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能够回顾自己的进步,通过写心得这样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思想水平,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书籍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书籍心得体会篇1
从去年算起,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容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花,真得要感谢学校引导建立了这个亲子互动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的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的小家伙呀,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电视的习惯,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阅读,这个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孩子的兴趣世界里。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亲子真谛的。
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这里略拾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除了耐心解释之外,我们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模仿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有趣语调和滑稽的动作,pk式阅读(游戏定角色,一人读一节,谁读错或没读好就受罚)等等,收效比较明显。
其次,就是如何让孩子读流利。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识,而且担心念错,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顾虑,大胆地用词语联想的方式阅读,孩子试后会流利许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了一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
另外,我们意识到,得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对于三年级的学
童,成人的感受、华丽的语句、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晦渥难懂,而且,纯文字式的书籍不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书籍,他们更喜爱以漫画方式为主的课外书。
总之, 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书籍心得体会篇2
读了四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和新有关的书籍,听了几场领导从海门学习归来的讲座,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样的真的不愧于“新”的称号呢?
——新是一种理想。事业本来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是不存在的。第一,新涵盖了的所有方面。实施新,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二,新的发展推进过程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过程。新倡导在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新倡导的是在中使每个人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第四,新倡导的是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新是一种价值。它的价值观影响着的全过程和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首先,新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其次,新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但新不满足于每个人的一般的、共同的发展,而是根据人的千差万别自然本性,鼓励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个性的发展。第三,新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新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和活动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最后,新是指向大众主义的。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为本位和以大众为本位的素质,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转变。
——新是一种境界,新要创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界。有创造才有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一个工作者,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要树立学生创造信心和勇气。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先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要营造创新气氛和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才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具体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极力避免给学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及自由的环境。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跨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知困难然后能自强,如果学生从小就不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
三要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创设动手的机会和空间。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应向美国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
通过读书和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历史是发展的,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和不思变革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思想、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去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技能和技巧。
书籍心得体会篇3
?就是唤醒》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书籍心得体会篇4
再读朱永新教授的《写在新边上》一书,再一次感受到他在新实验中的激情、痴情。作为一名身居高处的政府官员,他仍轻盈衍生出“新”的魅力,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对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对注入了深深的爱,真是不同凡响!
全书从岁月滴石、偶有所悟、杏坛小语、名家影响、亦师亦友、相伴飞翔六章展开描写。从他的小学生活片段至今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历,每一个阶段就是生活中一个闪亮的浪花,读书、生活、工作中的故事用心书写,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在文章中多采用了一些记叙的手法,抓住生活的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在理解生活、拥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他用一种独特的视觉理解,创造新的生活,编织着新的之梦。他的眼中充满五颜六色的色彩,所以就会有一个缤纷的世界,他的心中盛满了阳光,所以就会在中不断创造奇迹。我相信,他每一天都面带微笑拥抱着一轮新的太阳,用心酿造着美好的未来。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的描写,我发现他觉得自己在享受的幸福。他相信:如果你多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机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而自己,也就插上了一个会飞翔的翅膀,时时刻刻都会听见花开的声音,把校园当成追求卓越的梦工厂。
读完了他的书,我认识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朱永新先生。他是一个对怀有无限虔诚的教授,是一位拥有大爱和悲悯情怀的人物。不难看出,他一定博览群书,深入第一线如行者一般探寻中国方向,他的种种举动,都汇成了言论、观点、以及作品。他栉风沐雨,背负着的行囊,行板如歌。
我发现,他一直在追寻的一种新实验,于是就以全部的热情致力达到超乎常人的行动境界,取得了学术上辉煌的成就。
从他的语言中,我感到他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婴孩。他将成功的实验作为己任,心系西部,想通过实验,改变现状。时时转换思维的角度和方法,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结合,造就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风格。他说“是一首诗。”他常常用是一样的语言来讴歌,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提倡教师要读书,要写读书笔记,他希望教师参加他的实验,要每天读书、要写作,要读、要写,必有心得,有领悟。他开通了网上博客,在线,与教师对话,启发教师的体悟。
读他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如同他的人一样平易近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他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他站在广大一线教师的角度上说出自己的理论,案例中有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语言,唯有句句真真切切的字句,让人看到了一个勤奋、热情、坚毅的智者形象。正如他的一首诗之中所说,“我是一粒种子,一粒的种子,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为能遇见这样的实验而幸运,更为这种实验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而欣慰。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踏上新的征程,我发现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新是一个心灵长跑的过程,就像一个推进器,让人在长跑中不离不弃。而在新实验中带给我的知识、智慧,让我感到这个的世界是多么广博壮丽;新实验带给我的勇气、力量,让我感到美丽的培新小学竟然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新实验带给我的理念、意念,让我感到语文课堂已成为我兴致勃勃经营的地方。
在新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新中独有的精神领域,改变了我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使我变得坚强、乐观、自信、勇敢。今天,我已离不开我的课堂,来到孩子们的世界,我们之间思维碰撞的火光,向我打开了一个天窗:让我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朵洁白的云朵,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一滴清甜的甘露。新,让我的生命渐渐地宽敞起来,新,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绽放。
穿行在文字的丛林中,我醉心于新的实验,按照朱永新教授指引的方向奋勇向前,缔造完美教室,走进的梦工厂,我看见青春是道明媚的霞光。
书籍心得体会篇5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书籍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读了《爱的》这本书中《争吵》这篇文章。明白了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我应该向可莱谛学习,学习他彬彬有礼、知错就改、热爱劳动、珍惜友谊的精神。他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在家里除了学习以外,还要照顾有病的妈妈,还要帮家里干活,忙里忙外。在课堂上能够认真的听讲,认真的学习。还能够主动地团结同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我应该向他学习。
当然,安利柯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朋友小石匠生病了,他能够主动地帮助他完成作业,这是很值得我去学习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应该学会体谅同学之间的误会,珍惜我们的友谊。还要学习他为家里分担责任的勇气。当然,我还是要好好地去学习。
白色前两天,我和奶奶一起到绿园踏春。在去绿园的路上,我就看到路边的草地上开了很多的花朵,很好看。
一到绿园,我就被眼前五彩缤纷的花朵吸引住了,黄的迎春、粉的桃花、红的月季,还有那些我叫不上名子的花朵,争相斗艳、芬芳迷人。在这里最吸引我的就是白玉兰花。这时的白玉兰还没有完全开放,有些开了,有些还是花苞。但是白玉兰的花瓣的颜色是那种柔柔的、洁白的,散发着光彩的`白色。我很喜欢白玉兰,它开的那么饱满、挺拔,让我一直以为它的花苞里住着一位花仙子,花开的时候,她就飞走了。
我爱这些花朵,我爱白玉兰。白色的花朵给绿色的春天,带来了不一样的一抹亮色!
书籍心得体会篇7
在得知我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毕业之际我的导师赠给了我一本林崇德先生的《小学生心理学》,一直到近日我才把这本书读完,受益匪浅。小学是学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时期正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探讨小学生心理是广大工作者、家长所关注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1、小学时期成就和赞赏十分重要。著名儿童学家埃里克森曾把人生的不同年龄分成了八个阶段,而小学时期恰好处于第四阶段:童年期。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简单来说就是,当孩子进入学校学习时,第一次接受了学习赋予他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孩子就必须勤奋学习,但同时又会害怕失败,这一阶段如果孩子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中也经常受到他人的奖励,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业上屡遭失败,在目常活动中也常遭成人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从而会对孩子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
2、小学时期学校十分重要。在孩子的这一阶段,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父母变成了教师和在学校的经历。在这个时期,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历史上许多个优秀人物的内心火焰,都是由这一时期的老师所引起的。这一时期的教师以及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3、孩子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型,成长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不可逆过程。在小学时期的孩子,无论是认知、注意力、记忆还是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处在发展期,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而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孩子这一时期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尊重和包容并指导孩子的不足,耐心的等待孩子慢慢长大,鼓励期待和支持孩子,这才是更重要的部
以上是我的读书心得,对孩子探索还有许多的路要走,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继续努力,用真心感染每一位学生,用爱对待每一位孩子!
书籍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关文章:
★ 书籍调查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