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份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作文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陆玖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拜孔子的作文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拜孔子的作文篇1
我去过孔子思想,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的。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和气沉、平静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仲尼,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拜孔子的作文篇2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
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上红地毯。而我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成绩也一塌糊涂,看着同学个个都“节节高升”,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如沐春风,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让我深深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后,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当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时,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当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当头棒喝,让我自觉制定了好的学习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启迪着我所追寻的。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初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您的思想也曾深深过我。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室,面对外面大好春光,我竟昧着良心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需要她帮我扫一下,那个同学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在外面玩的痛痛快快后走进教室时,发现老师在对她训斥。原来她先帮我打扫好了卫生。
而自己的区域却未来得及打扫,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种负罪的念头让我愧疚不已,当孔爷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映入眼帘时,如一只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脏,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为什么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如果那样,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么么区别呢?感谢您,孔爷爷,是您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终身受用的一课。其实,孔爷爷,您教给我的何止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选择朋友,“不耻下问”让我攻克更多难题,学习更上一层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君子……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孔爷爷,看到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敬礼
学生:陈晋瑞
2011年4月25日
拜孔子的作文篇3
给孔子的一封信尊敬的.孔子:
你好!
我是梅河口市第十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我十分敬仰您的才华,可惜您老已先走一步,不过,您老的学问与对人生的看法早已深深烙在了我们心中,我最喜欢您的著作是《论语》。
?论语》是一本儒家的经典著作,而它的作者又是儒家的创始人您--孔子。这本儒家经典主要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一名正人君子,而不是一位势利小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这是我们上学期学的课文中,也是论语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它令君子了解了一生的责任:向仁的目标奋斗一生。
我时常想,在孔子写着本书时,是怀着一种多么伟大、充满责任心的心情去写的呀!通过老师的讲述我知道了,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曾子,因为曾子也拥有着一份与孔子相同的君子的作风,并且才华横溢,所以十分受孔子器重,当然在《论语》中曾子的发言也有几条,并且条条是道,并不次于孔子。所以,我也十分想成为孔子的一名学生,受孔子的成为一个用宽宏的心去对待世界、用君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虽以上都不太可能发生在我这个生长于二十一世纪的女孩身上,可是我通过学习并阅读孔子的作品,心中也有了好多作为君子应做的事,比如:宽容、稳重、忍让、崇高.....这些道理一直引导我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都尽量做到完美。
孔子,请您相信我将在您老人家的引导下,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的脚印将更加的稳健。您老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您的君子作风已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的了,所以我尊敬您,我会学习您的作风,一步一脚印走向胜利!
祝:精神永存
拜孔子的作文篇4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为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拜孔子的作文篇5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可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忙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我的思想。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家。他推行的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之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日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
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此刻、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拜孔子的作文篇6
今日的郑国依然风雨凄凄。东门外的栗树虽没能使民战栗,但高大笔直的树显得驼着背站在一旁的那个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头子格外矮小。他刚经历了陈蔡之困,听到丧家狗的评价,豁达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杆,继续踏上了征途。
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是一个另类。他所推崇的,是已经被霸主践踏粉碎的周礼;他所笃信的,是已经被世人割舍抛弃的仁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将周文化传递下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为此他不惧桓魋之辈的刀剑,孤身在广袤的平原上洒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筑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诛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游列国,所为的,是重建被破坏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义而富且贵,对他如同浮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顺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舆高歌凤兮笑他,长沮讽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恶人却不逃避社会的行为,丈人斥责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看门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怎么会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点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虽终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劳,仍以一人之力与时代相抗衡。虽然颠沛流离,坚毅的人格却从未改变。即使不再从政,他也坚持编纂诗书,倾尽所学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谆谆教诲保存在《论语》中,两千多年来仍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书呆子。那股韧劲,便从春秋流传后世,万古长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与他的精神、人格也永远屹立于我们心中。
拜孔子的作文篇7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拜孔子的作文篇8
既谈孔子,必说“仁、礼”。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一生,诲人不倦,由一个好老师成长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人生高度、厚度、宽度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顶礼膜拜。
舞剧《孔子》运用舞蹈的语言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往事,分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六个部分,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精妙舞蹈编排,串联起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等命途线索,探寻其内心“仁、礼”思想的丰富内涵。
舞剧,顾名思义要以舞为形、以舞做传。《孔子》全剧古意盎然,舞段悦人眼目、色彩斑斓,或轻柔婉约,或洒脱飞扬,既有展现礼乐、婀娜翩然的群舞,又有刻画心理、刚健强劲的独舞以及双人舞、三人舞等。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舞者风采,更能感受行之万千、态之多端。
开场舞《执羽》采用“六佾”规格,把祭祀仪式和宫廷乐舞交融一体。演员手执长达近一米的“干戚羽毛”,再现先秦乐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的不凡“神色”。男子舞蹈《颂贤》,展示了孔子门下贤士云集、作诗唱赋的生动场景,赞颂了周文化的崇文之风。以孔子删订《诗经》为题材的女子群舞《采薇舞》,则呈现出了民间舞蹈的曼妙舞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身如杨柳的女演员们缓缓登场,长袖曼舞,临河浣溪,舞台一片生机盎然。
(舞段《执羽》)
(舞段《颂贤》)
(舞段《采薇》)
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孔子,是思想深邃、举止文雅、不苟言笑的老先生,永远高高在上,让人敬而远之!
舞剧《孔子》却呈现出一个鲜活的孔子,他真实、有生机、有血有肉,他坚毅、笃定、爱憎分明!他走下神坛,不用只言片语,挥袖如云间便道出了他对于礼崩乐坏的失望,对于大众声音的倾听,对于困境的弦歌鼓瑟,对于暴政的挣扎,对于弟子的情谊。每一幕,你都能真切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内心波动!圣者凡心,你会发现,原来孔子离你并不遥远!
有人说,其实孔子就住在我们隔壁!舞剧《孔子》里那个浪漫的“老顽童”,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却坚持笃信好学,“一言不合”就跑出去周游列国,陈蔡绝粮却看到理想的大同世界……这样的孔子在含蓄中显质朴,平凡但又不平庸,像极了一位邻居智者在娓娓讲述:仁,并不遥远,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也可以追求梦想、执着拼搏!
拜孔子的作文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