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的感受得到文字的记录,我们要认真写心得,认真对待每一次写心得的机会大家才能得到进步,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1
我来到梧桐山园林有限公司进行为期数星期的实习。因为上年暑假我已经在此实习过一次,所以这次来就比较没这么拘谨,为我的实习认知带来更大的方便。也令我对深入了解园林方面的知识充满了信心。
由于将近春节,该公司所有的工程已基本竣工,剩下的是对工程做年检与审核。不要认为工程竣工了之后就没东西可做了,其实要做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其中要将图纸全部晒印成蓝图纸,并且全部都要拿去园林局审核和盖章。而且园林施工图的画法和室内外施工图的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园林施工图大多数的线条多是以弧线表示,以弧线划分地域再将不同的植物分布种植,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因为是竣工图纸,所以在图上所表示的植物株距和实际施工所种植的植物株距误差要掌握得非常准确,并且每一段的弧线距离都要明确标注,图纸与竣工现场的吻合度要如此精确是为了避免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利益上分歧,
有利于工程顺利完成竣工结算。而在竣工结算的编制,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不大的工程,根据原有施工图合同造价为基础,根据合同规定的计价方法,对照原有资料,作相应增减帐,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作为竣工结算造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绿化种植工程中,运用较普遍。
2、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较大的工程,根据设计变更资料,必须重新绘制竣工图,在双方认可的竣工图基础上,依据有关资料,重新计算工程项目,编制工程竣工造价结算书。这种方法正确程度较高,但需大量的时间、精力,往往影响工程款项的及时回收。对绿化种植工程而言,这种情况发生较少,这种方法也较少采用。与此同时,我还发觉,对固定造价合同而言,除节约正常开支外,还需注意固定造价范围以外的工程成本开支,注意资料收集。而对可调造价合同而言,应注意可调价格范围及市场行情变化,及时收集可信的原始资料和价格依据,便于结算时的合理调整。另外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对成本的支出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约定,注意成本支出合理性、可靠性依据的收集,有利于工程的顺利结算。除此之外,如合同中有施工措施费、安全措施费和索赔等费用条款时,应及时收集资料,做好签证等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支出资金能合理收回的条件。
此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是编写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何谓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呢,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所提供的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评价,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和组织形式,工程竣工验收意见等内容。另外,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还应附有下列文件:一施工许可证。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三分为以下几点:
1、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2、对于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3、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并提出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项目勘察、设计负责人和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4、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
5、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四验收组人员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附有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六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文件。
最后,建筑单位必须对所负责的园林工程进行养护处理,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也是工程里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之一。
由于中国园林植物丰富精深,如果要在园林这一行业中取得成就,对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就必须做出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还必须与施工现场,施工季节等想呼应,才能获得一定的知识量。无论是做什么设计,不仅仅是光靠灵感,更多的是需要经验。而且,灵感也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知识上。
现在中国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人还很少,只是近两年才开始增多,这是无法开展大规模资格认证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从15.3万平方米增长到121.2万平方米,增长近8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3平方米,增长到了7平方米,为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各地均急需园林方面的高级人才。所以,把握好现在,去争取自己在园林设计界的身份与地位吧。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2
一到南湖公园,满山遍野的树,像绿色的海洋映入眼帘。门口听建筑好像一双巨手,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宾。
我们首先来到了体能乐园。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器械,我一进门就去爬“勇攀高峰”。只见一张很大很宽的网,呈“a”字形铺开,我决定和同学比一比,看谁先爬到对面去。
“一、二、三,开始!”一听这声音我就飞快地向上爬,手脚并用,三下两下就把对手抛在了后面,正在我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时,他们在下去时居然像滑溜溜板一样直滑下去,我一下子落后了,于是改变策略,也滑下去,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接着我们来到了“独木桥”,我看着别人很轻松地走过去了,便马上跟上去,谁知人越来越多,桥也开始左右摇摆了,我们都掉下去了,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还顽强地站在上面,我们很不服气,又爬了起来,开始迎接新一轮的挑战。那桥好像在说:“你们这么多人,我一下子就可以全甩下去了,你们是不可能过去的!”说着它狞笑着,我们走了上去,它左右摇摆,我们就死死地抓住桥身。结果我们顺利地过了桥!
旅游结束了,可我不会忘记这一天,因为它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南湖公园游玩。
公园很大,我和妈妈租了一辆电动小汽车,一边开着一边游览这美丽的风景。
公园的门口是一个高高的方方正正的凤凰台,去凤凰台的小路都是环台而绕的,所以看着不高可是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登上凤凰台,上面绿树成荫,各种颜色的小花在绿草中盛开,十分鲜艳。一个木制小亭子,古香古色,游人或坐或倚在这里歇息乘凉。站凤凰台上往下看,下面的风景一览眼底,美不胜收,让人十分惬意。
凤凰台的后面是一眼清泉,细细的泉水轻轻的流淌着,一条条小鱼自由自在的游着,泉水边上的树林里,鸟声雀跃,因为这里的环境很好,所以也吸引了很多种类的鸟儿,叫声清脆、动听,让人有种在鸟的天堂的感觉。
开着电动小汽车继续往前走,是一座弯弓形状的大桥,这座桥虽然没有卢沟桥的雄伟壮观,没有赵州桥的古老坚固,但是它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的每根石柱上都有一条金龙,蜿蜒盘旋,金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要腾跃而起,又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在桥上,看着桥下水面上碧绿的荷叶和鲜艳的荷花,真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公园里娱乐的项目也很多,我和妈妈坐了轻松自在的小船,又坐了速度超快的冲锋艇,经历了惊险的空中碰碰车和刺激的激流勇进等等,我们玩的不亦乐乎。
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不觉太阳已西下,我们不得不离开了那美丽又有趣的地方。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4
我们在便仓今天参观便仓枯枝牡丹公园。
离门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我便闻到了阵阵花香。一进门,只见到处是花,这花长的非常茂盛。我心里想:这么茂盛的花怎么可能是枯枝呢,一定是骗人的。我怀着疑惑,头一低,一看,还真是枯枝。听说在闰年里有十三个月牡丹花就有十三个花瓣,在平年里有十二个月,牡丹花就有十二个花瓣。牡丹花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据说,朱元璋带着他的部队到处剿灭吴王张士诚的部队,吴王张士诚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卞元亨。他到处逃跑,逃到了便仓,下马休息一下,随手将马鞭插在了地上,朱元璋的部队到了,他慌忙上马逃跑,忘记拿马鞭了。
以后到了谷雨前后,这马鞭开花,留下了这古今美誉满神州的便仓枯枝牡丹。枯枝牡丹公园宋时为本地大姓卞氏宗祠,已历经七百多年。“海水三千尺,牡丹七百年。”这一句话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说的。可以想到牡丹花是多么的.有名气。牡丹这么有名气,我便静下心看了起来,只见牡丹花颜色是紫红色的,黄色的花蕊,而且花香还特别浓。正是枯枝牡丹,才使便仓这千年古镇处处新。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枯枝牡丹天下奇,古镇景色处处新。”离开牡丹公园时,那香味我仿佛还能闻到。
这次参观便仓枯枝牡丹公园让我受益匪浅。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5
五一期间,妈妈到我去游南湖公园,我兴奋极了。南湖公园是出来名的美,堪称滨海一绝,这儿有壮观的喷泉,精美的亭台,鲜艳的花朵,平静的湖水……
来到了南湖公园,你先会看见一排漆了金的红木牌,抬起头是长长的仿古长廓,长廓外口是一个大亭子,亭子上画着美丽的画,五颜六色,令人眼花嘹乱。每一节长廓都挂着跑马灯,虽然现在灯还没有亮,但我可以想象出那美妙的夜色。
南湖公园树木花草特别多,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有柳树、迎春色、杏花、桃花、一串红、牡丹花……扑鼻的香气引来了一群蜜蜂来采花粉,它们嗡嗡地叫着,好像在说:“我们是快乐的小蜜蜂。”
因为南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两对新人在草坪上拍摄婚纱照,其中一对新人选择的是一幢古楼作背景:这是一座两层小木楼,古色古香,让你感受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小茶馆里。
南湖的喷泉特别值得一提,湖水从大大小小的孔眼中冒出,高低不等,但却错落有序,喷泉时而磅礴,时而婉柔。在夜晚,还会有五彩灯光,哇噻,“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赏。”
南湖公园,是滨海人民的荣耀,我们祝愿她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迷人!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篇6
2019-04-23 06:5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孙勇 谷叶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在湖。与西湖对于杭州的意义一样,月湖对于宁波的意义,与其说是闹市区一个景点,更不如说是宁波市的文化地标,宁波人的心灵地标。
一池湖水卧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宁波海曙闹市区,月湖给一座城市平添风雅气度。开凿于唐贞观年间的月湖,水域面积9.6万平方米,历经1500年,月湖成为浙东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月湖南岸的院士林里,110多棵银杏树风姿绰约,闪烁着宁波籍院士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精神。
过去十几年,月湖经历重生。一个小小的城市公园实现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浓郁着璀璨人文精神的景区。五一假期前夕,天一阁·月湖景区招募近百名汉服爱好者,他们将在节日期间身着汉服穿梭景区,又将是一道美丽风景。为了感受月湖的美丽变化,在一个明媚春日,我们走进其中探寻嬗变细节。
一滴水的净化 重建月湖生态系统
从宁波最繁华的天一广场向西行走,十几分钟后拐至镇明路,一片静谧扑面而来,这里就是月湖了。目之所及,明媚春光中,月湖水光潋滟,岸上草木葱茏,春花灿烂。一池湖水清澈倒映着岸上柳条绿樟,偶有鲫鱼跳跃水面,一幅江南春光美图。
我们和王栋约在月湖西岸见面,他是宁波天河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这几年,这家企业负责治理月湖水,王栋就成为这里的常客。
为了近距离感受月湖水,王栋邀请我们坐上一艘小船,泛舟湖面对话。在船上,我拿一个矿泉水瓶灌了大半瓶湖水,太阳底下清澈透明泛着明晃晃的光。指着我手中的瓶子,王栋说:“你看,这水还是很干净的吧!”他的语气充满笃定,仿佛这几年在月湖的所有努力都在我手中的这瓶水中得到印证。
一汪清水泛着粼粼波光,岸上游人踏春,用手机定格碧水春花。月湖水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感到欣喜。作为宁波人,我清楚地记得月湖几年前遭遇的水体危机,夏天湖水泛黑,常弥漫臭气,闹市区的一个景区成为很多人避而不及的区域。一些长期住在月湖附近的居民佐证了我的记忆,他们告诉我们:“有几年夏天湖水经常散发臭气,有时候还会有成片死鱼漂浮湖面。”作为水治理从业者,王栋长期跟踪月湖水质变化,他用专业语言向我们描述当年那场水体危机,“几年前,月湖藻类暴发,局部出现季节性黑臭,水质检测为劣Ⅴ类水体,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
水的变化开始于两年前,月湖所在的海曙区启动水生态综合整治,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置、水质提升等五大工程。通过ppp模式治理月湖,宁波天河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这一项目。“ppp模式意味着前期治理投入由企业承担,一旦验收没通过,我们企业就血本无归,压力还是蛮大的。”王栋笑言。
月湖治水行动就像一场高科技应用的综合舞台。“别看湖面水波不兴,其实湖底下进行了大改造。”王栋给我们看了一段记录月湖整治全过程的视频,可以看到湖水被抽干、清淤、铺生态除磷剂然后灌水的全过程。“这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一种生态钝化技术。”王栋颇有些骄傲。为了让月湖水“活”起来,他们还在月湖建立一套“秘密武器”。“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跟着王栋来到月湖南侧一个类似小木屋的神秘建筑前,“这里就是我们净化活水的内循环系统。”
草木掩映中,小木屋与景区环境融为一体。我们走进小木屋才发现里面暗藏玄机,地下几台大型加压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这就是净化活水最核心的‘黑科技’,”看到我们脸上好奇的神情,王栋卖起了关子,“打个比方来说吧,这个系统类似于小型污水净化厂,像给月湖做透析一样,将杂质分离,从而净化湖水。”目前,根据自动检测站检测到的水质情况,系统净化流量达到每天1.6万立方米,按整个月湖36万立方米计算,20多天就净化一遍,水质稳定维持在Ⅳ类标准。
“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之后,如何使月湖保持长久的清澈?”我们问王栋。他指着水里的各种植物回答:“平静的湖面下重构起一套湖水自然净化的生态系统,湖底种植了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打造阶梯式的水下森林,并有针对性地投放螺类及花白鲢等鱼苗。通过生物的合理调配,让月湖水生态得到恢复。”
在今天看着月湖一池清水,我们更加理解构建生态系统的内涵:未来月湖一切人工干预的水净化工作全部退出,月湖恢复本身的自然净化能力才是构建生态系统的要义所在。
一片景的改造 复原江南小镇面貌
告别王栋,我们开始探究月湖的另一个美丽变化。这是一个家园变迁的故事。
走进月湖西区老建筑区域前,我一直思考着一个命题:月湖从古典走进当代,经历动荡和阵痛,如何在保留其历史文化属性的同时,提升区域的环境品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格局。
因此,我们对月湖美丽变化的关注,不仅仅注目在一个闹市公园成为设施完善的景区,更应关注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居民因为环境改善而带来的获得感。
在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我们看到一组老照片,画面里的房子多为砖木结构,低矮老旧,加之年久失修,很多房屋的墙面出现剥蚀情况,邻里之间虽其乐融融,但隐藏在背后的是生活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十分不理想。
在月湖西区采访,我们遇到和老邻居一起散步的李阿姨,他们都是月湖周边老居民。我们向她打听以前的居住环境。李阿姨讲起一个尴尬往事:在景区创建5a之前,周边厕所少,有时需要排长队,甚至有一位老邻居因为等候时间过长引起不适而被送进医院。
小公厕蕴含大民生,公厕之变正是月湖周边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景区,如厕难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在李阿姨眼中,厕所品质提升带来切身获得感。“我们经常在景区空地练习排舞,等跳得出汗了,许多人就去公厕痛痛快快洗把脸。”她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景区与文化旅游部副部长唐震毅指引下,我们走进一个公厕。这里的公厕还真有些不一样,每一个细节的设计装满了“用心”:洗手台的墙上挂着反映月湖历史变迁的老照片,厕位便池边贴有月湖十洲配图和温馨提示语,空气清新器消除了原有的异味,冷热水供应迎合每个市民需求,男女厕位按照2:3进行合理布局……
唐震毅告诉我们,像这样的旅游公厕,景区内共有11座。“其中3座达到aaa级标准,3座达到aa级标准,是宁波市首批国家a级以上旅游厕所的样板之一。”言语中,唐震毅透着些许骄傲。
对厕所精细化建设,投射出景区建设者对整个景区的打造态度,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人文和美丽质地。和很多地方一样,对于古建筑密集区域的改造都是一道难题,稍有不慎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月湖西区正在以精致的画笔描绘历史街区新面貌,这里的金汇小镇是一个样板。
走进小镇,我们不禁感慨,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高墙深巷,通过改造,一座座、一条条犹如水墨画般的老宅、巷陌在闹市复活。拗花巷、青石街、崇教巷,一个个沿袭而来的地名透露着当年的风雅。
看着眼前的清新小镇,我们能感受到,对有条件的历史建筑注入新生命,不仅仅是一种活化利用,更是对其的一种保护。在这里,屠氏别业已经成为宁波城市会客厅,枫林晚书店成为老房子新业态,许多金融企业入驻其中,在雅致的环境中带来产业新生态。
蹲点月湖,作为宁波人的我重新审视月湖的过去与现在:正是对月湖区域精致地改建,才造就宁波城市核心区这一块优雅静谧的精神栖息地。
一个人的讲述 传播历史景区文化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们再次来到月湖蹲点采访。清晨,微风扫过月湖畔的垂柳,月湖静谧端庄,一如既往。我们和活跃在月湖的历史文化传播志愿者一起体验他们带来的月湖之变。
我们来到月湖银台第的时候,身穿志愿者马甲的马坚梅已经在这里工作。她居住在月湖畔近50个年头,是最早一批月湖历史文化传播志愿者之一。
遇到马坚梅,我问她:“我可以体验志愿者工作吗?”马坚梅随即掏出一叠厚厚的讲解材料递给我。我浏览后发现,马坚梅根据游客的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专门分类撰写了解说词。面对这本材料,我感到力有不逮,只能跟着马坚梅感受她的志愿者工作。
带着3位来自江苏南通的游客转回廊、过拱桥、扣门钹,马坚梅细细讲述着灰墙白瓦、小桥流水间发生的种种过往。在银台第,我们听到游客问马坚梅:“为什么这个房间里,圆桌可以分开?”“这间是童府的小姐房,房内圆桌一分为二,男主人在时,桌子两个部分便在一起,男主人不在时,女主人就只能用半张圆桌……”
一段段典故从马坚梅口中吐出,仿佛她目睹在这里发生的历史。跟着马坚梅,我们“蹭”听了一场讲解,月湖从一个地名开始变得生动而丰富。
我们不禁联想,一个景区再有历史底蕴,假如没有人参与其中来表达描述,靠着那些生硬的文字介绍,月湖始终是冷冰冰的一个城市公园。变化从5年前开始,月湖街道在周边社区先行招募25名志愿者,成立月湖历史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分4条民间讲解线路,结合自身体会,用通俗的语言向游客讲述月湖文化。
月湖历史文化传播志愿者出现在这里,月湖有了新气象。在这个将近20人规模的志愿者队伍里,很大一部分是月湖周边的老居民,他们直接感受着月湖点滴变迁。
趁着午间休息,马坚梅骄傲地跟我说:“光一个银台第的历史,我可以说上3个小时。”月湖的一切都记在她的心里。马坚梅给我们讲起一次独特的经历:“当时街道组织了一批盲人老居民感受月湖,志愿者一对一给他们讲解。”盲人摸着景区的草木建筑,耳边传来志愿者关于此情此景变化的描述,“有一位居民曾经住在月湖边,我告诉他原来居住地已经是一片绿地,植物茂盛,我清楚看到他流了泪。”
这种游览的获得感是有温度的。听了马坚梅的描述,我们深深感受到,月湖正因为有了马坚梅这样对月湖怀有浓厚感情的志愿者讲解,语调里凝聚着他们个人对月湖的情感,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才得以和游客共情,体会到建筑和文字以外的情绪。
当我们走到湖心寺,马坚梅问我:“你知道明代小说《牡丹灯记》吗?这里就是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未等到我回答,她就讲开了:“比《聊斋志异》还早300多年,我把故事说给老邻居听,都不知道,这在日本、韩国可是红透了天。”说到这里,马坚梅又有一些忧虑,“好东西再不说就绝了,我要尽己之力,用我的口,传承月湖的文脉。”
为了让月湖历史文化传承下去,马坚梅还发起月湖小导游的活动,招募月湖附近两所小学的学生参与到月湖历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这样的传承使我们感动,小导游加上大志愿者,他们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述着月湖历史文化,而月湖景区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生动。
【蹲点感悟】
多留下一些“历史感”
最近翻闲书,恰在明清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中读到《日月湖》一文。张岱笔下,我们重见宁波月湖旧时风貌,“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
此情此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月湖吗?我不由回想起蹲点采访月湖之变所看到的画面,似乎张岱眼中的月湖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月湖并无二致,闹市区的月湖依然璀璨着几百年前文人的风雅情趣。对宁波这座城市来说,一汪月湖留住了城市的许多记忆和品质。
但令人遗憾的是,张岱笔下的日湖早已不复存在。尽管我们另辟方位重造了一个日湖,但这个日湖和张岱眼中的日湖已没有丝毫关系。时间洪流中淹没的不仅仅“日湖”这个小小的地理名词,还有承载在这个地名上的文化记忆。
在今天城市更新中,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样更新是“有机”的。希望城市建设中能留下更多“历史感”,使我们在大步走向未来的同时得以驻足回望来时路。
去公园玩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去滑雪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