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是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好的教学思路的,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角的度量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当堂训练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3、4.4时=4时40分。 (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
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
2计算
3.54+5.26 368-269 18.32+27.57
二、目标实施
出示挂图
1、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出示挂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 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
小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
4、怎样列式?
(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2)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3)9.43-8.65-0.40
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算一下。
组内交流
刚才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5、练习
试一试1
6、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
三、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
完成19页2
四、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西部超市购物清单
20xx.10.14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1(个) 5.40元 5.40元
酱油 1 (瓶) 4.5元 4.5元
醋 1 (代) 1.5元 1.5元
应收:11.4元
客付额:20元
找零:8.6元
请你任意提三个问题和同学一起解决一下。
2、完成18页2,19页134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小数连加、连减和家建好后计算,那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在
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边和顶点;能用常用的符号来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看同学们画的角,是一样大的吗?
学生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量特殊的角。
教师:角的`度量需要量角器,下面我们动手自制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变成了什么?
学生对折后回答:半圆。
教师:把这个半圆对折后形成什么角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变成直角。
教师:这个直角是多少度?
学生:90度。
教师:把这个90度的直角再对折(学生操作),现在这个角是多少度?
学生:是90÷2=45(度)。
教师:请同学们把纸片展开成半圆,发现什么?
学生:半圆上有一些折痕。
教师:把这些折痕画出来,你能在这个半圆的折痕上从左到右找到0度、45度、90度、135度和180度的角吗?
学生找出来后,请学生拿给大家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这个角的。
教师:我们把0度写作0°,把45度写作45°。请同学们用这种写法,在半圆上标出相应的度数。
学生操作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半圆纸片(如图45)。图45
教师:这样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就做成了。同学们可以把书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放在这个量角器上比一比,看看是不是90°?教师边讲边做示范后,学生把书放在半圆上比。
教师:能说一说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量的时候要和标有0°的线对齐,并且角的顶点要和半圆上几个角的顶点对齐。
教师:我们把标有0°的线叫做0°刻度线,半圆上几个角的端点叫做量角。图46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量一量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能找到45°的角吗?再用三角板上的一个直角和一个45°的角拼在一起,看量出的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角后,汇报时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量的,让学生掌握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再看另一边是多少度的量角的方法。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做简易量角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识量角器并且掌握量角的方法,这样不是把知识的教学停留在“教”上面,而是体现在“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现“做数学”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主动获取知识。]
2.量一般的角。
教师拿出一个25°的角问学生:用你们手中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不能。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有更精密的量角器。
多媒体课件出示量角器。
教师:看,这个量角器和你们手中的量角器比,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直观地发现,这个量角器的刻度更多,并且有内外两圈刻度。
教师:这里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这样的量角器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条0°刻度线,方便同学们从两个方向测量角的度数。
教师:同学们测出1号角是25°,这里角的符号我们通常用“∠”来表示,所以可以记作∠1=25°。请同学们用这种方式记你们测出的其他角。学生记角。
教师: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从量特殊的角过渡到量一般的角,从而引发需要更精密的量角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放在对量角器的认识和量角上面,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水平。]
3.做活动角。
指导学生做活动角,然后让学生旋转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请学生判断图47中两个角的大小,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指导学生总结出角的大小主要看角张开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图47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做活动角和判断角的大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新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了角,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举手发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纸,画一个角。
3.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觉得自己画的大的同学请举手。
4.老师这里也画了两个角(出示课件2),你们仔细看一下∠1和∠2哪个更大呢?
(给同学们一点观察的时间)觉得∠1大一点的请举手?觉得∠2大一点的请举手?
5.(发现都有举手,而且有些学生犹豫不定)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师:这些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刻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度值,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师:我们分别称之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刻度线都集中到了……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师生对话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调整,随时出示课件4)(幻灯片显示量角器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介绍0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
2.建立1°的概念
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三、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书本37页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边说量角方法,边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ppt显示,并且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断(请用手势“adic;”或“×”表示)。(依次播放课件)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先看一下上面两个角,在书本的38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是量角器量一量,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量的又快又准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你们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书本上下面三个角的度数。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四、课堂活动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五、总结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做简单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量角,我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运用量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每个角相应的度数。
课前准备:量角器、课件
课前活动:打炮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游戏。
思考:要准确击中目标,什么最重要?(角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课件出示一个角。看大屏幕,这是一个(角)。
(1)、仔细观察,角怎么样了?(从中变小,然后在变大。)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两边叉开的角度有关系)
引入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研究角,好吗?
2、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直角、钝角、锐角4个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这就是我们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1)、请同学们独立仔细观察,看看一量角器上有什么?我们看谁观察的最仔细,观察完后,把你观察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汇报交流。找1~2名同学介绍
(3)、了解量角器的构造,揭示名称。
课件出示:1度角的由来。
请看大屏幕,最初的量角器是由18个小角组成的半圆图形,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也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后来人们为了更精确的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又把半圆里的每一个小角平均分成了10份,变成了10小小角,整个半圆就被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看上去怎么样啊?密密麻麻的,突出显示,这样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显示两个。在后来人们为了使它简洁和美观,又进行改造,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课件出示量角器图)。
(6)、加深认识。拿着量角器和你同桌说说吧,量角器上都有什么?
(二)、量角器量角
1.尝试量角
师小结:在角的大小比较接近时,用量角器量一量才能精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演示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2个角的测量方式,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测量时有什么不一样啊?
说明:测量时角的一边,如果和内圈0刻度重合,我们读刻度时就要从内圈数起,如果和外圈0刻度重合,我们就要从外圈0刻度数起。
3、总结方法
同学们真的会量角了吗?
课件出示: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看谁量的又准又快!
(1)、独立测量。
(2)、集体订正
2、坡度练习
课件出示:例1的两个角。
(1)、请你估计一下,这两个角一样吗?
(2)、量一量。请你量一下38页上面的两个角。
结论:角的大小和这两条边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组成的,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
设计意图:训练设计的量不在多,而在精。重复、机械的量角活动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角,锐角、直角、钝角(注意误差知识的介绍)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提高量角的技能,提升学习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度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
课下延伸:这是一副三角板,请课后量出每块三角板的每个角的读数,然后加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体会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合作,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关于角的知识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随意画出一个角,写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先自学再课件演示)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说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及90度刻度线。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并对自己的同桌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2、建立1°角的观念。
量角器,外形很简单,是一个半圆,所以人们也称半圆仪.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用符号“1°”表示。
提问: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1°角吗?让学生感知一度角的大小,并说说小圆圈的写法。
3、认识5°、10°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角1,边量边想: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在量角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将量得的结果在下面写∠1=60°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解)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即中心对顶点(重合)。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对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度数就看另一边(重合)(师边说边板书以上口决)也可以说成“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2、课件演示:(突破内、外刻度)
小结:在量角时,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刻度0刻度线重合,就从0开始顺着内刻度找到另一条边看内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刻度线重合,就从0开始顺着外刻度找到另一条边看外刻度。
3、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27、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课件演示
通过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小结:通过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5、验证我们的结论:(动画演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6、(课件演示)(判断下面小鸟、小狗和小猴量角的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五、练习巩固:
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2题和p285题。
六:总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那些?。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一、量角器
1、量角器的结构:中心、0刻度线、内刻线、外刻线、刻度
2、角的单位:度 符号:°
二、度量角的步骤
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角的大小关系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
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
生:玩过
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
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
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
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学生动手测量
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
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
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
生:2个。
师:还有吗?
生:1个
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
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
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
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
2、引出半圆
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
生操作测量
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
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三个小角不够了
师:你真聪明!
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平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平角?
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
生:8个
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
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
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
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
生:把半圆多折几次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
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
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
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
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
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
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
生写
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
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
生:角的一边(板书)
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
生:39°
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条边
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
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
生读数
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
生:还有一圈数
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
生:内外圈数字相反
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
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
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
师:再来读一个角
生:130°
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
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
5、用量角器测量角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
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
学生开始测量
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平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
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
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
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
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
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
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
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
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7、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
生尝试画角
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
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
师:操作非常规范
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
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
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
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
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训练
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数学领域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