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观后感,我们就必须认真分析作品的内容,大家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1
“每一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从小我就有一个航天梦,别看我是个女孩子,但我却对于宇宙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我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坐着宇宙飞船,穿梭在令人神往的太空中,寻找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在那里建设我们新的家园。那里没有汽车排放的尾气,没有工厂排放的污水,没有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到处是风和日丽的景象……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我穿着宇航服,神气十足,驾驶着飞船,遨游在神秘的太空。不知不觉飞船就在火星上着陆了,我小心翼翼地下了飞船,刚想好好感受一下火星的气息。突然,前方冒出了一群外形古怪的外星人,他们长得和人类差不多高,但不同的是他们头顶上长着一对触角,后背有一对小小的翅膀。我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没想到他们能听懂我的话,回答道:“我们准备种果树呢!听说地球上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也想种一种。”我高兴地说:“我和你们一起种吧!”说完,我就开始劳动起来。一个月后,我们就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我们围绕在一起开心地唱着、跳着……
“嘀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睁开眼睛发现我在床上,旁边的闹铃正拼命地叫着,原来是一场梦。
就这样,航天梦在我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虽然是一名女生,我却坚定地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到那时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奥秘。所以我想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空闲时多看一些书籍,多了解一些这些方面的知识,为我的航天梦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太空飞船里其中的一位航天员就是我。我会为了我的这个梦想努力,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有梦想才会有动力,让我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2
曾经有同学问:“雨晴,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笑而不答。
想知道我的梦想,还是先体验我的神奇之旅吧!(不说出梦想,留下悬念。)
一天,穿着银白的宇航服,驾驶着“嫦娥八号”飞上蓝天啦!
哇,好美啊!浩瀚宇宙,繁星点点,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等让我目不暇接。北极星,天牛星更是近在咫尺,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太空环境的白描,如临其境。
我先来到了木星上,本以为木星上面有许多树木。可没想到居然一棵树、一滴水都没有,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没意思,还是到其它星球上吧。
我计划去月球瞧瞧,可随后想到月球早被人类考察过了,没有挑战性。于是,我把目标转向了一个尚未发现还没有名字的星球。飞船徐徐降落在星球上,我刚下飞船,就情不自禁“哇塞!”叫出声来,你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湖水清澈见底,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花香。我沉醉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我在上面刻上“顾雨晴到此一游”,并取名叫“雨晴星”,因为它是我发现的。(环境描写及刻字、命名,充满大胆想象,让人拍案叫绝。)
随后我又驾驶着飞船在银河里转悠,而且意想不到的是还认识了许多外星人朋友,在他们那里我品尝了从未吃过的美味佳肴、参观了绝无仅有的名胜古迹。
同学们领略了我的旅行后,现在应该知道我的梦想吧!
可是我清醒地知道,这不过是梦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是我的航天梦永远不会破灭,而且坚信总有一天,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梦想成真。(结尾表明小作者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决心,画龙点睛。)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3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4
也许有一天你会问我,我梦想是什么?是披白大褂治病救人?是拿着试管和科学仪器创造新玩意儿?还是当建造一栋栋高楼大厦的企业家?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都不是!我的梦想是翱翔在宇宙中,探索无穷无尽的奥秘——没错,我的梦就是当一名“航天员”。
你可能不相信,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儿竟然想当航天员,真是个幼稚的想法。可是“中华女子飞天第一人”小时候各方面也都比其他同学差,但她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最后终于乘上了“神舟九号”飞向了宇宙深处,成为了祖国首位的女航天员,只要我不停努力也一样可以做到。
每当动画片上月球里有嫦娥和玉兔时心里就不禁有个想法——长大了一定要当航天员;每当我坐在飞机上望着皎洁的明月时,心里又不停呐喊——长大了一定要当航天员;每当读到课外书籍里的外星人和麦田怪圈时,好奇心又驱使我——长大了一定要当航天员;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宇航员载着“神舟九号”凯旋归来时,心里激动万分——长大了一定要当航天员!
我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渐渐睡着了,“十、九、八……三、二、一,点火!”我载着“神舟九号”穿着太空服,准备起飞。只听见“隆”的一声“神舟九号”顺利发射。我熟练地操作着火箭。大约过了两分钟“叮叮叮,‘神舟九号’已到达月球,叮叮叮……”火箭系统向我发出提示。我控制着“神舟九号”的方向,并按下下降钮把火箭停到了月球上。我换了一套新型的太空服,这种太空服不像原来的那么笨重,而是薄薄的一层。这种衣服还可以控制温度,外面越冷里面就越热,外面越热里面就越冷,我刚走出仓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月球简直就是一个奇蔬异果园,这里种的南瓜比平常的大好几倍。黄瓜长得和我差不多高。茄子不再是长条的了,而是圆滚滚的像个小胖子。西红柿也不是圆的了,有扁扁的还有桃心形的。葡萄又大又圆,而且还晶莹剔透。苹果红扑扑的,一口咬下去,美味又多汁,还富有比一般苹果还丰富的营养。最好玩的就是那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了,据说还是用普通的种子种出来的呢!真是应有尽有。
“叮叮叮”闹钟响了起来,原来只是一场梦啊!我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为振兴伟大梦想作出巨大贡献,成为祖国人的骄傲!相信我,一定行!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5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当我们为“天宫课堂”的精彩连连点赞时,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思考得更深远:堪称科普示范课的“天宫课堂”,其精神内核是什么?能给科普和科学工作带来哪些灵感?
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拥有创新能力、科学梦想,科普和科学一定要“下沉”。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有意识地让科学走下“神坛”,揭开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要善用互联网等工具,打破时空距离,让优质科教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宫课堂”是科普“下沉”的生动实践,在以上两个方面有着很强的示范意义。“冰墩墩被抛出,沿着原有方向匀速前进”“水在表面张力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3位航天员动手操作太空抛物、液桥演示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原理的思考。特别是“冰墩墩”的出现,放大了科学实验的趣味性,瞬间拉近了青少年与科学的距离。而借助中国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等技术力量的加持,高大上的“天宫课堂”得以跨越星辰大海,飞进每间教室、每个家庭,与地处天南地北的青少年亲切互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