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内心所想,更为关键的是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加强个人的思考,才能将心得体会写得更有意义,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语6.4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6.4心得体会篇1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 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 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学问,再多的金钱 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称之为人呢?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 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语6.4心得体会篇2
于丹孩子讲座,即《中小学生人格》专题讲座内容简介: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
3、怎样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于丹孩子讲座观后感: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的亲人很爱他,所以他就娇纵,很爱对人发脾气。为使他能改掉爱发脾气的坏毛病,他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墙上钉个钉子,随着每天钉钉子的数量有30多个到5个,3个,直到没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但他父亲却让他把所有钉子拔掉,并指着篱笆墙上密密麻麻的钉孔对他说:“孩子,你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好样的,但你看看这针孔就像你每对人发一次脾气在别人心中留下的伤痕,永远留了下来。”我们何尝不是总爱乱发脾气,甚至有时候受了委屈,把气撒在家长身上。
有一个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为天气并不热,家长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给他买,他就哭闹甚至说父母不好,连一根冰糕都不舍得买……做个让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师说的话:“有许多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给他东西他觉得是应该的,不给他就不应该他们不觉得给他东西是情分,不给他东西是本分。”小孩的行为就验证了这句话,我们应该做后者。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惊讶:一个学生因为三次剪发不合格被赶出校门三次,竟然自杀了。老师说现在17岁一下儿童存在很多像她这样因为承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杀。这让我很奇怪,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头发不合格还可以再剪,考试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结束了生命,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还属于父母,属于亲人,当我们做轻言放弃生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了他们,想到他们的痛,他们的爱,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长不要害怕我们经受挫折,在成长的路上,有坑我们会绕过,有山我们会翻过,它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失败,挫折,害怕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吗?看完这堂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论语6.4心得体会篇3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6.4心得体会篇4
有幸拜读了陈家昌教授撰写的《论语》导读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那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在生活如何去寻找快乐。
苦中作乐
我以为古来善苦中作乐者莫过于孔子。试观孔子一生,虽心怀天下而不得用世,虽才华绝代而无人能识,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在适楚途中始得一觉悟,乃自卫返鲁,删诗正乐作春秋以终世,其经历可以说是辛酸悲苦极了,然而孔子始终没有过怨言。他抱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坚定信念;安于“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和弟子燕居闲谈悠然论道以为乐。这种“嶷巍荡荡,随之自然”的雍容气度,“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广阔胸襟,真足以为万世师表。
既然吃苦在所难免,我们就应该乐着吃,而不是苦中吃。换一种态度对待苦难,生活会少一分苦难,多一分容易;少一分忧愁,多一分快乐;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数十年,若经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有的人感叹教师的工作又苦又累,钱又少,但是若能帮这项工作看成一种享受,学生的进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们的工作会开展的更好。
苦中作乐,是做人的积极态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快乐的姐妹。
助人为乐
儒家以“仁爱”为中心,助人为乐当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论语》中关于这些言论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也记载了孔子的“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老夫子提倡助人为乐,并称之为君子之行。孔子也说“大德必寿焉”,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常年行善积德,身心就会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别人尊敬,由此产生心灵的慰藉,就会拥有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喜悦心情,免疫功能就会大大增强,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孟子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帮助别人,别人高兴,自己也快乐,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共同关心慈善事业。
手捧这本散发油墨清香的《论语》导读,在一行行一段段隽永朴实的方块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实,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平和、快乐。人生短暂,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让生命充实变得有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需不断地探索。
论语6.4心得体会篇5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论语6.4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