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通过编写详细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拜师》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拜师》教案7篇

《孔子拜师》教案篇1

师:小朋友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二十九个大脚印。

生2:活字印刷。

生3:国画。

生4:中国舞。

生5:文字。

生6:太极拳。

生7:武术。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播放视频)

师:你知道刚才录像上响彻全场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生: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这个“拜”字虽然不是要写的字,但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生观察,书空)

二、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生1:孔子拜的老师是谁?(板书:向谁)

生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板书:为什么)

生3:拜师有什么用?

师:就是为什么拜师,要注意倾听。

生4:他有没有拜成?

全体:能拜成。

生5:去哪儿拜师?(板书:去哪里)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么去拜师的?(板书:怎样)

三、初读课文,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课文读准,把生字读正确、流利,不会读的在书上做记号。(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把自然段序号标上了,要是你没标,赶紧把它标上,你们两个没标,赶紧标上吧。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孔子拜师拜成了吗?

生全体:拜成了。

师:哪些问题是你马上就能回答的呢?

生:向谁拜师。

生:老子。

师:老子的名字叫什么?

生:老聃。

师:孔子的名字叫什么?

生:孔丘。

师:孔子的名字还叫什么?

生:仲尼。

师:你看了这幅插图,你知道哪位是老子,哪位是孔子呢?

生:这个老人是老子。

师:为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生:读文(在洛阳城外……学问)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你读了课文马上就知道的?

生:去哪儿拜师。

师:孔子去哪儿拜师?

生:孔子去了洛阳。

师:孔子从哪儿出发?

生:孔子从曲阜出发。(读文: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你来读读吧。

生:他多加了一个“多”。

师:这个地名比较难读,刚才这个小女孩读得很好。

生:(齐读)曲阜。

生:齐读(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生:我还知道他为什么去拜师。

师:你学得真快,请大家从书上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默读、汇报)

师:看看老师找到的和你们是否一样呢?(课件出示课文)

生:指名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不辞辛劳。

师:句中哪些词语让你很感动,赶快把它们圈出来。(生圈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风餐露宿的?

生1:晚上都在走,整天都在走。

生2:在风中吃饭,在地上睡觉。

生3:早上、白天都在赶路。

生4:晚上也在赶路。

生5:白天和晚上也在赶路。

生6:一直都在走。(生读课文)

师:孔子什么时候在赶路?

生1:白天和晚上。

生2:中午。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还在赶路。

生2: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白天、中午、晚上、凌晨都在赶路。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1:孔子很辛苦,天天在赶路。

生2:孔子一路上非常艰难。

生3:孔子很好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你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出示地图)

(生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孔子风餐露宿足足走了12个月啊!

(生读)

(生齐读)

师:这个“终于”说明走的真不容易啊!

师:孔子真不容易啊,走了12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孔子很艰难?

生:风尘仆仆。

师:你能结合这句话说说什么是风尘仆仆吗?

生1:身上全是沙子。

生2:身上全是泥。

生3:身上都是泥和沙子,自己也很累。(生读“风尘仆仆”)

师:请你在插图边上把“风尘仆仆”这个词语写一写。(生写词语)

(同桌互相欣赏、互夸)

四.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好学。

师:学到这里我真想说,孔子你如此辛苦,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

生: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想拜老子为师。

师:“渊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生:。

师:“渊”有三种意思(课件出示)

生1:选择“深”。

生2:知识很深。

生3:还不很深。

师:他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

生:我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知道的(远近闻名)

师:什么叫“远近闻名”?“闻”是什么意思?

① 是用鼻子去闻。②是用耳朵去听。在这儿是什么呢?

生1:用耳朵去听。

生2:很远的地方都知道孔子是很有学问的。

生3:不管是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你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那你能来说一说吗?

生:他是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他曾经周游列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资料袋(学生自由读资料袋)

(齐读第二段)

师:孔子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

生:我看见第一段的第二句,“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生:第二段,“他觉得学习是无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样的人吗?

生1:我同桌英语已经很好了,可他还在学。

生2:我的同桌已经是数学课代表了,可他还在学数学。

师:生活中你还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是这样的吗?

生1:我爸爸就是这样的。

生2:我爸爸在学普通话。

生3:我姐姐在学奥数。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有的同学学习已经很好了还在学,爸爸妈妈工作了还在学,爷爷奶奶还在上老年大学呢,你能够把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说吗?

生:学无止境。

师:拿出你的作业纸来写一写,用上以下词语:渊博、远近闻名、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生做练习)

生1: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他日夜兼程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生2: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他用到了哪些词?

生1: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生2: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是他还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真好,今天学到的词语都能够用上了。

五.总结下课,提示下节课任务。

《孔子拜师》教案篇2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孔子拜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积累好词佳句,能用、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先写什么了?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课文的最后写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人们敬重,那么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行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用笔画出来。

(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想拜老子为师,说明孔子有谦虚好学的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2.理解“渊博”一词。

3.幻灯片简介老子。

第二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什么品质?(师根据回答板书,不怕吃苦。)

(2)幻灯出示以下句子,比较词语的区别。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有什么品行?

(3)老子又是怎样说的?

(4)理解“风尘仆仆”。

(5)拓展:孔子怎样称呼自己,老子怎样称呼孔子的?为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及适用不同场合。

(6)当学生交流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表演:先同桌表演,再派一组到前面表演。

师:从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彬彬有礼)

第三自然段:

1. 抓住“每天”、“随时”两个词体会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

2. “从毫无保留”一词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板书诲人不倦。

3. 指导朗读。

二、 总结拓展:

1. 结合板书总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敬重。

后人还修建了“孔子庙”纪念他,幻灯出示“三孔”图片并简介。

2.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如果学生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顺势介绍:孔子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名言,你们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出示格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师:孔子这样流传几千年的格言还有许多,在《论语》一书中便可以找到,教师展示《论语》一书。

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开头对论语的简介。

师,《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校本课就学习《论语》一书,你们想学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的很好。

板书

17 孔子拜师(老子)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

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继续学习

(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

二、深入研读,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 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多维评价(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的效果等)

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四、布置作业

1、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话想对老子和孔子说的话,再写一句或几句想对身边的人说的话。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略)

《孔子拜师》教案篇5

一、揭示课题,质疑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齐读)

2、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孔子 齐读子第三声

3、你们了解他吗?是啊!孔子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翻开书69页,读读有关孔子的资料、交流:读了资料,你们对孔子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

4、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拜师求学的一个故事 板书---拜师

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孔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看老师写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2:孔子拜师了有什么用?

师提醒: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倾听别人的发??

生3:孔子去哪里拜师?

生4:孔子向谁拜师?

(老师把学生提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

三(7)班的孩子真会学习,读了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读题质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交流容易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做个记号。

生自读,师在巡视中引导(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上了,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还没有标上的就标上吧。)

师:读课题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1:向谁拜老子

师:老子又叫什么?

生:齐声老聃

师:读得真准。孔子又叫什么?

生:孔丘

师:还叫

生:仲尼

师:解释(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孔子。)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知道图中哪个是老子,哪个是孔子?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学生自读课文

生:那位鞠躬的就是孔子

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还有哪个问题也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孔子去哪儿拜师?去洛阳拜师

师追问:从哪儿出发?

生:从曲阜到洛阳

师:回到课文里再读读这两个地方。(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读着读着,我们就解决了两个问题,读课题提问题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再次强调读题质疑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劳

师:那怎么拜师的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划出来。

学生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

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看看老师跟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出示第1句)

指名读,读准

师:读着这句话,哪几个词让你最感动,圈一圈

交流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里人家睡觉了还在走

师: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师: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师:那风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还是不理解

师: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值得我们推广的解词的好方法)

同样的办法理解日夜兼程

师:轻轻地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

生1:白天、晚上

生2:中午

师:烈日当头,孔子也在赶路。把话说完整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赶路。

生4: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孔子很辛苦

生2:孔子很好学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

出示地图,箭头指示感受远

谁再来读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孔子的不容易,一起来读读

齐读第1句

师:孔子真不容易啊,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孔子历经了艰辛?

生:终于

师:还有哪个词

生:风尘仆仆

教师板书:风尘仆仆

师:可惜插图上没能画出孔子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根据这句话来猜猜孔子的样子吗?

生1:身上都是灰尘

生2:身上都是泥

生3:身上都是沙

师:孔子长途跋涉,身上都是沙、泥,很累的样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请把这个词写在插图旁边,注意仆是单人旁,不是提手旁。写好后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写的字,写得好的可以夸夸他。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词方法,在理解中穿插写字教学)

师:老师要问,孔子那么辛苦、风尘仆仆为什么要去拜师呢?从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师:读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表示不知

师:不知道该怎么做?

生:

师:是的,老师查了渊字,把字典上的意思拍了下来

出示3种注解:1、深水 2、深 3、姓

渊在这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呢?

生:第二种深

师:知道了渊的意思,那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深

听众哄笑

师:老师告诉大家,博是广大的意思。那渊博就是

生:深广

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

生:不是,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闻名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闻有2种意思:1、用鼻子闻 2、听

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听说过他。

师:像这样理解词语中的一个字来理解真个词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你们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说说看

学生介绍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资料袋里

师:打开课文后面的资料袋,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读了资料袋的内容,你一定更佩服孔子了,再来读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去拜师,什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了?

生自读课文、交流

生:第二自然段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无止境的人吗?

生1:我的同桌英语很好了还在学习

生2:我的同桌数奥很好也仍然在学

师适时引导: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呢,比如爸爸、妈妈?

生:我爸爸还在学

追问:学什么呢?

生:不知道

台下哄笑

生2:爷爷还在学普通话

师:生活中,工作了还要学,爷爷奶奶还要上老年大学,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

孔子就是这样学无止境的,拿出抽屉里的练习纸写下来,今天学到的词可以用一用

练习纸的内容为:

孔子__________,拜老子为师。

(以下词语可以选用哦!)

渊博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交流:

生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可以在中间加上所以,读一读

生修改读: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还有没有用的词语不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提示下节课的任务

师:看黑板,孔子就是这样学五止境,所以后来才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家、思想家,直到现在,我们还要把他的思想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除了孔子,还有哪个人也很伟大?

生:老子

师: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

宣布下课

板书:

向谁学?

去哪里学?

孔子拜师 为什么学?

怎样学?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拜师》教案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风餐露宿

总觉不够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教案7篇相关文章:

彩虹伞教案7篇

逗蚂蚁教案7篇

舞蹈教案7篇

画菠萝教案7篇

社会中班活动教案7篇

舞蹈教案推荐7篇

跳绳教案模板7篇

小班美术《鱼》教案7篇

6~7的认识数学教案优秀7篇

大班美术船教案7篇

《孔子拜师》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