹捧就无法存活,她收养了一个农家女孩,像个小宠物一样置放在自我身边,却不愿意给自我的亲生女儿些许关心,在乡村建学校对她而言更是无稽之谈。她高高在上也凄凄惨惨戚戚,因为失去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安娜几乎是病态地抓住自我想要的,憎恶自我不想要的。大概是中国传统的那种“一夜夫妻百夜恩”的说法的影响,我不觉得她的丈夫做错了什么,让她一向骂他是个恶魔,卡列宁即使痛苦,也不曾把妻子极尽贬低。那种典型的隐忍与安娜无节制的索求构成强烈比较。可是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年轻好动,魅力四射的女人,是永远不可能安于现状的。她没做错什么,她只是太美了。当美本身就是一种错的时候,这种美必然要走向毁灭。

安娜自杀了,意料之中,只是我没想到她离开的理由是这样可笑,因为她总怀疑弗龙斯基要出轨,当弗龙斯基要回去看他的母亲,星期一才能回乡下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崩溃了。她是个把感情完全依附在别人身上的女人,对弗龙斯基寸步不能离,当然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安娜在走向弗龙斯基的过程中不断在失去她所想要的、她所拥有过的东西,弗龙斯基是她最终一根救命的稻草了。如果失去他,她真的就一无所有。

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一书还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至少提醒了当代女性应当具备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优秀品格,永远不要把自我的感情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盲目的把感情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理性处理自我的感情,毕竟人生中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为了感情就寻死觅活的实属不值。

安娜读后感800字8篇相关文章:

诗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

诗读后感800字推荐6篇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5篇

科普文读后感800字6篇

简爱高中读后感800字6篇

史记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

简爱高中读后感800字参考6篇

简爱高中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

活着读后感高中800字范文7篇

莫言蛙读后感800字5篇

安娜读后感8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