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师在结束工作后,都是会写一份教学反思的,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1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熏陶。
本课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趣事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加之文章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很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紧紧围绕着“趣”字铺开,力求达到以趣激趣的效果。本课教学,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是:
一、导入过程新颖,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中,课文写的是太空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而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神奇有趣的太空世界,使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场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太空的知识,我准备了相关的图片和录像。在观看录象后,我发现学生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他们述说着食物是如何与宇航员做游戏,食物如何飞到宇航员嘴边,宇航员在太空怎样睡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新奇。孩子们一下子欣喜若狂,导入过程的图片、录像以及师生的互动触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兴趣盎然,从中也受到学科学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新课标》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发挥启发、点拨、解惑的指导作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其中,本课的生字特别多,我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划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然后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与同桌合作识字,这个形式更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式,课堂效果也很好。识字教学后,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整篇课文的教学围绕:课文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哪几个方面?太空生活与地球的生活有何不一样?为什么说太空生活有趣?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相应的自然段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遗憾的是:某些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得不够好,以致最后一个环节只进行了一半就下课了。原定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太空小知识,但由于前面部分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这部分内容只能留到下一个课时再进行。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2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面具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因为它显示了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特别是我国的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多种面具。把这些面具介绍给学生,可以促使他们多方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艺术。同时,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面具的风格迥异。装饰艺术表达内容的广泛,表现形态的千奇百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教学中首先通过展示了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表现手法的面具。它们在形态与神态的表现上给人的感觉多样,有的滑稽怪诞、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狰狞恐怖、有的质朴天真……这帮助学生了解面具的多样风格,了解多种表现方法。通过制作步骤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制作面具的基本方法,解决制作中的技术难点。最后我让学生戴上面具讲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几个特点:
一、兴趣入手,贯穿欣赏、竞猜、情境想象等活动,始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学生乐学、会学的目的。
二、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巧妙地进行整合。比如在初步认识、欣赏各地的面具之前,将其所在地在版图上进行显示,使学生的了解更直观,更清晰。在介绍面具的来历时用观看影片代替了枯燥呆板的解说。声音、图象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三、请来学习小伙伴,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自主解疑。在明明博士的带领下,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学习,其目的性更强,积极性也更大。这样的课件设计体现着学习的互动性,使教学辅助媒体真正起到了实效性。
四、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面具的作业设计与迎新舞会相结合,学以致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一、面具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各地的面具特色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因此,本课的面具欣赏部分显得有些多而浅。如果重点分析欣赏一两个面具,先总结出面具夸张的特点再进行广泛的欣赏,使学习由点到面再总结,对学生后面的设计会更有帮助。
二、学生技法上的学习指导得不够。在进行面具设计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表现方式。可能是教师在示范时过快了一些,也可能是因为新学习的油水分离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用油画棒或彩笔设计。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3
一、把握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在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同时穿插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及朗读技巧,然后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等。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我们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声调节奏,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韵律美,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诗眼,把握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开拓想象,感悟诗人的内心。古诗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诗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熟悉和情绪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王昌龄孤寂的内心时,抓住诗眼“孤“来层层深入理解。
首先通过词想象画面。如: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引导说具体,再发挥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想象中理解诗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词解词的教法,既淡化了诗意,又培养的学生的想象力。然后通过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楼送辛渐(一)》,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龄和辛渐在芙蓉楼饮酒话别的情景,结合一夜的寒雨体会此时诗人那种忧愁、孤寂的心情,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情渐渐浓了。最后穿插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体会与好友分别时的心境,再读前两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
在理解后两句时,采用的'换位想象,如果你是家中的某一位亲友,见到辛渐会如何询问,而诗人在与辛渐分别时只有一句嘱托,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再抓住诗眼“冰”和“玉”了解其特点,通过三次引读深入感悟诗人那种高风亮节、矢志不渝的品格。通过多元解读,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深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才能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有缺陷的课才有探讨的价值和改进的动力,通过实际教学,也呈现出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和说话的口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而并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要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诗人。
2、要关注学生的感受,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思考的规律,应环环相扣,不露痕迹。如:让学生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这样提问显得有些生涩,破坏了学习这首诗的整体感。何不这样问:读着这首诗,你感觉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心境,引导学生抓住字词来体会,再出示《芙蓉楼送辛渐(一)》再次抓词感受诗人的心情,这样就从整体到部分,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教学的主线要明确。理解后两句时,应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想,辛渐即将返乡,诗人可能会让他捎回什么去呀,,再插入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对诗人遭遇的了解中,就会明白诗人那种高风亮节,冰清玉洁的品格。最后作为了解王昌龄的边塞诗出示了《出塞》,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4
今天又上了一节略读课文,校长来听课,也给我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结合他的建议我来说一下我的反思。
一、导入:图片引入,说说对两种动物的印象。
(反思:由于学生预习了课文,对狮子和鹿的印象都能抓到“凶猛”和“美丽”的关键词)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反思:原先有两个学生各说了一半的内容,我想找一个学生来把他们说的再概括一下,谁知道找了两个都是在复述课文,说明学生在审题方面,耳朵还是不都清醒。)
三、再读: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反思: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由读,自己独立去理解课文,把自己读懂的进行交流。其实包含了整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词句积累。但是,由于自己不够机智,有时会重复学生的话,有些该体会的也没有很好地进行体会。先是一学生说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下子把文章的难点就摆出来了,但怎样引导学生去理解难点,由于怕自己说的多,还是让学生继续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自然段。有学生说到了第三自然段的比喻句,相机进行了朗读训练,但没有及时进行总结鹿对自己角的看法;特别是有一个学生说道她最喜欢5—7自然段,因为她知道了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看法,其实这里可以在进行比较,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知道路对角和腿的不同态度,然后转折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引入狮子的追捕,体会危急的时刻鹿的腿发挥了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从鹿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去感悟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感悟:学习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习说一说。
(反思:学生都能说外表好看不一定有用,难看不一定没用;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别人和自己等等,但是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挖掘,感悟的深度还是比较表面的。特别是可以联系残运会之类的,体会残疾人身残志坚的那种精神,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会深入一点。)
五、拓展:比较《陶罐与铁罐》与本篇课文的相同点。
(经过引导学生还是能得出结论的,到这里我才想起联系生活和学习来说说自己的感悟,只让两个学生说了,都比较浅显。)
总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的思维还是比较有限,思想的高度不够,想问题看问题也不够全面,只着眼于眼前,而很难让自己跳出来看世界。自己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是做的不好,还需要多一双眼睛,多一颗敏锐的心,充分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而不应该贪图于肤浅。
略读课文应该怎么上?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经过不断地听课和思考,我也大概地总结出了上面的五步骤,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喜欢把简单复杂化,何不试试把复杂简单化呢?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5
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四张大灰狼表情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这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孩子们一一观察,发现四张图片上的大灰狼有四种不同的表情:高兴、生气愤怒、伤心和很开心。于是我问孩子们:大灰狼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又伤心了呢?它碰到了什么事情呢?皮蛋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说:“大灰狼娶新娘了吧!”“娶新娘?那你们说说娶新娘的时候,应该是高兴的呀?怎么会愤怒了、伤心了呢?”小朋友们纷纷说:“不会是大灰狼娶新娘的!”那是什么呢?于是让小朋友带着这个疑问听老师给他们分段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评价分析:
?大灰狼开心了》这是一个语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人的心情变化与表情有关系;知道做错了事情只要想办法及时的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一直把大灰狼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大家都知道大灰狼是一个坏东西,不但狡猾而且还非常的凶恶,这个形象一直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再加上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把大灰狼这个角色更加的深入到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但是在这个故事中,却体现了大灰狼的另外一面,它也很善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会及时地想办法进行补救,让受伤害的小动物重新获得快乐。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四张大灰狼的不同的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产生疑问,大灰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表情变化,带着这个疑问再来听老师讲述故事《大灰狼开心了》。然后又采用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内容,在理解中学习词语“愤怒、伤心、撵走”等。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一直被故事所吸引,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6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画三角形的高。事实上,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许多同仁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毛瑟顿开,我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要小组合作?
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概念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认识简单的图形,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图形印象,能辨别出三角形,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有的仅仅是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很难将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也难以达到教师想要的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十分牵强。作为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认识过程。对于学生的要求适中,不能操之过急。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发挥作用,实现1+1>2的效果,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思考二:小组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积累了画高的感性经验,但是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学的难点。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十分必要。从实际情况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而是学生在辨析中把握画高的正确方法,使思维不断得到修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能量无限,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去利用。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