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教案的制定,学会写教案,老师们才能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下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6/8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太过单纯,对于很多感情的东西理解不透,本节课的思路要慢慢引导学生,用肢体和语言感染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此情景中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游戏、肢体律动和方言改编,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能够感受到6/8拍的强弱感,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认识反复记号。
难点: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教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打出课件,播放歌曲《摇啊摇》。学生伴着音乐进课堂,准备上课!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学唱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摇啊摇》。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不一样的《摇啊摇》。
设计意图:直入,让学生直接感受歌曲的韵律。
二、第一乐句——节拍练习。
(一)1、(出示幻灯片2)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是《摇啊摇》的一部分歌词,歌词的下面是我给写的节拍,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和我一起拍一下呢?
生:好??
师:我先给大家师范一下。好吗?
生:好??
师:首先呢,请同学们先围坐成一个圆圈。然后伸出你们的左手,固定住别动??
师:左的地方,拍自己的左手;右的地方,拍你右边朋友的手。1、2、3,左右右,1、2、3,左右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吧?
生:好??(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同学们拍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拍着节拍,试着读一下歌词??
3、师:你们太厉害了,那接下来你们打拍子,老师给你们唱一下好吗? 生:好??
(二)1、(出示幻灯片3)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和刚才我们打的节拍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拍手的'方向变了??
师:恩,很对!那么老师来给你们演示一下新的节拍怎么打。你们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
2、师:拍,拍自己的左手;左,拍左边朋友的手;右,拍右边朋友的手。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下,放慢速度!
生:一起跟着嗨起来
师:你们太有才了,这都难不倒你们。那好吧,现在我们和刚才一样,
拍着拍子,一起读一遍歌词。
生:好??
3、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打的1、2、3其实是3拍子的特点。3拍子的歌曲第一拍是强拍,就是是我们拍第一下的时候要略微重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
但是这首《摇啊摇》是6拍子的歌曲,也就是说,每一小节里面要打2个3拍子,也就是2个1、2、3。但是第2个123的第一拍,要比前面的轻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每一个“拍”的地方,都要比其他地方强,但是每一小节第一个放大的“拍”,都是比后面的要重一些的。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师:你们个个都很牛啊,这么快就会了。下面我们一起打拍子,跟着老师唱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那就给我个位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节拍联系,让学生感受3拍子、6拍子的感觉,同时本环节后,歌曲前部分学生都能会唱了。
三、第二乐句——反复记号。
师:你们太棒了吧,唱的那么好啊!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摇啊摇》完整的歌曲。(出示幻灯片4)
师: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看着谱子,你听完后能发现什么吗?(如果没有发现反复的,就再听一遍,同时引导)。
师:很好,最后一行,也就是这首歌的第二乐句,唱了2遍。那为什么只有这个地方唱2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幻灯片5)这个符号叫做“反复记号”,在该记号内的部分反复演唱或演奏一次。就比如这首《摇啊摇》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个叫“反复记号”里的,所以我们再唱这里的时候,要反复一遍,也就是唱2遍。(弹唱示范)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唱2遍了吧?
生:知道了。
师:那我们唱一遍这个地方试一试?
生:好(钢琴伴奏)
师:太棒了,反复记号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跟着伴奏,把整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
生:好。(出示幻灯片6)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记号的认识,同时也完成把第二乐句学唱。
四、拓展。
1、师:既然同学们都唱的那么好了,那我们要不要增加点难度呢?
生:好/啊??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接下来的困难?
生:有。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请看??(出示幻灯片7) 老师在原有的歌词下面,又添加了一行歌词,你们自己能不能把他唱下来? 生:??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歌词??
2、师:老师现在给你们弹琴,我们一起唱一遍试试,有没有信息唱下来? 生:有?(弹唱)
师:你们确实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因为这是一首上海童谣,你们刚刚唱的就是用的上海话!因为老师填的这些歌词,都是上面这写歌词用上海话的发音,老师用同音字给标出来的。也就是说,上海人用上海话唱《摇啊摇》,就是刚才你们唱的那样的发音!现在我们一起来用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分别唱一遍好不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手拉着手,让我们跟随者音乐一起唱、一起摇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体会上海方言唱上海童谣的感觉,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唱的《摇啊摇》的一个巩固。
五、结束。
在音乐结尾声中,结束本节课?
师:同学们,今天开不开心?随着这时候音乐,我们这节课的旅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每天都这么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见吧??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欣赏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歌曲的段落,记忆歌曲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第一圆舞曲,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提问:这是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看欣赏曲目的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4)分段欣赏
①听赏第一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规整、旋律上行)记忆第一圆舞曲。
b、学生模唱旋律。
c、用竖笛演奏第一圆舞曲。
d、复听第一圆舞曲
②听赏第二圆舞曲
a、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稍快、节奏跳跃)
b、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③听赏第三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④听赏第四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⑤听赏第五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3.教师介绍曲作者。
被称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主要曲目。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百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的头衔。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5.对比欣赏民族管弦乐版、动画与管弦乐版《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6.音乐拓展。
我们以前还听过哪些圆舞曲?(《溜冰圆舞曲》《杜鹃圆舞曲》等)
7、教师小结: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被誉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去欣赏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感受合唱歌曲和谐、优美的音乐情绪。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用悠长的气息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
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你们知道吗?(牛郎织女、嫦娥奔月)
银河并不是“河”,但说它是一条巨大的“天河”也未尝不可。银河最少有2000亿颗恒星组成,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
二、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1、听歌曲《我爱银河》录音范唱。
2、歌曲优美动听,银河是童声合唱团的名字,银河合唱团员亲密合作、共同闪烁,美丽而纯洁。我们在合唱时也应做到人人努力,使声音和谐,让合唱的声音美妙动人。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随录音学唱歌词。
注意:a、弱起乐句的起始,第二乐句要准确起唱。
b、第一、三乐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较易混淆。
5、随教师学唱第二乐段歌词,引导学生注意合唱部分的第二乐句。
注意:第二结尾最后两个音“银河”,用稍弱的力度
6、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设计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
7、跟伴奏带练习歌词。
三、教师小结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2、欣赏《手拉手》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奥林匹克号角》的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2、欣赏《手拉手》,第24届汉城奥运歌。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风格的奥运会歌曲。
教学难点:增进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积极投身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去。
教学内容:
一、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教师介绍: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
a、学生听赏歌曲《奥林匹克号角》,教师提示学生看音乐。
a: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a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b:由弦乐为主奏乐器,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隐约还能听到铜管乐器演奏的号角音调,两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历史。
c:乐曲在低音鼓的衬托下,节奏疏密相间,奏出了c,好似奥运历史从远古走到了今天。这个重复一遍出现,仿佛世人在期待着奥运英雄的诞生。
当a、b再次交替出现时,力度比前面有所增强,配以小军鼓奏出的节奏,乐曲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运英雄的盼望之情日益高涨。最后a经过几次调性上的转换,在几个高亢的长音中结束乐曲。
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b、再次听歌曲《奥林匹克号角》,体会歌曲高亢激昂的情绪。
二、欣赏《手拉手》
教师介绍:由托姆•惠特洛克作词、乔吉奥•莫罗德尔作曲的第24届汉城奥运歌。
a、学生听赏歌曲《手拉手》,教师提示学生看歌词和旋律。
教师介绍:a段宽广、舒展。b段热情和号召性。后半句音乐情绪更热烈。在歌曲结尾处,原文中有“阿里郎”的词句。《阿里郎》是朝鲜半岛人民最喜爱的民歌,“阿里郎”在这里为虚词,象征这届奥运会在韩国举行。
b、学生再次欣赏歌曲《手拉手》,轻声跟唱。
三、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奥运会歌曲,从中获得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划拍的方法,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理解6/8拍的强弱规律,能跟着老师击拍,要击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强弱规律来。
教材分析
歌曲《啊,高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八六拍,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第 二乐段在两句“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大量使用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第二乐段歌词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表现了青少年宽广的视野和心胸。第一、二部分虽然节拍不同,但在音调上仍有紧密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介绍爱因斯坦的名言诗词中的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引出歌曲内容。
二、欣赏《啊,高山》
1.初次聆听《啊,高山》感受节拍特点。
教学要求:学生听赏歌曲时,在强拍的时候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2.学习八六拍。
教学要求:请同学跟着老师击拍,要击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音响来。学会八六拍指挥图式。
3.聆听《啊,高山》第一段。
教学要求:
(1)学生随《啊,高山》的录音作八六拍指挥练习。
(2)学生随歌曲录音晃动身体,用律动的方法感受八六拍悠荡、抒情的节奏特点。
4.聆听《啊,高山》第二段。
教学要求:感受八六拍的节奏特点。第二乐段节拍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
师:请学生们在强拍的位置上拍腿,分辨出歌曲两个乐段的'节拍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节拍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指挥吗?
生:随歌曲的节拍区分八六拍节奏和四四拍节奏特点。
5.感受节拍特点。
师:歌曲中有很多的附点音符出现,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生:附点音符的使用使音乐充满动感,表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顽强意志。
6.再听歌曲体会、感受歌曲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歌曲《啊,高山》的歌词是根据诗词中的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而创作的,让我们记住它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一些励志警句我们交流一下。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了解舞剧体裁的特点以及音乐的发展。通过对优秀舞剧音乐的欣赏,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舞剧音乐作品《白毛女》《丝路花雨》《胡桃夹子》选曲的听赏、分析。
教材分析
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
?白毛女》是现代芭蕾舞剧。主人公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欺辱,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着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大众的重见天日。《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北风吹》出现在歌剧第一幕四三拍,旋律亲切流畅,表达了喜儿与爹爹相依为命盼望爹爹早点回家过年的焦急心情。第二部分扎红头绳则表现了喜儿天真烂漫、追求美丽、盼望过年的愉快心情。
六幕舞剧《丝路花雨》以我国盛唐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辉艺术形象。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高度赞扬了中外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情,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盛况。舞蹈民族风格浓厚,有很多舞蹈动作模仿了敦煌壁画中的动作。在舞蹈结构上,突出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独特的艺术流派。
?胡桃夹子》取材于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与鼠王》和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改编本。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就要过圣诞节了。客厅里,父母亲和仆人们正在忙碌着装饰圣诞树。克拉拉姐弟透过钥匙孔偷偷地看着客厅里发生的一切。圣诞节到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在客厅里寻找圣诞礼物。教父给孩子们带来了四个机动木偶,克拉拉一眼选中了胡桃夹子。入夜,克拉拉在卧室忽然听到客厅里传来一阵响动。在一片漆黑中,她看到圣诞树像是要刺破屋顶似地变得越来越大,木偶玩具也开始活动起来。七只老鼠及其兵队气势汹汹,而胡桃夹子则变成了一位英俊的少年王子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大炮里发射出色彩缤纷的糖块和气球。在刀光剑影中,玩具军团凯旋获胜,鼠王被彻底打败。圣诞树还在不断地变大,窗户不断地变宽,眼前出现了一片积雪弥漫的森林。克拉拉坐在木偶床上,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行。胡桃夹子少年从鼠王头上取下头饰给克拉拉盖上,带着她前往神话中的仙国,在雪花纷飞中两人欢乐舞蹈。克拉拉和王子来到了奇妙的糖果仙国,天使们奏乐舞蹈助兴。葡萄干精对于王子力战鼠王的英勇行为表示钦佩,随即下令庆宴开始。一段段优美欢乐的舞蹈相继展开:在“疯狂的巧克力”中,两位演员表演活泼的西班牙风格舞蹈;在“咖啡舞”中,一位身穿阿拉伯人服装的咖啡打断了巧克力的舞蹈。只见他把咖啡倒入杯中接过吸管,开始跳起慢吞吞、懒洋洋的独舞,力气使完后便一头栽倒在地呼呼入睡。在“红茶舞”中,一对少年恋人从涂着油漆的木箱里出来,表演由跳跃、空中劈叉等动作组成的中国舞蹈。他们舞完之后又回到箱中,由别的演员推着下场。在“糖棍舞”中,身穿印有糖棍图案紧身衣裤的男演员,以旺盛的活力和复杂的舞步蹦跳。舞蹈音乐使用了欢快的俄罗斯农民的狂热舞曲。在“巴旦杏糖果舞”中,一群牧羊女身穿鲜艳的节日盛装,在领舞带动下兴高采烈地跳起了舞蹈。在“酒心糖果舞”中,由男演员扮演的生姜妈妈穿着宽绰、肥大的长裙出场。只见她解开钮扣,原来裙子里藏有八名儿童,他们精力弃沛地跳起舞蹈,舞毕,又钻回到妈妈的裙子里。在“糖果之花”中,随着圆舞曲音乐的冉冉飘起,水果糖们敏捷地跳起快速的圆舞曲舞蹈。在“双人舞”中,糖果仙子和男伴—骑士来到舞台中心,跳起了包括由转圈与平衡控制交替组合的慢板舞蹈,和在伴有钢片琴叮当声中展开轻柔优雅的女变奏在内的华丽的大双人舞。最后,克拉拉和王子在朋友们的欢送下,登上小船,离开了仙国……这真是一个甜美的梦。克拉拉伸伸懒腰,又沉睡到她的美梦之中。《花之圆舞曲》是舞剧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为舞剧中最的片段。竖琴演奏出的旋律华丽流畅,把人们带到瑰丽的仙境,接着圆号奏出圆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表现了糖果仙子和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长笛的多次呼应演奏后,乐曲进入尾声部分,乐曲在情绪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讲解: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剧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它是表现剧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运用比较欣赏法,归纳出舞剧音乐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等手段来揭示和表现剧情。
二、中国舞剧片段介绍
教学要求:老师布置学生分组预习,初步了解上课的内容。
1.芭蕾舞剧《白毛女》剧情简介。
教学要求:
了解舞剧《白毛女》的剧情及片断和舞蹈演员的情况。
师:《北风吹》是舞剧《白毛女》中较的音乐片段,请同学谈谈其音乐的特点。
生:北风吹的旋律亲切流畅,表现了喜儿淳朴善良的性格,配合的舞蹈也是轻快活泼的,表现了喜儿盼望过年时的愉快心情。
师总结:《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北风吹出现在歌剧第一幕四三拍,旋律亲切流畅,表达了喜儿与爹爹相依为命盼望爹爹早点回家过年的焦急心情。第二部分扎红头绳则表现了喜儿天真烂漫、追求美丽、盼望过年的愉快心情。
学生欣赏《北风吹》中《扎红头绳》音频,熟悉精彩乐句。
师总结: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2.介绍另一段舞剧《丝路花雨》片段。
师: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剧情简介。
教师讲解: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宝库,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画廊。壁画绚丽多彩、彩塑栩栩如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有沉静庄严的佛、雅致美丽的菩萨、英俊威武的力士、善良虔诚的弟子。描绘的供养人像有尊贵显赫的天子、皇后、贵族、官吏,有普通平凡的百姓、艺人;有汉族,也有回族、蒙古族;还有来到中国的印度、非洲、罗马人和西域各国人像。历代人物服饰,浩如烟海,美不胜收,是一部十分珍贵的古代服饰演变资料。
生:舞蹈民族风格浓厚,有很多舞蹈动作模仿了敦煌壁画中的动作。
教师讲解:在舞蹈结构上,突出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独特的艺术流派。
3.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情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胡桃夹子》的剧情及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他所作的芭蕾舞剧。
师讲解:芭蕾的起源与发展。舞剧,在西方统称为“芭蕾”,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6世纪的法国。19世纪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芭蕾经过400年左右的演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舞剧艺术形式(意大利──法国──世界各地)
(2)欣赏《胡桃夹子》中《花之圆舞曲》音频,感受外国舞剧音乐的浪漫色彩。
师:说说这段音乐是什么体裁的?舞蹈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这是一首圆舞曲,曲名为《花之圆舞曲》,是舞剧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为舞剧中最的片段。竖琴演奏出的旋律华丽流畅,把人们带到瑰丽的仙境。接着圆号奏出圆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表现了糖果仙子和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长笛的多次呼应演奏后,乐曲进入尾声部分,乐曲在情绪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只介绍了几部舞剧作品,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合作学习,了解一些中外舞剧的资料让我们共享。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