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的读后感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总结书中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观点,在读后感中梳理书中观点时,我们也在梳理和重构自己的认知,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台阶》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台阶》的读后感7篇

《台阶》的读后感篇1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我觉得,人有时不可以太要强。太要强了,失望的频率也会比常人高,当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时,总会有明显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亲,往常总是不服老,但自从闪了一次腰后,“我”便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也总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是人生的无奈。

我们总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但事实上,生命中总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亲老了,对于这些事,我们应面对现实,并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另外,这篇文章也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单是一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就写出了作者为父亲老了而感到的伤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话“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干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两位老父亲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迈的父亲,为家庭为生活又何尝不是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有那些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老境颓唐之时,他们内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关爱老人吧,让他们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时,得到一些温暖吧!

《台阶》的读后感篇2

读了《台阶》一文,我被父亲的执着和勤劳所感动,感动之余,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我为父亲达到目标后的迷惘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亲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样,他勤劳、节俭、执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终生奋斗。他勤劳,一年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拣建高台阶新屋的原料——印石。剩下的半个月编草鞋;他节俭,为了新屋,他省吃俭用,从不浪费一分钱;他执着,为了达到建新屋的目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中断过,在这大半辈子中,虽然又苦又累,但他活得有骨有肉,有声有色,他活得自在,他可以任意地“磨刀”,可以与村人友好地交流。

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新屋建成了,台阶抬高了,在外人看来家庭的地位好象提高了,但父亲却不得不憋住在台阶上磕烟枪的自在,他虽然也可以坐在有地位象征的高台阶上与村人交流,但总觉得不自在,到后来,偌大一个高台阶竟然没有父亲可以坐的地方了。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迪是:人的一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期制定适应于社会、适应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活得有声有色,也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下一个人生目标。

最美是过程!

《台阶》的读后感篇3

从一楼到二楼,仅仅二十级台阶,在子女的不同年龄相比之下各不相同。爬台阶这样简单的事,谁没有做过?但在这二十级台阶中,有谁能想到其中不蕴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

在生活亦是如此。我与爸爸一同爬过无数的台阶,可真正能让我们回味的又有哪些呢?也许有很多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我们变了,因为我们长大了;父母变了,因为他们渐渐老了……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可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及欣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已成大,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要与此同时,父母也随着匆匆的年货而老去。

每当看见妈妈的白发时,我总含泪。每当看见爸爸眼里的.血丝,我也难过。这一点一滴就表明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的照顾了。

妈妈常常问我:“当我们老了,需要你的时候,你还会在我们身边吗?”我心头一痛,不知如何回答,还未开口,眼泪就要落下。只能哽咽道:“会的!一定会的!”

也许,这二十级台阶便是最好的例子。我们感慨昔日母亲轻盈的体态,父亲强健的体检消失时,也知这20级的台阶是我们走过无数个日夜的,是父母在此停留的,是我们儿时与父母一起的美好回忆……

《台阶》的读后感篇4

“我”的父亲,只是一位没有什么地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个梦想,建一个有着高台阶的新房子,获得人们的尊。

他一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努力。每天辛勤劳动,只为能受到大家的尊重。终于,有那么一天,梦想可以实现了,父亲终于造起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了。本该高兴骄傲时,父亲却感到难堪和尴尬。造好了房子后,这种感情便又加倍升级了,明明已经实现了梦想,父亲却变得郁郁寡欢。

这是为什么呢?虽然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象征地位的高台阶,而真正在内心深处却不能习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设想,台阶变成父亲唯一的目标,直至达到了目标,父亲才发现,虽然耗尽了大半生时间最终砌好了台阶,但最终的尊重却没有随之而来。这时,父亲老了。虽然现在物质上的东西似乎达到了顶峰,而某种支持父亲精神的.支柱却似乎消失了。

父亲以为,只要砌好高台阶,便可以赢得尊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台阶砌好,而人们看待父亲的眼光却没有变。耗尽了大半生去砌台阶想获得尊重,到头来却发现完全努力错了方向,而父亲却已年老。于是,感到无力与深深的绝望。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或许不砌那九级台阶会更好?也许那青石板更适合父亲,父亲也更像那青石板,自然,淳朴。

9>3。

九级台阶,真的大于三级台阶吗?

《台阶》的读后感篇5

直到现在我还在纠结于“是否值得”,不是因为我心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反而我很清楚这一定是值得的,一个人为自己的目标,未来与自己所爱的人而努力的奋斗,那一定是幸福的,即使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青春逝去,也不一定会感到后悔,因为他用汗水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这个家。

纠结原因在于“为什么会不值得”实不相瞒,在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中,心中突然冒出过一丝丝“不值得”的念头,虽然很快就打消掉了,但依旧有一丝波澜犹存,久不能释怀——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位父亲辛劳一辈子,奋斗到最后当然不单单是为他自己,很大一部分在于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看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没有自信,在别人眼里是地位较低的一类人,所以拼命赚钱盖房子,他原本可以仅靠着种地来维持生计,即使是考虑到孩子的原因,那么,仅靠着孩子一己之力赢得他的尊重获得地位,这难道不会更加锻炼孩子且又会有拾起自信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未尝是一件好事,而且父亲的劳累使得落下了一身毛病,所以在刹那间,我是心疼这位老父亲的。或许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不会考虑要为弟弟妹妹这样最亲的.人付出一些什么,从而会形成“自私”这样的缺陷,所以我们会很难体会到父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无私的爱。生而为人,我想待到为人父母时,这样的爱才会感同身受的吧。

《台阶》的读后感篇6

有人说过人生就像把一块不断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推上山,然后石头又从山上滚下来,又把石头推上上。人一辈子就这样努力着,生活着,辛辛劳劳着。

李森祥的《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民,老实厚道。他在农村里没有什么经济地位,他总觉得自家房屋的台阶低,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他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从捡一砖一瓦、积累一角一角钱开始,年年辛苦劳碌,任劳任怨,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终愿望实现了,可是父亲却为此衰老了,身体也跨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贫困落后,小说深沉的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中国的农民终于走进了时代的'春天,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我作为一位普通的老师,教书十多年,工作中兢兢业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换了个工作环境,每月工资四到五千元,而当地的房价每平方一万或更高,如果很节俭过日子,每年可攒下二到三万,想买个一个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们一辈子有多长的工作时间?我们一辈子生命又有多长?那我们比台阶中的父亲强多少呢?也许我们会成为房奴。

试想,将来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要读二十多年书,该要花多少钱,等到他将来通过努力到大城市里工作,一辈子也就只能为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台阶》的读后感篇7

“我为他倒水,到处都是一盆泥浆,水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他们除了有双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以外,还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便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他们任凭石砖把脊背压弯,每天鸡鸣三声就要从梦中惊醒,他执着而坚韧,勤劳而朴实,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农民。他们注定过着平凡的日子,而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农民打破了这个局面。

他老师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却不曾放弃,依旧不懈努力,只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梦想,有着目标,他渴望被尊重……一年十二个月,只有半个月在家,其余时间奔波在外,为了他家的台阶高地位高,这样一个普通的`信念,让他奋斗了大半辈子,也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信念,让他的人生变得有意义。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新家有了九个台阶,可是,这又如何?他一点也不开心,岁月不再经意间流逝,他也老了,他习惯了不断拼搏。如今,他没有了事干,自己的梦想也实现了,这种“慢动作”的世界让他感到无比寂寞,空虚。建好台阶时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他完成了这个梦想,而梦想也让他走向了辉煌,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忙碌的人生即将落幕。

他用自己的故事讲述着人生,用人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人生中成长,在梦想中成长,梦让人生更有意义,人生被梦想点亮!

《台阶》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的作文优质7篇

读了朱自清的背影的读后感推荐7篇

夏洛的读后感7篇

《东方》的读后感7篇

地震的读后感作文7篇

土地的读后感7篇

时光的读后感7篇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7篇

彩色的鸟,读后感7篇

思维的读后感7篇

《台阶》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