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教案,教师能够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准备详细的教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的节奏和步骤,使课堂更加流畅和连贯,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线段,谈话:熊大熊二想做一张和你们一样的课桌,但是他们不知道课桌长是多少,你们能帮助他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长吗?你们的桌上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书、文具盒、作业本、铅笔。)选择一种物品来测量。
3.交流测量的结果。
4.提问: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呢?
讲解说明: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直尺。
5.认识直尺
谈话: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直尺是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我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板书: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1.认识1厘米
(1)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
指出: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画1厘米:你们能不能把这1厘米画下来。
(2)各种感官感受1厘米的长度。
(3)在身边找一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4)相互交流: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指出: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2厘米、5厘米或者其他的几厘米。交流:怎么看出是2厘米、5厘米的?
指出: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我们就要去数有多少个1厘米。几个1厘米合起来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思考过程。
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
1、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蜡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蜡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蜡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蜡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蜡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零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判断哪种量法对? 出示测量儿歌。小朋友 要牢记,用直尺 量物体。
左端要和 0 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量一量图形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集中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四、画一画
谈话: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厘米和会测量线段了,那你们能不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呢?现在你们画一条长是4厘米的线段。
1、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学会了量长度,再尝试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指名板演。
(3)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画法。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测量长度。如果要知道教室的长度,你觉得怎样?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和更长的测量工具。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
(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
(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
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
(2)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1)尺子放正。
(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铅笔刀长()厘米,线段长()厘米。
(2)下面哪条线段长,长多少?
(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铅笔,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测量纸条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练习设计
1.量一量你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案点评: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篇5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课题
长度单位 厘米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导入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小人国和巨人国两个国家之间。有一天,小人国和巨人国的人见面了,小人国的人说:我们那里有棵树特别高,有100个人那么高,巨人国的人一听,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树,就很想去看看,结果去了发现,这棵树只有巨人那么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时,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新授
环节一:通过活动发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认识“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说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数学书有多宽吗?(教师示范对应边)
2.对比发现矛盾:没有统一的长度的单位无法准确的描述物体的长度。
3.引出:如果要准确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4.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度单位 厘米”
5.学写“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环节二:认识1厘米,并拓展到“几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总结:从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
3.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别说明我们的一根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几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长呢?4—8呢?2—5呢?
5.引导学生发现: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环节三:学会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长度。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说的是对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样量
(1)请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2)教师引导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量?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
第二步: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着几
(4)完成练习单第一题,并说说为什么。
环节四:通过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第二题,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师:请你们在下课后估一估身边物品的长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教学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 cm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