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编写详细的教案需要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会钻过障碍物手膝着地的向前爬行。
2、能遵守游戏规则。
3、通过游戏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筋、垫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前准备活动
听音乐做早操、动物模仿动作。
二、新授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有一位小动物可勤劳了,它帮助妈妈运粮食,你们看它是谁?
2、出示蚂蚁头饰。
你们想变成这个勤劳的小蚂蚁吗?(戴头饰)
3、带领幼儿练习钻、爬。
小朋友蚂蚁怎样走路?我们一起爬一爬吧。
4、请个别幼儿示范钻爬。
5、教师讲解示范钻爬的动作要领。
6、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
7、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玩法。
8、组织幼儿练习。
9、组织游戏,教师巡视。
指导幼儿钻时不要碰到皮筋,从两边跑回并拍下位小朋友的手再出发。
三、听音乐拿沙袋做放松动作结束
活动反思:
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在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后爬”这一动作时枯燥且无趣味,那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拟人化”的“小蚂蚁运粮”教学情境,构思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蚂蚁宝宝跟着蚂蚁妈妈出门玩、在草丛里发现了粮食,以及把粮食运回家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遇到大甲虫等一系列紧张有趣情节的故事设计。将动作练习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在趣味的情境中,“蚂蚁宝宝”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又欢呼雀跃,积极愉快地完成了一系列的运动锻炼要求。
“蚂蚁宝宝”们无论是跟妈妈学本领,还是自己练习,再到“实战”热情都很高,始终都在愉悦的氛围里进行身体锻炼,获得了爬行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孩子们针对老师运粮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找出过小桥下坡时不让粮食掉下来的方法,充分表现出孩子的主体性。本活动中很好地遵循了主体性原则。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发现故事中角色的相同对话,体会角色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过程。
2、懂得勇敢面对生活中可怕、困难的事情。
3、懂得爱护自己的牙齿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牙重要性。
难点:感受鳄鱼和牙医的心理变化过程,懂得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可怕、困难的事情。
活动准备:
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
2.鳄鱼玩偶及牙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调动兴趣
1.通过出示鳄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鳄鱼图片(小鳄鱼长了一颗蛀牙,它要去看牙医,可是他从来没有看过牙医。小朋友长过蛀牙,看牙医吗?你看牙医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牙医图片:他是一位医生,一位从来没有给鳄鱼看过牙的医生。
3.一只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的鳄鱼,和一位从来没有给鳄鱼看过病的牙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二、共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关鳄鱼和牙医的故事,名字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第一遍阅读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引导幼儿逐一看图猜测故事发展,重点引导幼儿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然后教师用课件上的文字逐一讲述。
重点提问:
1.刚才老师说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说一说为什么鳄鱼会怕怕?牙医会怕怕?
3.后来鳄鱼去看牙医了吗?(面对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的时候,鳄鱼也想过逃避,但是最后它还是很勇敢面对,并坚持把它克服。)
4.鳄鱼长了蛀牙需要去看牙医,还有哪些情况我们需要去看牙医?
第二遍阅读绘本: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人物的相同对话。
重点提问:
1.谁发现了一个秘密,鳄鱼和牙医说的话是怎么样的?
三、师幼分角色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心理引导幼儿表演故事中的对话(教师先说一句鳄鱼的话,幼儿学说一句牙医的话)根据故事情节,把鳄鱼(和牙医)从害怕--面对--忍耐--克服的过程表现出来。
四、懂得爱牙,保护牙齿
1、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分享保护牙齿的知识及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2、《刷牙歌》,边表演边离场。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绘本。绘本通篇只出现两个角色——鳄鱼和牙医,但生动的角色神态,富有趣味的对话,能极具魔力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情景中和角色一起体验那看病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变化。阅读时绘本能带给读者别具匠心的阅读体验。但当绘本引入课堂后,作为施教者——教师不能仅仅只着重将绘本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充分感受、理解和体验。作为教学活动的阅读,它还承载着尽可能关注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引入教学的绘本另一方面也是为达到一定目的的载体,需要我们有效利用,将绘本中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元素充分挖掘享用。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设计这堂教学前我对该绘本进行了反复地解读和推敲,认为绘本中牙疼与刷牙是可以进一步挖掘的点,通过放大,与孩子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幼爱护自己牙齿的意识。因而在对绘本价值与课堂时效进行全面衡量后,确定理解人物心理活动及了解牙医职业,增强护牙意识为该活动的重点,从而拓宽该阅读活动的内容。落实到实践,我的做法是将拍摄的牙医录像与绘本中的部分情节巧妙融合,让孩子们在童话与现实中来回穿梭,积累经验、运用经验,了解情节、丰富知识。活动情况证明这种源于孩子生活,又高于孩子生活的教学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也感悟到阅读教学的开展,绘本解读与价值定位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是决定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而提高对绘本解读及绘本价值定位的能力,将是我之后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努力方向。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3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2、尝试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按照规律仿编诗歌。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能大胆表达创编的诗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多媒体图饰: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3、小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播放多媒体图饰:白云、小鱼、小鸟、花儿、蝴蝶、小羊图
2.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温暖的家,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小客人们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议论)
3.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这首好听的诗。
二、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小朋友你听见儿歌里说了什么,要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回答。(幼儿回答一句,其他幼儿跟学一句)
2.你们知道小羊为什么喜欢住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喜欢清清的河里?……
3.集体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4.分角色朗诵诗歌。
5.请个别幼儿朗诵。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师:蓝蓝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儿用诗歌中的话来告诉大家,说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类推仿编诗歌
3.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新编的诗歌。
4.请能力强的幼儿朗诵自编的诗歌.
四、游戏:送它们回家。
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图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图片仿编一句诗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应该对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表示感谢。
2、体会到感谢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谢意。
4、能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小熊旅行》。
2、歌曲《感恩的心》、
3、爱心墙背景、画有红纸的爱心。
4、剪刀、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图片,导入活动、
1;我在活动的第一环节用了故事进行导入,孩子们一下就被带入到活动中来了。
2;师根据ppt讲述故事、
二、根据故事提问。
1;小熊旅行时都遇到了那些事情需要帮助?
2 当大家帮助小熊后,小熊是怎样说的?
3 大家为什么都愿帮助小熊呢?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
1;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觉得是有人帮助的感觉好还是没有人帮助的感觉好?
2; 有没有哪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却没人愿意帮助你?这时侯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很难过、想哭、生气、着急、害怕……)在生活中你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大家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大家帮你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感动、高兴、开心、幸福……)
3; 看来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我们应该对那些帮助我们的人说些什么呢?(幼儿回答:谢谢你;谢谢你帮助我;真的很感谢你;我喜欢你;你有困难我也愿意帮助你;你真好……)
4;刚才你们在感谢别人帮助的时候,你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笑眯眯的、开心的、咧着嘴笑……)心情又是什么样的?(激动、快乐……)
四、制作爱心卡、
1;将感谢卡制作成爱心卡、播放歌曲《感恩一切》)。
2;根据爱心卡表达感谢之人、
五 将爱心卡片送给听课老师在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鸡过河》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集体阅读,主要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学会仔细观察阅读的习惯,让幼儿学习如何看图说话,启发幼儿开展讨论,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角色对话、情景模拟、动作模仿等。
帮助幼儿学会抓住图中的重要元素,如:人物、景物等的变化,并请幼儿学会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锻炼幼儿看图说话中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通过孩子主体学习的过程,发展幼儿自身能力,达到效果。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这不是……,是……”的句式。
2、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尝试用语气和动作表现动物急切、关切和激动的心情。
3、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人物乐于助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猪、八哥、狐狸、小花狗、小熊等动物的头饰
2、故事课件
3、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及箭头,起点终点标志。
4、小猪和靴子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ppt图片观察图片上是谁?)
二、基础部分
1、课件导入,引出故事主人公。师:清晨,小猪到树林去玩,忽然它在树边发现了一样东西。小猪发现的这样东西是怎么样的?(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猪看见之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学说对话,掌握句式“这不是……,是……”。
(1)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声音——“咦,这是什么?好像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小猪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小猪会怎么做呢?(幼儿猜一猜)(继续播放)“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请孩子们一起学一学)
(2)师:这时候树上的八哥鸟听见了,也来帮助小猪,(师播放声音:“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幼儿边说教师边点击课件出现句式 “这不是……,是……”)师继续播放课件。“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师:小猪连忙把帽子戴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教师用嘴型和身体语言提醒孩子,也可以请个别幼儿试一试)师:小猪找不到帽子的主人,心里会怎样的?那我们应该怎样说?(引导幼儿用急切的心情来说“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
(3)(继续播放课件,出现一只狐狸。)师: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它会怎么对小猪说呢?(出现对话框 ,请幼儿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用“这不是……是……的句式”,并引导幼儿用修饰词来修饰瓶子)师:“嗯,这瓶子真不错。”小猪采了许多美丽的野花放进瓶子里,又喊道……(教师引导幼儿喊出“谁丢了瓶子?谁丢了瓶子?”,并表现出急切的心情)
(4)师:这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狗。他也知道了这事,它对小猪说:没人丢,没人领,那把花瓶送给谁呢?(幼儿猜测)师:小熊怎么拉?(生病了)为什么小花狗和小猪会把花瓶和花送给小熊呢?他们希望小熊……?(小熊是他们的好朋友,好朋友生病了,他们就带着礼物去送给小熊,希望它病快点好。)师:小猪和小狗来到了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和花送给小熊。小熊看见了高兴地跳了起来,小熊会怎么说?(出现画面小熊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没穿鞋子),鼓励幼儿用学到的句式说一说。(再出现 ,再请幼儿说一说)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发现原来小熊脚上只穿了一只鞋子,那样红红的东西原来是小熊的红靴子,并用学到的句式说一说,很好地巩固和观察孩子们对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画面观察的能力。
(5)这时候小熊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着用开心激动的心情说一说这句话)
(6)为什么小熊会这么高兴?(他的好朋友帮他找回了心爱的红靴子)
小熊开心地病也好了,三个好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三、结束部分
1、根据图片提示回忆故事内容,并尝试复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对话,表现出动物们急切、关切和激动的心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和靴子》,小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最后终于找到了红靴子的主人,这就像是一段奇特的旅程,这里是起点,这里是终点。
师:(事先贴好题目的黑板)故事中小猪在树林里发现了一样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小猪想……(引导幼儿一起说)——图片内容
2、情感提升。
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动物吗?为什么?师:你捡到过东西吗?如果你捡到东西会怎么做呢?师:你丢过东西吗?心里怎么样?如果别人捡到了,还给你,你心里怎么样?小结: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一样,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捡到东西要归还给别人,朋友生病了或者伤心了,我们要关心他们,说一说安慰的话,哄他开心。延伸活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故事,老师把头饰放在区域里,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到表演区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设计成先请幼儿看图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指南》精神,寓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
附故事:清晨,小猪去树林里玩,突然,忽然它发现树边有个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滑滑的:“咦,这是什么?好象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
小猪手里拿着这东西,嘴里叫着:“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树上的小鸟听见了,唧唧喳喳地说:“小猪,小猪,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呀!”
“哦,不是袋子是帽子。”小猪连忙戴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呀!”狐狸看见了,嘻嘻地笑起来:小猪,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啊!
“恩,这瓶子不错。”小猪采了许多美丽的野花放进瓶子里。“谁丢了瓶子,谁丢了瓶子?”小猪捧着瓶子走一步,叫一声。
这时候,来了一只小花狗,它知道了这事,对小猪说:“没人丢,没人领,就送给生病的小熊吧!”
小猪和小狗来到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和花送给小熊。小熊一看,高兴的跳起来:“哇,这不是瓶子,这是我心爱的红靴子啊!”
小熊乐的病也好了。三个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幼儿学习词语"阳光、照射、绿荫、闪闪发光"等。
2、了解大自然中的阳光具有发散性,是包不住的。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佳子展开裙角,阳光为什么不见了。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带孩子到附近的田野去感受阳光的直射和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在自然的熏陶中学习丰富的词汇。
教学课时:
两课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形式引出课题:昨天你们跟着老师到野外去,看到了哪些景色。(小树林、小溪流、野花、草坪)引导幼儿说词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漂亮的野花、充满阳光、闪闪发光"等。评析并赞赏幼儿的语言。
"今天天气怎么样,小朋友看,什么通过玻璃窗照进来了。(阳光)
二、基本部分:
1、看教学用书《阳光》,让幼儿通过想像猜测故事中的内容。
2、教师放映课件,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一遍。
提问:
故事的名称?
故事中有谁?
3、教师放映课件,幼儿边看边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1)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佳子为什么要送阳光给奶奶?
4、学习词语: 阳光 照射学习故事,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单的句子。
提问:
她把阳光包在了哪里?
她想把阳光送给谁?为什么?佳子为什么哭?奶奶是怎么说的?
5、幼儿讨论:为什么打开裙角,阳光不见了。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到外面用衣服包阳光,然后回到教室。帮助幼儿理解:阳光具有发散性。
活动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复述故事。并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唤醒孩子心中与生俱来的爱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故事。
2、初步理解"阳光在你的眼里"这句话
教学准备:
娃娃家游戏材料,手工制作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听完后让幼儿回答下边的问题:
2.提问:
(1)佳子为什么要把礼物送给奶奶?"出自:屈;老.师"(奶奶腿脚不方便)(出示腿脚残疾的人走路图,让幼儿直观了解"腿脚不方便"的意思。
(2)移情:如果你的腿脚不方便你会感到怎样?
(3)阳光为什么没有了?
3、帮助幼儿理解 "阳光在你的眼睛里"是什么意思?(有爱心的孩子,眼里会有阳光)
4、角色小游戏《娃娃家》。让幼儿体会成人的辛苦。
5、师生共同进行手工制作,展示作品并拿回家送给长辈,并向长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三、结束部分:
幼儿从小要尊敬父母,长辈。
教学评析:
中国人的手心从来都是向下的,而儿童启蒙时期就应该受到尊老、敬老的良好品格的熏陶。所以本课我还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让幼儿体会到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和奶奶感受阳光的心情。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展,情感得到了升腾。爱心已在孩子的心中悄悄萌芽,其爱心的效果水到渠成。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蝴蝶,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通过对故事的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体验与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纸剪的各色花朵,范例,幼儿绘画工具,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外貌特征,并能说说蝴蝶长的是怎么样的。
1、出示红蝴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猜出我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叫我红蝴蝶?”
2、问:你们觉得我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3、请你们猜猜我有几个翅膀?
4、出示黄蝴蝶,问:这是谁呀?它有几个翅膀?它的翅膀上有什么花纹?
5、看看又有谁来了?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的花纹?师幼一起来找对称的花纹。
二、体验情景幼儿在体验情景中感受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1、三只蝴蝶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时天下起了大雨,三只蝴蝶赶紧去找避雨的地方,它们找到了一朵大红花,它对红蝴蝶说:“红蝴蝶,你先来躲躲吧。”红蝴蝶摇摇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它们找到躲的地方,我再来躲。”
2、大黄花请黄蝴蝶来躲雨。黄蝴蝶会怎么说?(幼儿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白蝴蝶找到躲雨的地方我再来躲。)
3、于是白蝴蝶在大白花的家里躲雨,黄蝴蝶在大黄花的家里躲雨,红蝴蝶在大红花的家里躲雨。
4、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三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
三、融入情景幼儿融入情景,扮演蝴蝶,自由绘画打扮蝴蝶。
1、三个好朋友又要飞到其它美丽的花园里,你们想不想请他们飞到你们的花园里呢?
2、引导幼儿先涂底色,再涂花纹。
3、引导幼儿画好蝴蝶去找美丽的花园,粘贴花朵。
四、延伸情景启发幼儿在美丽的花园中三只蝴蝶会干些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
引导幼儿尝试表演。
教学反思
在感知三只蝴蝶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的形象时,我即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红花,你该怎样做?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三只蝴蝶全进来。”有的回答是:“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黄蝴蝶和白蝴蝶先进来,最后让红花进来。”整个活动显得紧凑,有序,目标完成得很好,做到了动静相互结合,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三只蝴蝶相互关心、关爱的形象,延伸到幼儿日常活动,玩游戏,积木,吃东西时,怎样做才是友好的?应该多让幼儿多说,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多说。
中班语言纸教案反思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