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模板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看完影片后大家在回顾的同时一定都有不少触动,应该及时记录在观后感中,观后感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模板7篇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1

?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饶晓志的电影还是有保障的,故事很扎实,困境一波接一波向主人公袭来,节奏十分紧凑,而身在战场,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讲“撤侨”的不易,不光是概念性的输出,不是口号式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外交官的不断交涉、对战场的判断、对暴力的抵抗,也需要侨胞们自己的冷静镇定和信念感。本片更关注的是来自人本身的智慧和勇气,回归到了“人”,这是此类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此外,虽然没法在国外拍,是在国内取景,做了实景改造和1:1场景搭建来拍摄,非常有真实感,制作上很见工业属性。

张译的角色也不同于常见的高大全男主,反而是“史上最丧”的撤侨男主角,多年多次的战场撤侨、不得已与家庭的疏离,让他始终背负沉重的心理阴霾,在人物塑造上给了他很大空间。“归途”不仅是从撤侨战场完成任务归来,也是一段归心之旅,人终归要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到达彼岸吧。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2

昨天晚上,我们一家去影院看了部由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爱国题材电影《万里归途》。

这部电影讲述了北非努比亚爆发战乱,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和新闻司新人成朗临危授命协助撤侨。任务结束后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宗大伟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可以撤离的机会,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又一场困局,最终把125名侨胞全部带回国的故事!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身在异国他乡,面对战乱,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真自豪。

外交官们没有盖世武功,也不能跟敌人火拼,真的遇到敌人他们只有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能当“保命符”!

当宗大伟坐上了晨时缓缓从大使馆驶出来的车时,他其实肯定已经预想到一切发生的可能;当成朗最后拿起肩负起114条中国人性命重担的喇叭时,很沉重,但是话语和脚步都很坚定,眼神陪伴着他逐渐成长;万里归途32万6713步,是同胞们坚定的信念,用脚丈量回家的路。

回想起影片最后那段空乘语音"飞机已经进入中国领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脉,欢迎大家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也想到了自己:20岁出头的我,喜欢阳光,喜欢天空,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

万里归途,是同胞们的归途,也是祖国和外交官们为大家搭起来的归途。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3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两天已经霸屏了,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让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看了电影《万里归途》,感触良多,面对旅居国外的侨胞们,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在他们需要祖国的时候,外交官的机智勇敢是他们的保障。

正如影片里所描绘的那样,他们需要抗住压力,摸清情况,冷静思考,需要处变不惊,还要临危不惧,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同胞安全带回家,当然也离不开上级团队的指导和大后方的支持保障。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更多时候就得像宗大伟和成朗一样,冒着枪林弹雨,随时都有可能孤身作战,处处步步惊心。

他们常常是一本外交护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件防弹衣,一部电话,还有那一身反复锤炼的职业技能,是侨胞们的安全保障。

一腔忠诚使命奉献的铁血信念,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影片从始至终都客观实在地讲述了外交官们的信念和坚持。

侨胞们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是代表祖国给他们无限帮助的外交官,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为外交官们的付出致敬!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4

国庆期间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万里归途》,这是献给新中国成立73周年最好的礼物,导演是之前导演过《无名之辈》《人潮汹涌》的80后导演饶晓志。

饶导是2018年出品了《无名之辈》之后,才让大众皆知,之前演的几部作品都不温不火,他导演《无名之辈》的电影请的都是不知名的明星,没有一线明星,讲述小人物间接地气的喜剧犯罪故事。

?无名之辈》让这位80后导演出圈了,接着又在2021年邀请刘德华、肖央出演了《人潮汹涌》,然后就是2024年这个国庆邀请张译、王俊凯《万里归途》现实战争电影。

这说明一个人在不出名的时候,需要默默无闻的成长、历炼、沉淀自己,创作出一个杀伤力的作品就可以出圈,当你有了自己出名的代表性作品之后,就会有很多牛逼的人来找你合作。

?万里归途》这部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努比亚共和国在2011年发生内战、暴乱,整个国家都处在水深火热的状态中,在当地有几万名中国公民,电影中饰演的是几百公民,中国的领导人派外交官接中国公民回祖国的故事。

这部电影上映5天,截止今天有8亿票房,古天乐的《明日战记》上映两个月现在也就6个亿票房,从票房数据来看,这部电影是成功的。

我看完电影之后,我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和观影收获。

1、这部电影选择的是爱国题材的电影,一般类似这样的题材票房都不会太差,《战狼2》《湄公河行动》《长津湖》等都是这类型题材的电影,都获得很高的票房和市场很高的评价。

2、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张译演的外交官宗大伟,他面对生死危机,眼神中的坚定不屈彰显着外交官的责任与担当;当面对家人的电话,他眼神中又充满了温柔的牵挂。

把各种情绪表情演绎的淋漓极致,张译给观众的印象就是一个实在、靠谱。

“每一块肌肉都是戏。”

“每一条皱纹都是戏。”

“又是一场影帝级别的表演。”

“又是一次教科书式的表演。”

这是对张译最好的评价。

3、从开头到中间、结尾一直有高有低,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尤其在结尾的时候,大家都拿护照登飞机准备回家,以为这里要结束了,在大家都开开心心想的没事可以回家的时候,平静之中有响起了一枪炮声,轰炸声,重新要调动起观众们的情绪。

很多电影,开头开的好,中间的故事情节也不错,但是结尾结的不好,所以很多人对这类的电影体验不是很好。

心理学上有个峰终定律,说的就是在体验一件事结束之后,别人还能不能记得这件事的关键在于这件事在高峰阶段和结尾时,能不能给人留下印象,在结尾给人留不下影响,别人就会觉得体验不好。

4、看完电影,很多人的评论是:原来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我们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不是清朝以前,就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几十年,都是外人来侵犯以及内战不断,现在的和平都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争取的。

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因为过去或者现在有人在我们负重前行。

5、张译在电影里有句话重复了多次,他说:“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的越来越好”。

是啊,相比于过去,相比于历史,世界确实正在变的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都在变的越来越好,生活变的越来越好。

当你陷入困境时,永远记住一句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5

?万里归途》是一部又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电影。

在努米亚燃起战火,中国积极安排组织撤侨的大背景下,将具体的叙述切口重点放在了外交官宗大伟、成朗进入战区、穿越战火、跋涉沙漠、克服万难,带领同胞回家的故事上。这部片子既彰显祖国对人民、对同胞的关怀与保护,显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

影片还通过为保护一名努米亚孩子而引发的紧张剧情,彰显跨越国家族群的大爱。千难万险后,一句“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意味着太多太多。

影片融合了战争片的元素,有关的场面可谓宏大,充分运用了imax的技术特点,视听感受层面做足了吸引力;影片同时又有着家国情、亲情、“同袍”情等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情动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影片的人物塑造很有新意,这些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他们会恐惧、会难过、会纠结,但依然在关键时刻选择勇敢无畏、一往无前。同时,宗大伟、成朗的相互认同、影响,也在热血与责任之外,呈现出人物的发展变化与性格深度,非常耐看,也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全体演员演技在线,让这个故事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心中,他们奉献的表演是精准、到位、恰到好处的,值得品味。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6

电影《万里归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 饶晓志 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 王俊凯 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篇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上学这首诗时我知道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今天我彻底明白了:或许只有身在异国他乡,面对突发现象的时候,才会更加觉得祖国亲切,才会因见到国人和国旗而泪流满面。

这个国庆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万里归途》这部影片。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这是一部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努米亚共和国爆发内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成员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结束后,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前往边境撤离点,两位外交官放弃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重重战火和一望无际的.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这部影片的诞生让每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生活在祖国的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让我感到难忘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大批中国人在怒米亚每天面对的是周围枪林弹雨,火光四起,耳边枪炮轰鸣······当中国外交官宗大伟出现时,高举喇叭喊道:“现在请大家把手上的国旗和护照举起来了,我带你们回家!”中国同胞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回家!回家!回家!”这也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电影里,带进了那个年代里,是的,那个时候大家渴望的就是回家,就是能够平安地归来。就在大家慌乱的时候,悲观的时候,国家就派人来了,或许我们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就能明白此时此刻“国家”的概念是什么。

让我难以忘记的第二个镜头是:宗大伟面对无数把枪指着,危险重重的时候,他拿出了中国人的气概,坚定地拿印有中国字的“外交护照”霸气地下车穿过人流,震慑住了叛军分子,我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中国护照”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威力,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国家强,在世界就有影响力。我记得两年前翻看妈妈文件袋,发现了一个护照,还不屑地说:“这有什么用!”是的,平时觉得自己手中的护照没有什么特残殊之处,但是当我们在海外面对危险的时候、无助的时候、遇到叛军的时候,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护照”强大的威摄力。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更加深入体会到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电影的名称叫《万里归途》,在爸爸妈妈的解说下,我更深入明白了无论我们海外的游子在世界的哪里,祖国都会永远牵挂着他们,永远是中国人在海外有尊严活着的坚强后盾。万里归途——我们的根在华下大地,叶落归根,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铭记的事,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模板7篇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心得感悟300推荐5篇

海底两万里心得感悟500字6篇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800字6篇

海底两万里的心得体会500字6篇

观看金刚川电影心得体会7篇

中国合伙人电影心得7篇

拍微电影心得体会7篇

中国机长电影心得体会7篇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最新7篇

观看微电影秤的心得体会7篇

万里归途电影观后感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