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老师打高分的作文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完整通顺的语句和深刻的立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生活,所以大家都应该及时记录好作文,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潮汕的中秋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1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汕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2
中秋前的十几天,小孩子们到处去捡别人盖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后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个木头做的四方模具(我们叫“涂角印”)大概和砖头一样大小,然后用沟渠里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砖块”,晒干以后等到中秋节的下午,吃了中午饭以后,找几个大一点的“大人”帮忙,砌成一个“蚁窑”,其实是一个用碎瓦片或是土砖块砌成的“塔”。
然后小孩在吃了晚饭后就到各家各户去“讨草”(这是以前的事,现在都没有“草”了,改成捐钱)或捐钱买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们“讨草”的时候要和大家说好听的话,“阿婶阿姆把草把来方(读bun)”,如果这一家给得多,就说得好听一些,“如哩如,阿婶饲猪大过牛”等等,我也不记得很多了;差不多七点多八点来钟的时候也就“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月亮也升空,大家开始点火“烧蚁窑”。
起火“烧蚁窑”的时候,也是大人们摆好香案拜月娘的时候,大人们都摆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东边点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烧蚁窑”忙得不亦乐呼。烧火的时候,大人们向“蚁窑”撒点硫磺粉,火焰变成淡蓝色,特别好看,或是用喷农药的喷雾器,抽点些油向“蚁窑”喷出去,增加火焰。等烧到瓦片变红的时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一把盐,朝着“蚁窑”撒去,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响声,这和火在烧死白蚁的声音一样,意为烧白蚁。以前的时候这一个地区好象很容易发生蚁灾,人们以此祈祷平安。
拜月娘摆的东西也相当讲究的,中间摆着“月饼”然后一边摆着柚,一边摆着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汕话叫“蕉梨桔”与“招来吉”同音)。还有“芋头”也是少不了的(胡兵,胡兵的头胪当然为“胡头”又因为“胡头”与“芋头”谐音,所以“台芋头”即是把芋头切开成对半或四片,以示对胡人之恨。
如果这一家有小孩上学,那一定有“书册糕”、铅笔和田字格薄这三种东西,也是摆在中间,都是希望小孩能聪明,进步。然后还有一些“纸钱”(迷信品,凤塘玉窖一带做这种东西比较多)还有叫做“贡”、“岛”、“花篮”等等,差不多十点左右就结束。
都有五六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旧俗。想想真是好玩!中秋“烧蚁窑”源于本地一个争取自由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对当地汉人采取镇压政策,限三户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对汉人采取非人的统治政策,汉族人终于相互约定于中秋造反,把刀藏在月饼盒中,以“放火”为号,一齐杀死当地驻守的元兵。后来时代变迁,演变为烧塔,又再因为本地“白蚁”为患,“蚁”与“瓦”恰好同音,即为今日的“烧蚁窑”祈求平安!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到中秋佳节,嘴里就会念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来,嘴里也就会想起月饼那熟悉的味道,一抹香甜,一份思念。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如今,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每到中秋节来临之际,各种各样别致、香甜的月饼层出不穷,单论形状便可细说一番。古时候,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合家团圆,家庭美满。如今,市面上的月饼不仅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花形,甚至有别致的五角星形。这些形状各异的月饼让我感受到了穿越历史的一种时空美。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4
1、潮式月饼
潮汕地区
有自己独有的传统月饼,潮式月饼属酥皮类饼食,主要品种有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等。潮式月饼身较扁,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潮式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在潮汕地区,传统潮式月饼早已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它更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祝福以及美好愿望。潮汕地区的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之俗,还有相互馈赠月饼之举。
2、荡秋千
潮汕地区还有着一个独特的习俗——荡秋千。中秋之夜的荡秋千,要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然后在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当银盘样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
3、吃芋头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汕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4、拜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区,过去每逢中秋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些糕点供奉月娘,当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适量的水及猪油煮至粘稠放凉,将糯米粉或绿豆粉配上准备好的糖浆拌匀,再用制作糕点的模具将糕粉挤压成形。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视个人喜好添加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馅料。
6、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潮汕地区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7、水果节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剖开之后,满屋弥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块,和吃月饼一样,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时,“柚”与“佑”谐音,有希望月亮护佑的意思。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8、降神
降神活动也是中秋夜一个神秘有趣的活动。据说,一到中秋,诸神也都出游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袛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降神活动,主要有关戏童、请篮姑等等活动。此外,潮汕地区的中秋节,还有“游月娘”、“落阿姑”等习俗。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5
中秋节各地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关于中秋吃月饼相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唐太宗在征边胜利后将月饼分给百官品尝的故事。另一是说在元朝末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但朝廷官兵戒备森严,消息传递十分困难,他们便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于月饼中,各路义军见字即揭竿起义。潮汕的中秋吃月饼主要是源于此说。
不过,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之俗,还有相互馈赠月饼之举,这就促进了潮汕朥饼制作工艺的发展,由最初的家庭制作发展到专门作坊制作,潮汕朥饼更被称为潮式月饼而著称于世;而意溪朥饼、苏南朥饼和贵屿朥饼等早已闻名遐迩,与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津式月饼并列,成为五种全国闻名的月饼之一。
中秋节自古就有拜月的习俗。《礼记》中载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潮汕人称为“拜月娘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虽未得宠,但在某年的八月十五赏月时,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潮汕地区的拜月则源于“嫦娥奔月”和月中有“破柴翁”的传说。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则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特别是过去的潮汕华侨众多,有不少妇人与丈夫远隔重洋,多年难见一面,思念之情更切,于是借拜月寄意。
在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 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馍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 “月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一些动物形壮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还有用洁白的糯米粿或是加了“艳米”的红艳艳的粿加花生再做成镰刀,饭勺,收稻桶,稻穗,等模样的粿品,都是寓意着丰收的美味。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芽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庭院、埕口或阳台,然后, 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供上新 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 将来出人头地。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时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 ,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年轻小姑娘们也会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摆来拜月,以祈求自己心灵手巧。妇女们还会把新买的化妆品摆上来拜月娘,祈望自己能像“月娘”一样美貌出众。就在女人们张罗祭拜时,男人们则约三五好友,登高望月,在阳台上 摆上潮汕工夫茶具,生上炉火,品茗茗赏月,乐哉悠哉。
?澄海县志》载:中秋这一天,一切人家都相赠月饼。赏月的宴会必吃熟芋,剥去芋皮,叫做“ 剥鬼皮”。人们还以这晚天气晴朗或阴暗来预卜上元节的阴晴。谚语说:“云掩中秋月,雨洒元宵灯。”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6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吹着凉爽的秋风,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呀?”妈妈就给我讲了观于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我们老家潮汕地区更是特别,且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中秋当晚,皓月初升,家里的大人聚会设案烧香,桌上摆满佳果和月饼,在香烟缭绕下开始拜月。
妈妈说:“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听着妈妈所说的我禁不住想起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是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与生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7
盼着盼着,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悄悄地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中秋节有一个神话故事:有一天,嫦娥的丈夫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老药。嫦娥悄悄地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老药,奔逃到非常荒凉的月亮上居住了。
嫦娥奔月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于是,嫦娥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
后来,人们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作为“中秋节”,有做月饼供奉嫦娥的风俗,渴望家庭美好、团圆。
傍晚,夜幕慢慢降临。黑漆漆的天空,像大地为他披上大大的衣裳。我们一家人在明亮的灯光下吃着香喷喷的饭。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之后,我们要去赏月,向窗外望去,星星正向我们眨眼睛呢!
晚上,我们来到白云山,一边爬,一边赏月。秋风悄悄地扑来,又悄悄地离去。仿佛像扇子把风送给我。落叶像秋天寄给我的信,到处乱飘。云像飘来飘去的轻纱。一开始,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渐渐地,她露出她那既圆溜溜又会发光的脸蛋。她的脸蛋像个大大的玉盘放在天空中。月亮那洁白的光像白白的牛奶。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着。一阵风吹来,把月亮打散得无影无踪,过一会儿又复原了。
我们终于爬上山了。山间有一个湖,湖边很热闹。我一不留神,就发现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上山来。有的人在拿着灯笼跑来跑去。有的人在一声不吭地赏月。有的人在放孔明灯。而我在折纸船,我折了一只纸船,在上面放一支蜡烛,给湖面添加了光彩。
这次中秋节,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我很期待下次中秋节,期待下次中秋节的欢乐。
潮汕的中秋作文篇8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潮汕的中秋作文8篇相关文章:
★ 中秋的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