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知和体验书籍中情感共鸣的力量,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结局和意义的思考和解读,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与旧读后感800字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1
这本书是由莎士比亚所著,是他所写的四大悲剧之一。
其实,本书的结尾是讲人们推翻暴君的统治,重获自由,可是它之所以能称为悲剧是因为麦克白自身的悲剧。
原来麦克白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在打完胜仗回国领奖时,在路上碰见了三个女巫。每个女巫都做了自己的预言,第一个女巫说:“你能当国王。”第二个女巫说:“你旁边的那个侍从的后代能当上国王。”最后一个女巫说:“不是由母亲生出来的人能打败你。”麦克白听后觉得很吃惊,于是回家把路上发生的事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听了麦克白说的话以后,怂恿他去刺杀国王。于是在妻子的引导、权力的引诱下,他杀了国王,并且逃脱了。
麦克白当上了国王,第一个预言实现了。接着,他又想起了第二个预言,于是他把那个随从杀了,可是却不小心让他的儿子跑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麦克白有时仿佛看见了国王和随从复活了,在跟人说话,经常神经质地自问自答,受着两新的折磨。
过了几年后,麦克白的随从的儿子长大了,而且在另外一个国家当国王,他想起了麦克白的杀父之仇,于是出兵打仗。此时麦克白的国家已被麦克白管理得一团糟,自然不是别人的对手,就在麦克白奄奄一息的时候,这是只有第三个预言支撑着他。随从的儿子创了进来,麦克白告诉他不可能杀了他,因为第三个预言,随从的儿子告诉他,他是剖腹产生的,麦克白的精神支柱倒了,随从的儿子当了国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时利益冲昏头脑,做出傻事,到时候再挽回也来不及了,也别和坏人在一起,就是麦克白的妻子逼他走向了绝路。虽然结局是好的,可是麦克白的悲剧给我们都提个醒,不要用不正当的方法获得某样东西,要不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这本《全球通史》被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选为教材。也是自90年代起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教材之一。
以前我读《史记》《资治通鉴》没觉得写得好的。虽然历史上对这两部书,评价是很高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过我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就是一本帝王书,都是阴谋、权术、人治、治人那一套。利用权术驾驭群臣、奴役人民、愚昧人民、控制人民的思想。这样的书不看也罢,也只有在现在的中国和一些落后地区还有市场。
而《全球通史》描绘的是人类历史从诞生到现代一系列几次大的飞跃。随着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到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水渠种田、驯养动物、利用牲畜耕田、铁的发明、火药的发明、蒸汽机、铁路。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都对社会才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总是不遗余力的带我们去通过远古的历史、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社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而他对这些新的问题也总是不下定论,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世界未来是会变得更好,还是毁灭呢?环境问题、人口急剧增加和资源匮乏、核扩散危机、基因工程、社会不公平和贫富悬殊、青年的反叛,异化、犯罪和吸毒、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和宗教争端、贸易保护主义、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到底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呢?历史也正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创造、探索,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将见证这段历史,也都要参与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确定无疑地预知未来,但是,他们能比较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3
今年暑假,我和我爸爸一起阅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一次单身出海捕鱼时,钓到一条硕大无比的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与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比自己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为大鱼伤口上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抢食,但老人仍然不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骨架带回了渔湾。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中的老渔夫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垮他。”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遇到困难,一定要有毫不畏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再看看我们自己,平时遇到一点点小困难,我们都叫苦连天,不敢去尝试,缺少解决困难的方法,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困难面前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把一件事情做好。
在今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有两项比赛让我记忆犹新。一件是参加女子100米仰泳比赛的“洪荒少女”傅园慧,面对比赛,她乐观积极、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了该项目决赛的铜牌,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是她乐观和自信的笑容,时刻鼓舞着我,面对再大的困难,都要微笑着迎接挑战。另一件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面对强大对手,始终咬牙坚持,不放弃每一分,最终在多次关键比赛中,创造了不可能,获得了奥运金牌。这两项比赛,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学校风光无限的骑着一种一个轮子的车子,让我很是好奇。后来,我才知道这种车叫独轮车,我被它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我想挑战自我,学习独轮车。可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发现独轮车并不好学,上车都困难,就别提能自如的骑了。可是我没有放弃,每周坚持在院子里自学,一次、两次……在无数次摔倒后我继续坚持,终于3个月后,我掌握到了骑独轮车的技巧,能够进行初步的骑行了,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坚持的力量是有多么强大,如果我中途放弃了,那现在我也不会入选学校的独轮车社团了。
巴尔扎克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通过参加“书香校园·阅读圆梦”活动,让我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我学到许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准一个目标,乐观自信,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4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因为她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元春。她被选为了贵妃,皇帝恩赐她回家省亲,贾府特意建了一座大观园。
终于等到了正月十五,元春回家了。贾府张灯结彩迎接她,那场面真是热闹、隆重!红楼梦第17回、18回就写了贾元春宁国府归省庆元宵的情景。
从这一章里边儿我读出来皇妃回家真是不一般!为了迎接她回家,先花费那么多钱盖了大观园。回家时,宫女、太监一拨接一拨出场,贾府老小全部跪着迎接,真是豪华奢侈!
但贾元春当了贵妃,一点儿都不开心。文中好几处写到贾元春落泪,她看见贾母时,书中写道,“贾妃满眼垂泪”“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她还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是回来省亲,但待了没多久,宫里就又召她回宫,最后她强忍着泪水离开了自己的家,而这一去直到死也没再回来过。贾元春真是可怜,虽然她是一个皇妃,表面很风光,但却一点儿也不开心,她心里的悲伤又能给谁说呢?古代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是木石前盟的刻骨铭心,还是金玉良缘的天做之和,那只身离去的的背影在那个时代象征了自由仰或是孤单。
大观圆里的红墙绿瓦,莺歌燕语,其实不过是红楼一梦。在曹雪琴意气风发的那个年代里,更多的其实是束缚,于是才有了林黛玉的葬花,才有了贾宝玉的出家,才有了薛宝钗的悲哀。
贾林两个人的爱情可算是可歌可泣,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一直是现在崇尚恋爱自由的象征。可是当人们在赞颂他们的时候又有谁看的见宝钗的伤口,谁,谁,谁。
我喜欢宝钗,在这个代表封建礼教的女子身上,我可以感觉到她对幸福的执着。我想我也是一个对幸福执着的女子。很勇敢的守侯着若即若离的爱。
贾宝玉离开了,他应该有他的追求可是他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和宝钗继续生活下去,即使我不爱她,也会和她好好的在一起,这不是承诺是责任。对于宝钗也对于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不会渴求一份得不到的爱,我想自己应该会和一个很爱自己的人生活,平淡,宁静,也会幸福。
好好的珍惜吧,不要伤害我们爱的人,更不要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5
最近读了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的《雾都孤儿》,这是我今年读书计划的第一本书。我随着本书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而迷醉在里面,为狄更斯那幽默、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技能禁不住地不停地啧啧称羡。
首先狄更斯爱憎分明,对奥利弗退斯特的成长经历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邦布尔先生的官僚作风,对贼首老犹太——费金的阴毒嘴脸……给予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一切看上去又是那么顺理成章——罪恶总将毁灭,善良总将有好报!
本书的书名叫做《雾都孤儿》,很显然小说应该围绕着奥利弗退斯特这个孤儿来写。可我看到后面,却看不到奥利弗退斯特的出现场次,相反越看到后面越是更多的出现了正、反人物的正面较量。以布朗罗先生、露丝小姐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在南希小姐的通风报信帮助下,一举将贼首费金、两号人物赛克斯一网打尽。这和看到这篇小说的广大读者的心愿是完全吻合的,我一边看一边希望那些可恶的人物能够尽快消失掉。狄更斯满足了我的愿望——让赛克斯的脖子被一条绳子的活扣套住而气绝身死,让老犹太走上绞刑台,走完他丑恶的一生。应该说小说着力要表达的并不完全是奥利弗退斯特的可怕遭遇,相反小说着力要表达的恰恰是作者自己的良好愿望——善必将战胜恶,正义的阳光必将普照大地!而奥利弗退斯特在其中只不过起到一个正反双方进行交手的连接点的作用,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一个孤儿带着他懵懂的眼睛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通过其不幸的遭遇揭露出人性的光芒和丑陋,善良和残忍。在经过了苦痛,在善良人的帮助下,小奥利弗退斯特才走上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这或许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真理——社会有时并不如我们想像得那样美好,光明和黑暗,善良和残暴,宽容和野蛮如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将会永远相互抗衡——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对立着发展下去。
朋友们!睁大你雪亮的眼睛,看清楚这个你身边最真实、最丰富、最迷茫的社会现状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雾都孤儿》这部小说肯定还有我的理解能力达不到的地方,这需要我继续研读本书内容,并结合我的社会实践,总结、挖掘出更多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愿与广大的狄更斯迷共勉!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6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诗经》上说:“不要总想贪图安逸,小心谨慎地做好你的工作,子好这种行为,神明知道了,就会赐给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养,莫过于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变化,最大的幸福膜过于用原无灾无难。
我们每天都在认真、拼命的`工作,为的是以后,也许是为了以后的以后的收获,却不知正如《劝学》中所说的,整天的冥思苦想,却不知学习片刻有收获,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的,积少成多、积土成焉,日久无常,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尽管每个人的先天资质有所差异,但着差异是微乎的,只要聪明能干,多去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你也会成为君子的。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成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这样才能到千里之外,就象前面所说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日久天长的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富有者,但是具备了“财富”还应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戒骄戒躁,你才会成为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这些都做到了你才是真正地会学习,懂学习的人,你才可能为人师。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7
今天,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名叫——《神奇的收费亭》。
我想:收费亭就是收费亭,有什么好神奇的?一回家,我马上打开书读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男孩,名字叫米洛。他整天都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好。一个乏味至极的下午,米洛在自己的房间发现一个不知道是谁给他的收费亭玩具。他觉得挺好玩的,就一个人玩了起来。他开着电动玩具车,驶过收费亭,结果却踏上了一趟不可思议的奇妙旅程。
一路上,米洛曾深陷结论岛,还在词语国被“都有罪”警察押到监狱里蹲六百万年。但他在伙伴闹钟狗——“咔嗒”和骗人虫的帮助下,一次次转危为安,还交了很多有趣又奇怪的朋友:比如,管全世界颜色的色彩大师和他的乐队,狱友“哪个”婆婆,向下长的男孩阿列克——它一出生就在空中,这是它成年时的高度,然后一直往下长,直到碰地。
最后,米洛在abc国王和123国王的请求下,来到了被可怕的恶魔们统治的无知山,去营救被流放多年的韵律公主和理性公主,最后取得了胜利。
我深深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我在幻想中遨游,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合上这本书,深吸一口气。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词语是长在树上的,还可以吃。我从没有想过数字是可以挖出来的,我从没想这世界上还有十二面体人——用一种表情换一张脸。我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一位声音守护人——世界上的声音归它管,我更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一位警长——“都有罪”警长。他不管犯人在不在监狱里面待着,只喜欢把人放到监狱里。也就是说,你被放进监狱后可以随时出来。
读了这一本书后,我发现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男孩米洛。他从一个懒惰,无事可干的人成为了一个做事要思考,不可以马上下结论和拥有许多优点的好男孩。
我喜欢他在旅行中关心队友,鼓励队友的精神。在寂静山谷时,勇入石头城堡找声音。我还喜欢它敢于冒险,不怕所有的恶魔,进入空中城堡去营救韵律公主和理性公主。
当然,如果你不爱学习,不爱动脑,消极麻木那一定要看看这一本书,它能让你焕然一新,还可以在幻想中遨游。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8
“孤独的力量是可怕的”。这是我在读完《百年孤独》后的感受。《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不断重复,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无论消极又或是积极都无法摆脱孤独。在这个可怕的循环中,能看到布恩迪亚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活状态。
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纯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冲击,最后,一切归结于平静的绝望,正是拉丁美洲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在初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产生人物已经死去,却又复活的错觉,这正是因为故事主人公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过不断重复的姓名与七代人的复杂关系来加深整篇小说的魔幻孤独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这是我读《百年孤独》中最为喜欢的一句话,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会想清楚,或许欣慰,又或许会很,但一切都无法重来。人活在世人总需要一种精神寄托,而布恩迪亚家族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他们害怕自己陷入孤独中,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独,但他们生存却又离不开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起需要一位合格进去的领导者,而衰落也只需要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而已。小说的结局在奥雷良诺·布恩迪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布恩迪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到“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着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压抑的,这本书几乎全部是孤独和颓废,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个家族的孤独和颓废。在这个家族中亲人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么而克斯所谓的“孤独的含义”,孤独就是不团结。
?百年孤独》对于现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独。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