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指把人生经历中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南,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1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

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与被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阅读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改革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我坚持每天都要读书,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书籍,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管理体系。

除此之外,阅读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通过阅读各种类书籍和专业杂志,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师职业素养,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个人成长方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因此,我会继续坚持每天都要读书的习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3

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内心澎湃着用心把每一个孩子教好的雄心壮志。实践后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他们的顽劣、无理,甚至感觉到不可理喻、无能为力。到底怎样才能教好他们呢?怎样才能把他们引上正路呢?他们有那么复杂吗?他们只是孩子啊!《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让我对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者跟受者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是宽容、平等的。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在这样的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

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作者提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但我们国家的孩子却没有好好地享受过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听听他想要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大人只会想“他只是一个孩子,懂什么?”“他应该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都是为他好”等等之类的。我们从来都忽略了孩子陈述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诉求的。当孩子被大人认为做错事情时,他们总是被批评、指责,当他们想解释和辩解时,总是被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嘴”,“做错了事情,你还有理!”??这样的话在家长和老师孩子时出口成章,我们好像当成理所当然的,作者说得好,即使罪犯还有申诉的权利呢?我们凭什么这样对孩子?他们就这样被“枪毙”了?

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

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好,把最好的给孩子,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平常就应该遵照这样的理念,时时处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野蛮;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平静,少一点怒斥。

也许学生表面上犯了弥天大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判死刑”,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跟学生聊聊,让他说出真心的想法。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恶极的,起码我们老师没有冤枉他,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感化。不管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我们都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正如作者所说“表达自己的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促使孩子社会化别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错事情,我们给他们陈述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犯错的,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好心办坏事。可见,了解孩子的真心是多么重要!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中,我将平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心后再引导、帮助他成长进步,绝不做专制、粗暴的打压者。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4

最近我有幸读到,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心灵的倾诉,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我努力包裹着一直以来沉淀在这里的温暖,智慧教学悄然来到身边,做你的贴心人,想与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

整本书记录华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智慧情怀。他“审视目标”,拷问“的灵魂”,探寻“的意蕴”。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去学,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此外,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还意味着,学习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智慧的生长,是思维的发展。华应龙把教学、把学生学习的真谛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淌,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想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他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真价实的创新。”这无疑是我们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剂,让我们多一些思辨,少一些盲从。对人的认识和发现固然是智慧的,对教学的.认识当然也是一种智慧。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教学”中,但是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什么是最好的教学。对此,华老师却有深层次的体悟。他认为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说,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象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象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我们不能孤身于世事之外,消费主义时代的处世方式无可避免地也影响着我们,有太多技术与程式层面的东西诱惑着我们,让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主宰课堂,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课堂中的我才不是真正的我!但却已成了一个实在的我!

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活动中洋溢着激情、智慧和活力”。让我们守望着的理想与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学间!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5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在生活、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懂得呵护学生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亲近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魅力的。虽然,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历或流亡中度过。但是,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他的身边总是跟着许多学生,有些学生甚至终身陪伴他。即使在他死后,学生们还在他的墓旁搭起草房,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大家分别时都痛哭流涕、难舍难分,子贡不忍离去,独自又守了三年。

改革家魏书生是有魅力的。他把“民主”和“科学”熟练运用于学生、学校与行政部门的管理上,他游刃有余的原因,源于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他曾先后开过1000多节公开课,成为语文教学公开课听众最广的人。他跑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讲学1200多场,有些地方还专门成立了“魏书生思想研究会”。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教师的魅力指数越大,影响也越大。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效仿,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修炼自己的魅力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篇6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是三部不朽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又极其深刻的名作,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

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创造了崭新的理论,他利用“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冲锋陷阵,使儿童真正从压迫天性的传统中获得了解放,学校也大为改观……这位伟大的家所提出的理论直到现在还是那样的鲜活而有价值,尤其是他关于教学论的阐述,使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做中学”,可以说是杜威《民主主义与》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他的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做中学”,也就是在“经验”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杜威主张建立一种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知识的有效获得离不开经验中的发现和探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书本——间接经验开始的,因而,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应该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课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做中学”的过程。

课堂上我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实验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在活动时开动大脑,运用观察和推测、实验和分析、比较和判断,使他们的手足耳目和头脑等身体器官,成为智慧的源泉。实践证明适当的放手有时课堂会更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新知,学生的记忆往往更深刻。

另外,模型建构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充分利用构建模型的内容,让学生“从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观,强化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生物学通常构建的模型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多用来代表一些微小事物的三维结构,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概念模型一般用描述性文字表达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建立某些流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数学模型是借助数学方程或曲线表示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如“j”、“s”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都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尝试建构,并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中帮助他们修正、完善模型,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例如要求学生绘制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体温平衡调节过程图解生物知识多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而是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真正地“活学活用”已有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例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高血压患者饮食为什么要低钠少盐,农作物种植时为什么要中耕松土?我们还带领学生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制作果酒、果醋,做腐乳、酸奶。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杜威的理论是伟大的,他不仅提出理想,而且提出的起点和过程。他的思想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给我们的实践以无穷的指导和力量,读了他的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全部思想精髓,我还要不断学习他的思想来指导教学。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参考6篇

教师分享读书心得体会6篇

初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00字6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6篇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

小学教师个人读书心得6篇

教师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6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6篇

教师要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