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互动性教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和理解,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的认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10的认识教案7篇

10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二次见面了,就是老朋友了,对吗?你知道我这个老朋友喜欢怎样的学生吗?我更喜欢爱提问题的小朋友。你想问我什么呢?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老师明白了,小朋友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小学数学教案《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多媒体演示)它们是角吗?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媒体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媒体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1、角爷爷要过生日了,小动物们送来了好多角家族的成员,小朋友,快来看,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3、做角:拿出毛线、小棒、纸、吸管来,问:这里面有角吗?请你当一回魔术师,变出角来,也送给角爷爷。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也说它也是角呢?小朋友真是心灵手巧,用不同的材料做了不同的角,但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小猴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说:你们看,你们看,我送来的角才多了,你们看出来了吗?谁也象小猴那样多送几个角给角爷爷,你想送什么图形呢?

5、这下小猪明白过来了,他不但把这条边拉直变成了角,而且还添上了一条线,你猜小猪送了几个角呢?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10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 4-1 中找出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有三条边、 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 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 4-2 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 记作“△abc ” 。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 a,b,c 来表示。 如图 3-3 中,顶点 a 所对的边 bc 用 a 表示,边ac、边 ab 分别用 b,c 来表示。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 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 1,∠ 2 和 ∠ 3。

(2)将 ∠ 1 撕下,按图 4-5 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 的顶点与 ∠2 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 此时 ∠1 的另一条边 b 与∠3 的一条边a 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 4-6 所示,将∠3 与∠2 的公共边延长,它与 b 所夹的角为 ∠4。∠3 与∠4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三、习题

1.下图中,△abc 的 bc 边上的高画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四、拓展

1.一块三角形的煎饼,要把它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应怎样分?你有多少种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和性质。

10的认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通过拼搭图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图形娃娃四个,大小图形若干,图形拼画范例若干,胶水,音乐、场景设置等。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做客,里面有很多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音乐)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到图形王国,看看这是什么谁的家啊?(圆形宝宝的家)向圆形宝宝问好。

(依次走过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样的方法问好。

2、刚才我们在图形王国看到了好多的图形宝宝,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是图形宝宝呢?

——圆形(出示图片)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四周圆圆的,没有角,很光滑),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三角形(出示图片)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三条边,三个角)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正方形(出示图片)正方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长方形(出示图片)长方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呢?

3、游戏:碰一碰

——今天你们来图形王国做客,国王可高兴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图形宝宝做礼物,就在你们的小椅子后面,你看看你的图形宝宝是什么(幼儿人手一个图形)。

——小朋友自由交流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xx图形宝宝。

——游戏:碰一碰(教师讲解要求:第一次要求找相同图形的朋友碰一碰,第二次找所有相同图形的朋友碰一碰。)

——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图形宝宝送到它的家里去。(小朋友依次将图形送回图形王国图形宝宝的家里并验证。)

4、图形变魔术

——小朋友,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要和你们捉迷藏呢?你们看,这里藏着那些图形宝宝呢?(出示范例)。小朋友寻找并拆分,再次认识图形。

——图形宝宝还要变魔术呢?数123,奇迹就出现!(出示范例)请小朋友找找这些是由那几个图形组成的呢?请小朋友指给大家看。

——原来图形宝宝可以变这么多的魔术,老师知道你们也想试一试,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请你也去变一变,变好了告诉老师你用了哪些图形变成了什么。(幼儿操作)。

——师生交流。

5、结束活动。

10的认识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2.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1.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2.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10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10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学生课前了解:

(1)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

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

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贴课题)

二、探究

(一)认识整时的时刻

1、认识钟面。

(1)谈话: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1)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2)交流: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3)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3、教学试一试。

(1)教师在钟面上拨出1时,并提问:你知道这个钟面上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上来指着投影说。

(2)启发谈话:如果想拨5时,应该怎样拨?指名回答,然后师生一起拨(实物投影)。小结:时针拨向5,分针还是指着12。

(3)谈话: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1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交流拨的过程。

4、交流小结。

出示以上几个整时的钟面,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谁能说一说1时、5时、11时,以及一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哪根针是一样的?指名3-4人说,引导说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你能拨出3时、9时、12时吗?请你选择一个时刻拨一拨。

(2)学生操作。

(3)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分针、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

(二)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1、7时不到一点。

(1)教师出示6时的画面。谈话:这是几时?

(2)提问:继续拨动哪根针,就能从6时走到7时?

(3)教师拨到6:30的时候,提问:到7时了吗?

(4)教师拨到6:45的时候,继续提问:到7时了吗?

(5)当分针拨到11、12时,停住提问:现在到7时了吗?追问:为什么?

(6)师述:哦,原来时针虽然好像指着7了,但分针还没到12,就不能说是7时,只能说是7时不到一点(板贴:7时不到一点)。

2、7时刚过一点。

(1)教师继续拨,分针指向12时,提问:现在是7时吗?

(2)教师继续拨,分针转到12和1之间。

①谈话:哎呀,老师一不小心又动了一下分针。提问:现在还是7时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提问:超过得多吗?(一点点)

③谈话:现在,是7时刚过一点(教师板贴)。

3、辨析。

(1)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钟面,提问:这两个钟面是7时吗?为什么?(分针都不指着12。)

(2)谈话:这两个钟面虽然时针都好像指着7,但是只有7时的钟面上分针指着12,是真正的7时;而这两个钟面,一个分针不到12,一个刚过12,它们都只能说是接近7时。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板贴:大约7时)。

4、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不到8时、刚过9时、刚过5时三个钟面。

(2)谈话:请小朋友观察这三个钟面,它们都正好是几时吗?

(3)提问:这三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同桌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小结:这几个钟面,虽然它们的时针已经指着几时了,但分针都没有指着12,都是不到几时或刚过几时的情况,都只能说成是大约几时。

(三)课堂小结。

1、谈话: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谈话:你觉得哪种时刻容易辨认?哪种时刻比较难辨认?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4、谈话:其实,不管是正好几时还是大约几时的时刻,它们都在提醒小朋友要珍惜时间,热爱祖国,好好学习。

过渡:下面,老师就想了解一下我班的小朋友是否是珍惜时间的好同学。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指名回答后小结:小朋友应该按时起床和休息,这样才能成为安排时间的主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说了自己,我们再看看他人。

(2)多媒体逐一第2题图片。谈话: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每天的这几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4)交流后小结:如果小朋友合理安排时间,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下面,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大家。

(2)多媒体出示3个钟面。谈话:请小朋友仔细看。你看出了什么?

(3)指名回答。小结:对,这三个钟面都不完整,有的缺少分针,有的缺少时针。

(4)谈话:你会把缺少的针画出来吗?画之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5)指名回答。小结:画时,要先看清楚该画什么针;画时针应该短点、粗点;画分针就长点、细点。

(6)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7)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全画对的小朋友表扬自己。

4、想想做做第6题

(1)谈话:小朋友太厉害了!老师只能考大家最难的题目了!

(2)同时第6题出示两幅图。谈话: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追问:怎么会这样?

(4)交流后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想想做做第7题

(1)谈话:小朋友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其他的钟面。

(2)出示电子表、电视屏幕等标有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

(3)指名回答。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4)师述:其实,这是某一时刻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10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 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 表示(老师板书 : )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 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 : 直的

2个端点

10的认识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7篇

认识电的标志教案7篇

数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亿以内的认识教案7篇

6~7的认识数学教案优秀7篇

6~7的认识数学教案优质7篇

认识纸的小班教案7篇

0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

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案参考7篇

认识数字3的教案7篇

10的认识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