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为生动的印象,优秀的读后感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对书籍产生强烈的兴趣,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500读后感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500读后感作文篇1
我独坐窗前,面前放着一本书,我打开书,小声的读着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
从古至今,正因为有了这些儿女在爱着祖国,所以才有了如今强大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科技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飞跃时期。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顺利升入太空,月球上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听,奥运赛场上传唱着中国运动健儿拼搏的声音,51枚金牌震撼世界!瞧,那一幢幢高楼大厦,一辆辆崭新的私家轿车,不都证明祖国的强大吗?
我继续读着,季羡林对母亲深深的爱震撼着我。在我读完他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后,我潸然泪下,心头酸酸的。我感受着季爷爷的伤心与孤独,我真想为他承受一点伤痛,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痛。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每次,我都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妈妈闹矛盾,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记得有一次,我夜里因为没有盖好被子受凉发烧39度,妈妈不顾白天的劳累焦急地背上我向医院跑去,途中豆大的水珠低落在我的手上。噢,妈妈,那不是水珠,是妈妈低落的泪。
是啊,一个缺少母爱的人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现在,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在享受母爱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母爱。
500读后感作文篇2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野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并且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他们本身就没看到你。
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一种永恒的坚持。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每当走近你,你能带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坚持,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生或死都有它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师上课时说:“今天只学一件最容易的事情,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
一个月以后有90%的人坚持。
又过一个月仅剩80%的人坚持。
一年以后,老师问:“每天还坚持甩胳膊300下的同学请举手!”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了手,他后来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
成功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又坚持不懈的人!王老师曾送给我们这样一段话:“生命是一种过程,事业是一种结果。每天走过的路则是过眼云烟,但那些琐碎平凡的小事往往是成功的重要通道!”因此,坚持做好最平凡的每一件事,也是一种成功。
有些同学为什么成绩好呢?难道人与人不一样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是她们善于抓住机会而后坚持不懈像树一样活着罢了。坚持才是胜利!
500读后感作文篇3
现代社会,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大家:物质和精神物质,哪个更重要?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直到读了《田鼠阿佛》这本彩绘本,我才茅塞顿开。
?田鼠阿佛》讲述了一个温暖却意味深长的故事:临冬之前,田鼠们都忙着准备冬粮,而一只叫阿佛的田鼠却什么也不干,它说它在采集阳光、色彩和故事。冬天来了,其他田鼠感到乏味,而阿佛采集的东西让大家感到了温暖和欢乐。
看著书页上那只缓缓向大家讲述故事,让大家感到快乐的田鼠,我感到了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枯燥乏味、阴暗的冬天,其他田鼠在乎的是物质上的吃穿,而阿佛却在乎精神上的物质。它用自己的讲述,散发出阳光,使春天绽放在每只田鼠的心里。
如果春天来到,而你心里的春天还没来,就等于仍是冬天;如果冬天还在,而你心中的花儿早已绽开、冰雪早已融化,那么冬天就不会再阴冷黑暗。阿佛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用实际行动给大家创造出了心灵的春天。
这道理放在我们平时,不也是如此吗?一个富裕的家庭条件再怎么好,如果没有亲人的关怀、小伙伴的欢笑,孩子也会感到落寞难过;一个穷苦的家庭再怎么贫苦,只要有亲人的关怀和家人的相亲相爱,孩子也会有一个温暖的童年,快乐幸福的心。
我的家庭虽然不富裕,条件不是很充裕,可是我的亲人、朋友从小就给我心灵上的.温暖和关怀。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我没有丝毫怨言,相反,我感到深深的满足。因为我深知,比起物质,心灵的物质更重要,它会使我们幸福、快乐,这是任何物质都比不来的。再多的金钱,也比不过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关怀的话语,一双传递温暖的手,一个关心的眼神。
?田鼠阿佛》虽然只是一本彩绘本,可是它告诉我的道理使我印象深刻。我想我会好好地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在乎所谓的物质。它让我知道,春天只绽放在心里,它不会走,而是会陪伴你心灵上的温暖欢乐,走过四季春秋。
500读后感作文篇4
?恐龙百科全书》这本书我很早就读完了,我很喜欢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恐龙是异特龙,异特龙有着锋利的爪子,粗壮的尾巴可以把对手打昏过去,后腿长而有力,非常适合奔跑。虽然异特龙比赫赫有名的霸王龙的名声小一点,但是和霸王龙相比,异特龙更有着猎杀对手的优势。
异特龙的牙齿也比霸王龙多,霸王龙有六十颗牙齿,但异特龙有七十颗,每颗牙齿都像匕首一样锋利,边缘还有锯齿,要是某个地方的牙齿缺落,还可以马上的长出来,让人毛骨悚然。而且也是成群出动,一起袭击,几乎没有哪次是失败的。当时科学家以为异特龙是世界上最具有杀伤力的肉食恐龙,但异特龙的后裔——南方巨兽龙,却比异特龙更加凶猛。
我第二喜欢霸王龙,霸王龙时速可达40千米以上,站起来可以有两座楼那么高,后腿和肌肉发达,牙齿是恐龙中最锋利,有六十颗牙齿,最长的牙齿有十八厘米,可以吃下一个人身体有庞大结实。
像这样完美的恐龙,相信没有动物能躲过他的追杀。但这样如此令人任何生物畏惧的霸王龙,但求婚却非常的恐怖。如果雄性霸王龙想要跟雌性霸王龙求婚,那必须带上自己捕捉的猎物,如果这个猎物没有能让雌性霸王龙满意,雄性霸王龙很可能会成为雌性霸王龙的美味的食物。
500读后感作文篇5
?去年的树》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听。天冷了,鸟儿要到南方去了,分手时他们约定等来年小鸟回来后还继续给树唱歌。春天到了,小鸟飞回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小鸟一路打听,一路寻找,原来树被做成了火柴。最后,小鸟望着被火柴点亮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看到这里,我的双眼模糊了。
树从来都是默默无语的,树的一生也是默默奉献的,它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为小女孩送去了光明。面对朋友用生命点亮的灯火,小鸟深情地凝望,然后唱起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歌。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啊!他们是真正的朋友!
我们对朋友也要像小鸟与树一样真诚、互相帮助,有了这样的朋友,我们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
500读后感作文篇6
今天我把《简爱》这本书看完了,使我感受颇深。它主要讲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故事,塑造出了一个追求自由、平等、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女性。
主人公简爱从小寄人篱下在舅舅家生活,但舅妈嫌弃她,骂她、打她、不给她饭吃,表姐和表哥也经常欺负她,总是用一种有色目光看她、羞辱她,可小简爱并没有对生命失去希望,没有自我摧毁,没有沉沦在所带来不幸的一切中。相反小简爱换回了无限信心,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久,简爱被送到了女子学校,可舅妈与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之后,简爱当了罗切斯特家的家庭教师。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她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受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罗切斯特深深的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简爱感动也接受了他,在爱情方面,简爱在情敌面前显示出大家闺秀风范,对于英格拉姆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有妻子,自己破坏了别人的家庭,毅然决然的离开了罗切斯特。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身体严重残疾,甚至丧失了自理能力,同时又妻亡财损,简爱全身心的再一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500读后感作文篇7
这部书描述的是三名美国人在二战过后到北非旅游的故事。这是本游记么?显然不是。虽然书中也写到北非,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风、沙、日、月,然而这些环境描写只是为了衬托,衬托三名旅者之间和各自的故事。
波特和姬特是一对结婚十二年的夫妻,由于波特喜欢到处旅行,而且他认为他不同于游客,而是旅人,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游客总会在旅行一段时间后归心似箭,旅人却没有归途,此地和彼地之间并无区别,脚步总是很慢。所以他们之间的婚姻生活似乎很少有安定的时间,妻子姬特总是陪伴着丈夫,然而她似乎并不想总是四处漂泊,但她仍然坚持陪着他,并且尽量克制着抱怨的频率和刻薄的程度。
至于同行的另外一名年轻男子特纳,外表英俊、身材强壮,对姬特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他想得到她,她对特纳却毫不理睬,她虽然抱怨波特,但她仍然爱他。波特和姬特都希望通过这次北非的旅行改善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处二战过后的世外之地,也许是桃园,也许是荒漠,管他呢,只要没有被战争波及和影响就好。
波特喜欢旅行,走过那么多地方,却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乡”。他喜欢孤独,即便在条件恶劣甚至暗藏凶险的萨拉哈沙漠地区,仍然喜欢独自往更黑暗、更偏僻、更荒凉的地方行走。他看着那些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眼神空洞的本地穷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正如那些穷人麻木的看着他。
姬特有些神经质,总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自作烦恼,比如不小心崴了脚或者打碎一个水杯或者做了一个噩梦,她总认为这些坏事是一种征兆,意味着更大的麻烦或者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当波特四处游走时,她常在旅馆里待着,看看书,喝点茶或者酒,站在窗口看看窗外的风景,以此消耗掉旅途那漫长的时间。
相比之下,特纳似乎更像正常人一些,他喜欢旅游,但又不会偏执的去特意寻找孤独,他不神经质,只是用一切手段来避开波特追求姬特,其实也不用专门避开,波特和姬特已经分房而睡,只是还没有离婚。当然,在追求姬特的业余时间,他也会去泡泡当地酒吧里的风尘女子。总之,他是三个人里最接近普通人的,没有特别的嗜好,又有正常的欲望。
喜欢孤独的波特,在我看来,是一名哲人而非旅人,他其实就是作者保罗鲍尔斯本人的化身,他说的话常常带着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妻子姬特已经厌烦了他的哲学思考。当姬特说她曾经以为“人生会不断累积动量,它每一年都会变得更多,更深刻。你会不断学到新东西,读后感变得更聪明,更有简洁,更接近真理——”时,波特大笑道:“人生更像是吸一支烟。最初几口你觉得无比美妙,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消耗殆尽。然后你突然发现它已经快烧完了。这时,你也尝到那苦涩的滋味。”
说到死亡,也许这就是还活着的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大的恐惧,而鲍尔斯本人却自称想体验死亡,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而是身临其境,成为那个垂死的人。主人公波特在小说进行到一半时便因疾病死在撒哈拉,这是由于鲍尔斯本人曾在北非旅游时罹患伤寒却侥幸未死,于是他在小说里用波特的死来偿还当年欠下的一条命。
波特的死,对于姬特来说,就是再也无处可藏,因为波特就是她可以遮蔽自己的天空。天塌了,藏匿在天空之后的恐怖滚滚而来。终于,姬特崩溃了。之后的情节,初看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想到一个崩溃的女人,完全没有了曾经自我的防御,释放的是天性,或者说是本能,似乎便也释然了。人,终究还是动物的一种,在精神世界崩塌之后,唯有本能可供驱使,所以,姬特成为了一个阿拉伯部落商人豢养的玩物,而她得到的仅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和肉体被玩弄的另类欲望满足,除此之外,她别无所求,也无需任何的思考。甚至于在她因自己失宠而逃离出来后,并不想重新回到正常的文明世界中,文章的结尾,她消失在“被拯救”的路途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读完此书,我想起一个词,叫做“羁绊”。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从学习到工作,从亲人到朋友,都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的人产生羁绊的过程,由于羁绊产生感情,由于羁绊产生不舍,由于羁绊产生比较,由于羁绊产生欲望,由于羁绊产生“活下去”的支撑。遮蔽的天空,便是羁绊的力量,当一个人断了所有的羁绊,便失去了这种力量,便没有了可供遮蔽的支撑,这也许才是最终的孤独。孤独的终点,大约就是绝对的自由,而绝对的自由除了意味着本能的释放,也意味着精神的死亡。
500读后感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