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写观后感是对电影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思考和评价,以下是陆玖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无问西东》的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1
前几天,我去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的片名源自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为了纪念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所拍摄。
沈光耀是在1938年清华学子中的一位杰出青年,他出身名门,身上流着“三代五将”的血,但家族却只愿他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安稳地度过一生。可是他立志高远,青春的热血滚烫,誓为祖国贡献青春。硝烟下,他瞒着家人,违背家规弃笔从戎。训练之余,他驾驶飞机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食品空投给贫苦的百姓,捡到食物的孩子们都称他为“晃晃叔叔”。
他还为了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驾机飞向空中战场,与疯狂袭击我国战机的日本战机进行殊死搏斗。战斗中他驾驶的飞机发动机和机尾坏了,但他没有跳机,而是奋不顾身径直撞向敌军战舰,在一瞬间爆炸的火光里,他的生命之花绽放在呼啸的苍穹深处,止住了轰向我军的炮火。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用家乡话向母亲决然道别:“妈,对不起,国难当头,不容退却。”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的革命先烈不怕死、不怕苦,前赴后继的为了国家付出生命和青春,只为了中华民族不受欺辱,繁荣富强。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2
女儿提起电影《无问西东》,说挺好。
她认为好的,我则无疑。很多电影都是她看后推荐给我的,比如《梵高传》《驴得水》等,事实证明,她的鉴赏力、思考力在我之上。何况,我俩之间,一直保持“奥迪”的亲密度——四个零:交流上零障碍;思维上零距离;感受新知零差距;读书讨论零隔阂。
时尚说法,“姐妹花”,不是塑料的。是瓷闺蜜。
有时感慨,生命真是充满玄妙: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肉儿,长着长着,就成了自己的知己。这就是上苍给予“母亲”伟大时,馈赠的意外之一吧。
接着说《无问西东》。
“我没看过,只听一个文友说,不太好。”
“也许,他们对快闪般的镜头和叙述方式不适应吧。这是青春励志片。需要用自己的积累,重新diy一下,张力无限。”女儿站在我的书架前,接我的话茬儿。随后,她快速地从抽走《西南联大行思录》。
小年这天下午,女儿请我看了《无问西东》。这可是她第二次看了,我确定陪我观看约高于电影更吸引她后,深表谢意。我内心里还是有点小确幸的,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也算霸道,“抢”了他的小情人儿,主动请我观影,且还vip“包场”。
第一次被请vip,不大习惯哩。影院里的沙发椅子,蛮大蛮舒服的,“电钮”一摁,下面的沙发呈上脚来,瞬间变成一张软软的沙发床,我赶紧又调一调,变成最舒服的坐姿。这要是搁小时候看电影,就是村长级的佳座了,就是村长吧,也只能是在“滋拉滋拉”响的放映机后面,他要等着放一会儿后,宣布“耕地上肥”重要通知的。
小时候还真做过看电影的梦:一个屏幕前,我一个人的小板凳随便坐,放映时没有“假演片”。(每次电影正片开始前放的宣教片)而此时,做梦梦不到的事,实现了,比梦精彩上千倍。
来说《无问西东》。
场景快闪式推进。清华校园,西南联大校园;烽火战场、现代商场交叉变换。但主线是清晰的。像片名一样,《无问西东》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换言之,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影片时间跨度大,从1920年代到现在。空间跳跃宽,几个场景并行推进,可谓纵横交错。别具匠心的剪辑手法,穿越百年中国,实质是展现四代人青春的迷惘和向往、信仰和自由以及勇敢等等。
往窄点说,把它当作水木清华百年兴衰的一个记录片,更好看些。
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观影模式,着重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年代的年青人的群塑。人物没用原名,但故事都是原型,需要动用你的原始积累来组合。甚至一个场景就是一个人物的剪影。说个例子,在敌机的轰炸声中给学生上课的和“静坐听雨”的教授们,都确有其人,只不过在片尾里呈现名字,或更准确说,这些大师早已深藏于我们的精神领域里了。
大屏幕前的我和女儿,神情专注。电影大约进行了20分钟。忽然,进来两人,身影清晰,正值青春年华的模样儿。
“看来咱不是包场啊,这时才来的。也是看第二遍的?”我冲女儿嘀咕一句。
只见那俩“青春年华”直奔我们来。
“不会这么尴尬吧,我们坐在他们的座号上了。”女儿有点不自在。
我伸手抓起了包,准备起身让座。这当儿,俩青春年华,一个打着小手电,一个手拖餐盘,走到近前。“贵宾,这是本场赠送你们的两个甜桶冰淇淋,两桶苞米花,请慢用。”我连说,谢谢,谢谢你们。
忍到她俩走后,我与女儿悄悄大笑,女儿说,vip以前她也看过的,没见过这种形式的被贵宾,可能过小年的缘故吧。
笑过之后,《无问西东》也来到了泪点,多是被西南联大校园里的场景打动,更有王力宏主演的沈光耀,家训在耳,毅笔从戎的果敢,以及他在战场上撞击敌机、敌舰牺牲的那一时刻。这个人物原型,应是就读过清华大学的沈崇诲。
影片结尾,不是花絮,而是再现影片场景,里面加上人物的姓名,大多来源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我也懂了,女儿为啥回家后直奔《西南联大行思录》了。
“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
这是影院灯亮起来后,停在大屏幕中的“”。女儿提醒我,你是最珍贵的。
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在女儿眼里,我是最珍贵的。而,我这个做女儿的,在我心里妈妈也是最珍贵的。
张震所饰演的张果果最后打电话决绝透露商业机密,台词没有记住、只是觉得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张果果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保持了自己忠贞善良的底线。试问在如此利益诱惑的社会,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
60年代黄晓明和章子怡的故事实话我没看懂、明显的一文艺mv,能记住的就“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了,已经发生的事、已经逝去的人,对这些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好当下,别让逝去的人逝去的没有价值。自己的理解、没看懂这段导演演了个啥意思,难道就是告诉大家爆炸了个核武器,大家记住这段艰辛历史?不懂不懂。
沈光耀的故事是这个影片里面我最喜欢的了,尤以沈母最为感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三代五将的家庭,太能洞察功名利禄的虚幻,沈母爱光耀,同时也保护了他的翅膀。沈母知道:光耀是父母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所以放他千里求学。无疑、光耀的父母给了他人生最大的财富——人生的乐趣、对爱情的喜欢,对为人父母的过程享受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神财富。
片子最后的彩蛋、故事的原型都是近现代中国顶尖大师、致敬!
最后,无问西东、问的应该就是初心吧!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3
一部电影,横亘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用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给出了我们人生问卷的许多答案。这部电影的故事,正是一部分人生的缩影,无需多言,只想把这故事说与你听,让自己沉下心去体会,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
民国时期的北平,迷失自我的吴岭澜,文科优秀的他,却选择修读那个年代别人都认可的实科。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的一番话将他拉回了现实。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就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否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而泰戈尔的演讲,让他彻底醒悟,看见在泰戈尔身旁站着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笃定从容,充满自信,目光清澈,他决定遵从本心,弃理从文,去思索生命的真实与意义。而他,把这些思想传递并影响了西南联大的学生。沈光耀,就是其中之一。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饱受日机的轰炸。国难当头,听到“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己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句话,沈光耀决定从军,然而母亲的一席话让他放弃了。当看到昔日活蹦乱跳的孩子在日机的轰炸下死在母亲臂弯,令人心碎的画面让他决定弃笔从戎,哪怕违背母命,他也要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参加空军后,善良的他不顾教官的体罚,驾驶飞机给那些没有食物的小孩送食物。一场惨烈的战斗中,当他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在敌人的炮火中牺牲,身负重伤的他,一句从容的“回家”,便驾驶飞机,径直冲向敌人的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慷慨赴死。当被他投喂过的那片土地,忍受着饥饿的小孩唱起歌,即使再也等不来那一架带给他们希望的飞机,但一颗感恩的种子却在他们心里慢慢发芽。而陈鹏,就是那群孩子里的一个。
新中国建立后,已经长大的陈鹏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深爱着一个女孩——王佳。他们还有一个好朋友李想。当陈鹏误会了王佳与李想之间的关系,他决定去第九研究所工作。敏佳与李想想帮助他们的班主任,给经常羞辱大骂他的师母写了一封信。但后来事情败露,为了争取去支边的名额的李想选择了沉默,让敏佳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一个因为善良而犯下的小小错误,却被那个时代放大了,敏佳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并毁了容。陈鹏救回了敏佳,并让所有人认为那个曾经阳光美丽的女孩已经死去。他带她回自己的家乡,动身去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他让她等他回来。当李想以为自己害死了敏佳,在墓前的他痛心地哭了,而陈鹏对他说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成了李想后来践行的理念。
身处现代社会的张果果,正对自己所面对的人生难题而迷茫。他的父母曾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救了他们的,是李想。他们深陷大雪之中,李想把所有食物留给了其他人,自己独自一人去寻找救援。当救援队赶到之后,他指明了被困人员的位置之后,便倒下了。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正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句话,影响了一个人,也让他把这份真实的善良,传给了张果果的父母,影响了张果果。面对公司领导之前的竞争,面对四胞胎家庭频繁地寻求帮助,他也曾迷茫过,逃避过。而父亲的一番话,让他选择坚持自己真实的内心,面对世俗的险恶,面对别人的质疑,他不愿用出卖来换取私利,他选择资助四胞胎家庭度过难关。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人生遇见的种种事情,或喜或悲,正如张果果所说的: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去改变压得令人喘不过气的境遇,我们会面临许多困难的选择。面对这样的人生,我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会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选择。父母给了我们生的希望,而且成长给了我们前进的勇气。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恰到好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完整的我们。那便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故事,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那群人,在命运中寻找自己的真实,思索生命的意义,他们一生的感悟与精髓,在时间的长河里,默默地流传了下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看完电影的自己,只想好好回味,那些前人留下来的思想佳肴,让自己去了解真实,寻找真实。
最后,想引用电影里的一段独白: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4
刚开始看见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时候觉得很气愤,很讨厌许伯常,我猜想如果我没听过文倩读的书的话肯定会很讨厌刘淑芬,但那一刻我却万分同情她。还有更气愤她的卑微的爱。 当我看见这个画面时,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往和浮云。
沈光耀把校园里的景色用铅笔了出来。这一张感人至深,母亲那无声的爱。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听从内心,无问西东。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得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看见得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多少年后会发现自己现在所遭受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5
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我该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这个问题也无时无刻的不在困扰着我。虽然这个问题无论是自己还是有智慧的长者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但我们还是应该时不时的问问自己: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小时候做着天才梦,做着英雄梦,以为只要长大了就能成为功成名就、受人瞩目的人。以为长大了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长大了我并没有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不一样的自己,而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干着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工作,挣着刚够养活自己的工资,还得应付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偶尔的不怀好意。
从上班第一天起,我就可以遇见退休前一天的工作状态。别人说过,我自己也想过,这样安安稳稳的过一生也是不错的,况且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尤其是工作上的伙伴都是很不错的。然后像大多数人一样到了年纪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娃,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没有起伏,没有波澜。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像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样,我想我并不甘心就这样混日子,也说不出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些所谓的人生哲理,我想要的是一个跟别人不太一样的人生,我觉得至少该无关任何人、任何事,只为自己,做些什么。在这个毫无能力的年纪却不想毫无作为的就这样挥霍完自己的时光。
下班以后、休息的时候百无聊赖的翻着手机,点开朋友圈关了又点,打开微博关了又打开,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貌似有点孤单落寞。再瞟一眼其他人,每天看肥皂剧一部接着一部、打游戏一场接着一场,貌似过的也很充实,也很快乐。实在无聊的周末,我也尝试过窝宿舍追一整天的剧,但是这种感觉并不好,除了更落寞还多了一种负罪感。为什么这种生活我就过不来呢?
我常常想,作为沧海一粟的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是实现自我的价值?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需要留下些什么证明我存在过吗?而我又能留下些什么呢?即使留下我的足迹又有意义吗?——我不知道。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用像沈家耀在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做出选择,也不需要像陈鹏那样在爱情和理想面前做出选择。但我们更多的是像张果果那样,在这个纷纷扰扰,混沌不堪的世界里行走,做出自己的选择。
平凡的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无关伦理道德,无关社会大义。这种选择无关对错,只是沿途的风景不一样而已,而你只需要遵从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无悔当初。
最后,以电影里的旁白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篇6
一部非常催泪的电影。有很多让人触动的台词。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时候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泰戈尔的诗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的喜悦。“---梅贻琦谈”对自己真实“
”我希望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自己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这不是要让你为我添子添孙,而是希望你能够体会人生的乐趣。“---母亲对沈光耀谈期望
记住自己的珍贵。
对自己真实。
难以忘记的,是西南联大搭建的破教室里,外面狂风骤雨,教室里雨水滴答,老教授的声音实在敌不过风雨声,无奈在黑板上写下”静. 坐. 听. 雨“。听雨,也是听心。还有一幕,日军轰炸机入境,拉响警报,老师和学生却继续搬着板凳,在山间继续授课听课。他们曾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又拥有的是什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教书,不好好地读书?特别是,教书,也许现在30个学生里有29个都不愿意好好学习,但还有最后那一位是真的希望能好好学习的,是历经各种艰辛努力得到学习的机会的,你凭什么不好好上课让他所有的努力得以回报?
诚心待人,待己。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