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所包含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敏锐洞察力,不少人在写教案时,常常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清晰理解,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识字七的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识字七的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识字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冬季的物候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饽饽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录音带。
主要板书安排:
师资。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看图说话。
课外:读韵文、听写词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野外怎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3)讲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认读。
2.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识吗?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蟒蛇、蚂蚁、刺猬。
(3)“蟒蛇”你了解吗?
3.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教师介绍:腊梅、翠竹、苍松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4.小朋友也不怕冷,他们在干什么?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认读并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相互读。齐读。
四.根据词义归类学韵文
1.小朋友,看这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分别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2.分组讨论。请四个大组推选一人来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后以组为单位读一读。
3.练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4.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
5.背诵韵文。看图背诵,边背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用“寒、流、滑、绳”口头扩词。
3.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
二.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认识新偏旁“羽”。
2.学生看笔顺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3.反馈检查,说说“刺、蛇、寒、翠”的笔顺。
4.教师范写难写的字。
5.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6.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三.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好)
识字七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3.背诵《我是什么》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5.喜欢了解科学知识,勇于探索。
识字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熟练掌握成语和科学术语。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生词。
2.神话故事与科技的不同。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神话和科学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难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有无数个为什么要问,要弄懂这些为什么,就要爱科学,学科学。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科学术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认读生字生词。
(l)轻声读课文。找出生字并作记号。
(2)教师范读,学生听清字音。
(3)抽卡片认读生字和生词。
(4)教师指正。
(5)重点指导:宇、宙、载、箭
2.指导书写、议记。
(l)自学。
(2)讨论识记生字字形的方法。
(3)重点指导:卫、运、宙
(4)师范读字词,领读字词。
(5)学生自由读。
三、学习科学术语。
识字七的教案篇4
一、目标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笔顺,知道正确的书写方法,并对书写产生兴趣。
二、准备
图片若干,人手一份画有笔顺的字样图。
三、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这几天动物城发生了很多交通事故,怎么回事呢?”
2.原来动物城的驾驶员开汽车的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想往哪儿开就往哪儿开。“谁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3.出示黑猫警长。“它想出了好办法,在马路上画上了许多箭头,驾驶员都按箭头指的.方向开车,这样交通事故就减少啦。”
4.“你们愿意来做小司机吗?”出示画有箭头的“马路”。(横、竖、撇、捺等笔画)
(二)操作实践
1.引导幼儿用手指按箭头方向空画。
2.互相交流:鼓励幼儿在图片上指指画画。
3.人手一份笔顺图,引导幼儿按笔顺方向画一画。
四、提示与建议
1.引导幼儿先了解基本笔画的笔顺。
2.在练习时可把基本笔画结合起来,成为结构较为简单的字。
名称:语言教案――吹泡泡(大班)
一、目标
1.在巩固“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四个词语的基础上,感知认识“星星、雨点、鸡蛋、苹果”。
2.在游戏活动中,愉快地感知儿歌《吹泡泡》的有趣内容,感受自然界中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准备
图画、汉字、头饰、胸饰
三、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看看老师在干什么呀?(吹泡泡)
出示汉字:吹泡泡
2.老师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
3.老师会吹泡泡,我这里还有好些朋友也会吹泡泡。认识的把它说出来。出示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
4.它们会吹出怎样的泡泡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理解感知
1.谁知道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吹的`泡泡是什么?幼儿讲出一个,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或汉字。
2.泡泡们说你们真的认识我了吗?现在要把图上的汉字藏起来,看一看图片是怎样排的,请找出汉字,按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幼儿上来演示)对应检查。
3.咦,吹泡泡的朋友说,它们吹的泡泡都不见了,上哪去了?看见了,原来在我们小朋友这里,我们帮着送泡泡回家好吗?
(1)集体讲讲对应的泡泡是谁?
(2)幼儿分组找出并送到相应的地方。
泡泡都到家了,真高兴。
(三)游戏巩固:变泡泡
我们也来做泡泡,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了红、黄两色泡泡,你们想先做哪种,就把这一面放在前面,看看你是什么,是谁的泡泡,记在脑子里。
还要请四个幼儿做吹泡泡的朋友,老师帮他带上头饰,让他们猜一猜自己是谁。
泡泡朋友,你是谁吹的泡泡,听音乐围到他身边,猜对了的朋友,泡泡就说:“对对对,××是××吹的泡泡。”
游戏反复若干次。
四、提示与建议
这一活动较适合中班幼儿。在进行活动之前,首先幼儿要认识以下汉字:月亮、乌云、母鸡、果树,并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附儿歌:
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一、目标
1.区分动物的习性,认识词:小心、危险。
2.有初步识字兴趣。
二、准备
各种不同习性的动物图和字、提示性的词句
三、过程
(一)区分习性,认汉字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在哪里?一些动物为什么要用栏杆隔开?边上写着什么?
2.读词:小心、危险。
3.为什么要有“小心”、“危险”的标志?
4.讲一讲哪些动物是凶猛的,会伤害小朋友和小动物的。
5.如果你们发现有危险的动物,可是别人还没有发现,你们会怎么办?(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小心”、“危险”)
6.平时你们看见写有“危险”或者“小心”的.地方应该怎么样?
7.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小朋友见到温顺的动物会怎样呢?
(二)游戏:“去森林”
1.交代规则:
(1)出示提示牌,读一读(老虎来了“危险”――快快跑,看见狮子“小心”――不讲话,看见老狼“小心”――蹲下来,小鸡来了“安全”――做游戏,看见小鸭“安全”――轻轻走)
(2)教师出示提示牌,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带小朋友去户外花园环境中进行游戏。(要求小朋友边看指示牌边做动作)
(三)延伸活动――“写汉字”有许多凶猛的动物,也有温顺的动物,可指示牌不够怎么办?
(幼儿书写提示牌)
四、提示与建议
1.在户外游戏更有趣且空间大。
2.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更投入地活动。
3.指示牌中的短句可根据孩子的识字量经常更换,增强孩子的兴趣。
一、目标
1.在说说、听听、写写活动中,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
2.引导幼儿关心上海著名景点,激发幼儿热爱上海的情感。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
二、准备
1.字、图片、照片、提示牌、小黑板。
2.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的名称并熟悉相应汉字。
三、过程
(一)自主选择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小导游,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活动内容,你们等会去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然后,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玩的?知道了上海的哪些著名景点?”
(二)自主游戏
1.内容
听录音――介绍上海景点,看图片,边听边把相应的景点勾或写出来,并说说听到了上海的哪些景点。
游戏棋――“小汽车”为棋子,上海各著名景点为棋盘,幼儿边玩边说说上海的景点。说对了,跳一格,说错,停一次。
名词连接――如“杨浦”与“大桥”连接。
照片――说说在什么地方拍的,简单介绍,写地名。
图书――“孙悟空游上海”,看看、说说有哪些景点,念念“游上海”的儿歌。
写字――图片、字,幼儿可说说、写写上海的.地名。
配对――字、图片找朋友。
制作导游图――根据图片、汉字提示制作导游图。
2.重点指导(制作导游图)
第一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剪贴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并能说出各景点。
第二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用文字写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能读出汉字并能简单介绍景点的特点。
3.一般指导
听录音:圈一圈,要求幼儿能将听到的景点圈出来。照片:请幼儿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拍的,并写下地名。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来做小导游,介绍今天你们玩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的景点是什么?为什么?重点请“制作导游图”的小组将导游图展出,说说有哪些景点,能正确说出景点名称。
四、提示与建议
活动前组织幼儿收集相关材料。该活动适合5~6岁幼儿。
幼儿园大班识字教案
一、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字是有偏旁的,并初步认识四种偏旁。
2.通过游戏扩大幼儿的识字量。
二、准备
教师演示教具一份,幼儿每组一份字卡、计算板,各种书
三、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操作,将各种相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二)交流讨论
1.幼儿展示他们的成果。教师启发提问:“为什么要把这几个字放在一起?”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四种偏旁。
(三)游戏巩固
幼儿自由地在各种书中找这四种偏旁的字,并将它写下来,互相交流。
四、提示与建议
1.此活动要在幼儿有较大识字量的基础上进行,且幼儿已认识活动中的汉字。
2.该活动适合中、大班。
附字卡:
偏旁四种:“草字头”、“反犬旁”、“三点水”、“木字旁”各一。
每偏旁各四个字或词:
“草字头”:菠菜、花、芹菜、草
“反犬旁”:狐狸、狗、猫、猪
“三点水”:海洋、河流、湖泊、溪流
“木字旁”:树枝、桃树、森林、杨树
一、目标
1.在情景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汉字“床、橱、柜、桌、椅”。
2.启发幼儿初步发现汉字的规律,知道有“木”偏旁的字很多都与木有关。
3.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提高认读能力。
二、准备
各种实物小家具、“床、橱、柜、桌、椅”的字卡
三、过程
(一)幼儿感知“床、橱、柜、桌、椅”
1.带领幼儿参观小熊的'家,看看它家有哪些家具?
2.出示字卡,让幼儿看一会儿,猜猜是什么字?(这些字都与家具有关)
3.幼儿认读,教师把字和家具一一对应。
4.请小朋友帮小熊移动家具,教师打乱字卡,请小朋友将字和家具一一对应。(幼儿操作)
(二)初步发现“床、橱、柜、桌、椅”的规律
1.幼儿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谁能找出来?(都有一个木字)
2.幼儿回答后,请几个幼儿上来,找出“木”字在哪里?(里面、旁边、下面)
3.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一个“木”字。(这些家具都是木头制作的,与木有关,所以它们的名字上都有一个“木”字)。
(三)理解“木”字
1.木是从哪里来的?(出示字卡及木头的图片)
2.出示“树”字,树里有没有藏“木”字?(因为木头是从树上砍下来的。)
(四)迁移运用
1.幼儿说说有“木”字的汉字。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树名,幼儿说一个,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然后看看“木”字在哪里?(桃树、李树、苹果树、柠檬树、梨树、柿子树、梧桐树、松树、柏树……)
四、提示与建议
1.利用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寻找有“木”字的汉字的规律。
2.可以与孩子说说木头是如何变成家具的。
3.幼儿已积累一定的识字量。
4.该活动适合5~6岁的幼儿。
识字七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而《识字5》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自己。
学习目标
(一)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课件、生字卡、一把一次性筷子
(二)学生的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2.用卡纸画好、剪好边框,以备制作谚语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单元的课文了,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又是讲什么的呢?请翻开语文书第83页,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5》。《识字5》收集了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板书:谚语)
3.简单介绍谚语。(课件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过渡: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你们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那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认真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读书的节奏。
4.齐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请把书本放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
2.说说在读音上,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在读音上要注意的地方。)并相
机利用开火车的方式重点读一读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柴、折、搓、绳)
3.如果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把生字读准确吗?(自由读、指名读、开8竖列火车读)
4.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认识这些生字,想必一定有什么很好的记字方法。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汇报)
5.师小结:通过这么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我们记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计谋广”。(卡片同时出示:人多计谋广)
6.游戏巩固生字:踩地雷
四、再读课文,体会谚语的意思
过渡: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贴卡片──团结力量大)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
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
(1)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树多成林不怕风。)
(3)出示“搓绳”的画面。(线多搓绳挑千斤。)
(4)众人抗洪、抗震图。(人心齐,泰山移。)
(5)百花齐放的情境图。问: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斤”与“折”。
2.观察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4.师范写“折”,把“斤”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体左窄右宽。
5.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动笔书写。
六、实践活动──做谚语卡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绘制好的卡片里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谚语,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自己。
七、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选做:制作一张谚语卡,把它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识字5(谚语)
团结力量大
识字七的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 识字兔教案8篇
★ 识字八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