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教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思维的碰撞,教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制定,以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塑造蝴蝶,表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征,感受蝴蝶的美,体验塑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已捕捉、收集过蝴蝶;幼儿欣赏过各种蝴蝶的图片,体验蝴蝶的美,初步感知蝴蝶翅膀对称的特点。
2、本次活动准备:
*三只蝴蝶的课件、情景小花园、各种纸剪的花形和树叶形状
*材料:面泥、乡土材料(赤豆、绿豆、蚕豆、花生、贝壳、树叶、芝麻、枸杞等)、废旧材料(开心果壳、螃蟹壳、纽扣等)、牙签、吸管、贴贴纸、剪刀等*蝴蝶的背景音乐、蝴蝶花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师:三只蝴蝶的故事听过吗?故事里有哪三只蝴蝶?三只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它们有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我们看看吧。
1、逐一出示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幼儿拍手欢迎
2、提问:你最喜欢哪只蝴蝶?为什么?
它什么地方最漂亮?有几对翅膀?翅膀的什么地方最漂亮?翅膀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有什么小秘密?
3、老师提升:原来呀,蝴蝶翅膀上的左边与右边的颜色一模一样,左边与右边的花纹一模一样,左边与右边花纹的方向也一模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我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
4、提问:蝴蝶身上还有什么也是对称的?
二、实践操作
*师:春天真美,春天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三只蝴蝶要在我们中1班的小花园里开一个舞会,他们要请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蝴蝶来参加,可他们还没有请到。它们说我们中1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的,它想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今天老师也想请了一只蝴蝶,看请来了什么蝴蝶?(出示一只只有一半翅膀的蝴蝶)*师:蝴蝶飞得很快,把一边的翅膀都弄丢了,那可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忙救救它?
1、老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尝试做蝴蝶的另一半师在制作过程中边做边提升制作蝴蝶的左右对称。
2、集体尝试师: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蝴蝶请到我们中(1)班呢?
*你想用什么打扮蝴蝶*幼儿讨论*幼儿尝试塑造蝴蝶
三、分享交流
师:向好朋友或想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请来的蝴蝶是用**做的?翅膀上花纹是用**来打扮的?
1、幼儿互相交流
2、幼儿与老师交流
四、后续延伸:
1、把请来的蝴蝶放到小花园来师:你们帮三只蝴蝶请来了好朋友,蝴蝶们真开心,它们马上要开舞会了,你们开心吗?好,我们和蝴蝶一起来跳舞吧。
2、幼儿随音乐一起歌表演《蝴蝶花》
教学反思:
这是在《美丽的春天》背景下的第三研活动。通过对乡土材料在集体活动中的研究,我寻找到一些乡土材料与塑造相结合,表现蝴蝶的特征,让幼儿在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材料去创造、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比第一第二研更加多样,包括生活中幼儿常见的胡萝卜、白萝卜、藕等等,幼儿操作的兴趣很高,把握的也很好。
本次活动中,运用了材料暗示法,在投入大型乡土材料为主,面泥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放了面泥为主,小型乡土材料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面泥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用小型乡土材料来装饰了翅膀。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有成功感,情感得到了满足。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蝴蝶的对称,在塑造过程中,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的蝴蝶,大小方面的对称比较好,而用面泥来做的蝴蝶,它的翅膀的大小对称不够对称,大小有所相差。在让孩子观察蝴蝶哪里受伤了,孩子都可以找出蝴蝶不对称的地方在哪里,在颜色、大小、方向都掌握了,活动解决的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在蝴蝶的上已经掌握了对称这个概念。
活动虽然已经上过三研,但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很喜欢,最后还很开心的向客人老师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大的成就感,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篇2
材料准备:头饰:春风、春姑娘、树、草、花、小鸟。
游戏过程:
教师旁白:春风吹来了。(风上场)"春风"说:i'm wind.(回头,招手)sping is coming.(春姑娘上场)"春姑娘"说:i'm sping.(春风和春姑娘开始围绕着树、草、花做小跑步)树开始发芽,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花儿也长出了花苞。
"树"说:"i'm tree. i'm green!""小草"说:"i'm grass. i'm green,too."教师旁白:花儿也穿上了美丽的衣裳。
"一朵花儿"说:"i'm red flower."另一朵花儿说:"i'm yellow flower."另一朵花儿说:"i'm white flower."教师旁白:小鸟在窝里,听到了小草、花儿和大树们的谈话,也飞来了。(小鸟上场)"小鸟"说:"i'm a bird.(小鸟飞来飞去看春天的景色)i like spring.""小草"、"小花"和"树"一齐喊:"bird,bind."(小鸟飞到它们跟前)"树"说:"let's go to play.""草"、"花儿"、"鸟儿"齐说:"let's go to play."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需要借助图片、玩偶等等一些能够激发幼儿说话兴趣的教具来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动作演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但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了玩上,而忘了用语言表达,这样就起不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我认为语言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如何用教师本身语言的生动性来感染幼儿,把幼儿带入故事情景,让幼儿有说的欲望,有说的渴求,把平时的语言学习加以提炼升华。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种比较隐性的行为体现,它不象数学美术那样当场见效,很容易让家长看到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但幼儿期语言的发展却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入小学或初中的语文学习,句子的`完整表达、词汇的积累等对孩子今后的写作学习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回应评价幼儿的回答时应该更讲究一些语言的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幼儿的回答再重复一遍,比如:“你用这么美的话赞扬它啊”。“你能用更美的词语说说它的优点吗?”等等,这样就会使语言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篇3
活动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教学这个内容决定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去认识春天,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是教学的最好课堂。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发现花草、树木的变化。
2、乐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初春的景色,喜爱春天。
3、学习汉字“来”“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重点难点
1、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发现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3、认识“来”和“燕”两个字。
活动准备
带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花、草、树。
活动过程
一、春天真舒服——到户外感受春天的天气。
1、带小朋友们到幼儿园广场晒太阳。
2、鼓励小朋友们表达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感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二、观察幼儿园中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1、带领小朋友们观察幼儿园里的桃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知道春天来了,桃花已经开了。
2、与小朋友们边走边欣赏春天的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小草变绿了,柳树长出了绿芽。
三、我找到了春天——表达自己的发现。
1、你们找到了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
2、引导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带小朋友到户外游戏。
四、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小朋友回去和父母继续到户外观察、寻找春天。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想让幼儿认识春天,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于是,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带领幼儿一起参观园内的花草树木,一起去寻找春天。
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很认真地观察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说话时,我发现他们不仅认识了春天,还感受到了春天,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出对春天的喜爱。有几个小朋友还编儿歌,编得非常好。菲菲小朋友说:“树叶真好,我可以用树叶做小船。”含月小朋友说:“小草真好,蜜蜂可以停在上面休息。”淑云小朋友说:“花儿真美,我们可以用来做漂亮的花环”等等。小朋友不仅表达得非常生动,还有丰富想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了学习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了解到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真正体验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到春天郊游的快乐,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
如果我重新上这个容,我想让小朋友们带上画笔和纸,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画一画,那样不仅可以锻炼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篇4
优点:
1、活动开始,教师结合图片和声音导入活动,从视觉和听觉刺激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孩子们在用语言描述看到、听到的春天过程中也为后面理解诗歌、仿编诗歌奠定基础。
2、在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环节中,教师采取了先整体欣赏——分段理解的方法,在分段理解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死教孩子,而是通过提问、观看图片、表演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特别是教师注重诗歌中细节以及词汇方面的理解,如引导孩子们通过动作表现“垂柳飘荡”。
3、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机智,在教学过程中能耐心等待幼儿,能智慧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在引导孩子们理解“垂柳换上嫩绿的春装”中,教师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也换上了嫩绿的春装?有一个孩子回答:小河。这时教师能及时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小河会换上嫩绿的'春装?孩子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适时给予提醒:春天到了,小河会有什么变化?从中孩子们思考: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草变绿了,小河就像是换上了嫩绿的春装。
4、在仿编环节中,教师给予孩子们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仿编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并引导孩子们朗诵仿编的诗歌,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仿编的乐趣。
不足:
1、导入环节以及理解诗歌内容环节所用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活动比较紧凑。
建议: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详略得当。
2、在引导孩子们朗诵环节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至少朗诵2——3次,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内容以及结构特点。
3、在第一次执教过程中,由于分析教材中只分析到了诗歌具有循环反复的结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也只引导孩子蜜察、发现这一结构特点,漏掉了诗歌“问答”的结构特点,因此导致后面孩子们在仿编环节中不能正确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建议:
(1)重新分析教材,改为:《春天的秘密》是一首以“循环反复、问答的句式”为主的诗歌。
(2)教学活动中通过图谱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发现并了解诗歌:循环反复、问答两种结构特点。
(3)如果孩子们在发现结构特点时说:“诗歌前面和后面是一样的。”教师应追问:“哪里是一样的?”鼓励孩子们将反复的句式朗诵出来,加深了解。
(4)鼓励孩子们分组以问答的形式朗诵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结构特点。
4、教师示肥诵诗歌时每段之间注意可以有一定的停顿,使幼儿在倾听中能更加明显地感受到段与段之间区别。
5、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原来诗歌的前三段,但是发现孩子们对于“河水淅沥淅沥”不是很能理解,而且“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与现在气候特征差异太大,因此建议再次重组教材,选取原教材中的第2、3、4段开展教学活动。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篇5
?春天的秘密》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歌,诗歌中淅沥淅沥的小河,随风飘扬的垂柳,飞翔在蓝天下的燕子,农民耕种的身影,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春天的秘密》又是一首“循环反复的句式”为主的诗歌,诗歌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孩子的心灵,很容易将孩子们带进大自然;虽然诗歌有六段,但却并不难理解和记忆,因为它每段都在反复,只是换换角色而已,再运用图书启发幼儿在欣赏活动中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仿编把对春天的理解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首先通过完整欣赏诗歌和观看ppt课件,让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能先享受一番,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和诗歌美的意境。完整欣赏好后,我由浅入深提了几个问题,如诗歌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告诉了我们春天的秘密?它们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秘密?孩子们能听出小河,柳树,桃花,燕子,小草,农民伯伯等。
孩子们说对的我加以肯定,说得有偏差的我以诗歌中出现的角色加以提炼和回应,比如,柳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垂柳”和小草有着一样颜色的是谁呢,老师听出来了,是麦苗吧?和农民伯伯一起工作的拖拉机也说了春天的秘密,你们听到了吗?他们告诉了我们春天的什么秘密呢?有的孩子听到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孩子们理解熟悉诗歌以后,我进行了仿编环节,照着诗歌中的句式仿编,以我班孩子的能力来说应该不难,可孩子们的思路可能没有被完全打开,仿编的结果是有些孩子还沉浸在诗歌中,编的句子是已经出现过的诗句,这时,我用小树苗穿上了绿装,引导孩子们想一想春天里还有谁呢,提醒一下要编出诗歌里没有的句子。有静若,子涵,佳怡等小朋友仿编的特别好。
大班春天来了教案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