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进事迹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事迹材料,可以清晰地展现特定时代对于公正和公平的追求,通过事迹材料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工匠先进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工匠先进事迹7篇

工匠先进事迹篇1

观看《大国工匠》,让我受益匪浅。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需要更多的工匠,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每一位大国工匠,他们很平凡,也很普通,他们没有较高的学历,更没丰厚的收入,但他们不因职业的贵贱而卑微,不因失败而气馁和放弃,不因环境的恶劣而动摇,以极强的职业操守和毅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创新、专注和坚守,最终把自己的本职干到极致和完美,生产出完美无缺的优质产品来造福社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如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我国两种型号运载火箭第一颗“心脏”的喷管,都出自他手。作为一名普通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恳恳的工作,助推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这些工匠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有一个共同之处,不断挑战职业技能的极限,最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由此可见,无论你身在哪个行业,都有成为工匠的可能。比如我们从事的叫班工作,认真核对叫班计划,严格执行一叫二签三催四复查的叫班制度;保证叫醒、叫起、叫走;做到不早叫、不晚叫、不错叫、不漏叫,像大国工匠那样,把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上,长此以往,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今,我们要建设质量强段,需要层出不穷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因此,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工匠先进事迹篇2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艾爱国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09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13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艾爱国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艾爱国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工匠先进事迹篇3

通过培训老师的讲解和对五大核心标准的理解,我学习到了不管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工匠。那么,什么是“极致工匠”,个人理解是指能够将一件事情做到无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达到偏执的一种做事理念。

围绕这种精神,我首先用“工匠”这个名词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我。20__年企业建立之初,我和我当时并不健全的团队,在当地几乎没有机械加工厂,周边城市因原企业负面影响不予合作的背景下,开始了我们的供应资源搭建工作。在开封周边每到一个城市,都恨不得将整个工业园区的企业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业的设备及综合能力能够支撑我们产品生产的时候,心里就像雨后的彩虹,虽然总有一些在洽谈后“撞了南墙”,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撞墙”而回头。我们每个人都紧盯着生产计划这个纲领目标,不管夜里几点,一切休息和吃饭的时间都取决于当日的目标是否落地。而当时大部分新供方不了解我们的业务流程,我和我的员工不分昼夜,现场跟盯生产,时常用自己的小车连夜拉回部件,并指导供应商业务人员检验、入库。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生产经营已经步入规范,小麦机已经跻身国内第二,并且美誉度已经达到第一,拖拉机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这样的工作习惯已深深的扎根于河南事业部的每一位员工,但这并非是“极致工匠”。

经过学习,我体会到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有”,但在精细化、规范化、近乎偏执化方面还缺失很多。我们要学习“盘子为什么要刷七遍”。学习做事情应不厌其烦,做到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自己的企业,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产品;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意识,对待供应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将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建设订单及供方信息数据化管理通道,倡导主动引导供应商按制度、流程办理业务,建立服务型、阳光采购理念;要学习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这个词说起来容易,但每件事都将其落到实处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想想个人,在与合作单位洽谈中只要说错一句话或一个数据,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对企业的损失。回想点滴,自身应该多多总结,查找语言或业务处理漏洞,鞭策自己务必从小事做起;学习“李传泉”的不怕撞南墙精神,接到任务迎难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败。最后对“近乎偏执”,我的理解是,干一行、爱一行,使之成为我生存的全部,为中联重科农机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工匠先进事迹篇4

20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元首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国礼。这个中国的国礼被命名为和美,是放在金盘子里的颜色明亮的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特别是谁也抓不住。因为这条丝巾来自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锻炼技术。

传统的锤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铜器,金银器上的锤子雕刻很少,被命名为和美的国礼,设计要求是非常美丽的银器锤子雕刻。更加困难的是,作品所需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纺织品自然柔软的垂下状态,表现纺织品的自然皱纹,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纹中也要刻上图案,表现纺织品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变成这个国礼?锤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锤子。古代的锤子工匠可以用锤子在金属器具上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现场,中国技术美术集团锤击师孟剑峰已经敲击了23年锤击,作为行业名人,他被命令制作这个国礼。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个独特的锤子雕刻作品需要设计和创造最合适的锤子。孟剑峰从古代锤子触摸前辈的智慧,从古代法律探索启示路径。8天后,孟剑锋终于制作了丝巾图案最难的锤子。

其次,实际面临的锤子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比蛋壳厚一点头发。根据设计图案,在这片薄银片上挖出细微的经纬线,交错成细致的纺织纹理。在锤子的过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点,把银片敲透的话,整个作品就会放弃工作废弃。这就是传中不能出现百万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孟剑峰做的,国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在金色的盘子里,白色柔软的丝巾自然重叠,收到礼物的人想拿那条丝巾。现在这个锤子的国礼已经成为行业技术传说。

工匠先进事迹篇5

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工匠先进事迹篇6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的高凤林,有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顾秋亮,有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的胡双钱……他们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一个的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我是电气自动化的一名学生,当时报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长的打算,最近一年的学习使我对这个专业没有一点的兴趣,因为我们3年后是要到本科院校学习的所以我们上的课程都是理论课程,以致我甚至不知道以后我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使我有些迷茫:未来到底要干什么?

现在我忽然有了一点点的明白了,我今后要一直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那些大国工匠们就是我的目标。我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不求向他们一样那么出神入化,但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从现在起我将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确立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我要认真听好每一节课,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课下认真复习每一门功课,阅读相关的文献。在空闲的时间我要多多的参加专业活动,培养我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质。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成为本专业的一名顶尖人才!

工匠先进事迹篇7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东红的技术不断提升,能稳定控制不同品种纸张的分量,正品率达到99%,还被抽去捞制古艺宣、乾隆贡宣以及大国工匠等高档宣纸。

他还为捞纸技术的革新献计献策,在制作一种名为“扎花”的宣纸时,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仅梦里都在捞纸,连生病打针时也不忘翻阅相关材料。在周东红眼里,复原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是只能赶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尽管被誉为“大国工匠”,周东红却说自己对“工匠”一词并不熟悉。他笑称:

“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工匠先进事迹7篇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观后感5篇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演讲稿8篇

写工匠精神的演讲稿8篇

关于工匠精神演讲稿6篇

写工匠精神的演讲稿模板5篇

工匠精演讲稿精选8篇

观看大工匠观后感6篇

劳动工匠精神心得体会6篇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演讲稿8篇

工匠精演讲稿6篇

工匠先进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