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近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习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习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来自: 校园 生活网:端午节教学设计)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屈原万分悲愤,就在……(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节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包。
难点: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三、学情分析: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能力,但他们对祖国的民俗文化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本课的设计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的同事又使学生了解香包与民俗文化内涵。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课件、香包等。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提问: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提问:你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包等)
3、欣赏关于屈原的美术作品《屈原江畔行吟图》。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中国画)?作者是谁?创作于1944年距今已有71年了,画中的屈原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屈原之所以很孤独,很伤心,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自己也得不到重用。画家用他精湛的笔法把屈原当时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在美术创作中需要学习的。
4、端午节有很多的活动,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制作香包。
板书课题:端午节——香包。
(二)、讲授新课,欣赏视频香包。
1、视频欣赏庆阳香包,激发自制的兴趣。
教师小结: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铜钱或中草药等,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挂香包是吉利吉祥的象征。
2、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3、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教师提问: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课件展示示意图。
4、教师提问:有已经会折香包的同学吗?请你上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折。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5、学生试折香包,教师指导。
6、游戏“找朋友”,讲解平面变成立体的关键折法。学生继续折香包。
(三)、感悟,启发。
1、香包好像缺少什么?(装饰)如何装饰香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手工艺大师他们在香包上绘制了什么图案?(课件欣赏)
教师小结:提问:我们可以在香包上画什么图案?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这些香包是属于你自己最有特色的作品。
2、教师提问:除了装饰香包,我们还挂上吊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挂吊坠的?(再次拆香包,挂上吊坠折香包)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练习制作香包,并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2、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五)、展示香包,将香包挂在黑板上,学生互相欣赏,说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香包,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六)、课后拓展:继续练习制作香包。在端午节到来时,把做好的香包带上你的祝福送给你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祝她(他)们平安快乐。
大班语言端午节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