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是写作文的基石,只有先有了一个扎实的提纲,才能写出一篇有逻辑性的文章,要知道写作文关键在于用心思考,用文字表达,下面是陆玖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西湖作文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西湖作文篇1
西湖周边的街道马路是将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连接的纽带,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名胜古迹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景区的景色内涵。环湖一周,按顺时针方向,道路分别为:北山街、湖滨路、南山路、杨公堤(又称西山路)。
北山街:东至昭庆寺少年宫和环城西路,西至灵隐寺,因路沿西湖北山之麓得名。旧名为岳王路、北山街、静江路、环湖北路等。北山路蜿蜒于葛岭和栖霞岭山麓,并在西湖沿岸种植大片绿地公园,是西湖周边车辆密度最大的道路之一。北山路北侧自古建有大批私人别墅和宾馆,建筑风格多样,是杭州名人旧居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自东向西,著名的建筑有:望湖楼、蒋经国旧居、省庐(别名竹隐别墅)、静逸别墅(张静江建)、坚匏别墅、新新饭店、秋水山庄(史量才建)、春润庐(宋春舫建)、抱青别墅、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香格里拉酒店、赵无极祖居、黄宾虹故居、林风眠旧宅等。北山路也是著名的赏荷胜地,每逢夏季,断桥附近和放鹤亭对面的水面荷香阵阵,吸引了大批游人的到来。
湖滨路:南起解放路西端,北至北山路。其址原为杭州西城墙,民国初城墙被拆,改为马路。湖滨路沿湖一侧为湖滨公园,从南之北分别为一公园到六公园。湖滨路东侧为繁华的商业区,建有大量饭店酒肆,如知味观、太子楼、杭州酒家等。每逢旅游旺季,湖滨一带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在湖滨路和西湖湖底建成湖底隧道,直接连通环城西路和南山路、解放路,极大地缓解了湖滨地区的交通压力。而湖滨路面也进行大规模改造,沿湖一带变为步行街,附近建有高档宾馆和品牌服装街等。
南山路:北起解放路西端,在长桥公园南折,于杨公堤处西接虎跑路,约长2500米。旧名涌金路、膺白路、南屏路、环湖南路等。南山路路面宽阔,沿湖一侧有涌金公园、柳浪闻莺、长桥公园、雷峰塔、净慈寺、钱王祠、花港观鱼、太子湾等景点。另外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故居、杭州碑林、浙江美术馆、勾山樵舍(陈端生祖居)、茅以升旧居、澄庐、西湖天地等建筑为南山路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街道两侧也集中了大量咖啡馆、酒吧、茶屋。
杨公堤:南起南山路西端,北至北山路西端。因位于西湖以西,又称西山路。今存流金、卧龙诸桥。参见上文“杨公堤”一节。
读西湖作文篇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突飞猛进的经济和彬彬有礼的市民,这都是杭州长期致力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杭州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庆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70年前杭州的形象是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而今的杭州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不仅有风姿绰约的湘湖,浪漫多情的西湖,还有风景如画的九溪。湘湖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其中最美的是湖中的数十座小桥,每座小桥风格迥异,素有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有的小桥从远处看,桥拱和水中的倒影连起来,像一轮落入水中的圆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西湖不仅拥有很多的传说和典故,更有清新脱俗的湖中美景。晴天时湖面水平如镜,仿佛可以看到另一个自己。雨后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湖面上既有竹筏小舟,还有蒙蒙雾气,人在湖中游,感觉自己像在仙境一般。九溪号称九溪十八涧,它的美主要美在溪流的形状上。在大树参天的山谷中,九溪的潺潺溪流在人行道上绕来绕去,十八次穿过林荫小道,让人感觉仿佛行走在美丽的迷宫里一样。
最近几年杭州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杭州孵化出了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杭州的独角兽数量仅次于北京,如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等。这些企业是杭州经济未来的中流砥柱,它们都是全体员工努力拼搏、挥洒汗水的结果。杭州的交通也是日新月异。以前出行只能坐公交,铁路出行也只能依靠城站火车站,而现在杭州已经有好几条地铁线和亚洲最大的高铁火车站——杭州东站。
杭州的高度发达的经济催生了精神文明之花:在每条斑马线前,杭州司机都会主动礼让行人;马路上干干净净,鲜见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公交车前乘客主动排队乘车。这些细节处处都体现了杭州人的文明礼貌和高素质。
过去70年杭州用亮眼的'表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为了迎接20xx年的亚运会,杭州还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之中,我相信杭州的未来会越来越美丽,我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尽早为杭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读西湖作文篇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将杭州比作柔媚的姑娘,那么西湖就是她飘舞的衣裙。在西湖游玩,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刚走进那林木苍翠的古道,便能看到一块石碑上墨书几个大字“断桥残雪”。旁边,立着一座小桥,粗糙古朴的花纹,拱形的桥洞,映衬着桥下波光粼粼、晶莹剔透、绿光闪闪的湖水,显得越发素雅,别有一番韵致。漫步桥上,看到湖水泛起的细碎波纹,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诗句,还有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邂逅的美好传说。
穿过好几条石径,我们来到了“平湖秋月”。一棵棵参天老树将自己浓密的树荫投射在水面上。一阵风吹过,树影摇动,送来一丝清凉,真是“一色湖光万倾秋”。望湖亭高阁凌波、倚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好一番诗情画意!
我们登上游艇,去往西湖的下一个景点---三潭映月。游艇开动了,眼前群山叠翠,比水墨画更淡。啊,我看到三潭映月了!它们的尖顶呈三角形,塔腹中空,五个小圆洞整齐地排列在塔腹上。
在湖心岛极目远眺,远处,一座宝塔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就是“雷峰夕照”。听讲解员说,雷峰塔原名“皇妃塔”,现存的这座塔是2002年重修的,老塔遗址在新的塔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雷峰塔倒掉的呢?原来,在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老百姓们认为塔砖吉利,能够避邪,便你一块我一块地将砖偷回了家,久而久之塔就倒了。
总之,西湖的美丽说也说不尽、写也写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读西湖作文篇4
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好东西出发了,高速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西湖景区。
西湖真美啊!一眼望去,看不到边,就像大海一般,湖水碧绿。它虽然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但它能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湖水倒映着岸边的垂柳、粗壮的榕树,还有周围的建筑,真有点“海市蜃楼”的感觉。
我们一边划着小船,一边欣赏着美景。在阳光的照耀下同,水面上波光闪闪。这时,一大群鸟儿贴着水面疾飞而过,转眼就消失在树丛中,还能听到鸟儿们婉转地歌唱,形成了一幅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傍晚了,我们要回家了。我留恋了看了一会儿西湖,夕阳把西湖渲染得更加迷人。
我喜欢西湖。
读西湖作文篇5
西湖,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阳春三月,我有幸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亲眼看到了我朝思暮想的西湖。
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们一行人沿苏堤北上赶乘当日第一趟游船。导游小钱边走边介绍周围风景,而我的脑海却早被那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塞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连日来细雨绵绵,晴日下的西湖我们是无缘得见了,但听人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能看到雨中的西湖,也不枉此行了。
苏堤两边,间植有柳树和桃树,早春时节,这里柳绿桃红,幽静而美丽,东望湖面,西湖就象如梦初醒的美人,困酣双眼,欲开还闭,妩媚动人。湖水虽然没有可爱的碧绿,却因了酥雨的`滋润更现娇柔。漫步苏堤,呼吸着湿湿的又有些发甜的空气,连五脏六腑也有舒润的感觉,全然忘记了旅途的疲惫。
在码头上船,我坐在了船头,随着游船的启动,附近的湖面便泛起了阵阵清涟,似是琴弦拨动一般,许是人与自然的奇妙沟通,那一刻,我的心中竟也起了微小的波澜。眺望远处山峦,不是那种深沉的墨绿,而是朦胧的淡青,蜿蜒入眼,恍若梦境。细雨在微风的吹拂下,凉凉的贴在脸庞,轻轻的落在衣上,一双燕子斜斜的掠过湖面,向远处飞去……此时此地,我仿佛置身在绝妙的山水画里,飘飘欲仙。
在北岸下船,沿“白堤”慢行。这时雨越来越密起来,堤边的杨柳枝头挂上了晶莹的雨珠,鲜艳的桃花在雨中更见娇艳。雨中这样,晴日美景想来更不用说了,难怪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从这里看“苏堤”,只见石拱桥弥漫于水云之间,垂柳依依,如笼烟雾,“六桥烟柳”,迷人如斯。
正当我们游兴正浓之时,雨却越来越大,导游招呼我们往回走。游兴未尽的我落在了最后。“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西湖美景未能详看,乘车离开时,我的心中禁不住生出淡淡的留恋。
别了,西湖!有机会我会再来看你的!
读西湖作文篇6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都听别人说杭州西湖美得就像人间天堂,我不相信,杭州西湖怎么能与天堂比呢?但直到我去那里旅游了之后,才不得不承认大文豪苏轼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浓抹总相宜”是多么的逼真,多么似极。
来到杭州,宾馆认好之后,把行李丢下,立刻缠着爸爸带我去西湖玩。虽然天色已经不早了,但去西湖的中国人、外国人还是源源不断。“开始了,开始了。”人们叫道。
一阵优美的乐声响起,听见那细得如缎丝一般的雨点扑面而来。原来是喷泉啊!那喷泉下处如二十四根大水柱般围成了看似圆又不是圆,看似爱心又觉得像三角的奇怪图形。一根水柱往三处喷,当二十四根水柱相碰到一起时,像二十四位美若天花的仙女挤在一起采莲花。美丽得无法形容。当所有水柱都喷向我们的时候,像一个个水珠溅到我们身上,再带上习习凉风,简直像在享受天伦之乐。水珠纵横,水点缭乱,似飞瀑,如惊涛。最美丽的要数“仙女下凡”了,三个水柱喷出的水环绕在一起,再同时向上喷,像一个头发飘散,穿着翩翩长裙的仙女。其中,一个出了故障,不小在右边喷了,一会儿又向左头喷,真像仙女在空中飞舞着,旋转着。随后一阵高昂的乐声响起,最后来了一段美妙绝伦的“水中天女散花”,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清凉的乐趣是那么欢畅,舒服,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宾馆,脑海里都是刚才的情景。我估计,今晚得做个仙女梦喽。
美丽的杭州西湖,你真让人回味一生开啊!
读西湖作文推荐6篇相关文章: